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中国,创造了世界上经济繁荣的奇迹和社会稳定的奇景,检视这些成果和思考可持续发展时,容易被漠视的是由优良人文素质为核心的民族文化内涵及精神底蕴。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当然要实现经济的现代化、政治的现代化、科技的现代化、文化的现代化、教育的现代化、军事的现代化、社会的现代化等等,然而,更为根本和更为重要的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现代化的人很重要的是要具备现代优良的人文素质,善于把握价值、善于创新思维、善于实现发展、善于关爱他人、善于合作共事、善于服务社会,由此才能创造主观愿望与客观规律相符合、新生事物与生态环境相适应、发展力度与基本秩序相照应的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军事和社会的现代化。因此,提升公民的人文素质,成为学界的热门话题、教育改革的主题和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的重大课题。本课题正是基于此背景,针对此问题,采用科学调查方法,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工具,选定评价指标,创制指数模型,对中国公民的人文素质现状作以总体描述和客观评价,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归纳、总结、比较,探究其问题成因,厘清其影响程度,从而为提高中国公民人文素质提出总体战略思路和具体对策建议。 全文共分十六章,按照逻辑顺序,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基础理论,包括导论和章至第五章。导论对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价值、内容、调查方法、依据等进行总体介绍。章对中国公民人文素质概念、特征、特点及其维度等进行界定和梳理,使不同层次读者能够深入浅出地对人文素质有总体了解,并能掌握其本质内涵。第二章对调查中采用的方法、标准、类别等进行界定和说明。如对群体的概念、特点、标准和类别进行界定,对经济、地理和行政区域划分标准进行说明。第三章建立中国公民人文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从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和结构等方面对其进行理论介绍,并从评价标准的确定和功能模块的使用等方面进行应用说明。第四章建立了中国公民人文素质发展指数。第五章对中国公民人文素质现状进行指数评价。 ——实证分析,包括第六章至第十四章。第六章从性别、年龄、工龄、学历、群体、地区六个方面对中国公民的人文素质作总体分析。第七章至第十二章则分别从以上六个方面进行道德、法律、文史哲、科学、审美、环保等六个维度的具体分析,进而对每一维度进行水平概括。第十三章分析了中国公民人文素质总体状况的成因,对群体间人文素质差异原因进行了比较。第十四章从人力资源、国民经济持续增长、民主法治事业、社会文化事业等方面的影响和效应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从宏观到微观、总体到具体、一般到特殊对中国公民人文素质的现状进行分析、挖掘、探因、反思。 ——对策建议,包括第十五章和第十六章。第十五章从战略思路层面提出了加强中国公民人文素质建设的基本思路,明确了总体目标、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措施。第十六章从具体对策角度,在加强教育体系建设、创新活动载体、发挥网络媒体作用、开发整合文化资源、着力政府工作机制等方面提出加强中国公民人文素质建设的具体对策。 课题对中国公民人文素质的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并对获取的数据作出事实分析和价值判断,据此强调提高人文素质对于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审视人文素质教育的得失利弊和经验教训,为提高和优化公民人文素质,构建公民人文素质拓展保障机制提出了制度安排、内容设置、方法创新、模式探索的建设性意见和具体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