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从一介书生到开国将军:我与百岁前辈刘秉彦将军对话


作者:任彦芳     整理日期:2015-11-04 14:08:40

以独特的指挥员个人述说的视角来重现当年的场景,相比于宏大叙事的方式,使抗战历史更加生动,丰富,可感。本书简介:
  刘秉彦(1915—1998),1931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4年后在北京大学学习,参加了“一二·九”运动,后投身抗日战争。历任冀中人民自卫军独立第一团特派员、冀中军区第十军分区司令员、华北205师师长、军委防空军司令部副参谋长、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第八机械工业部常务副部长、河北省委书记(当时设第一书记)、河北省代省长、河北省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等。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本书是刘秉彦在1988年与他当年的小通信员、作家任彦芳的历史对话,讲述了刘秉彦从一介书生到开国将军的传奇经历,回忆了冀中军民的浴血抗战的艰难历程,深情表达了对冀中十分区百姓的思念,对战友对人民血肉相连的真挚情感。
  作者简介:
  任彦芳,中国国家一级编剧、作家、诗人,河北容城人,烈士遗孤。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等会员,获中国通俗文学家终身成就奖,主要作品:《帆》《心声》《焦裕禄之歌》等抒情诗叙事诗集9部;《风云初记》《泥土》等电影、电视剧8部;《她们的心》《阴阳宅》等歌剧、舞台剧7部;《人怨》《民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等小说、纪实文学20部,共创作一千多万字。1997年离休,现旅居美国,任东方文化馆纽约分馆馆长、北京大学传统文化基金会国际部主任、世界华语出版社总编辑。
  目录:
  深情的怀念(代序)刘玮……………………………………………………1
  前言:为了与百岁前辈对话,我从万里外的纽约回到北京………………………5
  引言:从书生到开国将军——历史的对话…………………………………………10
  一、幼年记忆:洋人教堂欺百姓,表兄野地放黄鹰………………………………12
  二、二、读小学,背总理遗嘱;喜文学,读进步图书……………………………17
  三、走进保定育德中学,参加左翼作家联盟……………………………………23
  四、四、保定二师护校遭镇压,我在校外支援写标语……………………………30
  五、五、育德永远的青春:怀念胡振渭同学………………………………………38
  六、六、满怀豪情进北大红楼,救亡怒潮激起《浪花》…………………………45
  七、七、亲历“一二·九”学生运动,难忘革命的飞行集会……………………51
  八、八、参加平津学生南下宣传团,从固安到容城奔保定………………………56
  九、“七七事变”……………………………………………………………………60
  十、十、我哭着离开北平,加入流亡学生的队伍…………………………………66
  十一、十一、投笔从戎,逼恶霸四祖父缴出五十条枪……………………………68
  十二、到游击队政治部,话说吕正操司令…………………………………………73深情的怀念(代序)刘玮……………………………………………………1
  前言:为了与百岁前辈对话,我从万里外的纽约回到北京………………………5
  引言:从书生到开国将军——历史的对话…………………………………………10
  一、幼年记忆:洋人教堂欺百姓,表兄野地放黄鹰………………………………12
  二、二、读小学,背总理遗嘱;喜文学,读进步图书……………………………17
  三、走进保定育德中学,参加左翼作家联盟……………………………………23
  四、四、保定二师护校遭镇压,我在校外支援写标语……………………………30
  五、五、育德永远的青春:怀念胡振渭同学………………………………………38
  六、六、满怀豪情进北大红楼,救亡怒潮激起《浪花》…………………………45
  七、七、亲历“一二·九”学生运动,难忘革命的飞行集会……………………51
  八、八、参加平津学生南下宣传团,从固安到容城奔保定………………………56
  九、“七七事变”……………………………………………………………………60
  十、十、我哭着离开北平,加入流亡学生的队伍…………………………………66
  十一、十一、投笔从戎,逼恶霸四祖父缴出五十条枪……………………………68
  十二、到游击队政治部,话说吕正操司令…………………………………………73
  十三、吕正操的入党介绍人李晓初含冤而死………………………………………80
  十四、第一次拿枪打仗,摸日本人的碉堡…………………………………………83
  十五、加入中国共产党,被委任为独立第一团特派员……………………………85
  十六、民族恨,国家仇,岂能休。此心如铁,身卧青纱,情寄红楼……………89
  十七、招兵买马,介绍北大同学参加抗战…………………………………………96
  十八、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不能忘记国民党军的正面战场………………………98
  十九、我决心当指挥员,学会打仗…………………………………………………102
  二十、智取开花佛的故事……………………………………………………………106
  二十一、我的第一位红军老师明枫…………………………………………………108
  二十二、1939年反“扫荡”,我的第二位红军老师肖新槐………………………114
  二十三、“左”的错误,让十分区进入最残酷的岁月……………………………122
  二十四、十分区变质,朱占魁被俘………………………………………………125
  二十五、总结变质的教训,应对残酷的“五一大扫荡”…………………………127
  二十六、红色苇塘:水泊梁山白洋淀………………………………………………132
  二十七、重回大清河北………………………………………………………………135
  二十八、白洋淀边跪哭祭马…………………………………………………………144
  二十九、政治拉网,创造隐蔽的根据地……………………………………………146
  三十、我的堡垒户——文保元家……………………………………………………149
  三十一、旷伏兆来了,我们回到大苇塘……………………………………………155
  三十二、人类历史的一大史诗——地道斗争和地道战……………………………165
  三十三、我的五部电台和情报处长张存实…………………………………………180
  三十四、漂亮的长辛店之战,以水代酒庆胜利……………………………………183
  三十五、反省我指挥的失误,让多少战友流血牺牲………………………………186
  三十六、太平洋战争新阶段,我们的战场和世界相连……………………………189
  三十七、日本投降我们狂欢,开始准备打受降战…………………………………191
  三十八、和平的曙光一闪,又被炮火弥漫…………………………………………194
  三十九、军事调停,调我去当英语翻译……………………………………………195
  四十、内战开始,边打边恢复七十六团……………………………………………196
  四十一、胜芳保卫战…………………………………………………………………206
  四十二、固安保卫战,打得如此从容………………………………………………219
  四十三、1948年,歼敌王凤岗…………………………………………………221
  四十四、扫清北平外围,为解放北平创造了条件…………………………………224
  四十五、北平百姓欢迎我们进城,令我铭记一生…………………………………226
  四十六、我永远不能忘记的抗战人物………………………………………………229
  四十七、我的警卫员王惠的故事……………………………………………………237
  四十八、三角地带的颂歌……………………………………………………………247
  四十九、我向伯伯讲我的战争记忆…………………………………………………265
  悠悠思念无尽时——书后……………………………………………………………304
  应对残酷的“五一大扫荡”
  1988年5月30日,星期一。上午天下雨,我骑车到刘伯伯家。河北省环保局来放电视片《大自然的警告》。很好,揭示了真实情况,给人以惊醒,可以就此写篇报告文学的。
  刘伯伯继续说十分区变质之后的情况。
  刘秉彦:我当时在九分区,后听说要我回十分区,我对变质做了些研究。九分区的范围主要在白洋淀的周围,任丘、安新均属九分区,高阳也是九分区。十分区的部队也被逼到这儿活动,我和他们交谈,想总结一下变质的情况,因为九分区也面临这样的形势。
  原来没有想到日军会对平原进行摧毁性的“扫荡”。
  军区吕正操、程子华他们坚持平原游击战。这天,我去找帅荣、周彪、肖新槐、任志远几个人谈谈十分区的情况,因为我们都在那个地区活动。
  敌人有了扫荡大清河的“经验”,开始做“扫荡”八、七、九、六分区的准备。冈村宁次想来一次像对大清河北那样的“扫荡”,原想他们会一块块地解决,用蚕食和鲸吞相结合之法,寻找我主力作战。没有想到“五一扫荡”来得这么快。我找他们四人谈了,以后就非常警惕了。我1941年冬天专门找军区领导吕正操、程子华、沙克谈了一次。
  当时要让周彪任司令员,帅荣做政委,有消息说让我当参谋长,我当时想,如何参谋,应该怎么办?那时县区游击队基本上垮了,十纵队编成一分区教导队。我总结十分区的教训,提出如下几条:
  我当时总结了四条,回忆录上写了点,至今认识还不统一。第一点,我提出统战基本政策中有很多“左”的政策,包括把人遣散;锄奸政策;杀伪军家属多;三级武装搞两个主力赛跑,三个主力团没有得到及时补充。周彪是“左”的政策的代表人物;他当时是政委,帅荣接他的职务时,他休整了一段。对此,程子华找我谈过话。十分区开辟时,我们在一块,处得比较好,他是老红军,这时是向老红军学习的过程。他第一次找我谈,为了争取朱占魁,周彪要和朱占魁的妹妹结婚。我没有离开前就说,我劝他不要和朱占魁的妹妹结婚,我说不要搞这个,主要是从思想上教育朱占魁。他说,军区首长和他谈过,他说,朱占魁如有此意,不要拒绝。1939年下半年,他正式结婚了。结婚后,朱占魁靠近周彪,周彪用此控制朱占魁。在军分区内部结合成朱周核心。杨雨民、王逸群等三任政治部主任都对此有看法,大都支持我。正是他结婚时,四大队叛变。四个大队编成三个团。四大队队长王禄祥投降了敌人,留下了一个营,他带走了两个营(一二营),他带着跑到固安县城里,他把连指导员、营教导员等逮捕,送到永清县了。王禄祥的叛变是“左”的政策的后果。这事,我和周彪谈了,有争论。在总结“左”的后果上,我说了此事,周彪不承认。后来朱占魁被俘了,不好多争。帅荣同意我的看法。平时我们学了辨证法,知道事务的变化主要是内因,主要找主观原因。可多少事都是从外因上找理由。这内因问题,我在此时提出,这是让我回十分区我必须提出的政策上的问题。
  第二点,我提出从十分区退出来,一直没有改变军队活动的战术,这也是我们自己的原因。这主要是和肖新槐的争论:主力军打顶牛战硬拼,完全是靠热血,这不行。关于这一点,我和肖新槐争论得最多,一直到我当参谋长送肖新槐走。他走的当天,我们还争论了两个钟头。关于战术呆板问题,我也没有足够的理由说服他。我主张以连为单位活动(其实,连也不行,以后再说)。我们把一个个战斗都回忆了一下,总结了一下。他说:神堂战、胡芦集战、堂二里战,这些战斗,后来证明可以打嘛。我举了1940年下半年的四个团一块打,结果不行。我想用这例子说服他。他要走了,我们虽说有争论,但我还是以他为老师,我们还是恋恋不舍。我用一个排送他。
  “我希望你用若干战例证明你是正确的。”这是我送别他的最后一句话。
  第三点,我和地委马载、杨英、赵雨民的争论。马是地委书记,杨是地委宣传部长,赵是地委组织部长。我上任前到地委去,他们认为退到大清河来是右。我在白洋淀的邸庄和他们谈十分区,他们的结论是右,是害怕,不敢回去了,军队也不敢回去,认为是右倾的结果。他们已不跟军队活动了。周彪、帅荣也是地委委员。地方和军队也不如后来一元化那么密切。地方报怨军队没有打好仗。
  我认为,有右的情绪,是因为“左”的政策造成的后果。回大清河北以前的争论,军区知道了,让区党委解决。这时明确我要回去了。
  1941年12月,在安平凤凰铺,军区召集十分区党政军负责人专门讨论十分区变质问题,让我参加,回去接肖新槐的职务。共开了七天。在九分区开七天会还没问题,军区在庄高头。会上争论了两天。我和二十九团领导提前有接触,他们也支持我的意见。争论两天后,区党委做了结论。罗玉川、金城、黄敬书记,周小舟,军区的吕正操,程子华等参加了会议。
  结论是:十分区变质关键是“左”的政策造成的。要纠正“左”的政策:一、军队打硬仗,劣势的八路军对优势的日军,这是不行的。二、没有研究流氓无产者的特点是反复无常。黄敬说:游离于敌我之间,因为你“左”,他会跑到敌人那儿去,所以产生了一万二千多伪军。三、如果十分区不改变群众负担的政策,仍实行内战时的政策,让地主富农负担过重,这是有害的。对根据地来说,必须贯彻中央的统一战线政策,不然连一些开明士绅也离开我们了。四、对敌人估计不足。敌人反复地鱼鳞拉网,铁壁合围,以为还有休息时间,其实是不停息的。
  讨论了两天,在白洋淀休整。
  1942年1月,我到了十分区。司令员是周彪,帅荣是政委,我是参谋长。我们在认识上好像是统一了,但参加会议时并没有在认识上真正统一起来。二三月,军队和地方上都学习文件,好统一思想认识。这是十地委的第一次争论。
  “五一大扫荡”来了。
  1942年5月,军队、地方上休整。没有像整风那样,还没有来得及把若干历史问题搞清楚,“扫荡”就来了,对各个分区均没有思想准备。这是1941年“扫荡”的重演,日军的做法已在其1941年的基础上发展了。第41师团、110师团和27师团等联合起来共五万多人在冈村宁次指挥下进行“扫荡”,与对十分区的“扫荡”不完全一样,它发展了。日本军队从1938年增兵华北,在人民战争中,他们已承认陷入了持久战——没有把八路军消灭。它在沧石路以北采取的进攻,有几个特点:
  





上一本:戴安澜传 下一本:破译金庸密码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从一介书生到开国将军:我与百岁前辈刘秉彦将军对话的作者是任彦芳,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