中国围棋现代鼻祖 一个世纪的家史、国史、围棋史 一黑一白一世界,一生弈棋,心求“中和” 本书简介: 围棋,是在方寸棋盘间自成天地的一种艺术,也是一场黑与白的精神搏杀。一步衔一步,步步惊心;一环扣一环,环环斗智。 彼年于泱泱华夏大地,一位才情惊世的棋士悄然出生了。他黄口之年随父学弈,志学之年东渡扶桑,而后直至其知天命之年,驰骋于十番棋擂台而未尝一败。在他看来,围棋不仅仅是一种竞技,更像是一种艺术,一种哲学。终其一生他都贯彻着“恒常之心”,信奉着“中”的精神,并依靠一己之力,直接影响了日本棋坛十余年,开创了一个只属于他自己的时代。时人称其为“昭和棋圣”,这个人就是吴清源。而他傲然屹立的那个年代,被后人称作“吴清源时代”。 人生是一盘未知的棋局,就像谁也无法预料刚刚出生的婴儿,以后会成长为一个怎样的人。因为哪怕是一次细微的思想变化、一次突如其来的机缘,都可能彻底改变人生格局。早年的吴清源也不曾想到,日后自己凭借方寸间的闪展腾挪,竟然会成就一段传奇。 围棋之于吴清源,就好像水之于鱼、木之于鸟,是命运赋予他的珍贵礼物。有了精神的寄托,有风雨又怎样,有挫折又如何?只要认定了一个方向,而后凭借坚定的信念走下去,就注定会有一个华丽的开篇。 作者简介: 王拥军山西昔阳人,畅销书作家。继承晋商传统,游刃职场、商场多年,深谙观人、读心之术,潜心于 中国历史的研究。代表作《秦始皇可以学》《女人应学点武则天》等。 目录: 第一辑传奇: 天才少年成就中国北方棋坛第一人 1.出生于福建名门望族大家庭 2.随父北上,“围棋少年”名震京城 3.父亲的教诲与遗言 4.在段祺瑞总统府下棋的日子 5.中国北方棋坛第一人 第二辑定式: 开创“新布局”,为现代围棋奠基 1.东渡赴日,开辟新生活 2.对局井上孝平五段:锋芒初现第一辑传奇: 天才少年成就中国北方棋坛第一人 1.出生于福建名门望族大家庭 2.随父北上,“围棋少年”名震京城 3.父亲的教诲与遗言 4.在段祺瑞总统府下棋的日子 5.中国北方棋坛第一人 第二辑定式: 开创“新布局”,为现代围棋奠基 1.东渡赴日,开辟新生活 2.对局井上孝平五段:锋芒初现 3.初来日本的时光 4.参加棋士升段大赛,结交西园寺公毅 5.开创新布局,推动围棋现代化 6.三三、星、天元震惊天下 7.加入日本国籍 第三辑胜负: 输赢的关键取决于精神上的修养 1.归依“红会”,找到精神寄托 2.到富士见疗养院休养 3.解说名人引退赛,回忆川端康成 4.十番棋开启白刃格斗战 5.镰仓十番棋的对决 6.本因坊之战,向死而生 7.步入婚姻生活 8.奠定霸主地位的擂争十盘棋 9.对阵藤泽库之助的第一场十番棋 10.取得“中华民国”国籍 11.对阵岩本薰八段 第四辑积淀: 高山仰止,成为世人眼中的一座高峰 1.客居杉田的日子 2.“脱离日本棋院”的来龙去脉 3.荣誉晋升九段段位 4.“世外桃源”仙石原 5.想在仙石原养马 6.好事多磨的十番棋对局 7.用棋士生命作赌注的十盘棋 8.应邀访问宝岛台湾 9.收林海峰为徒 10.对弈坂田荣男八段:力退强敌 第五辑机缘: 顺其自然就能看到棋内棋外不同的精彩 1.与梅兰芳的第二次会面 2.一手劫时无必要补棋 3.从“最强战”到“名人战” 4.对局高川格八段:大雪崩内拐 5.遭遇车祸,从此由盛转衰 6.对局坂田荣男九段:双雄共倒 7.挥手告别读卖新闻社的棋战 8.与日本棋院的恩恩怨怨 9.游历美国的难忘记忆 10.母亲寿高九十无疾而终 11.对局依田纪基九段:最后的传奇 12.世纪老人完美谢幕 第六辑持中: 由棋入道,百年人生归于一颗平常心 1.布局:用心体会“无”的境界 2.中和:棋道里“中”与“和”的精神 3.论道:人生一世,修行一世 4.平常心:遵从无欲无求的本心 5.敬业:提携后辈,推动围棋革新 6.信仰:生命和成就的精神支柱 7.乐趣:以文会友,清寂如水 前言围棋最早诞生于中国,古时被称为“手谈”,是一种以竞技形式交流人生和棋道的哲学。但在近代随着社会的动乱,中国的围棋水平陷入了泥潭而停滞不前,不过却在日本生根发芽,焕发出一种新的生命力。日本的围棋以竞技为主,变成了一种职业,这种变化有利也有弊,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和保护了围棋的发展,但也丧失了围棋本身所蕴含的哲学精神。但是,吴清源的到来却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缺陷,这位傲立日本棋坛十余年的大师,将日本的围棋技艺与中国的古典哲学智慧融合到了一起,赋予了日本新的围棋精神。 然而,真正让吴清源确立大师地位的,并不是他几十年如一日对日本棋界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围棋精神,而是他有勇气突破前人所遗留的窠臼,并屡次创新手型和定式,为后世历代棋士所膜拜。这种创新并非是那种盲目的妄想,而是在钻研前人棋谱、总结前人经验之后才提出的,这才是吴清源的难能可贵之处。由于在不断钻研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前人所创造的定式的影响,就会不自觉地沿袭前人的规矩。所以在潜心研究之后,能够果断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创新,这才是成就大师的必备素质。 其实,每当人们回忆起这位获得了无上荣耀的围棋大师,总是首先着眼于他曾经横扫日本棋坛,开创了新布局法及无数新手型。的确,成功总是比较容易让人铭记,可是谁又能围棋最早诞生于中国,古时被称为“手谈”,是一种以竞技形式交流人生和棋道的哲学。但在近代随着社会的动乱,中国的围棋水平陷入了泥潭而停滞不前,不过却在日本生根发芽,焕发出一种新的生命力。日本的围棋以竞技为主,变成了一种职业,这种变化有利也有弊,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和保护了围棋的发展,但也丧失了围棋本身所蕴含的哲学精神。但是,吴清源的到来却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缺陷,这位傲立日本棋坛十余年的大师,将日本的围棋技艺与中国的古典哲学智慧融合到了一起,赋予了日本新的围棋精神。 然而,真正让吴清源确立大师地位的,并不是他几十年如一日对日本棋界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围棋精神,而是他有勇气突破前人所遗留的窠臼,并屡次创新手型和定式,为后世历代棋士所膜拜。这种创新并非是那种盲目的妄想,而是在钻研前人棋谱、总结前人经验之后才提出的,这才是吴清源的难能可贵之处。由于在不断钻研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前人所创造的定式的影响,就会不自觉地沿袭前人的规矩。所以在潜心研究之后,能够果断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创新,这才是成就大师的必备素质。 其实,每当人们回忆起这位获得了无上荣耀的围棋大师,总是首先着眼于他曾经横扫日本棋坛,开创了新布局法及无数新手型。的确,成功总是比较容易让人铭记,可是谁又能知道吴清源取得震惊天下的功绩的背后,付出了多少辛酸呢? 为了求学,小小年纪就背井离乡,远渡重洋来到异国,似乎从那时开始,吴清源的人生就和“颠沛流离”这个词结下了不解之缘。生逢乱世,又是尴尬的交战国国民身份,令吴清源在日本的初期饱受白眼,几经摧残后便一头扎进了宗教世界。当然这并不完全是避祸心态的驱使,而是吴清源为了寻求内心真正的宁静。毕竟下围棋是一件很苦的事情,对棋士的精神要求尤其严苛,没有稳定的心态,怎么能做到真正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呢?万幸的是,吴清源凭借着精湛的棋技与高尚的品德,最终赢得日本举国尊敬。但美中不足的是因为乱世飘摇,他在自己的祖国却难以获得如此礼遇,甚至还有一些反对和诋毁的声音,实在是不得不叫人感叹世事无常造化弄人。 而如今围棋大师吴清源已然驾鹤西去,他留给世人无数的新手型和创新定式,依旧在历史的角落里闪烁着光辉。人们向来是热衷于讨论那些永远失去、不能再拥有的人或物的,正所谓“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在过去的许多年里,对吴清源的褒赞之辞不绝于耳,然而诽谤诋毁之人也不是少数,个中滋味只有请读者自己去慢慢品尝了。 曾经有人说过,如果想完整地了解一位作家,除了要看他的作品,更要去好好地研读一下他的传记与日记。读日记是为了了解他的内心,读传记是为了了解他所处的时代。这就是本书致力于展现在世人面前的东西,以客观的视角解读吴清源在当时那个年代的所作所为,不敢说以正视听,却是在努力还原事实的真相,剩下的就留给读者自己去判断了。 1.出生于福建名门望族大家庭 福建闽侯县是一个多山之地,境内层峦起伏。气势雄伟的山脉自东北向西南延伸,一路有闽江跟随,山水之间孕育出当地人特有的灵性。正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闽侯县这块福地兼具仁与智的钟秀,一代棋圣吴清源就出生在这里。 吴家祖上几代都以经营盐业为生,经济上十分富庶不说,这一名门望族之中还出了许多清廷的高官。当时,销售海盐必须由朝廷委派公职,生意规模也十分庞大,吴家成为福州当地的名门望族。吴清源的祖父名叫吴维贞,官至道台,每年都能从专营海盐生意中赢利几十万银两,是名符其实的大户。后来,吴维贞辞去道台一职,仍旧继续操持这庞大的家业,直到辛亥革命爆发。 自古以来,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门风、家教、财富等都会在有形无形中左右着一个人的际遇和命运。吴维贞家境优越,因此爱好方面涉猎很广。比如,他喜欢金石艺术,经常操刀篆刻。有时候,还会亲自动手制作毛笔、墨汁和印泥。多年以后,吴清源还保留着祖父亲手制作的印泥,寄托着对先辈的回忆与怀念。此外,吴维贞还喜欢园艺,曾经用心栽培日本寄来的菊苗,结果每年院子里都能看到朵大如盘的菊花争芳吐艳。 当然,吴维贞并非只懂得文墨园艺,在处理生意上的事情显得非常干练。一方面,福建远离北京,天高皇帝远,朝廷的统治力量鞭长莫及;另一方面,这里东临大海,自古以来海盗猖獗。由于向台湾运盐贩卖是一笔大生意,为了提防海盗掠夺,吴维贞早就在暗中与其头领打交道了。由此,不难看出这位先辈极具魄力和手腕。海盗有时候会提出过分的要求,为了换来短期内盐船的安全,吴维贞不得不顺从对方。这种刚毅沉稳的性格,日后演化为吴清源对围棋事业的坚守,也算是祖先基因的传承。 吴家是名门望族,吴清源的母亲也是大家闺秀。吴清源的外公张元奇早年勤学苦读,通过科举考试登科及第,正式步入官场。后来,他曾任御史大夫一职,成为福建出身的一位清末重臣,显赫一时。当年,光绪皇帝被幽禁之后,张元奇一直侍奉西太后,知道许多宫内的奇闻轶事。在吴清源的记忆里,外婆常常向孙辈的孩子们讲述外公的回忆,其中自然少不了西太后慈禧的故事。 吴清源的外婆曾说,西太后确实是一个绝代美人,虽然已经过了花甲之年,可是她看上去像三十多岁的年纪,保养得十分好。每天黎明,外公和其他高官都要早起沐浴更衣,然后用蝇头小楷誊写当日的奏折,中途不能写错一个字,否则就要重写。当时,西太后垂帘听政,在御帘后面逐一过目奏折,并当场进行裁决。令人惊奇的是,这个女人能迅速、准确地抓住问题要害,并提出十分尖锐的质问,其政治头脑和领导才能超乎常人理解。伴君如伴虎,外公为了早日脱身,于是故意冒险向西太后进谏,结果被贬谪为浙江省的地方官,从此不再理会朝堂上的风云际会。 不久,清王朝因辛亥革命而倒台,张元奇成为徐世昌的心腹。再后来,他出任东三省的奉天省省长一职。外公在官场混迹,母亲自然跟随着到北京、浙江、湖南、东北等各地,体验了不同的生活习俗与风土人情。 吴清源的父亲名叫吴毅,母亲名叫张舒文,两家之所以能联姻,源于彼此同乡,结交深厚。张家儿女很多,身为长女的舒文是父亲的掌上明珠,所以吴家开始提亲的时候遭到了拒绝。好在吴家情真意切,最终与对方喜结连理。结婚那年,父亲吴毅十六岁,而母亲已经二十岁了。 福州位于中国的南端,夏季傍晚多雷雨。吴清源母亲年幼时,曾经遇到过可怕的雷击,所以最厌恶雷电。吴清源出生之前,母亲受到天气影响,饮食状况不佳,导致营养不足,身体非常虚弱。雷电之下,倾盆大雨,当时正值闽江泛滥,无数房屋和土地被淹。结果,吴家也遭了水灾,大水不断地流进房屋。临盆在即,大家把几张八仙桌拼在一起,又铺上被褥,才为母亲接生。那一天是1914年5月19日(农历),吴清源作为吴家的第三个儿子来到了世间。按照序列,吴家的长子名浣(涤生)、次子名炎(景略),三子名泉(清源)。 吴清源母亲后来回忆说,当时房间里不断有鱼蹦跳,所以才给孩子取名“泉”,寓意与水深为有缘。长大后的吴清源个性如水那般沉静,而没有火的刚烈,平日里比两个哥哥都少言寡语、乖顺老实,可能也与这段经历有关。令人沮丧的是,母亲厌雷的毛病终生未变,日后一有雷鸣就变得心情抑郁,甚至卧床不起。 后来,鸦片战争爆发,西方列强开始侵略中国,并变本加厉地瓜分这个丰腴的国家,结果社会陷入了动乱无序。清朝政府腐败无能,商业经济也受到了破坏,于是盐商这一养家糊口的行当无法正常维持下去了。祖父去世以后,父亲吴毅和其他几位兄弟会聚一堂,商量的结果是:将家产平分,各奔前程。经过一番权衡,父亲决定带领全家离开故土福州,北上北京谋生。当时,吴清源差不多刚过百天,在这个孩子的头脑中没有留下有关福建老家的任何记忆。小时候,他只是在当年老家的照片上见过故土的影子——庭院中有一个大水池,几只小船荡漾在上面,显示庭院非常宽大。 近代以来,北京一直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这里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是各方才俊一鸣惊人的舞台。自然,吴清源的命运在全家人北上京城那一刻开始改变,而他出生名门望族家庭的背景,也为他日后踏入棋界冥冥之中做好了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