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中“问题行为学生”作为社会建构的结果,是在课堂教学中被教师认为违反一定社会化标准的学生。本书通过比较研究发现,中美课堂“问题行为学生”的不同之处体现了中国“伦理型群体取向”与美国“契约型个体取向”的社会化模式差异,但两者的共同之处反映了当前课堂教学在实现学生社会化过程中面临的两大难题:课堂教学如何适应家庭、社区、网络媒体等其他社会化方式的变化,如何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当我国传统社会化模式遭遇多元文化冲击时,课堂教学要更好地促进学生社会化,就要有限度的开放知识边界和社会边界,关注学生现实生活,改变学生课堂参与方式,重塑教师权威。 中美课堂实地考察研究的一手资料,对相关教师和学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