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城市造翻:全球游擊的十一個案例


作者:侯志仁     整理日期:2017-02-18 21:10:09


  環境設計研究協會(EDRA)2012年最佳書籍獎Places Book Award
  (本書內附WALKNG TOUR免費活動卷)
  挑戰公共∕私有、開發∕永續、中央∕邊陲、城市∕鄉村…的界線
  北京.柏林.京都.洛杉磯.香港.西雅圖…
  農耕城市X夜市經濟X閒置空間利用X藝術造鎮X文化保存X社會正義
  怎樣才是好城市?誰來定義好城市?
  從突尼西亞到埃及,從占領華爾街到占領土耳其的廣場,從北半球的香港到南半球巴西,城市造翻事件如野火燎原般席捲全球。這股從城市點燃的人民之火向我們指引了前方的道路。我們想問的是,人民的力量如何參與新公共空間的建立,又如何打破權力者與既得利益者的城市想望?在新一波的公民行動中,對城市空間的改造如何能夠帶給社會關係、政治過程和文化認同新的解答?
  《城市造翻》從世界各地,收錄了十一個特色各異的社區營造實例,試圖提出更兼容並蓄的非典型都市規劃術。透過各地的城市造翻實錄,瞭解當地民眾與專業者,在面對僵化的都市建設時,所從事的抵抗、反制與自力救濟,更重要的是重新營造一個更多元、開放的城市。
  既然人類許諾生活在一起,演化出「城市」這樣的人群形態,我們便應讓城市不僅僅是空間上的地理單位,還能名符其實,展現眾人群居的意義和價值,不論是對環境的尊重、對鄰人的共享、對民主的追求……
  「造翻」不是一種態度,不為反對而反對,「反」是改變,是可能性,是指引的方向,由邊緣改造中央的具體行動,人民的行動足以「反過來造就」更有機、更正義、更有活力的都市。

作者简介:
  主編∕侯志仁
  華盛頓大學景觀建築系系主任、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環境規劃博士
  曾參與七股濕地及黑面琵鷺保育、美濃文化造鎮、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與宜蘭演藝廳規劃設計,以及台灣諸多社區及文化保存工作。近年於西雅圖推動跨文化的民眾參與及都市開放空間設計、公共空間研究,以及跨國性的社區服務學習。著有《浮游城市》 (Transcultural Cities: Border-Crossing and Placemaking) (2013)、《反叛的公共空間》(Insurgent Public Space: Guerrilla Urbanism and the Remaking of Contemporary Cities) (2010)、《城市綠化與社區茁壯:向西雅圖的社區園圃學習》(Greening Cities, Growing Communities: Learning from Seattle’s Urban Community Gardens) (2009)(Julie Johnson與Laura Lawson合著) 等書,其中《反叛的公共空間》與《城市綠化與社區茁壯》分別榮獲「環計設計研究協會」(EDRA) 2012年與2010年最佳著作獎。
  作者群
  陳樂倫(Caroline Chen)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環境規劃博士與公共衛生碩士,哈佛大學景觀建築碩士,現任加大柏克萊分校景觀建築系講師。主要研究環境與社會文化因素如何透過城市裡的中介空間影響社區健康。
  James Rojas
  一位全美著名的都市規劃師,專長於研究拉丁文化對都市設計的影響。他在麻州理工學院的有關拉丁文化環境的碩士論文曾被廣泛引用。目前為Place It!主持人,推動各式讓民眾得以充分發揮創意的工作坊與參與式設計遊戲。
  Blaine Merker
  定居於美國舊金山的景觀建築師與公共藝術工作者,以及Rebar與Park(ing)Day的協同創始人。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景觀建築碩士,他的作品主要探討設計與社區運動的介面,以及環境中的社會與空間提示。
  Michael A. LaFond
  德國柏林id22創意永續中心主任(id22.net)。作品主要涉及空地與空屋的市民社會再利用、非正式規劃、環境技術的創意使用,以及都市規劃過程的民主化,專注於都市與國際性的協同住宅(CoHousing)文化:一種自我組織、社區導向與包容和永續的住宅形式,以及如eXperimentdays和Wohnportal網路平台等活動與網絡。
  饗庭 伸
  早稻田大學建築系工程博士,現任首都大學東京副教授。共同創立「愛麗絲中心」-- 一個拓荒性、非政府組織間的中介團體。主要研究城市規劃、地方治理與市民參與。
  西田 司
  出生於日本金澤,橫濱國立大學畢業,曾任首都大學東京助理教授與橫濱國立大學副教授,於二零零四年成立ON Design,開始在日本建築界展露頭角,主要作品包括「六本木農園」。二零一三年展於維也納工藝博物館(MAK)Eastern Promises東亞建築展。
  林 泰義
  東京大學畢業,為日本推動市民參與非營利組織運動的主要人物。一九七零年代於東京世田谷區從事「造町」運動,並於八零年代推動日本的社區參與、「造町」立法與工作坊。一九九八年非營利組織法通過之後,著力於推動社區發展的新社會基礎建設的推動。
  Teresa Mares
  美國華盛頓大學社會文化人類學博士,現任美國佛蒙特大學人類學系助理教授,並參與食物系統跨領域研究中心。主要研究族群移動與食物的連結,特別專注於拉丁裔移民飲食習慣隨著移居的變遷。
  Devon Pena
  美國華盛頓大學人類學與美國族裔研究教授,Acequia研究中心會長與創始人。著有多本專書,包括最近的「墨裔美國人與環境:土地與生活」(亞利桑那大學出版社)。
  黃舒楣
  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建成環境學院博士。曾服務於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發展基金會、華盛頓大學都市計劃系與地景系助教,研究關注東亞都市更新、依存地理學、城市地景保存與地方記憶、流動與迫遷等議題。現任文化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系兼任助理教授。
  Andrew Pask
  溫哥華公共空間網絡VSPN(www.vpsn.ca)執行長。有過人類學與都市規劃的訓練,參與加拿大各城市的都市議題、社區研究,以及規劃與設計案。
  Teresa Mares
  美國華盛頓大學社會文化人類學博士,現任美國佛蒙特大學人類學系助理教授,並參與食物系統跨領域研究中心。主要研究族群移動與食物的連結,特別專注於拉丁裔移民飲食習慣隨著移居的變遷。
  譯者簡介
  吳比娜
  覺得城市不該(只)是住大房子、好辦公室的地方,城市應該是學習、成長,跟不同人相遇的所在。喜歡在路上跟陌生人聊天,並在廣場和草地上發呆,希望從夢想漸趨於實踐。常從事寫作與翻譯,作品散見《聯合報》、《鄉間小路》、《大自然》、《人籟》。台大城鄉所畢,哈佛大學公共政策碩士。
  鄧佑生
  一九八五年生,台灣新竹人,中原大學建築系畢業。期望建築是以一溫暖的方式存在,反應環境,文化,與人性。當建築具有意涵與故事,便能使人產生共鳴,與溫暖人心。喜歡在旅行中體驗不同的文化,尋找各國建築與居民交流的方式。希望能找到一種頻率,做出能讓所有人都能感受到共鳴的建築。
  顏寧
  現任「綠色和平」海洋專案主任。近年關心都市空間與海洋生態,愛好表演藝術,看舞跳舞也寫舞評。過去組織「五年計畫」參與台北藝穗節,尋找與環境對話的表演方式,演出作品《女子弄》、《環遊我家》和《雙爽呆逮》。舞評發表於《PAR表演藝術雜誌》《國藝會雙月刊》與《BINDO翻桌報》等刊物,曾獲台灣藝文評論徵選專案優選。兼職譯者,譯有《質性研究-設計與施作指南》與《建構扎根理論》(合譯)。
  賴彥如
  有豐沛的好奇心,喜歡觀察人心以及世界怎麼運作。在山林裡感覺很安全,和陽光與樹葉的光影是好朋友,愛聽蟲鳴唧唧,四處亂走。著迷瑜珈的古老智慧,想要找到一種讓你我他蟲魚鳥獸陽光空氣水與老樹老屋更快樂的生活方式。台大外文雙主修社會系畢,在文學的領域裡發現人性的複雜,在社會學裡發現自己和這個世界連結的可能,後來進了城鄉所打滾。現在從事社區營造工作,持續摸索好城市的各種可能。
  施佩吟
  一九八二年次,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大學時代因為一場南投埔里反瀝青廠運動的街頭落淚經驗而開始接觸九二一災後社區營造,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在鹿谷茶鄉進行田野調查研究,對於空間環境與人的興趣是在那時才開始的。目前還持續從事空間規劃的行業,專注於都市公共空間及社區社群的地區營造機制。
  吳瑟加
  台大哲學系畢,兼職譯者。在康乃爾大學都市與區域規劃研究所就讀時主要興趣是歷史保存,對於常民地景一老牆一朽木,皆常有感情:故既懼唯商是慮之摧迫;但另一面,也對漸漸蔓生、深具「造翻精神」的城市塗鴉發愁。但這就是我們百花齊放,處處生命力湧現的多姿世界,豈不令人讚嘆?

目录:
  推薦序 重新佔領城市
  Re-occupy the City
  張鐵志
  推薦序 打開新的社會關係,形塑新的公眾
  Opening New Social Relationships, Making the New Public
  吳瑪□
  自序
  An Introduction
  侯志仁
  案例一
  在北京街頭跳舞:城市系統裡的即興演出
  Dancing in the Streets of Beijing: Improvised uses within the urban systems
  陳樂倫.吳比娜 譯
  案例二
  洛杉磯的拉丁城市主義:城市再造的新模式
  Latino Urbanism in Los Angeles: A model for urban improvisation and reinvention
  James Rojas.鄧佑生 譯
  案例三
  佔用一下:Rebar無厘頭的城市寬厚戰術
  Taking Place: Rebar’s absurd tactics in generous urbanism
  Blaine Merker.顏寧 譯
  案例四
  「城市實驗室」:孕育柏林自由空間的永續發展
  eXperimentcity: Cultiva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Berlin’s Freireume
  Michael LaFond.賴彥如 譯
  案例五
  東京、城市再生:營造都會建築的公共性
  Re-City, Tokyo: Putting “publicness” into urban building stocks
  伸響庭、西田司.賴彥如 譯
  案例六
  在私人住家裡營造的新公共領域
  Machizukuri House and Its Expanding Network: Making a new public realm in private homes
  林泰義.施佩吟 譯
  案例七
  西雅圖夜(市)未眠:搞活動與公共空間的再造
  “Night Market” in Seattle: Community eventscape 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public space
  侯志仁.賴彥如 譯
  案例八
  城市農耕與反叛空間:洛杉磯與西雅圖
  Urban Agriculture in the Making of Insurgent Spaces in Los Angeles and Seattle
  Teresa M. Mares and Devon G. Pena.吳瑟加 譯
  案例九
  廣場外的動∕感地理:移向潤澤邊界的香港城市公民行動
  Get Wet and Dirty: Shifting ground for Hands-On Urbanism in Hong Kong
  黃舒楣
  案例十
  公共空間行動主義:多倫多與溫哥華
  Public Space Activism, Toronto and Vancouver: Using the banner of public Space to build capacity and activate change
  Andrew Pask.顏寧 譯
  案例十一
  「非常」公共空間
  (Not) Your Everyday Public Space
  侯志仁.吳比娜 譯





上一本:拯救工党 下一本:你是这样的人:回忆周恩来口述实录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城市造翻:全球游擊的十一個案例的作者是侯志仁,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