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卫视的四大战略 凤凰卫视创立两年后,衍生出加密的收费电影台。之后,它就没停步地 走上扩张之路:1999年8月,凤凰卫视又推出了欧洲台;2001年元旦,凤凰 卫视美洲台和资讯台同时启播,中文台获准在珠江三角洲落地;2003年初, 旗下的资讯台又在内地有线落地,大大拓展了凤凰的盈利空间。同时,“凤 凰”已发展成具备5个频道、覆盖亚太54个国家和地区、欧美近40个国家的 电视平台。 战略一:异歧化 如果一个企业能够提供给顾客某种具有独特性的东西,那么它就具有了 有别于其竞争对手的经营异歧性。凤凰卫视创办时的项目定位是“东西南北 大荟萃,为观众提供另类选择”。这表明凤凰卫视一开始就实施了有别于内 地电视、为观众提供“另类选择”的异歧化战略。 长期以来,内地观众一直习惯于一种新闻方式。现在,凤凰台给他们提 供了一种新的角度,一种“第三只眼”看世界、看自己的另类选择。“凤凰 ”担当两岸三地的“桥梁”角色,充分利用自身特殊的地缘角色发表意见、 传播资讯。它对内地难以传播或不可能大规模传播的各类信息、事件和故事 予以足够的重视,并进行有规模、有分量的报道。以“凤凰”的实力,不可 能对世界各地乃至内地的新闻面面俱到,它选择一种不同的方式、角度和表 达风格对事件进行报道。 凤凰卫视总裁刘长乐提出,凤凰作为一个卫星台,办台方向是为观众提 供另类选择,不跟其他电视台在竞争上发生正面冲突。因此,“凤凰”往往 在拾遗补漏上下工夫。比如把新闻节目定位为《时事直通车》,目的不是做 面面俱到的报道,只做“点”的报道,这样就不用背上“有闻必报”的包袱 了。“凤凰”为内地观众提供了不少“补缺’的新闻信息,如,《朱镕基世 行会演讲》、《香港回归仪式》、《北大缤纷一百年》、《江泽民在北大》 、千禧年大型报道等。凤凰人喜欢说这样一句话:“当大事发生时,我在现 场。”对戴安娜王妃的葬礼、江泽民主席访美、克林顿访华等重大新闻事件 ,当央视按通常的新闻和专题进行报道时,“凤凰”全力以赴进行全程报道 。这些报道为观众打开了观察世界的另一扇窗户,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也 使“凤凰”很快打出了名声。 *有代表性的是现场直播“9·11”事件。当纽约**座世贸中心大厦 在当地时间8点48分被袭击后,该台驻纽约记者**时间通知香港总部,中 文台随即插播了“美国受袭”的消息和现场画面,接着观众陆续看到第二座 和华盛顿五角大楼受袭的直播。“凤凰”充分发挥了全球记者站的优势,调 动台前幕后和记者站人员、主持人轮番上阵,并配以实时传译,连续播出35 个小时,为这个世纪大新闻作了及时又比较详尽的报道。 选择“另类生存”的“凤凰”不占据主流,“凤凰”的战略不是以华人 受众圈任何一个单一地区为主流,而是一个“泛中国化”的概念。他们把“ 凤凰”这盘“大盘”里加入了不同“菜系”的风格和手法,所以,对于每一 个观众来讲,它既是熟悉的,又是新鲜的。 战略二:成本领先 除了异歧化战略之外,凤凰卫视的成本领先战略也颇为成功。在这种战 略的指导下,企业竭尽全力降低成本,抓好成本与管理费用的控制,其目标 是要策划能够为产业中的低成本生产厂商。 “凤凰”在香港的演播室只有普通客厅大小,加上办公室、控制室等地 盘,全部面积只有3000平方米,而且还不是在繁华的中环商业区,而是在九 龙居民区。北京的凤凰会馆蜗居于人民大学附近的一个六层小楼;凤凰卫视 中文台的全部工作人员只有150人,整个凤凰控股有限公司下辖5台的工作人 员也不过三五百人,名牌栏目《凤凰早班车》的班底只有4儿女;行程4万多 公里、经过11个国家的“千禧之旅”,直接成本也只有800多万元。这一切 的数字都是在内地的电视台想也不敢想的事情。 “凤凰”的高明之处在于成功地实现了低投人高产出。“凤凰”自办的 节目,基本上是这样一种模式:“剪刀”+“口水”,娱乐、新闻、财经, 都是这个套路。并且“凤凰”在“帮助受众了解相关新闻信息的因果关系、 台前幕后关系”上做足了文章,并且大胆地请嘉宾作预测和点评,不但大量 节约了成本,也因为一些独特的形式同样获得了较好的收视率和广告投放。 可以说,“凤凰”就是凭借这样的手法探索出了一条以低投入谋得高效益的 捷径。 成本领先者不能无视异歧化战略,如果产品不被市场认可,再低的成本 也只能是浪费。“凤凰”的成功是两种战略的叠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即 在低成本的投入下,提供给观众另类的选择。这是“凤凰”脱颖而出的关键 。P39-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