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重启


作者:米奇·乔尔     整理日期:2014-07-09 11:40:08

当个人变为互联世界中的一个节点,如何开启新的工作方式?
  
  如何与顾客建立直接关系?如何进行实用主义营销?如何利用媒体与数据?
  
  如何成为数字直立人?如何快速持续地沟通?如何拥抱职业转型之路?
  
  《重启》就是互联网时代的前行路线图。作者研究了5个重大的商业趋势,这些变化重新定义了企业和员工,触发了重启的机制。随着职业之路的深刻改变,我们迫切地需要成为无可替代的员工、内部创新家、企业家或创业者,《重启:互联网思维行动路线图》明确提出了态度、观点和技能培养的7种方法。
  
  《重启》将指导你在互联网时代如何评估并抓住新的机遇,还会告诉你如何调整连接的方式以适应这个今非昔比的世界。因为未来的工作不再是写在合同里的那些条款了,而是灵活重启并分秒必争地成就有意义的人生。
  
  作者简介:
  米奇·乔尔(MitchJoel)
  
  曲像公司(TwistImage)总裁,新媒体与数字营销专家,充满激情的创业者、演讲家。当谷歌公司希望向世界顶尖品牌讲解什么是线上营销时,他们邀请了米奇?乔尔来到加州的山景城总部。
  
  他被称为“数字营销界的摇滚明星”、“全球25位互联网营销领导者和创新者之一”。他还是《赫芬顿邮报》“媒体黑客”的专栏作者,为《商业周刊》《快公司》《财富》《环球邮报》等媒体撰稿。
  
  目录:
  前奏
  导言
  第一部分重启商业
  第一章从企业到客户:与消费者建立直接关系
  在社交媒体繁荣之前,你的企业没法与客户建立直接联系,如果想让人们了解你的产品或服务,你必须打广告。但社交媒体改变了游戏规则,公司可以免费利用庞大的数字渠道与消费者建立直接联系,这也是互联网时代的重要主题。
  第二章实用至上:从虚无缥缈的忽悠到实用主义营销前奏
  
  导言
  
  第一部分重启商业
  
  第一章从企业到客户:与消费者建立直接关系
  
  在社交媒体繁荣之前,你的企业没法与客户建立直接联系,如果想让人们了解你的产品或服务,你必须打广告。但社交媒体改变了游戏规则,公司可以免费利用庞大的数字渠道与消费者建立直接联系,这也是互联网时代的重要主题。
  
  
  
  第二章实用至上:从虚无缥缈的忽悠到实用主义营销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利用实用主义营销的机会是敞开的。一旦你拿出真正的价值,消费者甚至连看都不愿看你的竞争对手。在我们当前的“炼狱”状态中,孕育着企业腾飞的无数机遇。
  
  
  
  第三章为打动消费者而生:被动式媒体与主动式媒体的融合
  
  一张报纸的报道、一本杂志的文章、一本书和一篇博客的差异正渐渐消失,我们不再在意它到底是实体印刷品还是虚拟字节。它们都是文本信息,区别在于我们何时看、怎样看,以及如何分享。
  
  
  
  第四章性感的数据:从不安的跟踪到完美的体验
  
  随着数据的获取、存储、搜索、共享、分析和可视化发展,我们对商业的一切认知都很可能大大改变,并且是一次又一次地改变。毫无疑问,如果你无视社交媒体圈,你就失去了一个发展企业并更加了解你的行业的大好时机。
  
  
  
  第五章单屏世界:从四屏到单屏的转变
  
  所谓的四屏是指:电视、电脑、手机和平板电脑。但屏幕本身在很大程度上没什么用,只有当它们相互联接和联网的时候才有用。在屏幕上播放和创建的内容取决于你个人的选择,所以唯一重要的屏幕是在你面前的屏幕。
  
  
  
  插曲现在是以个体为连接点的时候了
  
  
  
  第二部分重启自己
  
  第六章数字直立人:数字第一的姿态
  
  互联网改变的是思维模式,如果心中没有互联网,你很难知道互联网的力量,也很难去利用它。你不必是个原生的数字人,但你需要做出数字第一的姿态,因为这是当今消费者的姿态。
  
  第七章职业转型之路:拥抱曲折
  
  在一个需要重启企业的世界里,我们必须非常习惯于自己的职业不再以直线方式前进。职业发展会扭曲,会反转,变化和差异常常会连续和反复。所以,职场生涯的未来取决于个人接受曲折观点的能力。
  
  
  
  第八章新的工作方式:碰撞与融合
  
  碰撞让这个世界转动起来!要成为一个永恒的创业者,把你的工作、个人和社区生活融合起来,寻找创新性的方式让自己不仅仅和消费者相连,而且也与同行相连,无论他们距离你多远。
  
  
  
  第九章自我营销:通过强大的内容进行快速持续的沟通
  
  作为个人,你有无数个空间,可以与志趣相投的人互联。简而言之,就传播你的经营理念而言,我们正前所未有地迅速从一个广告世界奔向一个内容和情景交织为王的世界。
  
  
  
  第十章办公室之外:工作空间无处不在
  
  在理解这个新世界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找到完成工作的新空间。新一代的工作者有大量的机会去找到合适的空间来想出正确的想法。我们不再需要“去办公室”完成我们的工作了。
  
  
  
  第十一章重启人生:从职业到心仪的事业
  
  在你目前的角色中,你有没有信心能在20年辛辛苦苦的工作之后,带着福利退休安享晚年?我希望你现在能意识到,你的未来没有铁饭碗。你不必为了创业而创业,但你必须接受并体现创业的心态。
  
  
  
  第十二章拥抱未来:从炼狱到天堂,对未来我们能期待什么?
  
  接下来,黑客文化、跨界营销、独立品牌的崛起等六个前瞻性趋势让我们相信:商业将变得有趣。它会超越科技、社交媒体和移动设备造就的辉煌和荣耀,让我们可以实际思考、创造和规划我们的商业未来。
  
  
  
  致谢
  罗振宇,《罗辑思维》主讲人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商业和个人生活变得更加有趣。我们的价值通过更广泛、更充分地连接而产生,《重启:互联网思维行动路线图》这本书从行动上指导我们如何进行自由连接。书中涉及到的商业趋势和个人职业生涯的转型,与《罗辑思维》一直以来提倡的观点是高度契合的,作者的很多洞见甚至启发了当下互联网实验的运作。
  阿里安娜?赫芬顿,《赫芬顿邮报》传媒集团董事长
  科技改变了品牌和商业创造、连接、适应这个新世界的方式。米奇?乔尔提出了五个重大的商业趋势,为品牌的快速转型与重启提供绝佳的指导。罗振宇,《罗辑思维》主讲人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商业和个人生活变得更加有趣。我们的价值通过更广泛、更充分地连接而产生,《重启:互联网思维行动路线图》这本书从行动上指导我们如何进行自由连接。书中涉及到的商业趋势和个人职业生涯的转型,与《罗辑思维》一直以来提倡的观点是高度契合的,作者的很多洞见甚至启发了当下互联网实验的运作。
  
  
  
  阿里安娜?赫芬顿,《赫芬顿邮报》传媒集团董事长
  
  科技改变了品牌和商业创造、连接、适应这个新世界的方式。米奇?乔尔提出了五个重大的商业趋势,为品牌的快速转型与重启提供绝佳的指导。
  
  
  
  丹尼尔?平克,畅销书作家
  
  很多商家试图做出各种看上去很酷的经营策略,但却没有与用户建立有意义的连接。更多的品牌依然没有意识到商业环境的变化,没有做出相应的创新。他们真的应该看看《重启:互联网思维行动路线图》,这本书会帮助他们应对数字时代出现的各种新问题。
  
  
  
  丹?艾瑞里,《怪诞行为学》作者
  
  当今商业环境和工作方式的变化速度超出我们的想象。幸运的是,《重启:互联网思维行动路线图》带给我们的具体措施和方法足以帮助我们成功应对诸多变化。
  
  
  
  谢家华,美捷步创始人
  
  米奇?乔尔警醒我们是时候做出改变以适应这个变化的互联网世界了。每个商家都需要掌握新的技巧和营销手段应对未来。
  
  
  
  苏珊?凯恩,《安静:内向性格的竞争力》作者
  
  作者以温和的口吻讲述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并为企业未来的转型和创新提出了切实有效之道。
  
  
  
  赛斯?高汀,《紫牛》《部落》等畅销书作者
  
  米奇?乔尔遵守了他的诺言,写出了这样一本好书,有深刻的观点,有丰富的内容。
  插曲
  现在是以个人为主体的时候了
  在本书的第一部分“重启商业”中,我们了解了从根本上改变了所有企业运营的5个巨大因素:
  1.直接关联。突然之间,每个企业不但可以与消费者建立直接关联,消费者也越来越期待企业可以为他们服务。这不仅仅是简单地及时处理客户服务的问题,更多关乎如何为消费者提供真实的、可持续的终身价值。
  2.消费者需要实用性。他们不只需要你销售的产品。他们希望与品牌联系在一起,因为这些企业向他们提供真正的实用性,能为他们的生活增加价值。
  3.被动式媒体和主动式媒体。我们早已超越了光彩夺目的社交媒体阶段,进入了消费者不仅发布自己的内容,而且积极参与媒体的时代。在无孔不入的互联网出现之前,这绝无可能,所以现在企业正在努力寻找主动式媒体和被动式媒体之间的平衡点,同时,企业既应该创造,也应该参与这些媒体。
  4.数据能告诉我们很多信息。找到尊重客户隐私和向他们提供高度个性化的关联营销服务之间的平衡不再是遥远的梦想。我们现在就可以做到这一点。人们一刻不停地在在线社交网络上分享一切,同时又希望获得更多的隐私。随着品牌通过这些直接关系有能力更多地与消费者连接和分享,这一悖论只会变得更为复杂。
  5.单屏世界。同时用三四台不同设备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关注的其实不是互联网、手机、触摸操作,也不是消费者在现实生活中做什么。我们关注的是真正起作用的屏幕,更进一步说,就是那个在消费者眼前的屏幕。当消费者对我们抱有期待时,我们就有义务做好准备,满足并超越他们基本的期望。就规模、范围和商业机会而言,单屏世界将使互联网、社交媒体和电子商务迄今为止的发展状况成为笑柄。它的发展壮大超出了大多数人的预测,而且已成事实。但是企业的准备严重不足。
  这不是威胁,而是现实
  我们要做些什么来应对这些巨大变化呢?我们必须重启。我们必须消除恐惧、控制和不确定性,做好在这个世界重启的准备。自从我参加了2012年的TED大会,我就一直在思考,在新的潮流面前,怎样才算商业上的成功。我无法忘记我与谢利?特克尔在一次晚餐上的谈话。特克尔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也是《一起孤单:为什么我们对科技期待良多却彼此隔阂》(AloneTogether:WhyWeExpectMorefromTechnologyandLessfromEachOther)这本出色著作的作者。随着时间一天天流逝,随着我逐渐深度融入科技和数字媒体行业之中(尤其是埋头写这本书之后),我既感叹这个令人惊喜的新世界,又感慨它这样永远地改变了企业,同时也看到那么多人(毫无疑问)成了技术的奴隶。我提醒那些对新媒体感兴趣的人阅读《一起孤单》一书,因为当上述5个变化展现在我们眼前时,当你开始深入思考我们的生活和已经数字化了的自我时,你会发现这本书既令人沮丧又发人深省。
  数字会让生活更美好吗?我一直这样假设:技术是美好的。看到iPhone手机和我们掌握的(以及它是如何连接我们所有人的)令人难以置信的计算能力,我们很难做到无动于衷。特克尔提出了另一种观点:我们真的认为数字技术能帮助我们过上更好的生活吗?
  参加TED大会并与特克尔讨论这些话题后不久,我又在蒙特利尔出席了一个新品发布会。我到得有点早,没去和其他人聊天,而是缩在角落里的沙发上玩儿起了iPhone手机。没有什么比电子邮件或推特更让我挂心的了,iPhone手机就是我最好的安全毯。因为能上网,能远离公众场合的社交活动(诚然,并不是所有的社交活动都美妙舒适),我感到很温暖。
  我在那一刻意识到,iPhone手机是比人更好的伴侣。这听起来很悲观,但重点不是我悲观不悲观,而是我确实感受到了温暖。
  如果我没遇见谢利?特克尔并与她交流,我不确信我是否会意识到并承认那些感觉。就像我对科技和新媒体的热爱一样,思考后果也同样重要。自那以后,每当我想用iPhone手机,我就停下来。我承认这样的感觉并问自己:iPhone手机上发生的事情比此时此地身边发生的事情更重要吗?
  下一次,当你坐在家里的地板上与孩子一同玩耍时,你一有拿起手机的冲动,就问自己这个问题。是的,管理技术是一项需要培养的重要技能,但它只是数字冰山的一角。
  从我到你,再到我们
  这本书下一部分的题目是“重启自己”。
  5个变化已经发生,它们产生的影响也开始显现。要利用它们,你也要做出改变。这不是说要出去买最新款iPad或同意花更多的时间在脸谱网上。这需要在工作环境中采取全新的方式。
  “重启自己”这一部分将揭示成为无可替代的雇员、企业家或内部创新家的7种方法,包括态度、观点和技能。未来的5年将产生许多新的职位和许多新的业务,你的未来将完全依赖于你有没有能力在即将重启的商业世界保持聪明、灵活和高效。好消息是,你的未来没有退休一说,你能重启你自己。
  你准备好了吗?
  第八章
  新的工作方式:碰撞与融合
  2010年4月,天气晴好,哥本哈根地铁站,乘客们跟往常一样,挤上站台赶着上班。他们等着车进站,许多人要么埋头看书,要么塞着耳机,隔绝喧嚣。母亲们用推车推着孩子,白领们西装革履翻看手机,站在旁边的学生们也在玩手机。列车进站了,先下后上。大家摩肩接踵,忙乱但有序。一些人钻来钻去找座位,另一些人找个扶手站好。大部分人都望向窗外,半梦半醒。
  这时,一件完全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平日喇叭里的广播和吱啦声消失了,耳边传来了著名的格里格的《培尔?金特组曲》(丹麦经典音乐)。有些人觉得这是事先录好的音乐,另一些人专注地盯着坐在那里的一位女性长笛演奏者吹奏着乐曲的第一段。有些人在微笑,另一些人在琢磨为什么这位女士突然在车厢里现场演奏音乐。突然一群人站起来,原来是哥本哈根交响乐团的全体人马(也称为桑迪兰兹交响乐团),他们继续完整地演奏这首曲子。乘客们摘下耳机,结束闲聊,开始沉浸于这些专业音乐家们精心演奏的经典而优美的乐曲,有些乘客还流下了欢乐的眼泪。
  快闪是指一群人聚集在一个公共场所,在很短的时间内进行策划好的表演,然后消失。快闪不是新现象,已经出现十多年了。表演者可以公开进行枕头大战,也可以现场重现迈克尔?杰克逊的《战栗者》,还可以进行如这次在哥本哈根上演的美妙而富创造性的演奏,当已知与未知相碰撞时,总能产生奇妙的效果。
  有时这种做法收效甚佳,有时却乏善可陈。关键在于,关起门来闷头干的意义已经不大了,当所有观点相互碰撞时,奇效才能产生。我们需要使不同的观点相互碰撞,要在工作中充分留出自由空间,让大家除了为更大的目标合作之外,还要创造出这种极其真实而生动的混搭、快闪等。别总是盼着老板告诉你怎么做,那是盼不来的。自己的路得自己走,只有当你创造机会,让越来越多的意见相互碰撞时,才会实现这种快闪效果。
  碰撞让这个世界转动起来
  我们生活在一个碰撞的世界,例如创意大师与软件工程师联手合作,会产生轰动性效应(比如iPad)。市场营销部门聘请人类学专家,以期更好地了解人性、进化过程,以及我们如何通过更好的沟通把营销工作做得更好,这就是碰撞的世界。然而,随着分工日益细化,这种碰撞所带来的任何细微不慎都会引起人力部门的关注,并会被立刻叫停。碰撞并不意味着要打破或扰乱现有的规则。未来某个伟大的创造性成果实际上就发生在今天某处:它就蕴藏于这些有力的碰撞之中。
  不过,大多数机构的设置都是相互分割或等级森严的(或两者均有),这种设置不利于鼓励分工不同的团队相互合作、擦出火花,实际上这些机构为合作设置了条条框框、繁文缛节或种种限制,这简直让人无法理解。既然你现在已经有了数字第一的姿态,也决意走上职场的漫漫长征路,下一步你就要让自己更多地参与到碰撞之中,因为这对于你的工作意义重大,同时你还要了解如何在这种奇妙的碰撞中完善自我。这种最初的碰撞还会让你了解到不同工作的差异所在,以及交叉融合后会产生哪些不同。
  现在,原本会议室里容不下的多种情感和价值观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新的成功商业模式的内核。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工作曾经就只是工作:朝九晚五,午餐休息一个小时,再穿插几次短休息。这种情况很快改变了。如果企业不是你创办的,现在你的目标和个人规划就是要努力成为其中一员。我们要时刻保持手机开机,随时听命。
  许多人渴望能更好地平衡工作与生活,而另一些人会认为这是新的常态并接受它。在一个竞争和技术互联并走向全球化的大环境中,未来重要的商业竞争者有可能以极小的代价就能赢得极大的收益(比如只需用两台MacBookAir笔记本电脑和互联网),问题不再是新的工作态度是否正确,而是我们每一天需要为工作补充或增加些东西,让我们自身以及我们的工作更上层楼。
  做永远的创业者
  如今还有很多人找不到工作,所以我们应该像创业者一样思考问题。实际上,要做一个永远的创业者,要么付款,要么收款。
  有想法、有资源(资本或其他)并不意味着你就是创业者,有创意、能执行的人也不一定就是创业者,有意愿、有能力获取资金资源去实现创意的人也不一定就是创业者。一个真正的创业者要有非同寻常的欲望去创造未来,他可以看到我们平日哪些工作其实是事倍功半的。这些东西正是你和你的同伴们在午餐休息时所抱怨的,也是你认为无法落实的。事实绝非如此。太多时候,太多人试图面面俱到,却唯独忽略了作为创业者或参与者应该关注的部分。有必要在此重复一下:
  一个真正的创业者要有非同寻常的欲望创造未来。
  最佳商业模式和最具创造力的公司都源自于一个人(或一个团队),这些人坚信自己会改变行业现状,未来定会有所成就。
  这一点并不出人意料,这种信念眼下正大行其道。但是,一旦资金、资源等都备好了,出点什么事儿,创新的节奏就会慢下来(或者戛然而止)。这是当今大多数创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许多创业者最终都会变成企业主。他们不再操心如何创造未来,而是开始担心如何保值增值,保持现状就好。
  由于企业主们更多考虑的是转移风险或使风险最小化,因此相比之下他们很少考虑去开创未来。选择做企业主无可厚非,但当我们身处“炼狱”之中时,我们很有必要将创业者与企业主区分开来。当大多数创业者们迎来所谓的成功时刻时,他们的姿态会发生改变,会越来越像企业主。当然,也有例外。但实际上,如果我们回顾一下,这些企业主很有可能恰恰是我们最为推崇的商业领袖。这很正常,也很普遍,但也痛苦地警示着,在当今这个时代,如果经营活动的所有目标只是降低风险、减少出错的话,这个企业将永远不会经受住考验。从某个角度讲这可以理解,因为成功之后往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创业者们需要承担比租金更高的财务支出(有许多家庭靠你来养活)。成功也会滋生自满。做得心应手的事儿并且公平地按劳分配,这些都较为容易,只要不作恶,就没犯规。但这损害了创业者的长远发展。必须考虑持续不断地发明创新,同时还要为自身发展保持企业增长,这些工作会非常棘手。可以去问问黑莓、柯达等企业的经营者,他们应该深有感触。
  不妨这样想:如果你是一位电脑和软件制造商,你是否会出于企业长远发展的考虑而突然转行生产智能手机或者数字音乐播放器?或者是打造销售音乐的平台?抑或生产触摸键盘(单在该领域就已有如此多失败者)?
  苹果(还有其他许多着眼于长远发展的品牌)核心团队所取得的巨大成功,都来源于他们的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和高瞻远瞩的创业精神。团队所有人都为目标而奋斗,他们不只是雇用一大帮工程师埋头干活儿。如果你想了解他们如何工作,可以看看2012年5月《纽约时报杂志》的一篇文章,题为《百万小生成熟记》。作者亨利?布罗格特在文中称,苹果公司三分之二的资产来源于2007年之后的产品。沃尔特?艾萨克森所著的《乔布斯传》中最经典的一句话就是:“如果你不跟自己竞争,别人就会跟你竞争。”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其他人有无路径可寻?我们这些人能否像苹果团队那样充满创造力并承受得住风险?如果我们也能,那苹果团队就不会显得如此与众不同、敢作敢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大多数创业者和机构都存在共同的问题。对一部分人而言,他们应对新商业模式的能力不足,对另一些人而言,他们必须要在重视企业主身份的同时,团结内部的创业者们,并让创新精神自由发展。无论如何,企业的未来不是由现在的企业主们创造的,而是要依靠那些独具眼光,有商业头脑的创业者们,他们敢闯敢干,不会掉入企业主只知规避风险、减少出错的心态之中。
  当我面对不同的人演讲时,我经常会问听众,周日晚上就对上班迫不及待的人请举手。我指的不是那些疲于对付孩子或收拾家务的人,而是那些像赛马一样站在起点听着号角跃跃欲试的人。他们整装待发,急着冲上赛道,迎接新的一天和新的机会。不出意料,这时在听众席上会有人私语、偷笑和摇头。如果真的有人举手,通常也会有一堆嘲讽等着他:“别拍马屁了,不就是因为你老板也上班吗?”还有人边咳嗽边喊:“失败者!”
  2012年,我有幸到创业者组织纽约市分会演讲。这个团体成立于1987年,为创业者提供支持和联系,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商业网络,拥有8000多个企业主成员,并在40个国家设立了120多家分会。他们并不需要成功,他们已经成功了。追求成功的热情鼓舞着他们。他们明白,创业并非只是职业,而是一生追求的事业。这就是他们的使命。当我问同样的问题时,你能猜到有多少人举手吗?对,在场所有人(唯一的例外是几位配偶,他们了然于心地看着自己的另一半,示意着这就是他们选择携手相伴一生的人)。
  所以你认为未来将会属于谁?是那些渴盼上班还是恐惧上班的人?你属于哪一种类型?大多数商业新模式应该包括如下方面:力促思想碰撞,寻求开展新颖而有趣的项目,明白工作已经变为以项目为基础、团队共同解决问题并寻找更多问题的过程。这些就是你当时当下应该努力掌握的技能。
  找到自己的“融合”(忘掉“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必须搞清楚在这种新的工作方式下如何成就伟大。我现在开始相信,我们以前所谓的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一说实为谬论。当我在谷歌工作的朋友邀请我参加他们的首席财务官帕特里克的私人晚宴之后,我的想法更得到了印证。帕特里克此前是贝尔公司的高级主管,因此很多他在贝尔公司的前同事也受邀参加了这次晚宴。在大家喝鸡尾酒的时候,帕特里克在贝尔工作的前同事问起他在谷歌的生活,并问他在谷歌是否能将工作和生活平衡好。我觉得这个问题问得实在有趣,因为谷歌为员工提供了非常舒适的工作条件——免费美食、健身器械、洗衣服务、按摩服务、医疗保健等。
  谷歌还实施了一项计划,即允许员工将工作时间的20%投入他们自己的个人项目,这是谷歌最了不起的员工福利项目。在谷歌员工勤奋工作的同时,公司也尽最大努力保证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之间保持良好的平衡。谷歌的工作环境已经成为传奇,为所有非谷歌人所嫉妒。那么,帕特里克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什么呢?
  “如果你想要平衡,就不该找份这样的工作”
  他的回答让我惊呆了。我们总是希望自己既有工作又有生活,但其实我们生活中的那些有所作为之人都是拼了命在工作。而他们和我们的不同在于,他们是有意为之且心甘情愿。他们为困难的任务设定完成期限并制订计划,在脑中形成一个预设。从帕特里克的回答我们就可以看出,他不但清楚地知道他面临的是怎样的任务,而且他已经接受这一状态是他生活的一部分的事实。并且,对于自己的选择,他非常高兴也非常自豪。他从没想过在同一间办公室里待上30年,最后将会因为自己的贡献赢得一块金手表作为表彰。我们确实已经处于一个新时代了。
  帕特里克一语概括了这一时代新型工作的情形。没有一个管理项目的企业家拥有生活和工作的平衡。就我个人而言,我从不只是寻求新的客户,不只是每天更新博客和播客,对全球各地发生的大事做出评论,也不只是写书、写文章,我不是只完成其中一样工作就行,让自己能够获得生活和工作的平衡。我要完成所有任务(同时还要管理一个100多人的市场营销机构),因为这些都是我想做的工作。我并不是在自我吹嘘,而只是陈述我每天要干的事情。但是你呢?当你把帕特里克的回答解读成一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时候,我抓住机会在晚宴上和他进行了深入交流。他解释说,虽然在这样的工作里他无法获得表面看来平衡的工作和生活,但他拥有的其实是工作和生活的“健康融合”。
  所以,你要找到你自己的“融合”。那么这样的“健康融合”是什么样的呢?
  当帕特里克满世界跑,为全世界最大、最有价值的公司管理财务的时候,他常常一早就开始工作,忙过午餐,晚上还要去见客户。在最近的一次旅行中,他在欧洲工作并邀请他的妻子周末在伦敦会面。他在那里度了一个长周末。这就是把工作和生活融为一体,寻找机会混搭生活,这样就不是只忙于工作或耽于娱乐。将工作和休憩结合在一起。我也这样做过。有次我受邀去新加坡演讲,就带上了妻子同行,我们顺便去了曼谷和普吉岛旅游。我休假的时候,常花一个小时(随处)快速查看电子邮件或看看书。工作和生活完美融合到了一起。另一次,我要在一个重大活动上演讲,有些客户委托的工作也该交了。我早上做完演讲(我知道晚上就要给客户交活),中午一过,我就放下MacBookAir笔记本电脑,走进电影院,随便买了份沙拉就看起了电影。看完电影,我抽时间按时完成了客户的工作。
  我肯定少数养生专家会颇不以为然,认为仅仅把工作与生活融合起来是不够的,像帕特里克和我这样的人是在透支生命,因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没有一个真正的平衡点。对这点,我不赞同。为什么?因为我爱我的工作,我不把这看作工作。无论是回复邮件、帮助客户应对商业上的挑战或写这本书,都不是件苦差事,身体和心灵都没感觉到这是艰苦的工作。我从未觉得累了要休息一下。不同的压力有天壤之别,一种压力来自于你想做的事,而另一种压力则来自于你感觉并没在做对你最重要的事。但愿你现在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了。
  我写这些话的时候正值周日午后,天气非常好。我在露台上写作,妻子和孩子在睡午觉。今早醒来后,我带孩子们参加了一个生日聚会。孩子们玩耍的时候,我多写了点东西。他们下午起床后,我就放下笔记本电脑带他们一起去公园,然后一起吃晚饭,最后洗个澡。我喜欢工作和生活融合起来的状态。我认识的最具影响、最有权势的人都常常过着劳逸结合的日子。不管他们的日程表多忙,都向往外面的世界。你能否在“炼狱期”找到通往成功最适合的道路,就要看你能不能忘记将工作和生活区别开的想法,把你的工作、个人和社区生活融合起来。如果你愿意,那就尽情享受曲折人生吧。
  让自己不可替代
  即使某些行业和领域在经历经济衰退之后已经开始慢慢地恢复正常了,你的一些同事仍被解雇,预算仍被削减,企业仍面临着如何少花钱多办事的难题。“炼狱期”也是混乱不堪和动荡不定的时期。尽管如此,那些不言放弃的人似乎做得很好。有些人甚至发达起来。有些人带来了改变世界的新商业模式,让很多人成为亿万富翁。
  经济全速下滑的时候,我和一位时尚零售专营连锁店的人才招聘主管有过一次谈话。在讨论经济形势及对奢侈品行业的影响时,我问这一形势对员工队伍有何影响,看到这么多人被迫离开团队,剩下的员工会不会很难受。当经济衰退达到顶点时,这家连锁店不得不为顾客提供棕色购物纸袋,因为别人在街上挨饿自己却买这样的高端商品,让许多客户觉得内疚。经济当时就是那么糟糕。这个人才招聘主管深吸了一口气,看着我的眼睛说:“业绩最出色的都做得很好。他们不仅从来没有丢饭碗的危险,而且还在赚大钱,业绩表现很出色。”换句话说:无论经济上行还是下行,真正有才能的人是不可或缺的。
  挑战就在于,如何做到这一点。虽然故事这么讲,但事实是,不是每个人都有方法和策略让自己变得不可替代。但是现在一切都变了。早在21世纪80年代中期从斯坦福商学院获得市场营销MBA学位之前,赛斯?高汀就已经把自己打造成了不可替代的人。他曾把自己创办的一个公司卖给雅虎,随后在雅虎担任直接营销副总裁,他同时还是一位顶级营销演讲家、畅销书作家。从他的经典著作《许可营销》(PermissionMarketing)到《营销人都是大骗子》,高汀的作品植根于每个商人都能触及的简单信息。2010年1月,他出版了一本名为《做不可替代的人》的书。这本《纽约时报》畅销书讲述的都是关于那些让自己成为“不可替代”的人——一个组织离不开的人的故事。在他的重要著作《紫牛:从默默无闻到与众不同》中,高汀呼吁企业不要生产和销售平庸的产品和服务。高汀将商业成功的关键描述为“对人有用的紫牛”。
  高汀告诉我:“以前企业都有看门人的,他们把守着真正的大门。如果你想在福特汽车公司找份工作,得让看门人同意你进入。如果你想要在一家报社得到一份工作,也得需要看门人的许可。无论‘进’‘出’都是如此。我们按照这种‘内部人’和‘外部人’的二分法来组织我们的学校和企业。我试图告诉人们,现在没有这种看门人了。如果你想在中国制造商品而在你当地的商店销售,你只需要一个电子邮件账户,你就有机会了。如果你想做一名博主,你只需要一台电脑,你就可以开始了。这意味着不到一天的时间,你就能进入某个领域。但这并不意味着你一定会有好结果或取得成功,而只是说明你已经进入其中了。一旦我们拥有这样一个世界,关于“好”的标准就提高了,因为有太多的人进入其中。现在你大有可为。来吧,做出自己的选择,说做就做。”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不是懂得了如何进入一个领域,就是在为那些认识到自己能够进入某一领域的人工作,这彻底改变了工作的动力。你不再需要大公司为你提供可靠的养老金,从而获得某种安全和保障。你只要让自己在每项工作中都显得不可或缺就行。这很像一种“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陈词滥调,高汀却认为我们已别无选择。这点我举双手赞成。你不能只是埋头工作,指望别人能带给你一片乐土。技术、互联和经济的演进已经改变了一切。人人都在把这些变化转变为个人优势以便更好地发展。他们正在重启自己。
  “仅仅跟业内其他人的能力差不多不能让你成功,”高汀继续道。“仅仅比你的同事更配合工作不能让你成功。仅仅在日常工作中更顺从不会让你变得不可或缺,让你不可替代的是做别人做不到的事。然而我们上班时都尽量不这么做,我们上班时仅仅尽量和其他人保持行为一致,因为那样更保险。在当今的经济中,在可预见的未来,这样做的风险最大。”
  通过鼓励个人探索他们的“艺术”是什么(这点我们刚刚讨论过),高汀进一步阐释什么是“关键”。“这与油彩或大理石毫无关系。我们完成得最好的工作就是我们的艺术。”听过高汀一席话之后,我不仅把我的工作变成了我的艺术,我还开始像个艺术家那样认真对待我的工作。有些人觉得我这是自命不凡。没有比这种想法更荒谬的了。我不再对工作感到恐惧,而是将工作视为艺术,这使我斗志昂扬,做好充分准备迎接新一天,迎接下一个项目。如果你把上班不当作工作(或饭碗),而当作你想象中手头的艺术品,你的心态会怎样?如果只当作一份工作,你的心态会怎样?如果你不仅认为自己是对企业成功不可或缺的一分子,而且用每一天的工作踏踏实实地让自己变得不可或缺,那又会怎样?
  对平衡工作和生活的说法,高汀的看法如何?他说:“不要再盼望下一个假期了,应当开始一段不需要用假期来逃避的生活。”
  多么聪明的办法。
  用新的工作方式取得进展的8种方法
  赢得你真正愿意做的工作的终极秘诀不是你的简历和经历牛不牛,也不是你在面试中的表现如何。真正的答案是,这是一个非常主观的过程,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很多人感到非常沮丧。
  一位招聘人员眼中的明星,会被另一个同行认为是窝囊废。难以捉摸的打分立场取决于面试房间里的化学反应而非你在一张白纸上陈述的学历和经历,因为不同招聘人员对简历的看法也是很主观的。下面我就谈谈利用这一点的8种方法:
  1.理解相关过程。太多人认为得到自己渴望的工作需要一路过关:提交简历之后面试,然后是第二轮面试,接着得到录用通知,最后终于获得工作。实际上这是错误的过程。你必须从你的名字出现在招聘人员的办公桌上的那一刻起就赢得那份工作。其他每个阶段也必须全神贯注,目的就是要得到这份工作。不要让工作机会由打分卡决定,不要只靠查邮件来决定你下一阶段的去向。你必须重新定义你的思维。问问自己,我如何能在他们看到我名字的那一刻起就赢得这份工作?
  2.更好地表现自己,学习如何更好地推销自己。这绝非易事。自信和自负之间有微妙的区别。接受教育和将学习的成果表现为一种经验也是如此。学会如何表现不仅会成为你追寻梦寐以求的工作的最宝贵的资产,而且确实是一种推动你走向管理层的技能。我们眼中的商界精英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知道如何出色、优雅地表现自己。你要尽你所能来提高你的表达能力。
  3.提交简历前做足功课。社交媒体就是王道,无论是推特、博客、播客乃至脸谱网主页,你都能以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形式,在瞬间免费向全世界发布你的想法,告诉世界你是谁、你有什么见解。如果你真的想在这个行业工作并有工作激情,你就有能力去表现它。即使只是通过分享你觉得有趣的链接,这个三维视角也将为招聘人员提供一个更好的机会来了解你的个性和你的想法。是的,这包括你平常都上哪些网站、和哪些人交流。招聘人员参考社交媒体是否是“公平竞争”并不是重点:这些信息都是公开的,所以呈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相信我,他们会通过谷歌和脸谱网来调查你。
  4.不要撒谎。我从招聘人员那儿听到过一些可怕的故事。超过70%的简历包含谎言或大量的包装。不要撒谎,因为这不值得。你在简历、在线展示和第一次面试中都要表现出真正的自己。问问前雅虎首席执行官斯科特?汤普森吧。他在这家陷入困境的数字媒体公司的领导生涯戛然而止,因为汤普森伪造简历,声称有计算机科学学位。
  5.懂行。要了解关于公司的一切——从客户到管理层、竞争对手、市场和行业的整体情况都要有所了解。过去,你必须花大价钱通过订阅行业出版物来获得这些信息。现在,由于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出现,大多数信息都在网上,你可以免费访问。你有义务透彻地了解所处的行业。从你递交简历一直到面试,你都要表现出自己是懂行的。你不必成为业内专家,但是如果求职者甚至不知道所从事行业的基本状况,那么就是完全不可想象的。甚至更糟的是他们说:“但是我渴望学习!”如果你想学习,你为什么之前不学?
  6.注重读和写。我在学校的成绩不好,但是学历低不意味着我不学习。如果你没有阅读和写作的激情,那就发掘你的激情。不仅仅面试依赖它,你一生的成就也依赖它。没有借口可找,必须发掘学习的激情。你写信总不能有基本的拼写和语法错误吧。看到这种错误很不好受,是吗?但现实就是这样,我们平时收到的工作电子邮件和信件满是初级错误。任何真正意义上的工作都需要沟通,所以你必须学会沟通。阅读同样重要。你可能经验不足,但你必须知识渊博。
  7.做你自己。多年来,我一直都在努力成为一个符合业内人士期待的人。而这很有可能阻碍我的发展。这并不意味着你必须要与众不同,除非你申请的职位需要这样的怪人。然而,这确实意味着你必须要花时间来认真思考自己是谁,是个怎样的人。说“个人品牌”这个词可能有点过,但这正是你需要考虑的方向。奥斯卡?王尔德说得好:“你只能做你自己,别人你做不了。”
  8.投身网络。多参加活动,无论免费活动还是收费活动都要参加。多参加网络活动。在LinkedIn上要有所作为,因为做得好的话,在LinkedIn上面能结识很多人。但是不要急功近利,在LinkedIn上是为了学习、连接和共享。不要去那儿找工作。我知道你陷入泥潭或者正处于职业转型期的时候是很困顿的,但是网络是结识他人和分享内容,而不是找工作的地方。网络是先帮助别人的地方。
  新的态度,新的职业道路,新的自己
  刚刚提到的几项技能都是软实力。有许多好的书籍、文章还有博文都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技能,但是背后的事实是,找到、培养和努力应用这些技能只能靠你自己。只有你自己能在工作场合创造“碰撞”的文化,使得从事不同工作的人去合作、分享和发掘新的、创新性的方式来促进企业的成长。你的未来由你自己把握。只有你自己才能决定,无论你的命运如何,你都会努力工作,成为一个永恒的创业者,不停地寻找新的、创新性的方式来使你的企业处于行业前沿。只有你自己能运用技术,使得自己不仅仅和消费者相连,而且也与同行相连,无论他们距你多远。只有你自己才能赶在竞争者之前调整好自己的工作。
  说了这么多工作的复杂性和新的工作思维,接下来你就必须学会融合。只有能够将工作、家庭、朋友和社区服务完美融合的人才是成功的人。要迎接每天的挑战,你必须变得不可或缺。只有这样,你才不可撼动,才会掌握自己的命运,不再担心自己的命运会受企业裁员的影响。所以,也只有你自己才能将“工作”变为“艺术”,这才是工作的意义所在。是时候好好庆祝一下了,虽然我们身处“炼狱期”,但是我们有着前所未有的机会来创造更为丰富的生活。





上一本:最后的完美世界 下一本:日本的反省:被狙击的日元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重启的作者是米奇·乔尔,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