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西游的财富


作者:陈志全,王伟     整理日期:2015-01-16 16:50:32

析西游妖性,参精英智慧,做现世达人品三界众生,悟精进法则,得人生佳境对于《西游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比如在六小龄童眼里,《西游记》就是一本最好的励志书;而在鲁迅先生眼里,《西游记》除了虚幻之外则又多出了几分现实社会的投影。
  本书站在大众心理的角度,告诉你唐僧到底取的是什么经,孙悟空到底灭的是什么怪,猪八戒到底贪的是什么心,沙悟净到底念的是什么佛,天界神仙、佛门大德、妖魔鬼怪、芸芸众生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心灵励志作用。作者将使用通俗的语言指引读者一起走向顶尖智慧之路。
  百家争鸣看西游钱文忠(复旦大学教授)唐僧的三个徒弟其实代表了三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孙悟空不受限制、勇于探索、本事最大,却不听领导的话,所以得戴紧箍,这样的人难有发展空间;沙僧默默无闻老实干活,但他不会包装自己宣传自己,只会干活的人是不会得到领导的赏识的,所以沙僧挑重担晚吃饭,在唐僧眼中这个徒儿几乎是透明的。猪八戒吃饭在最前头,干活却永远躲在后面,唐僧却最爱这个徒弟,关键在于他很听话,另外还有嘴很甜,这是个大优点。
  林电锋(畅销书作家)唐僧取经路十万八千里,既要承受风霜雨雪的袭击,也要面临妖魔鬼怪的侵害。在这个心路的修炼历程中,取经团队经受住了考验,尤其是孙悟空敢作敢为的典型性格,更把我们带进了现实的“孙悟空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中,我们必须要心有灵山,树立目标第一的思想;要勇于付出,体会耕耘的乐趣;要超越自我,纯净心智;要适应变化,敢于变革和创新;要爱人爱己,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要坚守正道,培养健康的人格。    
  
  目录:
  第一章唐僧:不辱使命的坚定信念
  渡尽劫波·苦难是人生的必修课
  任重道远·承担使命须当仁不让
  审时度势·善于调控以保持平衡
  从善如流·责于下者必先禁于上
  正本清源·擦亮双眼防止被欺骗
  泪藏玄机·流泪不一定就是脆弱
  百忍成金·面对诱惑要学会说不
  第二章悟空:唤醒内心强大的力量
  矢志不渝·自由是生命的乐园
  率性而为·一念之间天翻地覆
  百炼精英·千磨万砺大有魔力
  内律之胜·忍辱负重并非懦弱
  交朋结友·恁好汉也要朋友帮
  斗战宣言·够自信才能树威信第一章 唐僧:不辱使命的坚定信念
   渡尽劫波·苦难是人生的必修课
   任重道远·承担使命须当仁不让
   审时度势·善于调控以保持平衡
   从善如流·责于下者必先禁于上
   正本清源·擦亮双眼防止被欺骗
   泪藏玄机·流泪不一定就是脆弱
   百忍成金·面对诱惑要学会说不
  第二章 悟空:唤醒内心强大的力量
   矢志不渝·自由是生命的乐园
   率性而为·一念之间天翻地覆
   百炼精英·千磨万砺大有魔力
   内律之胜·忍辱负重并非懦弱
   交朋结友·恁好汉也要朋友帮
   斗战宣言·够自信才能树威信
  第三章 八戒:随性而为的本我风采
   随遇而安·重辱不影响快活人生
   得活且活·放得下才能够看得开
   凡心本色·从内心开始净化灵魂
   足能止贪·莫被蝇头小利冲昏头
   不平则鸣·发牢骚须防祸从口出
   甘做陪衬·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席丝逆袭·缺点有时候也是优点
  第四章 沙僧:坚守本职岗位发光发热
   命乖运蹇·小过失会酿成大祸患
   将功补过·只有自己能拯救自己
   爱岗敬业·把工作做到无可替代
   沉默是金·是非面前要谨言慎行
   以和为尚·和衷共济形成凝聚力
   福祸相倚·有所得必然会有所失
  第五章 天界神仙:助长成功的人生伯乐
   不善用人将自食恶果·玉皇大帝
   上善若水方可无为而治·太上老君
   人格魅力是成功法宝·太白金星
   成功要靠自己去努力·哪吒三太子
   怀才不遇得学会自省·二郎神
   色厉内荏会惹来大祸·泾河龙王
   方圆处事永做不倒翁·十殿阎王
   龙行天下要甘于寂寞·白龙马
   以柔克刚能四两拨千斤·镇元大仙
   人脉决定你一生成就·金头揭谛
  第六章 佛法无边:静心养心的内在修为
   拯救人心须有至上妙法·如来佛祖
   仁爱慈悲才能救苦救难·观音菩萨
   战胜心灵即战胜一切·乌巢禅师
   饮水思源不忘贵人恩·法明长老
   一念之差酿成千古恨·金池长老
   微笑着负起你的责任·弥勒佛
  第七章 妖魔鬼怪:摒弃内心的魑魅魍魉
   当心三昧阴风迷了眼·黄风怪 
   宝贝在手自然本领高·金角、银角大王 
   莫做他人手中的棋子·狮猁王·
   仗势欺人是作茧自缚·鼍龙
   太好面子容易吃大亏·车迟国三仙
   居功不能过于自傲·灵感大王 
   好下属要勇于牺牲自我·独角兕大王
   害人终究会害到自己·九头虫
   火候未到千万别犯险·红鳞大蟒
   幸福要靠自己来编织·蜘蛛精
   兄弟齐心其利可断金·狮驼岭三怪
   志存高远须脚踏实地·白鹿精
   不护犊子才是好家长·九头狮子
   凡事有度是处世规矩·玉兔精
  第八章 芸芸众生:朝气蓬勃的肉体凡胎
   为自己选择合理的定位·张稍、李定
   与人相处要保持距离美·乌鸡国国王
   自己无能莫怪他人偏心·车迟国众僧 
   懂得爱情的女人最幸福·西梁国女王
   安身立命的法宝不可丢·金光寺众僧 
   懦弱之人必招他人欺侮·朱紫国国王
   求人帮忙需要看人行事·金圣娘娘
   莫让淫邪蒙蔽了你的心·比丘国国王
   假痴不癫可保自身安然·天竺国真公主
   为善先从排除恶念做起·寇员外夫人
  前言回归传统是各民族发展过程中常见的文化现象,这种回归不是同一层面的重复,而是古老文明与新时代精神的冲突与磨合,融会与升华。“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如果把沁透了世俗人情的中国古典四大名著都捧出来,用现代人的眼光来检点往昔岁月的成败得失,似乎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于是,我们便萌生了向《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求学问道的念头,并陆续着手做这样一件“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人间美事。当然,这样做就一定要竭力跳出前人著书立说的窠臼,将历久弥新的人生体验饱含深情地融入笔端,向读者阐述内心对这些名著和人生世相的理解,说出前人没能说出的话来,还要率真地表达自己的个性。
  按常理,社会进步和发展了,人类应该变得越来越聪明,但事实并不尽然。现代人发明的汽车比牛车和马车更快更便捷,然而却免不了在古人曾经脱轨的道路上重蹈覆辙。人生之路亦然,一样有不少人令人叹息、自觉不自觉地用自己的年华、鲜血乃至生命,一次次重复前人犯过的错误。前人的教训与经验同样重要,有时教训甚至比经验更有价值。遇事不妨经常试试以古为鉴、知古通今,从而更好地“正衣冠”“知兴替”“明得失”。前人的教训,就像公路边“事故多发地段”的警示牌,可以提醒我们安全地通过事业和人生中许多充满叵测和危险的“路段”。
      一个情商高的人不仅能够准确地觉察、识别、表达这样的经验与教训,而且还善于寻找一个可以使自己最大潜力得以发挥、最大价值得以体现的切入点,来实现自身的飞翔   回归传统是各民族发展过程中常见的文化现象,这种回归不是同一层面的重复,而是古老文明与新时代精神的冲突与磨合,融会与升华。“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如果把沁透了世俗人情的中国古典四大名著都捧出来,用现代人的眼光来检点往昔岁月的成败得失,似乎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于是,我们便萌生了向《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求学问道的念头,并陆续着手做这样一件“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人间美事。当然,这样做就一定要竭力跳出前人著书立说的窠臼,将历久弥新的人生体验饱含深情地融入笔端,向读者阐述内心对这些名著和人生世相的理解,说出前人没能说出的话来,还要率真地表达自己的个性。
     按常理,社会进步和发展了,人类应该变得越来越聪明,但事实并不尽然。现代人发明的汽车比牛车和马车更快更便捷,然而却免不了在古人曾经脱轨的道路上重蹈覆辙。人生之路亦然,一样有不少人令人叹息、自觉不自觉地用自己的年华、鲜血乃至生命,一次次重复前人犯过的错误。前人的教训与经验同样重要,有时教训甚至比经验更有价值。遇事不妨经常试试以古为鉴、知古通今,从而更好地“正衣冠”“知兴替”“明得失”。前人的教训,就像公路边“事故多发地段”的警示牌,可以提醒我们安全地通过事业和人生中许多充满叵测和危险的“路段”。
    一个情商高的人不仅能够准确地觉察、识别、表达这样的经验与教训,而且还善于寻找一个可以使自己最大潜力得以发挥、最大价值得以体现的切入点,来实现自身的飞翔。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做的就是知人知己,明心见性。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命运一直藏匿在我们的思想里,人生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关头原来只有几步,一切缘于选择,归于选择。生存是一场选择博弈,至于是赚了还是赔了,既要看选择的方法,更要看选择时的智慧。造物主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却未给我们安排好某一种命运,因此人生要面临多项选择。大致说来,选择可以分为必须选择、可以选择和无须选择三种。智慧的选择有三个关键点:一是一定要明确自己的优势,把这些零散的岁月选择集中到一个焦点,点燃生命的那张纸。二是学会权衡,两利之间取其大,两害之间取其小。三是学会平衡,得之坦然,失之淡然,学会止与定。上升到哲学高度就是:第一,不要走捷径,便捷而陌生的道路可能藏匿着未知的危险——戒贪;第二,不要对可能是坏事的事情好奇,否则可能惹祸——戒痴;第三,不要在仇恨和痛苦的时候做决定,否则你以后很容易后悔一戒嗔。
     对于自己的每一步的选择,肯定是对还是错,也不能亲自去验证一下那个没有选的答案。在永远都不确定的未来里,有的人最终站到了领奖台上,而有的人却只能拥挤于向上仰望的人群中。生命一经出现征兆,成长的秒针就开始了奔跑。对生命而言,时间是一种成长,深度更是一种成长,一切的变化都要源于我们的内心。成长既是审视自己、寻找自己的自我发现过程,也是一个挖掘自己、突破自己的自我实现过程,这才是人生成长的真正含义。
     苦难是一个人晋升的阶梯。路坚硬了脚板,脚板踩出了路。这种成长是在一次次昂贵的学费和一个个痛苦的磨难中开花结果的:跌绊强化了双腿,欺骗增进了智慧,蔑视觉醒了自尊……人生在世,如果没有遇到任何挫折,就会像没有经历风雨的麦穗,结不出饱满的果实。尽管这一过程会很痛苦,但对于生命的重生,它又实在是一种必须。
    我们只有尽可能地谨慎、认真、无悔,向着“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无惧”的境界靠拢,以“温良恭俭让”的五德和“礼义仁智信”的五常维系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和谐。
     时代在变,生活的环境在变,但作为社会存在主体的人身上的人性是永远不会变的。在中国人不可不读“四大名著”的文化传承中,煌煌名著里的故事与人物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能说上一些,很多人和事曾经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特别是对于那一个个典型而清晰的人物,我们总能在周围生活的人群中看到似曾相识的身影。在此,我们仅想通过破解其中经典人物的个性密码,透过其成长环境、人生经历、性格命运、目标选择、练达人情以及价值创造,从中发掘人作为社会中的个体本身的优劣、得失、教养和品性等,继而给读者以人生的感悟、心灵的净化、品性的修炼以及成长的推动。
     高尔基说过:“文学即人学”。文学中蕴含着世事洞明与人情练达,饱含着人性、人欲、人理、人伦、人格、人志、人道等一系列现代人需要镜鉴的因子。然而,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只能发现自己想要发现的东西。我们从成功学和人性的角度将四大名著中的个性人物与现实充分结合,不追求理论的高深,也不追求文学的审美,只讲求人物的言行是非与成败的辩证思考。全书以随笔的形式来写,没有特别严密的结构体系,每篇文章选取一个立意点,说的都是生活中最贴近最实用的“普通话”。为了使引用浅显易懂、语言轻松、观点新颖,写每个人物或事件前我们都会好几日不敢下笔,力求最大限度地表达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背后所折射出的深刻道理,真正饱尝了备受煎熬的滋味。
     鉴于学识水平有限,疏漏或不当之处在所难免,读者不一定非要笑纳我们在书中的某些观点,我们也并非要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重要的是和大家分享与探讨一些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新角度。如果各位读者翻开此书,能够感受到古典名著还能有这样的读法,并且从中悟出一些什么,我们也就心满意足了。
     
     任重道远·承担使命须当仁不让《西游记》的一号男主角是孙悟空,但取经队伍的领导人却是唐僧,因为他是最为虔诚的佛教信徒,对西天取经怀有一种可贵的执着与坚定。
    取经途中,师徒四人遇到过无数的困难与挫折,几乎任何一个困难都可能中断取经大业,但唐僧总能以他的坚定信念感染着取经队伍的每一个人,使大家团结在一起,朝着西天取经这个共同的目标前进。纵观从唐到明数百年间问世的“西游”作品,“唐僧取经”永远是其无可替代的母题,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都是作为唐僧的补充和衬托逐渐添加上去的。没有孙悟空,尚能成“西游”故事,倘或缺唐僧,则如釜底抽薪,根本无以言“西游”了——无可置疑,唐僧处在取经团队的核心,是这一取经班子的“班主”:与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相比,唐僧是唯一没有任何神通法力的肉体凡胎,遇到妖魔动辄滚下马鞍、吓得魂不附体,而且又是非不分、人妖不辨、懦弱愚庸,几番磨难皆多咎由自取。但理智却让人不能不看到唐僧的另一面,那就是他颇有大慈大悲、普度众生之心,实事求是、知错改错之举,仍不失为一代高僧风范。西天取经主要是唐僧的事业,观音菩萨之所以选定他作为取经人,更多是看重其“佛子”的出身。原来他是如来佛祖的第二个徒弟,唤作金禅子,只因未听佛祖的传法而贬谪凡尘,托化为玄奘。
    而孙悟空等三人都曾经犯过罪孽,如来与观音菩萨是抱着挽救失足者的仁慈心才让他们跟随唐僧将功赎罪的。西行之路漫漫,猪八戒最难耐寂寞和清苦,时时嚷嚷散伙,要回高老庄做回炉女婿;孙悟空也曾两度打道回府,一个筋斗翻回花果山做美猴王,虽然系唐僧紧箍咒所逼,但这种“迫害”与唐僧所经历的种种生死劫难相比,却是小巫见大巫了。
     其次,唐僧的外貌气质也比较符合他作为“佛子”的身份。小说第十二回,唐僧穿上了观音赠送的袈裟后,“凛凛威颜多雅秀,佛衣可体如裁就。辉光艳艳满乾坤,结彩纷纷凝宇宙”,以至长安城里大男小女无不争夸其为活罗汉现世,活菩萨临凡。取经途中,唐僧屡屡因为他那气宇轩昂、英姿飒爽的外表气质引来许多人的赞叹。第二十九回,唐僧师徒三人(孙悟空被赶回花果山)来到宝象国,当唐僧来到金殿拜见国王时,两边文武百官无不叹道:“上邦人物,礼乐雍容如此!”以八戒与沙僧的丑陋,当然不会得到这样的称赞,这里显然是指唐僧。第五十四回,女儿国国王想招唐僧为夫,派驿丞前去打探消息,驿丞回来后报告说:“御弟相貌堂堂,丰姿英俊,诚足天朝上国之男儿,南瞻中华之人物”,喜得女国王马上派她去求亲,看来女国王注重的也是唐僧那“丰姿英俊”的外表。事实上,唐僧对自己的外在形象也极为看重。第七十九回,唐僧师徒路经比丘国,因为国王正滥杀和尚,孙悟空给师父脸上涂了一把臊泥,虽然是事出无奈,但由于毁坏了他一贯的美好形象,使得他一直闷闷不快。当孙悟空降得妖魔,请师父去会见国王时,唐僧倒扭扭捏捏起来,说道:“虽足得胜来请,但我这个臊脸,怎么见人?”由此可见唐僧对自己的相貌还是相当在意的。后来师徒四人取回真经,路经陈家庄时,师徒四人看到寺庙里供奉的四人头像,来了一番评头论足,“八戒看见,扯着行者道:‘兄长的相儿甚像。’沙僧道:‘二哥,你的又像得紧。只是师父的又忒俊了些儿。’三藏道:‘却好!却好!’遂下楼来。”一段小小的插曲,将唐僧那看重自己外貌、喜人夸奖的心思表露无遗。不过,唐僧的这种好相貌有时也给他带来麻烦,譬如小说中贯穿始终的唐僧被女妖精掳掠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唐僧另外一个符合取经的条件是他的仁慈心。这其实是佛教经义的需要,因为在佛教看来,仁慈心是作为佛教徒的第一要求。孙悟空等人虽然已经皈依佛门,但他们曾经干过杀人放火、伤天害理的坏事,这与自小从未杀生害命的唐僧不能同日而语。取经途中,唐僧的这种慈悲心贯穿始终。
    第二十一回,唐僧在黄风岭遭难被擒,他身处险境,却反倒担心悟空与八戒的安危,“纷纷泪落,心心只念着悟空、悟能,不知都在何处”。小说第三十七回,唐僧夜坐宝林禅寺堂中,灯下念经,困乏之下睡着。梦中突然看见一条汉子,“浑身上下,水淋淋的,眼中垂泪,口里不住叫:‘师父!师父!”’唐僧以为是妖魔,因而欠身道:“你莫是魍魉妖魅,神怪邪魔,至夜深时,来此戏我?我却不是那贪欲贪嗔之类。我本是个光明正大之僧,奉东土大唐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经者。我手下有三个徒弟,都是降龙伏虎之英豪,扫怪除魔之壮士。他若见了你,碎尸粉骨,化作微尘。此是我大慈悲之意,方便之心。你趁早儿潜身远遁,莫上我的禅门来。”不管是不是妖魔,他都一样心怀慈念,因而经常上妖精的当。
    小说第三十三回,平顶山莲花洞的妖魔变成一个跌伤了腿脚的道士,唐僧闻言善心大发,马上要将坐骑让给那道士。听道士说不能骑马,唐僧又叫孙悟空驮他,悟空本来要将妖魔一跤摔死,谁知被妖魔识破,变成两座大山将悟空压住,摄走了唐僧。第四十回,红孩儿想吃唐僧肉,因为有悟空等三人在旁,难以下手,于是变作一个七岁顽童,赤条条将麻绳捆了手足,高吊在那松树梢头,口口声声只叫救人,唐僧再次中了圈套,救下了红孩儿,反而将一腔忠诚的悟空教训了一顿:“这泼猴多大惫懒!全无有一些善良之意,心心只是要撒泼行凶哩!”事实上,由于唐僧的慈悲心怀,取经队伍经常遭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唐僧依然执迷不悟。第八十回,陷空山的金鼻白毛老鼠精变成一个受害被缚的女子,妄想迷惑唐僧。由于此前的许多教训,唐僧决定听从孙悟空的建议,不再上当。然而唐僧的定力实在太弱,当妖精的几声善言善语嘤嘤地传到他耳内,尤其是她所说的“师父啊,你放着活人的性命还不救,昧心拜佛取何经”,一下子突破了唐僧的心理防线,他不顾悟……P7-9 
  





上一本:山寨革命 下一本:思想史上的新启蒙时代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西游的财富的作者是陈志全,王伟,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