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把道德理解为一套为维护社会秩序而不得不采取的理性原则和行为规范。其实,道德究其实质就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关爱、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理解。 道德教育的关键所在正是要激发人与人之间这份设身处地的相互理解、以我心懂你心的感同身受,进而在此基础上身体力行,有所作为。 本书正是致力于在当下的道德教育中,在现行的理智语言外,探索和发现别一种道德教育语言:它具有精神之穿透力,能突破此心与彼心之间的坚实壁垒,能借由个性通达普遍人性,能唤醒与生俱来潜藏在我们自然天性内的善的种子,能照见灵魂里那个更美好的“人”、那个更真诚的“我”。 本书就如何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这一现实问题为出发点, 以现有的大学道德教育语言为立足点, 以非理智语言 (non-rational expressions) 为研究主体, 以信仰语言、诗歌语言以及形体语言为例, 从哲学、宗教学、心理学、伦理学以及传播学角度来探讨和阐释理智语言与非理智语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