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家族教育的历史传承


作者:胥文玲     整理日期:2015-04-25 15:11:45

闽北是闽越文化的摇篮,素有“闽邦邹鲁”和“道南理窟”之称,人文荟萃,文化繁荣,蕴藏着积淀深厚的文化遗存。本书以闽北家族教育为切入点,综合运用田野调查和多学科的研究方法,以大量文史资料为基础,系统梳理了闽北家族教育历史传承的发展脉络,为世人打开了一扇了解闽北家族教育和文化研究的窗口,弘扬了传统教育的正能量,为当代教育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作者简介:
  胥文玲,1970年生,江西临川人,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教育学博士。曾在《东南学术》《福建论坛》《教育评论》等不同级别的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论文《家族教育的历史传承——以闽北峡阳为个案》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论文《明清闽北家训的教育思想及现代启示》被《新华文摘》报刊文章篇目辑览收录;曾主持教育部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1项、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项、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项;参与福建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1项。
  目录:
  绪论
  第一章闽北家族教育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闽北家族教育的发展历程概述
  第二节闽北素有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
  第三节母教在闽北家族教育中的作用
  第二章宗族塾学与闽北家族教育
  第一节闽北宗族塾学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闽北宗族塾学的简要述略
  第三节闽北宗族塾学的奖掖措施
  第三章宗族文化和闽北家族教育
  第一节兴修祠堂与重根重节教育
  第二节续修谱牒与敬宗睦族教育
  第三节沿用昭穆与道德教化教育
  第四章家训文化与闽北家族教育
  第一节从家训形式看闽北家族教育绪论
  第一章闽北家族教育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闽北家族教育的发展历程概述
  第二节闽北素有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
  第三节母教在闽北家族教育中的作用
  第二章宗族塾学与闽北家族教育
  第一节闽北宗族塾学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闽北宗族塾学的简要述略
  第三节闽北宗族塾学的奖掖措施
  第三章宗族文化和闽北家族教育
  第一节兴修祠堂与重根重节教育
  第二节续修谱牒与敬宗睦族教育
  第三节沿用昭穆与道德教化教育
  第四章家训文化与闽北家族教育
  第一节从家训形式看闽北家族教育
  第二节从家训内容看闽北家族教育
  第三节从家训特点看闽北家族教育
  第五章碑碣墓志与闽北家族教育
  第一节谱牒行状与闽北家族教育
  第二节墓志石碣与闽北家族教育
  第三节摩崖石刻与闽北家族教育
  第六章建筑文化与闽北家族教育
  第一节历史遗存和闽北家族教育
  第二节装饰文化和闽北家族教育
  第三节匾联文化与闽北家族教育
  第七章民俗文化和闽北家族教育
  第一节民间信仰与闽北家族教育
  第二节民间习俗与闽北家族教育
  第三节民间文学与闽北家族教育
  第八章闽北家族教育的特征、作用与影响
  第一节闽北家族教育的特征
  第二节闽北家族教育的作用
  第三节闽北家族教育的影响
  第九章研究的结论、反思与启示
  第一节研究的结论
  第二节研究的反思
  第三节研究的启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前言序
  张斌贤
  张斌贤: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历史与文化研究院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理事长,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
  教育一直是贯穿古今的永恒主题,深深影响着我们前进的步伐。传统是过去,可是并非是与现在无关的过去,而是延续到现在并对现在起着作用的有生命的过去。那些合理的、具有价值,并对现实生活具有指导借鉴意义的传统,深深融入主导时代的文化主体。传统的真正落脚点恰恰是在未来,而非在过去,应古为今用、传承创新。
  我和胥文玲博士虽只有数面之缘,然而每次见到她,都能感受到她对教育事业的激情和对教育研究的热忱。我主要研究外国教育史,但我也深刻体会,教育研究不但要追求序
  张斌贤
  张斌贤: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历史与文化研究院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理事长,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
  教育一直是贯穿古今的永恒主题,深深影响着我们前进的步伐。传统是过去,可是并非是与现在无关的过去,而是延续到现在并对现在起着作用的有生命的过去。那些合理的、具有价值,并对现实生活具有指导借鉴意义的传统,深深融入主导时代的文化主体。传统的真正落脚点恰恰是在未来,而非在过去,应古为今用、传承创新。
  我和胥文玲博士虽只有数面之缘,然而每次见到她,都能感受到她对教育事业的激情和对教育研究的热忱。我主要研究外国教育史,但我也深刻体会,教育研究不但要追求国际化,更要兼顾本土化,只有这样的教育研究和教育改革才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基于此,胥博士对她的家乡(闽北)展开了家族教育历史传承的研究,在我看来,是颇具眼光和现实意义的选择。故而,当她提出希望我为她的书《家族教育的历史传承——以闽北地区为例》写序时,我欣然应允。
  闽北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底蕴深厚。朱熹曾在这里讲学授徒,创建了综罗百代的理学体系,在中国哲学史、思想史、教育史上都具有重要和深远的影响。闽北涌现出延平书院、紫阳书院、南浦书院等许多著名学府,且与蒙馆、家塾、村塾、义塾等共同构建全面、系统、规范的教育体系。值得注意的是,闽北家族文化的发展也十分成熟并别具特色,家族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功能是官方教育无法取代的,也切切实实为闽北的人才辈出、文风鼎盛、社会进步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从宋代以来,特别是明清时期,闽北家族教育较为发达,保存了较为完整的家族教育的历史传承元素,为本研究的实地考察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我始终强调,学术研究第一要素就是要科学严谨,尤其史学研究更是基于第一手研究资料上,更需严格、严谨的治学态度。在这一点上,胥博士做得非常诚恳、严谨。从2007年开始,其多次走访了闽北十个具有代表性的千年历史文化古镇,认真考察了私塾、书院、碑刻、古民居以及相关的民俗活动,搜集整理了五十多种三百多卷家族谱牒和大量地方志、文史记载等第一手资料,并与当地老人、学者、文化家族的后裔以及地方历史文化馆所管理人员等“历史言说者”进行面对面的访谈,把官修文献、民间文献、口碑资料有机结合,形成资料的多层参照,从而获取了一批鲜活的历史资料。在这样锐意穷搜、翔实考证的基础上,这本书成功地描绘了闽北家族教育丰富多彩的历史画面和极富个性的地域特色,分析了在闽北宗族文化影响下的家族教育的形式、内涵、特点、理念、功能和影响,并展示了家族教育丰盛且蕴意深刻的教育内涵。
  本书以“宏观驾驭微观,微观折射宏观”的视角,既展现了闽北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和源远流长的儒家文化传承,揭示了闽北家族教育的发展规律,脉络清晰,视野广阔;也从母教、家训、谱牒、私塾、碑碣、墓志、民俗、古建筑等角度入手,对闽北家族文化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挖掘,去芜存菁,分析透彻,思想深刻。同时,本研究还运用了教育学、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多学科渗透、交叉的研究方法,较好地糅合了历史与现实、回顾与展望、继承与发展,提出了不少颇有新意的见解。例如,古代家族教育对子弟人格养成、家族精神形成、社会文风改良、社会精神提升、乡贤文化弘扬、传统文化传承等研究结论,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虽然本书的研究对象局限于福建北部地区,研究的重点在于对家族教育“正能量”的弘扬,而对其不足涉笔较少,但瑕不掩瑜。总而言之,本书史论结合,兼具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为世人打开了一扇了解闽北家族教育和文化研究的窗口,使这些古老的宗族文化、家训文化、建筑文化、装饰文化、匾联文化、民俗文化等内容,焕发生机。同时,该研究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尤其是修身立德、励志勉学、治家教子、涉世从政等内容,依然具有超越地域、超越历史、超越时间等意义,为当代教育和文化传承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上一本:汉字中的思维之美 下一本:汉字中的生活之美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家族教育的历史传承的作者是胥文玲,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