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开软精装,中西书局出版 ★名人信札对于其作者所处时代的时事、政治、人情世风以及与友人的来往等方面皆有反映 ★原件影印,内容广泛,真实地记录或反映了名人的思想观点和一些工作与生活情况 ★既有关于政治、哲学与文学的真知灼见,也有情感真挚的家书与情书,社会理想、文学观念、复杂感情、审美趣味、思想与人生缩影……都在字里行间显现★铜版纸全彩精印,锁线胶装装帧,可180度平摊 收录在这本集子中的近代名人函札,分为三部分,其一是胡适早年及留学美国时所写的旧体诗词,和写给族叔胡近仁的函件;其二是书法名家谭泽闿的数十封家书:其三是学术、文化界名人及国民党政要写给对日抗战胜利时期担任重庆卫戍总司令的贺元靖(国光)的函件。 从胡适致族叔胡近仁的信中我们可以勾勒出一个青年胡适的大致形象,他后来的种种思想即是在此发端。胡适生活的民国时代,西方文化正全面输入中国,那时民国正经历由旧式古文教育向西式现代教育过渡的时期,一个赴美留学、开眼看世界的中国学子,他看待旧式教育能比传统文士更为高屋建瓴,一针见血地指出其中的问题。尽管他对于旧学有种种微词,信中也不乏旧式的诗词唱和,并且结合了英文诗的作法来创作全新的旧体诗,可见胡适的旧学根基与融会中西的初步尝试。对于这位新文化运动中的风云人物,这些诗词作品令人耳目一新。又有一首祭奠兄长的诗歌,对研究胡适家世颇有价值。在一封二十三页的长信中,他对中西小说作了比较,希望以西方小说的所长补中国小说之短;并且对于中国几部小说有一个排序,对每部小说都有详细的评价。这些都体现了青年胡适白话文学研究的初步成果,字里行间透露出他改良中国文学的迫切愿望,他的《文学改良刍议》或即脱胎于此。这批信札对于研究胡适早年的文学评论、文学创作、家世等皆是难得一见的**手材料,弥足珍贵。 谭泽闿是谭延闿之弟,他们的书法都承钱南园、翁同龢之绪。台湾大学教授、书法家台静农在为谭泽阊这批书札所写的序文中,认为其书法气息沉厚,直逼松禅老人,足证其书法上的造诣。 这批家书不同于对联、匾额这样的正式作品,却呈现了谭泽闿显而易见的深厚功力,更多的是一份潇洒和自然。信札的内容多为家常话语,身体康病、天气阴晴,甚至米价涨跌。漫读这些信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活生生的、悠游于民国年间的谭泽闿。他曾为身体不适而向家人诉苦,也曾为卖字顺当而欢心开怀,种种细节都不厌其烦地尽数道来,看着甚是有味。民国时期的通信来往远不如现今这般的便利,正所谓见信如晤,写信读信的过程实际上已是在与家人共聚天伦了。他经常会在信中多言几句,只为与家人多叙片刻,而不只是匆匆一见。人们对亲人的依恋,古今想来都是一样的。这可能也是这批信札让人如此心动的另一个原因吧。 写信给贺元靖的人物,涵盖民国时期学术、文化、政治及宗教界各类名人,如新儒家开宗立派的熊十力,所著《新唯识论》援佛入儒,当时经济条件不许可,没有能力出版这部巨著,时任司法院长的居正是熊十力的湖北同乡,致函也是同乡的贺元靖,请他筹资帮助这部巨著出版,这是学术、出版史上的一段鲜为人知的史料。 其他如梁漱溟、章士钊、胡庶华、谢无量、吴敬恒、戴季陶、太虚法师、何应钦、顾祝同、张嘉璈等人的函札中所谈的都具有史料价值。
《彭城珍藏近代名人信札》共收入胡适手札25封(附一封),近代著名书法家谭泽闿家书56封,近代各界名人写给贺国光的信札37封(附一封)。这批信札来自台湾的一个藏家,大部分是未经面世的珍贵藏品,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