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丛书以案例研究方法为主,全面展示了汶川地震灾后贫困村恢复重建的过程、做法、成效、经验及模式,尝试探索了防灾减灾、灾后重建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机制模式。希望以本丛书与国内外各界关注、关心中国减贫事业的研究者、实践者共勉,继续丰富我国社区灾害风险管理与减贫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继续为将推动灾害风险管理纳入我国扶贫开发战略和政策体系作出积极贡献。 贫困村灾后重建与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扶贫政策的激励和村庄本土参与。相对持续、稳定、统一的国家扶贫政策而言,不同贫困村的本土参与程度、内容、方式都不相同。陡嘴子村作为一个灾后重建的样本,其村庄本土参与方式体现了国家的政策与村庄内部参与相结合的特点。具体而言,陡嘴子村灾后重建与可持续发展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村庄恢复重建与发展的“参与式”过程贯穿始终。以村庄为单位、农户为核心的“参与式”重建过程,完成了村庄灾后重建与减贫项目计划、实施、监督等过程,并体现出了农房重建资金运作、村庄基础项目整合、能源与环境项目功能整合等特点。第二,政策下乡与交流机制的有益探索。通过贫困村的划定,确定国家级灾后重建示范村,通过政策反馈与部门协调的方式,使得村庄重建直接与政策决策层面进行互动。避免了政策下乡过程中的时间延迟等困境,同时提高政策实施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