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结果并不能反映出成功与失败,团队的成员们更注重的是一个过程,注重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做出了什么。怎样深入了解同行的实力。怎样与你的团队其他成员保持同步,如何个性化和有力化杠杆变化,如何释放工作团队的工作效率,如何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商业环境中取得成功。通过本书相信会找到答案。 作者简介: 孙朦,曾担任中央电视台2套经济栏目组记者工作,现为北京瀚文锦绣国际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成功创作了并出版了多部畅销书作品并在全国名列前茅。 目录: 第一章拉拢人心,团队凝聚力第一步 准确叫出别人的名字 在批评中加点委婉的糖 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攻心 多谈对方的得意的事 真诚待人拉近彼此的距离 不要吝惜你的赞美 用微笑向别人展示你的友好 与别人分享成功的喜悦 寻找共同点,与对方取得共鸣 以诚待人,收获别人的信任 满足对方谈论的欲望 关心别人,获得对方好感 不要打断别人的谈话 戴人高帽让对方听你的第一章拉拢人心,团队凝聚力第一步 准确叫出别人的名字 在批评中加点委婉的糖 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攻心 多谈对方的得意的事 真诚待人拉近彼此的距离 不要吝惜你的赞美 用微笑向别人展示你的友好 与别人分享成功的喜悦 寻找共同点,与对方取得共鸣 以诚待人,收获别人的信任 满足对方谈论的欲望 关心别人,获得对方好感 不要打断别人的谈话 戴人高帽让对方听你的 第二章洞悉属下心理,掌控思想动态 先提小要求,再提大要求 抓住对方感兴趣的话题 给予别人足够的尊重 换位思考,站在对方角度看问题 碰什么也不能碰别人的忌讳 照顾对方的面子,给他个台阶下 投其所好,把话说到对方的心理 宽恕别人的过失,让对方感动 以求教开路,满足对方的自炫心理 细心观察,迎合对方的意志 学会察言观色洞悉对方的心理 把话说到点上,让别人无法拒绝 知己知彼,摸清对方心理的底牌 第三章激发团队潜能,调动团队积极性 激发自尊心,让对方愉悦的合作 放低姿态求人办事并不难 欲擒故纵,让对方主动上钩 求人办事找身边的关键人物 士为知己者死,多进行感情投资 恩威并用让人死心塌地为你效劳 主动帮助别人,赢得人心 抬高对方的档次使之振奋 采用诱导策略,让人主动帮忙 先声夺人,在气势上压倒对方 反复强调“磨”对方的耳朵 以退为进让对方接受自己 把握好劝说的最佳时机 诱敌深入,让对方进入你的圈套 第四章做魅力领导,从定位自己开始 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 掌握生活与工作之间的平衡 让自己多一点影响力 良好的形象决定未来成就 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 重新审视自己的金钱观 上台当然自在,下台也要从容 洒脱处事,痛苦远离你 放开双手,世界就在你手心 不要太计较自己的身份 有才也要有德 做人不张扬,做事要低调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多聆听周围的声音 用随和彰显男人的独特气质 第五章拓展人脉圈,善用社交手腕 关系网让你雄霸天下 多个朋友多条路 结好人脉网,做人生赢家 抓住了人脉,就摸到了财脉 改变命运的外力来自你的人脉 人脉决定你的“富贵命” 有了关系网,吃得开、混得好 机遇常常躲在关系背后 你还没成功,关键是没人拉你一把 多跑人生银行,积蓄一生财富 将陌生人变为朋友 设法使自己引人注目 以低姿态出现在他人面前 轻松化解沟通中的尴尬 卡耐基教你洞察人性弱点 如何透过细节看一个人性格 第六章慧眼识珠,网罗人才 用人只求合适,不求最好 善于用人方为帅才 要“能力”还是要“忠诚”? 老板是如何被“强暴”的? 注重优势互补,合理搭配人才 建设员工晋升体系 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建立正向的员工关系 制订员工帮助计划 管人的技法 促使下属快速成长 制定高级人才引进策略 加强猎头合作 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 第七章增强品牌意识,世界500强管理团队的实战经验 技术创新应以市场为导向 管理出效率 开会也要讲效率 成员关系决定团队力量 合作才能实现共赢 小处更能展现领导者魅力 团队最需要的人才 为人才搭建发展平台 管理者应善于授权 领导要会管人、会用权 建立坦诚的交流模式 激励有方法,关键在尊重 正视薪酬的激励作用 在批评中加点委婉的糖 粗暴的责备有时并不能解决问题,相反,利用委婉地批评来使他人改掉毛病,则能收到事倍功倍的效果。“良药苦口”“忠言逆耳”但是现实生活中,被忠言劝告的人往往不领情。而一个善于交际的人在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会把“良药”裹上糖衣,抛给对方,使对方有一种“忠言不逆耳”的惬意。 要想批评一个人而又不伤感情,甚至让对方感激和更喜欢你,最有效的是用含蓄的方式,间接地暗示对方,提醒其注意自己犯的错误。委婉含蓄的批评,没有直接严厉的批评,而是让对方自己体会批评的内容,从而受到启发,改正自己的缺点。 1887年3月8日,美国最伟大的牧师、演讲家亨利?华德比奇尔逝世。华德比奇尔影响力巨大,被世人评价为“改变了整个世界的人”。为了纪念他,一个演讲纪念大会将举行,而莱曼?阿尔伯特应邀向那些因为华德比奇尔的去世而哀伤不语的牧师们演说。 由于急着想表现出最佳状态,阿尔伯特把自己的演讲稿改了又写,写了又改。在作了严谨的润色后,他读给了妻子听,让她提出意见。他的妻子感觉写得很不好,但是她没有直接说:“天哪,莱曼,你写得太糟糕啦!这念起来就像是一本百科全书,如果你读这样的稿子给听众,他们肯定会睡着的。难道你不能像昔通人那样说话吗?难道你不能表现得自然一些吗?”她只是说:“莱曼,这篇演讲稿如果刊登在《北美评论》杂志上,将会是一篇极佳的文章。” 莱曼?阿尔伯恃一听就明白了她的意思,她称赞了这篇演讲稿写得很好,但同时又很巧妙地暗示,要是把这篇讲稿用来演说,将不会有好的效果。于是,他把自己精心准备的原稿撕掉,后来演讲时甚至都不用讲稿了。 如果你指着犯错的人大骂,并不一定能起到好效果。因为人都是有自尊心的,你不顾及场合的批评会严重伤害一个人的自尊心。 明朝开国皇帝的夫人马皇后,一生勤俭节约,深明大义,为朱元璋的江山稳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对于朱元璋的某些过失,马皇后也能委婉地批评劝进,这位马皇后为大明的江山尽了自己的全部力量。 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建都后,把年号定为洪武。他本想在南京郊外的狮子山建造一座阅江楼,以纪念他统一天下的丰功伟绩,但他转念一想,现在国家刚刚建立,天下还没有完全安定,四野荒芜,百姓生活困苦,此时若置百姓和国家于不顾,而去造楼,实在不是明智之举,但他又想以此试一试群臣的看法,以便从中挑选一些真正为国家出力的忠直之臣。谁知号令一出,送上来的奏章全都是一片赞成造楼的声音,竟没有一个人反对造楼。朱元璋越看越气,并大发雷霆,大呼:“我朝缺人才呀,缺人才呀!” 朱元璋的夫人马皇后听说朱元璋在宫中大发脾气,急忙跑过来问道:“皇上,我大明刚刚平定天下,建都南京,猛将如云,才臣如星,怎能说缺人才呢?” 朱元璋便把自己以建楼为名试探群臣态度的事说了一遍。马皇后听后,会意地笑了笑。她叫宫女拿来一个方形茶壶和一个圆口茶杯,亲自沏茶倒水,说道:“皇上你看,这水在方的茶壶里,便是方的,倒入这圆的茶杯里,就变成圆的了。” 朱元璋很是纳闷便问道:“这话怎么讲?” 马娘娘说:“水是没有形状的,它在什么样的容器里就变成什么样。” 朱元璋转念一想,才悟出皇后的意思,便说:“你是说,有什么样的皇帝,就有什么样的大臣!” “对!”马皇后高兴地说,“过去唐太宗李世民因为有宽容的胸襟,所以才有像魏征这样的正直谏臣!” 朱元璋不满地反问:“你是说朕平时没有度量?” 马皇后说道:“皇上有心听取群臣的批评,真是国家百姓的幸事。但事情就像这水和壶、杯一样,要勇于接受批评,群臣才敢将心里话说出来啊。” 朱元璋暗暗点头,心想:我想试臣,试来试去,问题倒出在我自己身上了。 马皇后的委婉批评让朱元璋明白了自身的不足之处。委婉的劝谏使朱元璋能够体会到马皇后的一片苦心。这种批评方式不但普通人容易接受,就连皇帝这样的“上司”亦能虚心接受,这就是“婉谏”的魔力所在。 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奉承赞美的话几乎人人都爱听,但一旦转变成批评时,就没有几个人爱听了。某些时候批评是避免不了的,尤其是“上司”有什么过错时,该批评时就批评,但批评一定要注意方式,用词尽量要委婉,这样才能使“批评”之人明白你的良苦用心,从而接受你的建议,改正自己的观念和做法。 说话直言不讳是许多人所推崇的,但在批评别人的时候,尤其是面对那些自尊心过强的人,最好不要直接给予严厉的批评,那样只会适得其反。有时含蓄、委婉一些,更能赢得别人的接受。 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攻心 说服他人,关键是善说,目的是服人。只有语言入情入理,才能坦诚沟通,被人接受;只有语言打动人心,才能劝服对方,改变态度;只有语言朴实得当,才能达成共识,效果良好。在商海的唇枪舌战中,有礼有节对对方讲道理,理智地处理谈判中遇到的问题,最终双方会达成一致协议。 有一次,中德双方就中方向德方购买的6000辆大众汽车因产品质量而引起的索赔,涉及金额高达几十亿马克的问题进行了谈判。 谈判开始了,双方代表和颜悦色地进入会场,彼此彬彬有礼,气氛非常友好,见不到一丝论战的样子。实质性问题展开讨论后,双方唇枪舌剑、你来我往、各显神通、互不相让。德方代表深知质量问题无法回避,因而采取避重就轻的做法,言语谨慎,说法含糊,如有的车子轮胎炸裂、挡风玻璃破损,有的铆钉折断、电路有故障,有的车架偶有裂纹等等,就此,德方把重要质量问题一一避开概不提及。 中方代表就此立刻予以回击:“贵公司代表到过现场,亲自察看过现状的,经商检部门检验,车架出现的不仅仅是裂纹,而是断裂裂缝,铆钉非属折断,而是原先就质量不过关。所有损坏情况不能用‘有的’或‘偶有’之词来推托,最好是用精确数字说明。”中方代表将各种大众汽车的质量检测证据一齐推到了德方代表面前。 德方代表见再狡辩下去是毫无意义的,便做出第一步让步,同意支付中方汽车加工费10亿马克。接着,是中德双方争议最大的谈判项目:间接经济损失的赔偿。德方在谈到这项损失费时,也采取了逐条报价的方法,每报完一项,总是环视一下中方代表的表情,仿佛给每笔金额都圈上了不留余地的句号。最后他们提出的总报价为50亿马克。 中方代表琢磨着每一笔报价的奥秘,把那些“大约”、“估计”等字眼挑了出来,指出里面埋下的伏笔。在谈判桌上,中方代表则明确报出每项价格,总计为90亿马克。 德方代表听了这个数字后,声称这太过分了。“贵国提出的索赔额太高了,若不减少,我们这些人会被解雇的,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太大,我国将会有多少人失业啊!”中方安慰德方代表:“我方也不愿难为诸位代表,如果你们做不了主,请贵方决策人员与我方谈判。” 双方又是一阵就实质性问题的争执,然后暂时休会。接下来的谈判又以激烈的舌战开场,谈判的气氛骤然降到了冰点,依然没有结果。无奈,双方只好一言不发,中方代表首先打破僵局,“中德贸易已很长时间了,以后的日子还很长。我们相信贵公司绝不愿失去中国这个最大的买主,如果贵方有诚意维护自己的信誉,彼此均可以做适当让步。”“我公司愿付60亿,这是最高数目了。”中方代表诚恳的话起了作用,德方开始做出一些让步。“我方损失太大了,我们希望贵公司支付80亿马克。”就这样,经过几个回合的交战后,最终以德方赔偿70亿马克,并承担另外几项责任而宣告谈判结束。 在这场谈判中,德方知道自己理亏,无法以理服人,于是充分展开情感攻势,又是诉苦,又是哀求,妄图软化中方代表。中方代表在谈判中不仅以理服人,也充分做到了以情感人,并赢得了谈判的胜利。 可见,在交际过程中,对于正确的意见和建议,对方会给以充分考虑的,但是前提是这个建议必须是出言有据、事实确凿、具有说服力的。因为通常情况下,人们更倾向于接受有理有据的事实,并会据此得出自己的结论,而此时,对方的观点就会不攻自破,而你的说服也就见效了。 以理攻心就是摆事实、讲道理,让他人从你讲的道理中领悟到其正确性,从而接受你的意见。 多谈对方的得意的事 每个人都有最得意的事,也都愿意谈论自己得意的事。如果实在难以与一个人接近,或沟通,那么就从他最得意的事人手,很快就能打破僵局,进入快车道。无论是与朋友还是客户交谈,多谈一谈对方的得意之事,这样容易赢得对方的认同。如果恰到好处,他肯定会高兴,并对你心存好感。 美国著名的柯达公司创始人伊斯曼,捐赠巨款在罗彻斯特建造一座音乐堂、一座纪念馆和一座戏院。为承接这批建筑物内的坐椅,许多制造商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但是,找伊斯曼谈生意的商人无不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一无所获。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优美座位公司”的经理亚当森,前来会见伊斯曼,希望能够得到这笔价值9万美元的生意。 伊斯曼的秘书在引见亚当森前,就对亚当森说:“我知道您急于想得到这批订货,但我现在可以告诉您,如果您占用了伊斯曼先生5分钟以上的时间,您就完了。他是一个很严厉的大忙人,所以您进去后要快快地讲。”亚当森微笑着点头称是。 亚当森被引进伊斯曼的办公室后,看见伊斯曼正埋头于桌上的一堆文件,于是静静地站在那里仔细地打量起这间办公室来。过了一会儿,伊斯曼抬起头来,发现了亚当森,便问道:“先生有何见教?”秘书把亚当森作了简单的介绍后,便退了出去。 这时,亚当森没有谈生意,而是说:“伊斯曼先生,在我等您的时候,我仔细地观察了您这间办公室。我本人长期从事室内的木工装修,但从来没见过装修得这么精致的办公室。”伊期曼回答说:“哎呀!您提醒了我差不多忘记了的事情。这间办公室是我亲自设计的,当初刚建好的时候,我喜欢极了。但是后来一忙,一连几个星期我都没有机会仔细欣赏一下这个房间。” 亚当森走到墙边,用手在木板上一擦,说:“我想这是英国橡木,是不是?意大利的橡木质地不是这样的。”“是的”,伊斯曼高兴得站起身来回答说:“那是从英国进口的橡木,是我的一位专门研究室内橡木的朋友专程去英国为我订的货。” 伊斯曼心情极好,便带着亚当森仔细地参观起办公室来了。他把办公室内所有的装饰一件件向亚当森作介绍,从木质谈到比例,又从比例扯到颜色,从手艺谈到价格,然后又详细介绍了他设计的经过。 此时,亚当森微笑着聆听,饶有兴致。他看到伊斯曼谈兴正浓,便好奇地询问起他的经历。伊斯曼便向他讲述了自己苦难的青少年时代的生活,母子俩如何在贫困中挣扎的情景,自己发明柯达相机的经过,以及自己打算为社会所作的巨额的捐赠亚当森由衷地赞扬他的功德心。 本来秘书警告过亚当森,谈话不要超过5分钟。结果,亚当森和伊斯曼谈了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一直谈到中午。最后伊斯曼对亚当森说:“上次我在日本买了几张椅子,放在我家的走廊里,由于日晒,都脱了漆。昨天我上街买了油漆,打算由我自己把它们重新油漆好。您有兴趣看看我的油漆表演吗?好了,到我家里和我一起吃午饭,再看看我的手艺。” 午饭以后,伊斯曼便动手,把椅子一一漆好,并深感自豪。直到亚当森告别的时候,两人都未谈及生意。最后,亚当森不但得到了大批的订单,而且和伊斯曼结下了终身的友谊。 为什么伊斯曼把这笔大生意给了亚当森,而没给别人?这与亚当森的口才很有关系。如果他一进办公室就谈生意,十有八九要被赶出来。亚当森成功的诀窍,就在于他了解谈判对象。他从伊斯曼的办公室入手,巧妙地赞扬了伊斯曼的成就,谈得更多的是伊斯曼的得意之事,这样,就使伊斯曼的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把他视为知己。这笔生意当然非亚当森莫属了。 每个人都非常重视自己,都喜欢谈论自己,都希望别人重视自己,关心自己。如果你让谁谈出了自己的得意,或由你去说出了谁的得意,谁肯定就会对你大有好感,必定会成为你的好朋友。 真诚待人拉近彼此的距离 关于与人为善和真诚待人,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老百姓说:“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态度真诚,做事诚实是唯一的成功秘诀,更是持续经营的不二法门,当人们受到你的真心诚意,便没有人能拒绝你的请求,一个待人是出自真心,还是虚情假意,其实从他的言行举止中便能得见,我们也都能感受出来,并据此决定给予善意回应还是置之不理。 林肯在28岁时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小城镇,成立了一家律师事务所。刚成立这家事务所的时候他连吃饭都成问题,更别说居住环境了。每天工作结束后,他就在狭窄的事务所里随便打个地铺就躺下休息。 有一天,他在镇上散步时,发现了一家卧室家具店,看着橱窗里美丽的床,就忍不住走了进去。摸着柔软的棉被和弹簧床,就在林肯沉浸在想象中时店主人就走过来并说这套床具只卖17美元,林肯突然被惊醒,尴尬地对店主人笑着说:“真是很便宜,但是,我手头上的钱仍然不够。”这时,林肯从口袋里拿出了一张名片,递给店主人说:“您好这是我的名片,我在这个镇上开律师事务所。如果我想买下这套家具,不知您是否愿意让我赊账到圣诞节前?只要我在这里做得顺利,我一定会把钱付清;不过,倘若不幸失败了,恐怕就无法还钱了。” 店主人看着这位诚恳的年轻人,对他也产生了同情与好感,于是客气地说:“楼上还有一张双人床,如果你不嫌弃。”店主人话还没说完,林肯便开心地跑到二楼去,他还在楼上大喊:“谢谢您!我终于能好好地谁一觉了!”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真诚相待,要想别人真诚待你,你就应当首先主动真诚地去对待别人。你怎样待人,别人也会怎样待你。你与人为善、真诚待人,别人通常也会反过来如此待你。谚语说:“真诚贵于珠宝,信实乃人民之珍。”说话真诚的人,能得到别人的信任。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说话真诚著称。他14岁时参加殿试,宋真宗出了一道题让他做,晏殊看过试题后说:“我10天以前做过这个题目,草稿还在,请陛下另外出个题目吧。”真宗见晏殊这样真诚,感到他可信,便赐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在史馆任职期间,每逢假日,京城的大小官员常到外面吃喝玩乐。晏殊因为家贫,没有钱出去,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书写文章。有一天,真宗点名要晏殊担任辅佐太子的东宫官,许多大臣不解。真宗对此解释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和兄弟们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合适的人选。”晏殊向真宗谢恩后说:“我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里穷而已,如果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真宗听了,越发赞叹他的真诚,对他更加信任。 由此可见,真诚,不论对说话者还是对听话者来说,都非常重要。若不真诚待人,等于欺人、愚人,若轻信他人不实之词,可能会耽误大事,造成不良后果。友善真诚待人的结果是双赢。深刻的道理,往往是简单的;而简单的道理,真正做到了却很不简单。 完善的人格魅力,其基本点就是真诚,而真诚待人,恪守信义亦是赢得人心、产生吸引力的必要前提。待人真诚一点,守信一点,能更多地获得他人的依赖、理解,能得到更多地支持、合作,由此可以获得更多地成功机遇。 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傅雷先生说:“一个人只有真诚,总是能打动人的,即使人家一时不了解,日后便会了解的。”他还说:“我一生做事,总是第一坦白,第二坦白,第三还是坦白;绕圈子,躲躲闪闪,反易叫人疑心;你耍手段,倒不如光明正大,实话实说,只有态度诚恳、谦卑、恭敬,无论如何人家不会对你怎么的。” 以诚待人是值得信赖的人们之间的心灵之桥,通过这座桥,人们打开了心灵的大门,并肩携手,合作共事。真诚实在,肯露真心,敞开心扉给人看,对方会感到你信任他,从而卸去猜疑、戒备,把你作为知心朋友,乐意向你诉说一切。其实,每个人的思想深处都有着内隐封锁的一面和开放的一面,人们往往希望获得他人的理解和信任。 真诚待人,能够获得人们的信任,发现一个开放的心灵,争取到一位用全部身心帮助自己的朋友。在人们发展人际关系,与他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如果防备猜疑被诚信取代,就往往能获得出乎意料的好成绩。 不要吝惜你的赞美 无论是凡夫俗子,还是高傲的国王,都喜欢别人的赞美,这是人性饥渴的普遍反映。人人都需要赞美,当你赞美一个人时,你心理未必喜欢他。但是你也应该想一想,当你不喜欢的人赞美你时,你是不是心理也很高兴呢?从某种意义上说,受到别人的赞美,就是获得一分幸福,一生不断受到别人的赞美,就一生幸福。 我们每个人都喜欢得到别人的赞美,那为什么我们不去赞美他人呢?生活中赞美他人真的有那么吃力吗?既然所有的赞美都是没有任何成本的,我们为什么那么吝啬?这一切是为什么? 一般来说,人们都愿意在自己身上找优点,在别人身上找缺点。如果能把他们反过来使用,你就是圣人了,哪怕是反过来一分钟,你就是一分钟的圣人。其实赞美他人是最简单不过的事,而且是没有任何成本的,赞美他人还会让自己收益。 在非洲南部的巴贝姆族群,倘若族内的某个人犯了行为有失检点的错误,族长便会让犯错的人站在村落的中央,公开亮相,以示他人。但最值得称道的是,整个部落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放下手中的工作,从四面八方赶来,进行一个可以令他重新做人的仪式。 长者首先发言,讲述这个犯错误的人曾经为整个部落做过的有意义的事情。每个族人依次用真诚的话语叙述犯错者的优点和善行。当所有的族人都将“赞美语”说完后还要举行一次盛大的庆典。老族长是庆典的主持人,部落中的男女老幼都要载歌载舞,用一种隆重而热烈的礼仪来庆贺犯错误的人悬崖勒马,脱胎换骨,重新开始一种全新的生活。 非洲巴贝姆族群的这种做法很令人称道,对犯了错误的人,不是鞭笞、辱骂、羞辱、责备,而是每个族人对他进行“赞美”,并还要举行一次盛大的庆典。 一位心理学家说:“赞美是对一个人价值的肯定,而得到你肯定评价的人,往往也会怀着一种潜在的快乐心情来满足你对他的期待,这在心理学上叫做赞美效应。”巴贝姆族的“赞美效应”比惩戒的力量更大,它能给人一种支持和力量,让人鼓起勇气,克服困难,建立自信心。赞美中的尊重与荣誉,是巴贝姆族人的第二生命,是一种令人改过自新的拯救。 歌德曾经说过:赞美他人会使别人愉快,更会使自己身心健康,被赞美者的良性回报会使我们更为自信,也会使我们更有魅力。一句赞美的话胜过一剂良药。真诚的赞美来自内心深处,是心灵的感应,如同和煦的阳光,能使人受到感染,甚至是一种拯救。 赞美有时只是简单的一句话,一块糖果,却包含着关注与肯定,真诚地赞美一个人,会是他加倍地珍惜自己的名声和信誉,赞美会成为彼此心灵间和谐与默契的桥梁,赞美往往达到苛刻的责备望尘莫及的效果。 诗人说:“一花一世界。”佛家说:“一叶一菩提。”赞美是一种拯救,也是心灵最真的清香。所有人都需要赞美,所有人也都应该学会毫不吝啬的赞美别人,在赞美中我们的世界会越来越真诚越来越美好。 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年薪过百万的管理人员叫史考伯,他是美国钢铁公司总经理。记者曾问他:“你的老板为什么愿意一年付你超过100万的薪金,你到底有什么本事?”史考伯回答:“我对钢铁懂得并不多,我的最大本事是我能使员工鼓舞起来。而鼓舞员工的最好方法,就是表现真诚的赞赏和鼓励。”说穿了,史考伯就是凭他会赞美人,而年薪超过100万。赞美是说话的艺术,合乎人性的法则。适当得体地赞美,会使人感到开心、快乐。 每一个人都希望受到周围人的称赞,希望自己的真正价值被认可,尤其是希望得到朋友的认可。虽然处在极小的天地里,仍然认为自己是小天地里的重要人物。对于肉麻的奉承、巴结会感到恶心,然而却渴望对方发自内心的赞扬。鉴于此,我们不妨遵守“黄金原则”:“希望朋友对我们如何,我们就对他们如何。”发自内心地称赞他。 所有人都渴望被赞美人,总是喜欢被赞美的,无论是咿呀学语的孩子,还是白发苍苍的老翁,因为人任何时候都有一种被人肯定,被人赞美的强烈欲望。有位企业家说:“人都是活在掌声中的,当部属被上司肯定、受到奖赏时,他就会更加卖力地工作。” 卡耐基也曾说过:“当我们想改变别人时,为什么不用赞美来代替责备呢?纵然部属只有一点点进步,我们也应该赞美他。因为,那才能激励别人不断地改进自己。” 用微笑向别人展示你的友好 微笑是一个看似简单,又含有深刻含义的词语。微笑的含义有很多种;当你在街上遇到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时,微笑是一种友好的表现,当你与别人交谈时,微笑是一种心态平和的表现。由此可见,有时一个微笑就可以使事情发展的更顺利,也可以交到更多的知心朋友。 记得有人说过,微笑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性格;脾气暴躁的人往往不懂得微笑;相反,和蔼可亲的人便常常把微笑挂在脸上。有句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虽然微笑不能让人们长命百岁,但也可以让他们身心健康。其实,一个微笑不仅不会失去尊严和面子,还会赢得他人会心的一笑和尊重。 希尔顿在创业之初,创立了举世闻名的希尔顿大酒店,他在建立这座酒店时,费了不少功夫,经过多年探索,最终发现了一条简单、易行、不花本钱的经营秘诀——微笑。从此,他要求所有员工:饭店无论遭遇到什么困难,受到什么挫折,希尔顿饭店服务员脸上的微笑永远是属于顾客的阳光。这束“阳光”最终使希尔顿饭店赢得了全世界一致好评。 在西方发达国家,不管是熟人还是陌生人,只要目光遇上了,人们都要点头微笑,使人们相互之间感到很温暖。而在中国,如果你在大街上向一个女士微笑,那么你可能被说成“有病”。 不管多么讲究社会礼仪的一个人,如果他整天绷着一张面孔,也不会受人欢迎,微笑是表情全体外表,要想增加做人的魅力,就要学会时时事事把微笑当成是一种习惯。 微笑是,显示出一种力量、涵养和暗示,它是一种文明的表现。微笑,是打开社交大门的“心机”。一个刚刚学会利用微笑的中年领导干部说:自从我开始坚持对同事微笑之后,开始大家非常迷惑、惊异,后来就是欣喜、赞许。 微笑是一种无声胜有声的语言,它是美丽和涵养的表现。凡是经常面带微笑的人,往往能将别人吸引住,使人感到愉快。人的行为比语言更能切实地表露一个人的真心,微笑这种行为,胜过任何雄辩的语言,当你微笑时,你似乎在说:“我很喜欢你,请不要拘束,有什么就说什么。” 充满体贴和关怀的微笑,宛如一阵暖暖春风,拂面而过,使人脸上阴霾全无,顿时心情愉快,让人感激。充满善意的微笑,可以消除陌生人之间心理上的障碍,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人倍感亲切。 微笑对每个人的影响都很大,它可以让你获得一个好人缘,还是人与人之间沟通时的必要条件。许多人很害怕别人会不喜欢自己,这样做不是把自己击败了吗?只有放松心情,才会心平气和,把全部精神放在与别人的沟通上,最重要的是要面带微笑。因为微笑能让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放松心情,微笑让人觉得你有信心,微笑表示你知道别人会找你期望的去完成各种事情。 其实世界上最美好的语言不是用嘴说出来的,而是用最诚挚的微笑表现出来的,因为他能扣人心弦的,他以诚挚为基础,发自内心,笑得亲切、自然、得体,就像世界名画《蒙娜丽莎的微笑》那样,发散出永恒的魅力,令人久久回味,不能忘怀,让人不由自主地迷失在你的微笑里,不由自主地想与你交往。 当你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对他人微微一笑,别人会很快接纳你;当遇到别人有困难时,给予鼓励的微微一笑,相信会使他人勇敢地面对挫折;当见到他人泪水满面时,微笑相信会使他人心情好点儿。因此,无论何时都要想到对自己微笑,对他人微笑。 微笑,能够使人充满信心和斗志,微笑能使人勇敢地面对挫折,能使人心旷神怡,能使人学会在困境中生存,微笑使我们笑对人生。微笑的作用是无价的,是无从说起的。 在法国巴黎的卢浮宫里珍藏着一幅闻名世界的名画:蒙娜丽莎的微笑。几个世纪以来,她永恒的微笑不知给多少人带来了无尽的遐想。 没有人知道她为什么笑,也不知道她因何而微笑,更不知道她为什么笑得令人舒心,其实这个原因已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微笑了。人都有一张脸,有时脸上的微笑能代表一个人。微笑有助于业务的推广。某百货公司在举办柜台小姐的“微笑服务”,竞赛期间,该公司的业绩比平时增加了两倍。纽约某家百货公司的一位主管说过一句发人深思的话:“我宁愿雇用一位随时面带微笑,即使她是一位连中学都没毕业的女孩,也绝不愿意雇用一位扑克脸孔的博士。” 微笑不值一文钱,但它带来的东西,却有着非凡的价值。微笑瞬间即逝,但它永远留在人们的心间。没有人富裕到不用微笑,也没有人贫穷到有了微笑也不快乐。微笑能给家庭和亲人带来幸福,使商业企业提高信誉,是联系朋友间情感的纽带。它是大自然赐予人类化解烦恼的最佳良方。微笑是乞讨或购买不来的,也是借不到、偷不走的。 微笑是彩虹,搭建友好的桥梁;微笑是一盒巧克力,令人甜蜜而温馨;微笑也是沟通的钥匙,打开心灵的大门。我爱微笑,因为我有一颗美好的心灵! 与别人分享成功的喜悦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获得成功,戴上那顶象征着成功、辉煌的桂冠。期望得到赞许和尊重,期望自己成为最闪亮的明星,这种心理已经根深蒂固地存在于多数人的心中,一旦膨胀起来,就会表现为强烈的争功心理,甚至将别人或集体的成果占为己有。一个聪明的或者理智的人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这种心理,而不理智的、不懂得照顾别人心理的人却任凭这种心理“撒野”,在伤害了别人的同时,也伤害了自己。 孙莉应聘到某家公司做企划。她虽初来乍到,但因策划经验丰富,很受老板赏识,所以薪水定得较高,这让策划部主管冯杜鹃有不甘。工作中,杜鹃总是有意刁难孙莉,并将本该自己做的工作丢给她:“孙莉,这个策划案你先做一下。”因此,孙莉案头的工作总是部门里最多的。对孙莉做好的策划案,冯沽稍作修改后便交到老板那里,却只署自己一个人的名字。 孙莉代做的好几个策划,都受到了老板的好评。为此,杜鹃得意极了。看着杜鹃这个样子,不少以前忌妒孙莉薪水过高的同事,也开始为她打抱不平了:“你也太老实了,她明摆着是在抢你的功!”孙莉只是笑笑:“也许她是在考验我呢?这也是一种锻炼嘛。”几个月下来,孙莉的低调作风反为她赢得了好人缘。 不久,杜鹃正在“斟酌”孙莉的策划案时,被到策划部视察工作的老板撞见,杜鹃尴尬地掩饰说:“她做的策划有些地方不行,我帮她看看。”老板翻看了一下,说:“我觉得很不错,要不你交一份更好的给我?”说完一脸严肃地走了。 几天之后,孙莉就取代杜鹃升任了策划部主管,老板告诉她:“你的策划风格我很了解。我早就看出杜鹃的不少策划案是你原创的,但你低调处世的态度,我很欣赏。” 对于杜鹃来说,她想要获得老板认可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并不能成为她“剽窃”孙莉策划案的理由。更何况,向上之心,人皆有之,孙莉虽然暂时表现得很低调,但一旦她真的在公司里站稳了脚跟,还能让杜鹃这么为所欲为吗?很显然不会。那么到那个时候,策划部里又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结果是不言而喻的。 其实在职场之中,争功就是这样慢慢演变而来的。毕竟有些人在现实的利益面前,只想到了自己,而没有意识到别人其实也有着自己的需求,也是希望获得别人的认同和肯定的。如果你贸然为了自己的利益而选择去损害别人的利益,结果自然不会有什么好的下场。 当你拥有六个苹果的时候,你会自己独自把它们吃呢?还是愿意把其中的五个让他人分享呢?如果你独自享用,你也就只能吃这六个苹果而已,如果你与他人分享,看似你现在吃亏,但实际上你却能得到他的友情,当他们有东西时,也自会与你分享,你就可能得到另外五种不同的水果,五种不同的味道,这样还吃亏吗?懂得与人分享是一种大智慧。古人早已懂得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道理,与会分享并不意味着自己失去什么,相反会收获友情、知识,也收获了快乐。正如培根说的:“一分忧愁与人分享之后你将得到1/2忧愁,一份快乐与人分享你将得到双倍的快乐。”与人分享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放大自己快乐的过程。 有一位年轻的编辑,很有才华,他写的杂志很是受读者的喜欢,与同事间的关系也很融洽,刚进杂志社的第一年就得了大奖。但他慢慢的发现,社里的同事,不管是上司还是前辈,都总是有意无意的针对他,他为此很是苦恼。他找到一位前辈,想从他那里得到答案。原来,这位年轻人获奖的作品,虽然他的贡献最大,但也有很多同事的参与和帮助,在他获奖后,除了上级机关颁发的奖金之外,上司也给了他一个红包,还在公司里当众表扬了他。但他却没有客套的感谢上司和同事的帮助,而是将所有的功劳归于自己,独享荣誉。人们可能都不会在乎去分你多少的奖金,他们在乎的是你不改贪天下之功为己有,不懂得与人分享。 聪明的人懂得借与他人分享好东西之机,拉近自己与他人间的关系,赢得尊重,为以后更广阔的路打下基础,而愚蠢的人,往往在独享功劳、独享荣誉、独享快乐的时候,已给自己带来了想不到的麻烦。 人们不是常说:“把一个人的幸福给多人分享,就变成了多个幸福”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在读小学的时候,成绩总是班上的第二名,而第一名总是被一个叫柏济的同学占着。一次,柏济由于生了一场大病无法上学而请了长假。诺贝尔的朋友高兴的对他说:“柏济生病了,以后的第一名就非你莫属了!”但诺贝尔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还将自己做的笔记寄给因病没来上学的柏济。到了期末考试,柏济的成绩还是第一名,诺贝尔则依旧名列第二名。 诺贝尔长大之后,成为一个卓越的化学家,因发明了火药而成为巨富。他死后把所有的财产全部捐出,并设立了知名的“诺贝尔奖”。也正是由于他懂得把自己的成功与世人分享,不仅使他创造了伟大的事业,也使后人对他永远怀念与追思。 古人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懂得分享的人必有豁达的心胸、坦诚的态度和高深的智慧和策略,只有那些虚伪奸诈地人不会分享,因为对利益的索取使他鼠目寸光;谨小慎微的人不懂得分享,对世界的疑虑和恐惧淹没了他的好奇;狂妄自负的人不屑于分享,愚蠢的优越感蒙蔽了他的双眼……当我们乐意和他人分享我们所拥有的知识和快乐时,不但不会有损失,反而会收获更大的喜悦和满足。 学会与别人分享成长、成功与财富,照顾别人的需求,自己也一定会成为最快乐、最幸福、最成功和最富有的人。只有真正懂得与人分享的人,才是人生的真谛。 寻找共同点,与对方取得共鸣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偏好,倾向于认为别人与我们拥有相同的感受,悲伤的或者是兴奋的。当我们发现别人与我们拥有的态度不一致时,我们就会不喜欢这个人。但是当他们与我们的感受和态度惊人的一致时,我们就会喜欢上他,顿有惺惺相惜的感觉。 这个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好朋友、情侣以及夫妻,都会比那些随机配对的人更可能拥有相同的态度、信仰和价值观。此外,他们之间的相似性越大,关系就越密切。因为他们依靠着相似性就更容易有共同语言,相互之间发生争辩的机会也比较少,相互之间更容易获得彼此的支持和内心的稳定感。 因此,如果能找到与对方相似的地方,就容易让对方对自己产生好感,并能吸引他们更多的注意。 “英雄所见略同”是一种让人畅快淋漓的感觉,两个人相见恨晚之感随之油然而生。但在双方均视为重要问题上的观点和态度一旦龃龉,彼此不仅以观点不一而告终,还意味着相互在情感上可能出现隔阂。 人们都喜欢给予自己赏识的人,尽量与其的观点、态度形成一致或相似,就迸发出吸引力来。 “不”字一出口,等于把大门关上了,双方就会产生一种心理紧张关系。所以,我们在跟别人交谈时,不要以讨论意见作为开始,而应该强调双方所同意的事作为开始。 这是既简单又非常重要的技巧,但往往很多人容易忽略掉。我们说的不争辩去同意对方的观点,并不是无原则的唯唯诺诺,更不是虚伪的阿谀奉承,它只是想办法实现共同目的的方法而已。 很多事情,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往往很难理解,你先不要急着反驳,站在说话人的角度考虑一下问题,就往往很容易理解。因为要学会随时心理换位,尽可能地去理解对方、谅解对方,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这会使你们的关系大大改善。 相似性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天然形成的,比如国家、出生地和口音;还有一类则是可以再造的,比如后天培养的兴趣。那么我们寻求同类意识就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两个陌生人在长途客车上相遇,他们的位置都在驾驶员背后,彼此无言。 不料,车开到半路就抛锚了,驾驶员忙了一通也没有修好。其中一位正打算开口,另一位抢先一步建议驾驶员把油路再查一遍。 他听出了对方的口音,于是试探问:“你是天津人吧?”“嗯,是的,不过都离开家乡六七年了。”“噢,我也是天津的。你老家在天津哪儿住?”于是,这一对陌生人就谈了起来,据说后来他们还成了朋友。 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只是一个家乡的相似,他们就成了朋友。 除了这种家乡关系,同龄人、性格相近的人也容易产生吸引,因为他们在思想情感、行为方式、时代经历等方面存在着相同或相似的特点,容易产生相互间的积极评价。 你可以通过打招呼开场,询问对方的籍贯、大致年龄等问题,从中获取信息;或者通过听对方的说话口音、言辞侦察对方情况等,以此发现对方特点,找到共同点。 除此之外,相似之处还有很多。我们在可塑造的相似性方面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利用,关键在于我们的有心与用心。 例如,共同的生活经历。你可能已经发现人们非常喜欢与你交谈共同的经历,比如去过哪家好吃的餐厅,去过哪里旅行——人们很容易对去过自己国家或者地方的人产生浓厚的兴趣。一旦你给予了肯定,往往就会使人产生亲近。那怎么做呢? 如果这些地方、事件你确实去过、经历过,那么保持热情就可以了。 如果没有,就要运用你的知识储备,这就要求你有一定的知识面,比如当对方说到自己去过马尔代夫的时候,你可以说:“我也一直想去呢,听说那里的海是星星之海,海水如星光一样灿烂夺目。星星之海非常漂亮,是这样吧?”这就很容易与对方产生共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