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现实与创意


作者:陆新之     整理日期:2015-11-04 14:08:30

你一定很少看书了,因为累;杂志也懒得看了,因为忙。但你依然在看和读:早起的枕畔,卫生间里面,午饭后的瞌睡间歇,临睡前的挣扎,你牢牢抓着手机。我们不能给你阅读的理由,但我们知道,有些内容可以让你的朋友圈更优雅。我们不能拼接你碎片化的时间,但我们相信,有些阅读可以让你放慢脚步,哪怕只是假装。本书简介:
  本书为常读·人物志系列的一辑,本辑筛选了雷军、陈年、史玉柱、李东生、王雪红、宗庆后、杨勃等十几位财经人物。他们所创造的产品或服务,都以其特有的方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本书讲述了他们传奇、跌宕、有趣的人生故事。
  作者简介:
  陆新之,商业观察家,亨通堂文化传播机构的创办人之一,北京华育助学基金会理事。他长期致力于研究中国商业环境的转变和解读企业案例。他的新作有《电子商务创世纪》《只有一个王石》与《做马云的下一个对手》。他曾出版有《王石管理日志》《王石是怎样炼成的》《巨商是怎样练成的》《总裁论道》《解读郎咸平》《有钱好好用》《中国式企业联盟》和《理解今日中国的财经文本》等书。其作品长期在财经图书领域有稳定销售量。他还是多个主流媒体栏目——包括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环球资讯广播、北京电视台财经频道、湖南卫视、内蒙古卫视、贵州卫视、山东卫视、腾讯网与中国经济网的嘉宾。他还参与了网络财经剧“拆弹专家”系列的创作,并主演了第四集“股市秘笈”
  目录:
  雷军和陈年:无法形容的这种感情陆新之
  和陈年的晚餐,从苍井空到生与死沈威风
  史玉柱:不可复制的争议人物吴比郭亮
  李东生:罕见的公司重生吴比郭亮
  王雪红:不想被控制陆新之邓鹏
  宗庆后:肉搏达能纪实吴比郭亮
  卡梅伦·约翰逊:生意无大小,创业无优劣陆新之邓鹏
  杨勃:豆瓣的小资十年曾宪皓
  李兆基: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十二叔
  邵逸夫:百岁的娱乐大亨十二叔
  李朝旺:韧者行远段传敏徐军
   雷军和陈年:无法形容的这种感情
  文/陆新之
  在凡客发展的巅峰时期,陈年隐隐地感觉哪里不对劲儿,但又不知道问题在哪里。“第一次真正点醒我、让我彻底反思凡客模式的,是我多年的好兄弟雷军。”陈年后来说。
  性格迥异,互相欣赏
  雷军与陈年同岁,俩人的性格却截然不同,生活经历也天差地别。
  雷军,1969年生,湖北人,武汉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多年之后,他这样描述自己的大学时代:每天早上七点钟去教室占座位,在最好的位置上听课;周六自习到九十点钟,然后去看电影;用两年的时间修完了大学四年的课程。大学里的老师想让雷军帮着做课题,就把自己机房的钥匙给了雷军,最多的时候,他同时拥有三个老师机房的钥匙。他有午睡的习惯,但当他看到有同学不睡午觉看书的时候,因为害怕落后,就把午睡的习惯改掉了。
  由于家里并不富裕,还有一个姐姐也在上大学,雷军每月150块钱的生活费是家里月收入的一半,他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大二的时候,他上了武汉的电子一条街,背个大包在街上帮别人装软件、修机器。就是在这条街上,雷军认识了王全国。这被他视为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1991年参加工作后,雷军在包里放了一个小笔记本,记录自己每半小时都干了什么。哪怕浪费了半小时,他心里都会觉得难过。他是个工作狂,他认为学会的东西首先是自己的,其次才是公司的。
  那年11月,他的人生出现了一次幸运的转折。在一个计算机展览会上,雷军见到了仰慕已久的求伯君。他用“震撼”来形容自己的感受,其中一个原因是求伯君穿了一件黑色呢子大衣,在他眼里,那就是成功的象征。求伯君在北大南门的全聚德烤鸭店请雷军吃了一顿烤鸭,劝雷军来金山软件。经济观察报记者李晶在她的一篇名为《雷军归来》的文章中,这样总结过雷军的少年和青年时期:
  这是年少的雷军的性格,这种性格决定了他在事业上也是力争上游的。雷军1992年进入金山软件公司,6年后他成为金山公司的总经理。1998年,联想以450万美元现金外加450万美元商誉注资金山软件,公司实现重组,雷军出任CEO。至此,金山成为中国通用软件业第一大公司。
  雷军是一个典型的好孩子,学习好、成绩好、工作也好。而陈年却不是,据他自己后来在半自传体式的小说《归去来》中透露,他是一个被母亲抛弃的非婚生子,从小跟奶奶生活在山西农村,中学以后才到大连和父亲生活在一起。在高考前一年,他被一种突如其来的革命浪漫主义激情点燃,自己跑回了山西老家,在当地的一所中学当了一年的代课英语老师。又因为和女学生闹了一点绯闻,他连夜又赶回大连参加高考,并最终考取了当地的一所大学,校名和专业不详。当然,这都不重要了,因为最后陈年也没有能够顺利从大学毕业,他只拿到了一张肄业证书。然而,那张肄业证书在他跑到北京住在一家小旅馆里的时候,不知道丢到哪里去了。
  这样典型的不靠谱的男青年的生活方式,没有妨碍陈年成为一个文青。甚至因为长时间“游荡在社会边缘”,让他的性格更加愤世嫉俗。他也做过投机倒把的小生意,蒙过人也被人骗过。他怀抱着当记者的梦想,在报纸杂志上写文章并在能月入过万元的时候,鄙视当时的微软总经理杜家滨问他“当记者能赚钱吗”,认为有那种想法是一件极其庸俗的事。
  1999年,陈年是《书评周刊》的主编,他在《书评周刊》搞了一个千年读书的活动。对他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产生巨大影响的是他少年时看的那些来自西方的名著和读物。而这一个千年读书的活动,让陈年一头扎进了中国的古代文化和思想当中。他把王阳明、朱熹这些思想家的书通读了一遍之后,价值观再度发生了变化。
  他不想再待在媒体行业里了,他甚至不想再待在文化产业里了。这其中有部分原因是,在中国做媒体从来不能随心所欲,即便是写书评、谈好书,也不能例外。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陈年突然觉得自己应该去完成一件自己一直想做的事情,他打算写一本书。
  1999年,陈年往后看了一千年,心潮澎湃。雷军向前看了几十年,热血沸腾。
  其实,陈年和雷军结识于1998年,但当时混迹于不同圈子的两个人,互相欣赏,却从未预料到他们有如此深的缘分,会互助、互信、互相陪伴走过十几年甚至更长的人生道路。
  “情定”卓越网
  1998年,互联网热潮刚刚在国内兴起,未到而立之年的雷军对这一新鲜事物十分感兴趣。他认定互联网将是未来方向。所以金山公司也打算投资开设一个IT网站,期望在互联网大潮中有一个立足之地。
  1999年2月,卓越网上线试运行,当时仅5名员工,属于金山软件公司下属的一个事业部。卓越网当时的发展目标是做“最大最好的中文下载网站”。卓越网用了半年时间就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hinaInternetNetworkInformationCenter,简称CNNIC)的网站排名上排到33位,成为知名的中文软件下载网站。1999年8月,卓越网推出自己的离线软件服务系列光盘:卓越软件空间,随后又推出卓越软件空间II以及卓越软件空间2000。
  由于1999年中国内地互联网发展还不健全,作为一个提供IT资讯和下载服务的网站很难得到实际收益。卓越网每月维持运营的费用很高,却没有任何收入。当然,这在当时的中国互联网界,并不是什么出奇的现象。几乎所有的网站都是在烧钱,大家都在想着怎么把钱花出去,而不是怎么把钱赚进来。
  雷军决定步子要迈得更大一些,他决心要改组卓越网,将其转型为B2C电子商务网站,定位为“网上精品店”。2000年1月,卓越网从金山软件公司中分拆出来,金山软件为第一大股东,联想集团所属联想投资为第二大股东,由雷军任董事长。据说他原本是打算自己出任CEO的,但是包括当时的金山董事长杨元庆在内的所有人都不同意,他只能担任董事长。
  卖什么呢?有亚马逊的例子在,所有人几乎都会把图书当成是一个最好的选择,但是雷军觉得团队里面缺少一个懂文化、懂书籍和懂出版的人。于是,雷军很自然地想到了两年前结识的文化圈的陈年。
  雷军信心满满地给陈年描述了自己的计划,他说他只想卖三种东西,“要卖一本书,卖到100万册;要卖一张CD,卖到100万张;还要卖一个软件,也卖到100万套。”
  陈年已经是个互联网的使用者,但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于当时的他而言,并没有如雷军这等技术人员那样意义深远。陈年所理解的互联网,仅仅是一种交流的工具,可以去那里获取很多信息,仅此而已。
  在雷军找到他之前,比卓越网稍早一点成立的当当网的创始人李国庆已经找过陈年,希望他能够加盟。但是陈年拒绝了。
  他答应了雷军,理由很简单,后者是他的朋友。他想,就是帮朋友一个忙,干个一两年,或许就可以离开,做自己想做的事去了。
  2000年年初,雷军和陈年心中打着美好的算盘。就像他们把卓越网的口号改成了“超越平凡生活”一样,这两个刚刚三十而立的年轻人规划的蓝图自然很不平凡。
  他们的设想是在卓越设立三个事业部:图书事业部、音乐事业部和软件事业部。早期,卓越的这三个事业部是的的确确存在的。软件事业部就是提供软件的下载,这是卓越的老本行。当时,他们设想能写出一个“伟大的程序”,而消费者只能在卓越网上下载、购买这个程序。这样,雷军“卖一个软件,卖掉100万套”的目标就会很容易实现。然而,设计一款“伟大的程序”又岂会那么简单,假如当年卓越网成功了,那微软可能要就此消失了。事实是,软件事业部一时半会儿根本做不出多么伟大的软件,这个设想仅仅是个美好的愿望,最终也没有成为现实。
  音乐事业部是最让陈年惊讶的一个部门。尽管他原来也是混文化圈的人,可是他仍然每天都在想,音乐事业部的那帮人怎么都这么怪。那些人看起来就很另类,头发要么特别长,要么就是光头。他觉得音乐事业部的同事谈论事情也非常有意思,如果说下个星期要出王菲的唱片,这帮人就称“下周把王菲搞定”,还扬言他们要出一张最红的唱片,要通过卓越网卖100万张或者1000万张。
  这是一群特别有激情的人,只可惜,这帮同事们这周想着搞定王菲,下周又很沮丧地说,王菲联系不到,只好联系别人了。后来,他们搞定过朴树、羽泉等音乐人,但要说做一张惊世骇俗的唱片,当时的卓越恐怕还真没有达到那个水准,而且起初他们都没有考虑到盗版的问题。当时做互联网还很幼稚的他们,谁都没有想到盗版这个问题——只要卓越网卖出一张唱片,所有人都可以盗版。这个问题,事实上还将困扰这个行业很多年。
  当音乐事业部“卖千万张唱片”的计划也近乎夭折的时候,大家都把希望放到了陈年的身上,都说陈年这么牛的人一定能找到中国最红的作家,让他写一本最红的书,消费者只能从卓越网上买到这本书,那以后卖个几百万册甚至上千万册就不成问题了。
  作为图书事业部总监,带着众人的期盼,陈年踏出了打造“那本书”的第一步,他找到了当时图书界比较火的作者之一——卫慧。陈年很快说服卫慧将她下一本书交给卓越卖。可没过多久,一个不幸的消息就传到了卓越那里:卫慧的书被当局列为了禁书。任何版社都不可以出版她的书了,任何媒体都不可以采访她。于是,陈年此前所做的工作都白费了,他不得不重新思考用一种新的方式开拓卓越的产品线。
  卫慧的书不能出版,陈年就想到与出版社合作做其他畅销书的办法,这也是形势所迫。在这样的业务模式中,陈年就能发挥他在出版行业的优势了,毕竟他曾做过报纸、杂志工作,在这一领域积攒了不少人脉。陈年开始联系其他畅销书作者,和很多出版社打交道。陈年带领图书事业部的一群年轻人,整日东奔西走,联系出版社,终于在2000年4月,初步建起了一支采购、销售、库存、配送队伍。卓越网不再是空壳了。也是在这个时候,高春辉宣布因理念不同,辞去总经理职务,离开卓越网。卓越网遂全面停止原有的软件下载服务,随后停止提供IT资讯内容。
  2000年5月11日,卓越网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出现了,即一个销售图书的电子商务网站。而陈年也以新的身份出现在了卓越,即卓越网副总裁。
  雷军很快发现,他很庆幸找到了陈年。
  雷军等人创办卓越网,是为了将其发展成为“中国的亚马逊”,但他们实现理想的步伐却是从“反亚马逊”开始的。当时的亚马逊采用的是大而全的经营模式,其他许多电子商务网站也都学亚马逊,有数量巨大的产品种类,网站页面上有许多分类。但雷军认为,像亚马逊这样的模式,基础在于美国有良好的信用和金融支付系统,美国的信用卡总量超过7亿张,平均每个美国人有3.5张信用卡,发达的金融电子化使网上支付变得十分容易,另外信用卡对用户的金融信用记录十分完善,整个美国社会的信用制度也十分健全,都为网上交易活动提供了良好的信用保证。二是发达的物流体系,美国有像美国邮政局、UPS、Fedex这样著名的大型物流企业,有遍布全国的现代物流网络,可以保证顾客从网上订购的产品在1~3天内到货,这为网上零售所必需的商品配送提供了支持。更重要的是,美国有强大的信息化的基础,有方便快捷的沟通系统和超大的上游供货商,这些保证了亚马逊能够提供海量的商品。但这种大而全的模式在中国行不通。
  于是,雷军想,海量的货品暂时做不到,那么就做精品,我们帮助客户从海量的商品中把精品选出来,也许是一件,也许是十件。这些商品不仅要质量好,也要能保证充足货源,在客户下单之后能迅速地送到客户手上,这不就满足了客户需求了吗?
  陈年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挑选出了一本让他自己和整个卓越网都印象深刻的图书——《加菲猫》。
  当时,陈年找到的是《加菲猫》的32开漫画。在一一打电话给自己出版行业的朋友时,陈年的一位朋友说他有这套书的版权,定价99元,并且可以三折卖给陈年。陈年当时一听非常激动,不仅是因为这本《加菲猫》的价格低,而且因为根据他调查市场的结果,这套书是比较符合当时的大众口味。陈年当即就决定购买这套书的版权,之后他要做的,就是向大众推广这本书,也就是宣传造势。
  其实,那个时候,很多人已经知道了《加菲猫》并对其有浓厚的兴趣,但他们都不知道去哪里买一套正版的《加菲猫》全集。正当此时,陈年低价买回了《加菲猫》的版权。这一次,他不仅为读者挑到了一本好书,还帮卓越找到了“那本书”,那本揭开卓越网图书电子商务序幕的书。
  “朋友给我很多《加菲猫》,因为他这辈子都没有在那么短的时间里卖掉过那么多书。”陈年回忆说。在那之后,他便开始在卓越网上卖《加菲猫》,他三折买来,同样用三折的价钱卖,即29元。
  《加菲猫》是卓越网卖的第一本书,也是卓越网对电子商务很成功的一次尝试。此后一段时间里,卓越虽也卖过不少其他书,但都卖得不太好。所以,陈年总是乐意向别人讲述他与《加菲猫》的故事,因为“它卖得非常好,我们挑的其他书我就有意识地把它们忘记了——因为它们卖得都不好”。
  在走精品路线的过程中,陈年追求的并不是绝对的精品,不是高档、高雅产品,而是“要将庸俗和畅销放大到极致,要努力迎合商业社会”。《加菲猫》就是他对这种路线的初次尝试。
  紧接着,在陈年的精心安排下,卓越网成功销售了《大话西游》和《东京爱情故事》。《大话西游》定价4元一套,一天卖出去5000套;《东京爱情故事》的销量打破了传统销售渠道的销售记录。
  与此同时,在陈年的主持下,卓越网图书事业部推出《毛泽东传》和《江青传》等精品。陈年还利用自己的策划专长,重新包装打造黄仁宇系列图书,以口碑效应带动图书销量,从而实现名利双收。陈年几乎开创了图书市场及互联网电子商务的一个新局面。
  后来,有人说陈年是个见缝插针的人,这不是在贬低他,而是惊叹于他对商机的把握能力。一次偶然的机会,陈年听说三联书店的《钱钟书全集》还有400套没有卖出去,三联书店的总经理非常着急。当时没人敢要这400套书,因为价格太贵了,但陈年没有犹豫,他提出要买下这些书,三联书店的总经理十分惊讶,他问陈年:“你真的要买吗?”陈年说:“我真的要买啊,到底几折能卖给我?你不能那么高的折扣给我啊。”
  其实,陈年那时也很惊讶,他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好的书就是卖不出去,他要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去卖书。最后,三联书店的经理给了极低的折扣,陈年乐坏了。但同时,他的心里也开始打鼓,毕竟这么多套书,一套就接近1000块钱,到底能不能卖得动真是个未知数。不过,有了之前卖“黄仁宇系列”的经验,这次陈年对《钱钟书全集》也更有把握了,他大致沿用以前的一些推介方法,将这套书放在卓越的首页上,展示出的也是更能打动用户的文字。结果这些书很快就卖光了,连陈年自己都没想到它的反响会这么好。
  自那以后,许多人觉得陈年的商业眼光有些另类,别人卖不掉或者压根没想着去卖的书,陈年却能让其畅销。商业社会里,人人都更愿做有利益保障的事,谁也不愿意承担高风险,但陈年却是这样一个喜欢冒险的人。这甚至让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不理解他为什么会这么大胆。然而,陈年自己并不认为这是冒险,而是自己在这方面理想的一个实践过程。他说:“因为过去有这方面的理想,所以希望它在这个时候展现出来。我在初期一般做事是这样的,进入这个游戏,看到它的规则是这样的,那我首先会符合大多数的口味,我会把自己的那一套紧紧地压住。但是,一旦有缝隙的时候,我肯定会把它呈现出来,而且事实上是对的。”
  卓越网成立3年后,做到了国内音像零售第一、图书零售前五名,实现了毛利率30%的目标。卓越网每年收入增长超过170%,2003年的第二季度实现了盈利。这一切能呈现出来的数字,加上2003年爆发的非典疫情对电子商务显而易见的促进作用,让卓越网在表面上看起来很美。
  可是陈年说,那是他职业生涯中的第一次危机,整个人都很焦虑,因为绝望。他的绝望是因为账上没有钱,大概只有一百多万元,维持公司日常运营开销都有点紧紧巴巴。而供货商每天坐在他的办公室门口等着要钱,陈年曾经是个文人,喜欢读书,也喜欢和文化人交朋友,卓越网的供货商就是出版社和民营的出版公司,这些人原本都是他的朋友。可是,因为卓越网的利益关系,他只能“赖账”。陈年说:“我知道他们很讨厌我,我把折扣压到很低,三点五折、四折,供应商基本都快没有利润空间了。而且还赖账不结钱,我也没法给他们结钱。后来他们成立了一个反陈年联盟,说大家要团结起来对抗陈年,不给卓越网供货了。”
  领头的那家书商和陈年的关系很好,叫新经典,后来陈年自己的书还是找这家公司做的,但是陈年为了瓦解他们的联盟,只能又硬着头皮从内部各个击破,找人私下勾兑,说我可以提高你的折扣,别人三点五折,你四折就行。
  反陈年联盟轻而易举地被他瓦解了,可见书商们也实在是底气不足,迫于生存压力只能屈服于蝇头小利。但是,这些都是杯水车薪,靠拖欠供货商的货款,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卓越网窘迫的境况。
  于是,当2003年10月亚马孙向卓越伸出橄榄枝的时候,卓越网上下都很紧张。陈年略带调侃地回忆起听到亚马逊的副总裁即将来访的那天早晨,“雷军特紧张,一大早跑到办公室来,说这不行,我们得布置布置”。于是他们把办公室布置了一番,还在门口拉上了大红的横幅,写上“WelcomeAmazon”的字样。这件事最后闹了一点不愉快,雷军的助手拍了照片,并把照片传到网上去了。结果第二天亚马逊的代表见到柳传志的时候,就对柳传志说,你们联想挺务实的,怎么这个公司这么虚荣,这么快新闻就出来了。
  原来互联网上的那张照片已经被亚马逊的公关公司监测到,并迅速把消息传递到副总裁耳中。陈年说,那天“布置办公室”的时候,他没在现场,事后也被认定成幕后黑手。而这件小小的不愉快,增添了卓越高层的紧张情绪,甚至在吃饭的时候都不敢多说话,“生怕说错了一句话,人家就不买我们了”。
  很多年以后,陈年恍然大悟,“这种恐惧,其实是一种不对等的地位在作祟,亚马逊怎么会不买我们?国际化是他们一定要做的事,中国市场是他们不可能放过的市场,他们进入中国市场的手段就是收购,不是当当网就是卓越网。怎么可能会因为我们某个人在饭桌上说的一句话,而轻易改变决定?”
  2004年8月,卓越以7500万美元的价格被卖给了亚马逊,陈年与雷军都哭了,各种情绪夹杂在泪里。
  唯一的知己?
  在收购完成之后,雷军在2004年第三季度卸任卓越网董事长,其持有的5%股权全部套现,约375万美元。
  从卓越网离开后,陈年找不到方向。对互联网一直保持高度关注的雷军,建议陈年进入网络游戏领域。2005年,雷军和陈年做了一家运营网络游戏装备的网站,名字叫我有网。雷军是投资人之一,真正做运营的是陈年。这是陈年高调离开卓越网之后的第一次创业。
  他们选择的游戏装备这个行业,看起来是一个狭窄市场,实际上在那个时候,网络游戏随着盛大网络于2004年在纳斯达克上市而被视作最有想象力的互联网行业。在2001年,盛大网络凭借一款名为《传奇》的游戏,当年盈利上亿元。这个数字在今天看来似乎有些寡淡,但是对于10年前还过着清苦日子的电子商务公司来说,简直就是天方夜谭。2005年,网游显然还是一个继续发展繁荣中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中以电子商务的方式来分一杯羹,看起来是一个很讨巧的方式。据说这个市场的毛利率能达到40%,净利率更是高达20%,这足以让清苦地卖了几年书的雷军和陈年二人两眼放光——这帮人,可能不太懂网游,但是以专业B2C的态度来卖网游装备,不是应该会给这个混乱无组织的市场刮进一股小清新的风吗?
  我有网从2005年4月成立,到2006年上半年,花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做成了一个不上不下、不死不活的公司。你不能说它彻底失败,它当然有交易,在行业里也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它未来的发展方向却让人很迷茫。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创始人陈年做了一件极其不靠谱的事情,他被突如其来的创作激情击中,不可遏止、激情四射地跑回家去写小说。他要写一部个人心灵史,把他那远在山西农村的童年和少年时期的亲人朋友的故事,写成一部家族史。据说光是躲在家里写他还不满意,他还找了一个小宾馆,一个人关在房间里昏天黑地地写了几个月,最终写成了一部名叫《归去来》的小说。
  企业家出书当然不是新闻,不过这部小说的完成足以证明陈年是企业家里最有文艺腔调的。该书由新经典文化公司出版,据说这家公司是当年在卓越时期被陈年拖欠货款最严重的供货商之一。这本书在当当网和卓越网等电子商务网站有售,据陈年自称卖了几万本,但真正能看完的人可能不会太多。
  为此投资人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有的投资人后来会开玩笑地翻着《归去来》说,看看这一个字值多少钱。但是,雷军却很欣赏这部作品。实际上,这部小说就是陈年的个人心灵史,记叙了一段山西农村平静琐碎的往事和一个少年懵懂混乱的青春岁月,但它的销量并不算太好。雷军在那段时间,逢人就推荐《归去来》,没有收到回应的时候,他感叹,难道世界上只有我一个人是陈年的知己吗?
  可见,雷军对于我有网的失败并无芥蒂。不过陈年自己有些不好意思,他后来说,2006年他在投资人心目中的信用跌至谷底,亟待触底反弹。当然,有没有陈年的这次心血来潮,我有网都不太可能有将来,因为这家公司实际上没有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我有网创建于2005年,很快就遭遇到国内网游企业——盛大网络所开创的国外所没有的“免费模式”的冲击。盛大网络的这一“免费”举措让人看到了中国互联网公司的气魄和这块特殊市场的与众不同。可是对于像我有网这样的上下游企业来说,这样的釜底抽薪断了它们的生存根本。如果我有网能提前三年诞生,结果可能完全不一样。
  大起大落,始终相伴
  在不知不觉中,雷军的身份发生了转变。当然,他仍然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可是对于中国互联网行业来说,“投资人雷军”比“企业家雷军”更加重要。
  2007年金山软件上市,雷军持有14.9%的股份(1.58亿股),以每股股价5港元算,身家约8亿港元。2007年12月,雷军从金山软件离职。他表示,今后将专注于天使投资,天使投资尽管风险最大,但回报率却最高,而自己有做企业的经验,可以降低这方面的风险。16年的CEO经历,用8年时间推动一个企业上市,这是雷军认为自己做天使投资人最重要的资本。
  对于陈年和雷军而言,2007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这一年雷军离开金山,我开始准备凡客的启动。雷军对金山感情很深,离开了打拼了多年的事业,给他带来的痛苦不言而喻,许多原因外界的评论也不见得真实。这种痛苦让雷军得以绝地重生、重新出发,但此后出发得这么漂亮,是旁人没有想到的。”陈年多年后回忆说。
  2007年的雷军始终认为自己处在一个对的时间里,他要寻找下一个对的机会。这个时间,毫无疑问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好时机,雷军始终认为,中国互联网还没有到达它应该有的高峰,这个行业还会创造更多、更大的奇迹。同时,雷军坚定地相信,中国互联网有三个领域会继续产生伟大的公司,移动互联、网络游戏,还有他最熟悉的电子商务。
  此时爆红的批批吉服装网络直销公司(PPGDirectMerchant(SH)Ltd,简称PPG)引起了雷军的注意。他尝试着到PPG网站上买了几件衬衣。后来他在他的博客上这样描述他的那次购物经历:“10天后才到货,后来PPG打电话问钱给谁了,这个问题很离谱,因为订单是货到付款,钱当然给了送货上门的配送员,但这笔钱下落不明了。”
  作为一个已经有不少成功经验的投资人,雷军首先看好PPG的模式,可是这次说不上太愉快的经历却给了雷军信心,PPG虽然已然爆红,融了很多钱,但明显在电子商务运作的多个环节上存在不足。“我们应该有很大的机会超越PPG”,雷军心想。
  在一个最熟悉的电子商务领域出现了一次诱人的机会,在身边有一个最熟悉的曾经的创业伙伴——陈年。他完全符合了雷军的投资标准:不熟不投,熟成这样,怎能不投?
  于是,雷军给陈年打了个电话,“你关注一下一个叫PPG的网站……”
  陈年与雷军很快就达成共识,放弃我有网,重新创业,而方向就是——一个像PPG那样的互联网服装品牌。他们几个朋友,先凑了500万元,之后雷军开始了一段马不停蹄找钱的时光。后来他说这是一个极为离谱的过程,因为在他的忽悠之下,公司还没成立,联创策源投资公司和美国国际数据集团就表示愿意各自先投100万美元。
  2007年10月18日,凡客诚品正式开业试运营,陈年任CEO,雷军是投资人之一。不过,与一般投资人不同的是,雷军并非投钱之后甩手不管,也未走向万事过问的另一个极端。他是以创业的心态参与投资,经常与创业者探讨业务。凡客起步时,雷军几乎全程参与。
  陈年后来回忆说,那时候他和雷军常常深更半夜跑到公司里,“一个人看一台电脑,等不到一秒钟就想刷一遍,因为那个数字会变”。
  凡客起步时并不是很顺利。从2007年年底到2008年年初,对于中国人而言只有两个字:寒冷。那一年天气特别寒冷,尤其是中国南方,遭遇了百年难遇的冰雪灾害,很多从来没下过雪的地区都飘起了鹅毛大雪。浙江、江苏、安徽等19个省级行政区出现的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37.9亿元。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交通中断,铁路公路停运,机场关闭,居民的供水和供电受到影响。
  这次灾害对于刚刚从卖书转行到卖衣服,刚刚在2007年年底“中国网上零售业年会”上发表演讲,称凡客诚品四个月走过了卓越网四年历程的陈年来说,是当头一棒。他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叫做“靠天吃饭”,原来天气对于服装的销售会有如此直接的影响。
  当时凡客诚品可销售的产品只有衬衫、裤子和两款单薄的棉背心。衬衫虽然是长销品,可是寒冷的冬天让人对这种单薄的衣服天然就缺乏购买的欲望。凡客诚品的销售陷入了增长乏力的景况。但雷军和陈年互相鼓励,坚信很快就能做到一千单。
  2008年年初,凡客诚品线下推广受阻,那时候凡客诚品甚至还试过在天桥底下找人发小传单这种原始的推广方式,当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陈年决定将把互联网广告当成最重要的推广手段来做。一开始所有人都不愿意,因为一个广告位能卖几十万元,凭什么要变成按点击付费?为了说服搜狐,凡客诚品壮着胆子拍着胸脯保证说,“以后一年我们能给你们投200万元、300万元的广告!”就这样,2008年2月27日,搜狐首页挂出了凡客诚品第一个门户横幅广告条。
  那一天的事,陈年记忆犹新。那天他在参加董事会,董事会结束的时候是下午四五点钟,收到同事发来的短信:“今天很奇怪,一个搜狐的横幅广告,就带来了1000多张订单。要是互联网广告都有这么好的效果,那我在各个网站都挂上广告,一天订单不就能过万张?”听到这个消息,陈年和雷军极度兴奋。
  第二天,大家就开始分头去磕门户网站,而且口气都很大,“刚刚和搜狐签了500万元的单,钱都付了,你们做不做?”
  就这样,四大网站全部拿下。以分成模式按点击付费,大规模在门户网站上进行推广的,凡客诚品是第一家。而凡客诚品也是这个模式最大的受益者,凡客诚品的广告几乎是在一夜之间遍布了互联网。那时候是2008年三四月份,初春时节,正是换季的时候,遍地开花的广告让凡客诚品的销量一下子就猛涨了起来。从零到1000单用了85天,到2008年3月有3000单,到4月份有5000单,成长速度一下子就快起来了。
  自此,凡客诚品的发展速度如火箭一般。2010年,凡客体“爱网络,爱自由;爱晚起,爱夜间大排档;爱赛车,也爱29块的T-Shirt;我不是什么旗手,不是谁的代言,我是韩寒,我只代表我自己。我和你一样,我是凡客。”在互联网上爆红,凡客成为炙手可热的服装品牌和公众的焦点。而这段内心独白式的广告文案据说是陈年亲自改定的。
  从2008年到2011年,凡客销售收入从1.2亿元增长至32亿元,2010年的增长率达400%,2011年的增长率接近300%,令所有人侧目。
  2011年3月,陈年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说:“我希望将来能把路易威登收购了。”震惊整个行业。2011年年底,凡客上市近在咫尺。
  然而,这种增长速度事后看来是一种虚胖,为凡客即将到来的大危机埋下了伏笔。
  在凡客急速发展的同时,雷军基于对移动互联网领域的长期观察,认为手机将会取代电脑成为大众最经常使用的计算中心,未来将是移动互联网的天下,开发移动互联网手机无疑是具有战略前瞻性的商业机会。于是,他开始做移动终端设备,也就是手机。
  2011年8月雷军发布小米手机的时候,陈年已经是电商界名副其实的大佬,凡客也成为深受年轻人追捧的平价快时尚服装品牌,并先后获得了6轮投资。他被雷军邀请为小米站台,并为小米送上祝福:“我祝小米手机上线以后,像凡客的T恤一样卖得好,凡客T恤最好的时候是一天20多万件,所以我希望小米手机一年能卖6000万部。”他也成为小米的第一批使用者。
  然而,也是在这一年,陈年和凡客迎来了拐点。
  陈年希望2013年到来的时候,凡客诚品的销售额能够达到100亿元。陶醉于其中的凡客,开始大幅度扩充人员,不断扩大品类来进行市场份额的扩张。2011年1月,凡客的员工有5000人,到7月,已达10000人。“2011年,凡客最热闹时,公司里有1.3万多人,光总裁级的领导就有三四十位。”那时,凡客不但卖衣服,还卖烟灰缸、拖鞋、拖把。
  2011年年末,凡客的库存高达14.45亿元,总亏损近6亿元。生产线、资金链紧绷、巨额库存积压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
  2012年一整年,陈年都在清库存,大力削减产品线和员工数量,并发动了多轮降价清仓活动。那时候,消费者花9元就能买到一件T恤,花5元就能买到一条围巾,三五十元就能买到一件小外套。消费者买得不亦乐乎,陈年则苦不堪言。
  陈年后来反思说:“那时,我自己也陶醉在这种热闹中,把所有精力都放在怎么管理这一万多人,却不知道公司真正要管理的应该是价值。”
  大家都知道凡客要变,但凡客究竟能否变得了,董事会希望看到陈年的决心。
  2013年8月,陈年将公司从位于北京市中心的十层办公楼,搬到相对偏远的亦庄。那时候凡客的旧办公室租金交到了2014年7月,为此损失了几千万元。之后,陈年和凡客被大幅裁员、资金危机、公关危机等负面新闻缠身。“搬到这儿以后我才知道这个决定是多吓人,负面全来了。”陈年后来说。
  但是陈年说,“这是一个态度。这个改变是股东们能看见的凡客改变的第一步。”
  凡客要转变,但是往哪个方向转?怎么转?陈年很迷茫。这个时候,雷军扮演了指路人的角色。
  2013年6月,陈年和雷军喝酒。酒至酣时,雷军直言不讳,说凡客这种盲目扩张是上个时代的做法,未来的企业会像小米一样,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用产品来塑造品牌。雷军的话对陈年刺激很大,他心想,“你做小米发达了,也不必来挤对我吧。”
  为了赌气,两个月后,陈年让雷军来参观凡客,“我清空了半层楼,把凡客所有的样品挂出来。”然而,当他跟雷军在几百个衣架间走过时,他瞬间感到羞愧和狼狈,因为没有一件产品拿得出手。雷军毫不客气地说,这不像是一个品牌店,而是百货市场。
  之后,雷军和陈年有过七八次长谈。雷军跟陈年很认真地谈了小米的产品思路、品牌思路,告诉他主要是回到关注产品本身。雷军问陈年,能不能先专注地只做好一件最基本的产品?陈年选择了白衬衫。
  2014年,陈年专心做白衬衫,很少公开露面。从产品设计、上游供应链,到下游制造商等环节,陈年都是亲自抓。为此,他还亲自去日本请教日本衬衫设计泰斗吉国武,解决一些设计难题。
  起初,陈年觉得做好一件白衬衫不是难事,毕竟凡客已经做过上千万件衬衫,但一旦开始聚焦,才发现这不像想象中那么容易。
  做白衬衫的那段日子里,陈年多次想放弃,但雷军在精神上给了他决定性的支持。雷军在股东面前力挺陈年,并用实际行动支持他。2014年2月,雷军领投,为凡客注资1亿元。为此,有媒体说,“凡客没因为资金问题倒掉,陈年就庆幸有雷军这个好兄弟吧。如果没他护着,投资人早想抽陈年耳光了。”
  陈年说,有一次,雷军给他打电话说,“我做梦都觉得你会做好的。”“那个真是把我刺激了。就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这个心情。你听到这个话,你不难受吗?两个人去年都44岁了,通一个电话,好哥们儿这么给你说了一句话,这种情感表达一般只有小时候才会这么说。”陈年说这对于他是最重要的鼓励。
  2014年9月,凡客小方领衬衫上市,售价129元。而这个价格是陈年和雷军认真讨论了3个月定下来的。
  “营销品牌我很擅长,但我不想再刻意制造什么事件了,接下来是凡客积累口碑的过程。”做好一件衬衫之后,陈年又做起了T恤,只是这一次,他摒弃了此前19元、29元的低端路线,开始走中高端路线。
  2015年4月1日,凡客衬衫上市几个月后,陈年带着一件T恤再次回归。在这个T恤新品发布会上,陈年一幅休闲装扮,娓娓讲述了一件好T恤是如何诞生的故事。他感慨,“如果你问我,为什么,非要对一件衬衫,一件T恤,如此大动干戈?我想说的是,做好一件衬衫、一件T恤,是凡客的本分,也是我在重新做人”。
  而在现场,雷军不出意料地前来为陈年助阵。他调侃说,“我人生最倒霉的事情是投了凡客,以后只能穿凡客的产品。”事实上,2014年的整个夏天,陈年和雷军都是穿着凡客的T恤和牛仔裤度过的。
  相识17年,他们做了同一件事——信任对方。雷军笃信:“三到五年后,凡客会王者归来。”陈年则说:“凡是雷军肯定的我都肯定,凡是雷军反对的我都反对。”
  和陈年的晚餐,从苍井空到生与死
  文/沈威风
  他把几件还挂着标签的卫衣塞进环保袋里,然后从书架上拿了两本书。我看到了一本《干校六记》,忍不住问,怎么在看这本书?
  于是他停下来,把另外一本书从双肩包里掏出来递给我,“买了好几年了,差点都忘了还有这本书。有一天在洗手间里偶然翻到,就停不下来。很好看,非常有意思。于是想再看一遍《干校六记》。”
  素净的封面上印着《水流云在》四个字,我知道这是一本英若诚的自传。因为我没有看过,所以我有些茫然,不知道这本书和《干校六记》有什么关系。
  这显然是他最喜欢的话题。直到我们坐下来吃饭,他一直在和我说英若诚的故事,也就是这本书的故事,并且几次不厌其烦地翻开书,找出他认为最有趣的段落给我看。“我一开始没打算看它,因为我不想再看到有关那个时期的历史,1968年,运动,迫害,整个国家的荒唐和愚昧,对我来说很没有意思。可是这本书里写到英若诚完全没有准备,就被抓起来关在监狱里,身上只有2毛7分钱。为了打发时间,他学会了很多手艺,包括制作假鸦片,做人流和劁公鸡。为了学会这些手艺,他甚至还写下了厚厚的笔记,详细记录了过程。”说到这里,他哈哈笑起来,“很好玩是不是?他用机智和幽默的态度回忆了那个年代的牢狱生活”。
  在车的后座上我发现了这本书的封面,看来爱读书的人都有同样的爱好,把要看的书的封套和腰封扯下来。就着车窗外斑斓的路灯,我看清了作者,同时他还很尽心地翻到版权页告诉我这本书出版的时间,然后我表示我一定会去买来看一看。
  “你可以看看。”这时候,他的语气已经平淡下来。
  这倒让我想起他曾经调侃他的两个合作伙伴和投资人。“雷军比较老实,我推荐什么书他就看什么书。朱立南就很狡猾,每次我说到什么书,他就回家偷偷找来看,看完以后再找个机会,仿佛不经意地谈论起其中的内容,假装自己早就看过了。”
  这个陈年,是我所熟知的陈年,具有文人气息,而且有趣。
  但是,从他办公室走到餐馆的过程,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描述。他把还带着标签的卫衣塞进环保袋,同时向我解释说,这几件是今年的新款,正好可以带去香山穿。他们要在香山开一个内部规划会议,封闭式的,他和总裁办的人要全程待在山上,大概一个星期的时间,不准下山。
  然后他把书塞进双肩包,走到门口,外面的办公室已经人去楼空。他皱着眉头,“我的助理哪里去了?”他问得很自然,仿佛忘记了他身边只有我一个人,而我是来采访他的,根本不知道他助理的去向。
  好吧,因为他上一个采访延长了差不多一个小时——他一贯如此,谈兴一起来就会忘记时间,几乎所有的采访都会比预计的时间要长——我当时在他办公室外面百无聊赖地和他的员工聊天。于是我解释了他的助理去了哪里,地上的东西明天会以什么方式运到香山去,他听完了,满意地哼了一声。然后一路很仔细地关灯锁门。他说,我们去吃杭州菜,会比较符合你的口味。这让我很惊讶,我本没指望他还记得我是哪里人。
  这个陈年,是我不熟知的那个陈年,细致到几乎琐碎的地步。
  不惧怕争议
  在等菜上来的时候,我决定要问他一个有点“尴尬”的问题。
  说起来,采访企业家有时候是一个比较令人厌倦的事情,尤其是如果这个人你已经采访过很多次,而你的同行在每年的每一个月里,几乎都会采访他一次。关于他的故事,关于他的企业的故事,一遍一遍地在媒体上重复。像陈年这种已经和记者打过十几年交道的老江湖来说,我已经很难想象还有什么问题能对他产生挑战,尽管他的员工告诉我说,越有挑战性的问题越能激起他的兴趣——他不会容忍自己被任何问题难倒。
  能让他感觉不爽的问题当然很多,在2011年年底到2012年年初,任何一个关于凡客诚品业绩的“数字问题”,都能刺激到这家公司以及他们的CEO的神经。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商业记者,我也热衷地问过,答案是,他不打算回答此类问题,至少现在不会,在公司成功IPO之前不会。
  可是我又希望我们的谈话有个不同寻常的开端,于是我问,“你看过苍井空的电影吗?”
  这个话题当然不是我异想天开顺手拈来的。2011年12月,就在媒体对凡客诚品的资金链和未来进行大规模的质疑的时候,陈年曾经和媒体记者有过一次小规模的饭局。在那次有点故作轻松的饭局上,陈年半开玩笑地问,请谁做凡客诚品下一个代言人比较好?大小明星们被提了出来,大家各执己见地推销自己喜欢的明星,直到有人突然说了一个异想天开的名字:苍井空。
  我记得当时陈年的反应很热烈,连声说好,然后说,我们可以请她来参加今年的年会。再然后,2012年1月15日,那个被最后命名为“凡客盛典”的年会上,苍井空竟然真的出现了。就在凡客诚品的四个代言人之后登场,苍井空和凡客诚品的股东们挨个拥抱。第二天,陈年和苍井空拥抱的照片,登上了一些报纸的头版头条。而这个年会,在我看来似乎一扫之前笼罩在公司头上的阴云,让凡客诚品再度成为议论的焦点,而主题不再围绕那个令人焦虑的问题——“凡客还能撑多久?”。
  这个戏剧性的发展让我有些目瞪口呆,以至于我几次确认,请苍井空的念头真的是我们那天饭局上一句玩笑而来的吗?就这个把月的时间,你们就把这事儿办成了?决策这么轻易?执行这么果断?
  负责这次年会的高级副总裁(SeniorVicePresiden,简称SVP)肖斌一次次地回答,“是的,我们火速办这件事。是的,年会的规模一再扩大,最终的决策是12月30号定的。是的,我们承受着无比巨大的压力,乃至于年会举办前的一个星期,陈年还在问我,你确定吗?只要还有一丝怀疑,我们可以取消这项计划”。这个计划,当然主要是指苍井空,这个在中国有很大的观众群却也存在很大争议的日本女演员。
  “我当然看过。”陈年很坦然地回答,然后顺便拉人下水,“年会结束以后,我们有的股东还问我要她的电影看呢。”
  于是话题又回到那场让他得意的年会上。陈年一直在夸人,股东、员工,还有代言人的表现,尽管他们每个人都只是站到台上说了几句话而已。然而,现在回头想,当韩寒、王珞丹、黄晓明和李宇春这几个人都站在同一个舞台上的时候,尽管台下粉丝们的尖叫声山呼海啸,然而你不会忽视的一个事实是,凡客诚品所挑选的这几位代言人,他们都是极具争议性的人物。
  韩寒,当这个名字在2009年凡客诚品第一次开始思考要开始启用代言人的时候,在一众影视明星中被人无意间提起,终于使得陈年眼前一亮。在一大堆他所不熟悉的明星中,他终于找到了他想要的那个“感觉”——一个没有念过大学的作家,一个赛车手,一个在网络上时常参与公共事件的年轻人,他身上所带的那种气质和所传递的信息,正是陈年想要的。从另外一个角度说,韩寒在他自身职业之外的商业价值,也正是通过凡客诚品的代言,而最终被定价。
  为韩寒的广告所打造的凡客体,在2010年成为中国互联网最大的营销事件。或许这一事件对于广告界的影响更为深远。时至今日,仍然有一些广告公司在面对客户的时候,听到这样的需求“我们想要凡客体那样的广告词”。那条爱什么不爱什么的广告词,由远山广告的邱新宇信手写成,陈年最终改定,最终这段文字出现在韩寒穿着一件素色圆领T恤衫的头像旁边,“我是凡客”四个字的宣言非常醒目。后来陈年一再说,这其实是一段不靠谱的广告语。这样碎碎念的文案和广告策划,在凡客诚品之前,可能没有一个广告公司能做出这样的策划。然而随着凡客诚品铺天盖地的广告攻势,这段文字迅速点燃起了网民的山寨热情。黄晓明是第一个中招的明星,他的身高,他异乎寻常英俊的外表,他在公开场合偶尔卖弄英文,被写成文字,制作成图片在网上传播。
  最后,当凡客体作为文化和营销事件逐渐平静下去的时候,黄晓明出人意料地成了凡客诚品的代言人。在新一版的广告中,奥地利诗人里尔克著名的诗句“哪有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被大张旗鼓地宣读出来,我相信这又是陈年的手笔和趣味。
  当然,还有李宇春。这个中国最成功的选秀偶像,在她2005年通过湖南卫视超级女声这个节目一举成名的那一刻起,伴随着她的每一个脚步的,一半是欢呼,一半是谩骂。在中国,你找不出第二个人像她一样,有那么多人爱的同时,又有那么多人恨,她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似乎,只有王珞丹这个代言人,不是陈年自己定的。据说,在定下了韩寒之后,凡客负责品牌营销的副总杨芳认为仍然需要一个女代言人作为搭配,她提出了王珞丹,而陈年完全没有听说过这个因为演《奋斗》而走红的年轻女明星。在听完杨芳的介绍后,陈年说,“你定吧。”后来我曾经质疑过王珞丹的代言,因为其他三个代言人话题性非常丰满,而王珞丹的代言,则显得相对有些太常现。“就是一个很普通的明星代言,不好玩,不是凡客的风格。”我对陈年说。
  陈年却站出来维护王珞丹,他说,“这就是我要的节奏感,每次都那么劲爆,就没有节奏了。”
  好吧,我当时勉强接受了他的说法。后来,当我看到这四个代言人一起站在凡客诚品的年会舞台上的时候,我突然明白为什么陈年会选择这四个人为自己的公司代言。事实上,他们这四个人身上,都带着某种“陈年的特质”。韩寒的个人奋斗和不走社会主流生活,王珞丹的小清新和小文艺,黄晓明那偶尔闪现的自嘲精神和李宇春那根植于互联网时代的特殊的成功道路,这一切,都和陈年这个43岁男人的人生,有着某种程度的契合。
  至于争议?这或许正是陈年所想要的,也是他所暗自追求的。有互联网公司在感叹苍井空的威力之后感叹说,“我们也做不到这件事,只有凡客能做。”
  是的,只有凡客不怕争议,甚至希望争议能够来得更猛烈一些。这是陈年这位深谙营销之道的文化型商人这些年最得心应手的手段。
  不过安分守己的生活
  陈年很懂点菜,他很明白在一个杭州菜的餐馆应该吃些什么。我一直以为他是个生活简朴,除了看书和打乒乓球没什么其他爱好的人。他的员工也告诉我说,陈年是一个不喜欢应酬的人。每天下午才到公司,因为他保持着一个文化人所特有的作息时间,很晚才睡觉,所以很晚才起床。为了保证必需的工作时间,他就得在公司工作到八九点钟才能下班。
  他不太喜欢和客户吃饭,和一些下属认为“重要的人物”吃饭。当然,如果下属一定要他去,他也会去,在饭桌上一样能谈笑风生。在必要的时候,用喝酒来开路的事他也不是没做过。在凡客诚品刚刚成立的2007年,没有任何背景,在服装业没有任何积淀,还有批批吉服装网络直销公司拖欠厂商债款这样的先例在前,陈年去江苏找供应商下单做衬衫,带着现金去那些大厂商都不愿意接单。最后,陈年在酒桌上把对方搞定,“那一回,陈总的酒量都成仙了,我都不记得他到底喝了多少,反正把对方的厂长一堆人都喝翻了。”和他一起去江苏的员工这样说。
  “不过,我其实是不喜欢喝酒的。”陈年端起入手微温的十年绍兴花雕,一面对我说,“除非有必要,我不会想喝酒。”
  我说,凡客诚品有酒文化,我在你们公司吃过几次饭,每次都喝得热火朝天。
  陈年说,“哦,那是要给他们一个放松发泄的方式,平时这帮小孩的压力太大了。”
  这我信,其实包括陈年自己在内,和员工吃饭喝酒都是一个放松发泄的方式。在饭桌上,他们不太谈工作,反而陈年还带着他们大讲八卦,某个男副总在开会的时候眼神总在某个漂亮的女高管身上流连,甚至某两位男高管上班下班在一起的时间远超正常范围,这类的八卦由陈年带头,下属们起哄,把一顿饭吃得所有人哈哈大笑。好像没有人记得,在半个小时前的会议上,陈年还曾经揪着某个问题不放,让做汇报的副总站在台上几十分钟下不来台,汗流浃背。
  陈年说他爱吃好吃的(这几乎是网上对所谓吃货的判断标准——把食物说成好吃的),但是他不吃猪蹄和猪尾巴,因为他小时候养过猪。他一般也不吃羊肉,因为他是吃羊奶长大的。
  这个细节,让我一下子想起他在2006年写的那本《归去来》,他一再说这是一本小说,尤其是当有人问他,小说里面带着他青春期回忆的那个乡村女子银环是不是真的存在的时候,他很认真地回答说,“这是小说!”可是同时,在这样随口说出的养猪和吃羊奶的细节,又几乎遍布《归去来》全书,这让我不能不把它当做一本自传来看。
  终于,陈年不再强调这是一本虚构的小说了,他说“这是家族史,纪念我身边的那些亲人。”
  那是一本很自我的书,陈年用几十万字的笔墨,碎片式地回忆和重组了他的生活。他毫不掩饰地讲述自己那并不体面的身世,没有婚姻关系的亲生父母,刚出生28天就被送去了山西农村的奶奶家生活,一直到19岁考上大学之后才第一次见到生母,喝羊奶长大……多年以后,陈年读《李先念传》,书中提到李先念临终之前,83岁的他口中念念不忘的是“妈妈”。陈年说,他自己如果到了弥留之际,一定会呼唤“奶奶”。母亲,对几乎所有的人来说,意味着最温暖的怀抱,最安全的港湾,生命的第一口乳汁,人生的第一个词汇,蹒跚学步时候一步之遥的那双手……但对于陈年来说,在他人生最初的那个阶段,母亲的角色是缺失的。在他的童年、少年时期,这个原本必不可少的人,从来都没有出现过,直到他19岁,考上了大学,才终于在北京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的母亲。
  陈年人生中的每一个细节,几乎都能在《归去来》这本书中寻找到来自于他本人的更细致入微的描写。青春期时候影响他整个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那些书籍,他在高中时期心血来潮的离家出走,回到山西老家的初中当英语老师,还有那场让这个短暂的教师生涯戛然而止的师生恋(他与当时几乎与他同龄的女学生之间的恋爱)。当然,还有他退学的经历。
  正是因为被大学退学,仅有一张肄业证书的陈年到了北京,打进了北京的文化圈,并最终成了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我曾经想,如果没有这件事,陈年会不会和他那些大学同学一样,规规矩矩地毕业,然后留在大连,过着平淡而富足的生活。也许会在某一年的春节,接待一位从北京回来的老同学,听他讲讲外面的故事?
  那天晚上,陈年第一次和我提到了他退学的那一天,“我坐在教室里,还在期末考试呢,突然就听到外面大喇叭广播,某某某同学,处以以下处理……第一反应是惊讶,随之而来的是一种很奇怪的骄傲和自豪的感觉。那时候年轻,觉得被学校开除,就能证明我自己是个英雄了似的。而我的同学们,有那么一些人,听到了消息就义愤填膺地表示,要和我一起走,这个文凭他们也不要了。于是那年的春节假期,我就沉浸在一种虚幻的英雄主义的情绪里,和那些号称要追随我的同学们不断地吃饭,互相鼓励。然后,假期过完了,他们都回去上课了,只剩下我一个人。那时候,我就觉得特别悲凉,觉得自己第一次见识到真正的人性。”
  “这件事是你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吗?”我问他。
  陈年想了一分钟,郑重地回答说,“不是。有没有这件事,我都不会过一种安分守己、循规蹈矩的人生。我一定会来北京……”
  “一定会过上你说的那种游走在社会边缘的生活?”
  “对,”他说,“那个年纪的我,一定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柳传志比余华重要”
  不管怎么说,当陈年拿着一张不值钱的大连某大学的肄业证书,在1994年漂到北京的时候,他并不知道自己的命运会在这个城市有一个巨大的转折。他先是做了一个建材信息收集员,月薪300元,不但挣得少,还因为没钱租得起好一点的房子,他每天上下班都要“玩命”地骑三个小时自行车,这样的日子过了近六个月,陈年调侃说这半年的车程差不多能从北京到乌鲁木齐;后来在朋友的介绍下到一家广告公司上班,工资涨到了1000元。最后,当他终于以“惊鸿一瞥”的笔名成功地打入北京媒体界,当他成为一个专栏作家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了差不多3年。
  再之后,他为席殊书屋的《好书》杂志担任主编,之后是《中国读书商报》的书评周刊。到1999年当他腻味了媒体这个行当,准备回家写书的时候,雷军找到了他,邀他加盟刚刚成立的卓越网,一家立志要成为中国亚马逊的电子商务网站。
  陈年并不知道,自己之前在文化圈的折腾,几乎都是在为这一天在做准备。他不懂互联网,不懂电子商务,只想帮朋友一个忙,这个网站据说是卖书的,那更好,对这个问题他自认为很有研究,而雷军看中他,更是因为陈年在文化圈的人脉非常广。
  陈年一脚踏入商界,一开始却没有作为一个企业家的自觉。他在这家联想投资的网站的表现相当与众不同,他那上午不起床的作息习惯,从那个时候开始就没改变过。更可怕的是,“联想的人想要改造我,他们认为我的思想不对。于是有一天,有个人跑来问我,你觉得余华重要还是柳传志重要?我回答说,当然是余华重要。那个人就很郁闷,回去汇报说,陈年说余华比柳传志重要。于是他们又开始讨论,怎么样才能让陈年改变思想,承认柳传志比余华重要?”
  这是早些年陈年跟我说的一个故事。那天,因为我们又谈到正处在风口浪尖上的韩寒,我突然想起这个故事,于是我又旧事重提,“你仍然认为余华比柳传志重要吗?”我想,他或许会仍旧坚持认为余华重要,那么我就可以顺便问问,是不是韩寒比陈年更重要?是不是博尔赫斯比乔布斯更重要?
  结果,陈年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我当然不这么想了,柳传志比余华重要多了。”
  我被弄傻了,“你怎么能这样,随便改答案。”
  陈年说,因为写作太自我,文字本来就是自我表达的东西。他曾经坚定地认为
  ……





上一本:湘雅老故事 下一本:邓子龙传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现实与创意的作者是陆新之,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