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陶渊明传论


作者:李长之     整理日期:2015-11-04 14:08:34

我们需要陶渊明纤尘不染的诗文,来慰藉自己这颗岌岌可危的心。 如果说20世纪的中国有杰出批评家的话,我要排的头一个就是李长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
  长之先生以年龄论仅长我两岁,以学识论,实在应该是我的前辈。且不说他的学问,即以他读过的中国古典文史和英、德、法、日等外语的记忆、融贯和表达的能力,也是这种年龄的读书人所不易企及的。”——已故著名书画家、学者启功
  李长之在书评理论上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诸多方面的见解,讲得也比较深刻,这在20世纪30年代的众多书评家中,除了肖乾可以与之比一比以外,其他人是无法可与他相比的。——当代文学批评家伍杰
  (长之先生的书)体系严整,分析细密,论由己出,足以奠定他作为一个学者批评家的位置。——复旦大学著名文学教授郜元宝本书简介:
  本书探讨了陶渊明的思想来源,即他的两个重要先辈——陶侃和孟嘉,还阐述了陶渊明的一生及其作品。本书资料翔实可靠,内容丰富深刻,观点鲜明,多有新见,是一部价值很高、不可多得的传记文学作品。
  作者简介:
  李长之(1910—1978),山东利津人。20世纪30年代“清华四剑客”之一,与季羡林、吴组缃、林庚齐名,中国20世纪最伟大的批评家。先生研究中国古典文化,注目于那些“文化托命之人”:孔子、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白、李商隐、韩愈,留有《司马迁的人格与风格》、《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陶渊明传论》,还有《红楼梦批判》、《孔子的故事》、《韩愈》等。
  目录:
  自序
  陶渊明的两个重要先辈――陶侃和孟嘉
  一关于了解陶渊明的政治态度的一点线索
  二被人轻视的善战的溪族
  三自强不息和反对浮惰
  四陶侃是桓玄、刘裕一流人
  五魏晋风度的实际意义和桓温系的孟嘉
  六陶渊明所受两方面的影响
  陶渊明的一生及其作品
  一引子一陶渊明诞生的时代
  二陶渊明的一生的总括
  三早年的生活和教育
  四十二年的矛盾生活的开始
  五矛盾的继续
  六桓玄政变时期的陶渊明自序陶渊明的两个重要先辈――陶侃和孟嘉一关于了解陶渊明的政治态度的一点线索二被人轻视的善战的溪族三自强不息和反对浮惰四陶侃是桓玄、刘裕一流人五魏晋风度的实际意义和桓温系的孟嘉六陶渊明所受两方面的影响陶渊明的一生及其作品一引子一陶渊明诞生的时代二陶渊明的一生的总括三早年的生活和教育四十二年的矛盾生活的开始五矛盾的继续六桓玄政变时期的陶渊明七最后的摇摆――《归去来兮辞》的创作动机的分析八步入二十二年的躬耕生活一他的思想的成熟九再度改朝换代时的陶渊明十陶渊明的死十一尾声陶渊明论一论陶渊明的政治态度二论陶渊明的思想态度附录一关于了解陶渊明的政治态度的一点线索陶渊明的性格和政治态度,是和他的两位著名的先辈有密切关系的。这倒并不是仅仅由于生理学的或遗传学的看法,如果那样,便未免是机械唯物论了。问题是,陶渊明对于这两位先辈,的确有着异乎寻常的崇拜,因为崇拜,就容易受着影响。在事实上,陶渊明的风度、爱好、习惯,我们也都可以在他那两位先辈的传记里找到鲜明的影子。那么,关于陶渊明的政治态度,也就在他这两位先辈的政治态度中可能得到一点线索了,虽然这不是唯一的线索。二被人轻视的善战的溪族陶侃是不是陶渊明的曾祖,曾经有过争执。阎若璩、阎咏父子和洪亮吉都是主张陶渊明并非陶侃的直系后代的,何焯、钱大昕以及大部分研究陶渊明的专家则肯定是的。这事情确有可疑。因为,虽然沈约的《宋书》上载明“曾祖侃”,但和陶渊明的同时代诗人并且又是陶渊明的好朋友的颜延之作的《诔》却只有“韬此洪族”四个字,并没有提到他的曾祖是谁;更奇怪的是陶渊明自己的《命子》诗,提到陶侃时,只是说,“在我中晋,业融长沙,桓桓长沙,伊勋伊德”,竟缺少明确的交代,而《赠长沙公》一诗,序文“长沙公于余为族祖同出大司马”,在族祖之间的句逗又有两个读法,再加上下文更淡淡地说出“昭穆既远,已为路人”的话,这就更增加了读者的迷惑。所以朱自清所写《陶渊明年谱中之问题》①一文,索性说:“至世系年岁,则只可姑存然疑而已。”朱自清的文章是带有总结性的,这就是说,这个问题就现有的史料论,已证明是不可能得出更明确的答案了。因此,我们对这问题可以不必纠缠在陶侃是否是陶渊明的曾祖上。我们现在要指出的乃是纵然陶侃不是陶渊明的曾祖,他们的关系是不是很密切呢?答案是:也仍然是的。这就是他为他的外祖父孟嘉所写的《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中所说的:“(孟嘉)娶大司马长沙桓公陶侃第十女。”那么,他的外祖乃是陶侃的女婿,也就是,他的外祖母乃陶侃的女儿,这却是千真万确的,这关系难道还不够密切么?一个外祖母是很可以向外孙谈谈自己的父亲的,那么,陶侃的一生可能对陶渊明有很深的印象,不也很自然么?再看,陶渊明在《命子》诗里对陶侃的崇拜:在我中晋,业融长沙,桓桓长沙,伊勋伊德。天子畴我,专征南国,功遂辞归,临宠不■。孰谓斯心,而近可得?言外是说他比桓温、桓玄、刘裕都高明得多。陶侃是陶渊明这样关系密切又这样崇拜的人物,他应该给陶渊明以极大极深的影响。事实上也确是如此。这种影响可分两方面说,一方面是性格、爱好,一方面就是政治态度。先说性格、爱好。陶侃的出身是寒微的,在当时并不是名族。我们看他初入宦途时困难的情形: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与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素知名,举孝廉,投侃宿。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而逵马仆甚多。侃母湛氏语侃曰:“汝但外出留客,吾自为计。”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髲,卖得数斛米;斫诸屋柱,悉割半为薪;剉诸荐,以为马草。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逵曰:“路已远,君宜还。”侃犹不返,逵曰:“卿可去矣,至洛阳,当为美谈。”侃乃返。逵及洛,遂称之于羊晫、顾荣诸人,大获美誉。——《世说新语·贤媛篇》必须母亲剪了头发,砍了柱子,割了席子,才能供得起客人;送客人,又要追送一百多里地;这样才能得到一个很小的官做。可见够艰难,也够惨痛!原因,就在他出身寒微。当他到了洛阳时,更受尽了当时一般名族的奚落。他去看张华,张华“初以远人,不甚接遇”。(《晋书》卷六十六,《陶侃传》)他去看同乡羊晫,羊晫就受到批评:“奈何与小人共载?”(同上,羊晫《晋书》作杨晫,此据吴士鉴《晋书校注》改)就是后来到陶侃做了征西大将军,因讨伐苏峻,立了大功,那时已经七十岁左右了,却还被人骂为“溪狗”:石头事,故朝廷倾覆(指苏峻事)。温忠武(温峤)与庾文康(庾亮)投陶公求救,陶公云:“肃祖(晋明帝司马绍)顾命不见及;且苏峻作乱,衅由诸庾。诛其兄弟,不足以谢天下。”于是庾在温船后闻之,忧怖无计。别日温劝庾见陶,庾犹豫未能往。温曰:“溪狗我所悉,但见之,必无忧也!”庾风姿神貌,陶一见便改观,谈宴竟日,爱重顿至。——《世说新语·容止篇》不但当时人如此轻视他,就是到了唐代所撰的《晋书》上也仍然评论他:“士行望非世族,俗异诸华。”这都说明陶侃出身的寒微。从温峤称他为“溪狗”,和《晋书》上说他“俗异诸华”看来,他之被人轻视不只是阶级的关系而已,还有民族的背景在。溪族也就是《魏书》卷九十六《僭晋司马叡传》所谓“巴蜀蛮獠谿俚楚越”的谿族。陈寅恪有《魏书司马叡传江东民族条释证及推论》一文②,证明陶侃的乡里庐江郡正是溪族杂处区域,他的诸子之凶暴也与善战的溪人的气类相似,结论说:“江左名人如陶侃及渊明亦出于溪族。”这是可信的。陶侃本来的职业,大概是捕鱼。《晋书》卷六十六有这样的传说:或云侃少时渔于雷泽,网得一织梭,以挂于壁,有顷雷雨,自化为龙而去。吴士鉴《晋书校注》引《御览》四十八《异苑》文:钓矶山,陶侃尝钓于此山下,水中得织梭一枚,还挂壁上,成赤龙,从空而去,石上犹有侃迹存焉。《世说新语·贤媛篇》:
  





上一本:从文自传 下一本:阿英的故事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陶渊明传论的作者是李长之,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