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本文集中,有语文教研论文,数学教研论文,还有英语、体育、音乐等教学论文。各学科的老师,都在教学中思考,尝试重创新,都做出了自己的发明发现。从中看到,老师们呕心沥血,是对自己最宝贵经验的提纯加工。这些成果凝练出当下教育教学的关键问题、找出了学生发展的主要困惑、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可推广的方法。这些成果不是温室里培育的花朵,不是可远望不可近观的空中楼阁,它们带有泥土的气息,富有旺盛的生命力。 作者简介: 沈颖,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朝阳区人大代表。1985年参加教育工作,1989年步入学校管理岗位。现任酒仙桥学区管委会主任、南湖中园小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受聘中国教育策划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管理分会理事、中国管理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朝阳区教育学会理事、朝阳分院兼职教师、朝阳区校长任职资格班指导校长、朝阳区后备干部班指导校长。鲍凤华,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数学学科骨干教师。1988年参加工作,从事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具有丰富的学科教学经验;2001年调入南湖中园小学,2009年开始担任学校常务副校长,2012年经过公开选拔被任命为书记。受聘《中小学管理》杂志,任理事。 目录: 一、教学案例篇 1.基于读懂学生呈现精彩课堂/张晓净 2.插上想象的翅膀,遨游语文课堂/赵菲 3.借助动手操作理解分数与除法/李剑英 4.在情境中感受朗读的魅力/蒋晓波 5.静态的结果动态的过程/刘斌 6.视而不见的“生成”,擦肩而过的“美丽”/马淑玲 7.数学案例最大公因数/王军 8.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梁淑艳 9.我们一起过端午/李洁 10.关于陈涛(化名)与同伴交往的行为现状分析/裴玉杰 二、教学论文篇 1.“复述课文的策略”的分析与完善/焦龙辉 2.捕捉教材空白点提升作文训练点/陈红波 3.从工程问题谈有效教学/石兰一、教学案例篇1.基于读懂学生呈现精彩课堂/张晓净2.插上想象的翅膀,遨游语文课堂/赵菲3.借助动手操作理解分数与除法/李剑英4.在情境中感受朗读的魅力/蒋晓波5.静态的结果动态的过程/刘斌6.视而不见的“生成”,擦肩而过的“美丽”/马淑玲7.数学案例最大公因数/王军8.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梁淑艳9.我们一起过端午/李洁10.关于陈涛(化名)与同伴交往的行为现状分析/裴玉杰二、教学论文篇1.“复述课文的策略”的分析与完善/焦龙辉2.捕捉教材空白点提升作文训练点/陈红波3.从工程问题谈有效教学/石兰4.在体育教学中怎样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董晓平5.渗透教师审美情感因素的课堂言语行为对语文教学的影响/郭洋6.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方式初探/刘冬梅7.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培养良好审题习惯方法的研究/李常颖8.关注英语学习引领理想教育/田建彬9.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刘丹10.无止境的英语课堂源于有效的创造教育/唐方园11.在复习课中采用支持性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胡振秀12.浅谈课改在小学英语课中的渗透/张金凤13.浅谈在新课改下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张胜利14.让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散发阳光味道/鲍伟15.高年级借助指导记日记提升写作能力方法初探/王莉16.实施“生活化数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初步探索/王春梅17.结合课堂教学促一年级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吴星华18.如何在教学设计环节中减轻小学英语学习负担/杨艳云19.语文教学中的美/王京红20.提高阅读训练实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张静莹三、教学设计篇1.《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设计/么玉立2.《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臧淑燕3.《What’sforbreakfast?》教学设计/刘芳芳4.《MayDay》教学设计/陈伊晗5.《小小旅行壶》教学设计/单良6.《雷雨》教学设计/窦美玲7.《跪跳起》教学设计/刘征王婷婷8.《爱护胃和肠》教学设计/田霞9.《October1stisourNationalDay》教学设计/邢艺10.《老人与海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刘贺男11.《小螺号》教学设计/李红12.《导体和绝缘体》教学设计/李希青13.《玲玲的画》教学设计/王希14.《保护与发展并肩行》教学设计/骆秋节15.《植树问题》教学设计/马京萍16.《两只小狮子》教学设计/吴星华17.《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贾志华18.《What’sYourFavoriteFood?》教学设计/王木子19.《打花巴掌》教学设计/臧晨星20.《WHATDAYISTODAY?》教学设计/张潇筱21.《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李江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激励、唤醒和鼓舞。”一节成功的课堂与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是分不开的。多年来我学区着眼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以“关注学情立足课堂提质减负”为主旨,有效开发课堂多渠道,利用读懂学生校本教研的形式,转变教师理念,关注学生、把握教材,从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认知倾向出发设计学案,选择优化教学策略,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提升课堂的实效性。研究学生的话题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已经成为教育工作的热点。用心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真正读懂学生才是做好教育的基础。然而,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常常考虑的是“我”如何教,而忽略了教与学的另一面——“学生”如何“学”,没有真正从学生的角度来审视教案的适宜性。从最终目的来看,教学设计是用来干什么的?就是用来引发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应与具体的“学情”紧密相连,离开了对“学”的真切关注,教学设计就如无本之木。近一年多来围绕我校课题“基于读懂学生调整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主题,我们力求做到深入研究学生的学习需求,把课前备课的过程变成读懂学生经验的过程;把上课的过程变成读懂学生心灵的过程;把课后判作业的过程变成读懂学生思维的过程,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基于日常的研究,授课伊始,我们有了这样的思考:“分数”的教学属于概念教学,往往概念教学学生学习的兴趣点调动不起来。那兴趣点如何确定?了解学生这部分知识的基础、需求应是关键。于是针对本课的教学内容我对学生进行了学情调研,从前侧入手读懂学生的原认知来设计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