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治理大致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乡村治理,一部分是城镇治理。其实城市和镇的治理还有区别。中国社会治理的根子和出路在乡村。乡村治理总体上属于政治领域,乡村治理研究的意涵多数是在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至少是在社会变革。在实务领域,切入乡村治理的路径以环境保护以及环境治理为主,并以此来唤醒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直至公共权益的保护意识。切入乡村治理的另一个主题是减贫,并借此促进公民的合作行为和合作意识,期望实现自力更生、合作共赢。5.12汶川地震之后,尤其是在灾后重建的中后期,一些继续留守在灾区开展实务的社会组织,在沿袭乡村治理的上述路径之外,也使用了新的方法、开辟了新的领域,将减贫推进到乡村治理的核心:资源配置的权益及其分割。 《灾后扶贫与社区治理》从两个维度来呈现这个主题,一是从个人与国家关系下的农房重建、地震对乡村社会关系的影响、社会工作方法对灾区乡村治理的作用以及灾后乡村出现的多元治理等方面探究灾后社会治理,二是通过案例解剖还原灾后乡村治理与减贫的场景,以保存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