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试读作品选自2012年度傅雷翻译出版奖获奖图书——《第二性》,译者郑克鲁。 《第二性Ⅰ》的作者西蒙娜·德·波伏瓦从生物学、精神分析学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女性的观点出发,剖析女人变成“他者”的原因;随后,通过对人类历史的梳理,深刻地揭示了从原始社会到现今女性的命运;最后,《第二性Ⅰ》以蒙泰朗、劳伦斯、克洛岱尔、布勒东和司汤达五位著名作家为例,对男性制造的“女性神话”进行分析,探讨男人眼中的女性形象及其体现的思想。 西蒙娜·德·波伏瓦 (Simone de Beauvoir, 1908-1986),法国哲学家、作家、女性主义者。1929年通过法国哲学教师资格考试,曾在多所学校执教。1945年和让-保罗·萨特共同创办《现代》杂志,致力于推介存在主义观点。1949年出版《第二性》,引起极大反响,成为女性主义的经典。1954年凭小说《名士风流》获龚古尔文学奖。她和汉娜·阿伦特、苏珊·桑塔格并称为西方女性学术的三个中心。 郑克鲁,1939年出生,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65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武汉大学法语系任系主任并兼法国问题研究所所长,后任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图书馆馆长。曾被授予法国政府教育勋章。主要译著:《基度山恩仇记》(大仲马)、《茶花女》(小仲马)、《悲惨世界》(雨果)、《巴尔扎克短篇小说选》(巴尔扎克)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