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外交辞令中,有一个颇具人情味的政治称谓,叫做“老朋友”。这个称谓的第一次出现是在1956年的《人民日报》,获得者是加拿大人文幼章。此后,西哈努克亲王、基辛格、李约瑟、萨马兰奇、斯诺等来自123个国家的至少601位外国人,都曾被叫做“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最初,“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是用来称呼那些与中国共产党有着深厚友谊的外国人。随着外交政策的变化,这个称谓的含义发生了耐人寻味的变化。抗战时期,“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是那些向革命伸出援手的人;1949年后,“老朋友”是同属第三世界的兄弟国家,也正是他们“把中国抬进了联合国”;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那些曾经“万恶”的资本主义国家,竟也摇身一变,开始盛产新的“老朋友”。 如今,随着中国的外交政策走向务实,“老朋友”们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野,但他们的故事,却为我们重新审视那段风云变幻的年代,提供了最全面、最独特的视角。 翻开本书,看老朋友们“你方唱罢我登场”,你会发现这个颇具中国特色的政治称谓,奇妙地折射着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和大国政治的曲折历程。 媒体评论 起步于一篇独辟蹊径的新闻报道,作者继续在数据库这个信息富矿中掘采,终于完成了一段对历史新的发现、新的叙述与独到的解读。 此书给媒体人的启示:数据库里有价值重大的新闻,而完成这类深度报道的写作,需要有更多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支持。 记者不仅是信息的采集者,更要成为信息的研究者。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徐泓 编辑推荐 ◆看西哈努克亲王、斯诺、基辛格、李约瑟、萨马兰奇……等来自123个国家的至少601位老朋友“你方唱罢我登场”。 ◆了解中国外交政策与大国政治演变的历史必然。 ◆最有趣的外交史料!最真实的政治秘闻!最犀利的事实观点! ◆源自《人民日报》数据库的最完全统计! ◆他们有的一直是朋友。有的本来是朋友,却突然形同陌路;有的本来是对手,后来却成了朋友。 ◆翻开本书,通过“老朋友”这个颇具中国特色的政治称谓,了解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和大国政治的曲折历程。 作者简介 方可成,男,八〇后。生于安徽。201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获得硕士学位。曾任南方周末报驻京记者,现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
目录: 第一部理想照耀友谊(1949年之前)/1 站台的一次偶然相逢/2 路易·艾黎是个古怪家伙/7 上海见闻/10 斯诺、蒋介石与毛泽东/13 见证国民政府的腐败/16 来自西方的革命者/20 宋庆龄与外国友人/24 协助中共地下工作/27 斯诺的《西行漫记》/30 延安之旅/36 克里斯马/39 斯诺眼中的毛泽东/42 史沫特莱/46 拉贝日记/51 工合运动/55 宋美龄与“工合运动”/59 “统一战线”/63 来自世界各地的援助/67 培黎学校/70 珍贵战争影像/74 印度大夫柯棣华/78 李氏难题/82 罗斯福之友/86 群众演员/89 美军来客/93 纸老虎论/96 延安婚礼/99 第二部时间开始,命运沉浮(1949年—1971年)/105 新旧之交/106 “间谍”史沫特莱/109 冷战之患/112 加入中国国籍/116 细菌武器/119 二代老友/122 西哈努克亲王/125 柬埔寨政变/130 非洲老友/133 韩丁与土改问题/138 扎根乡土/141 “文革”来了/144 马海德被抄家/147 外国友人的大字报/150 牢狱之灾/155 飞翔的荷兰人/158 第三部为国家友谊破冰(1971年—1979年)/163 乒乓外交/164 天安门合影/167 与毛泽东谈个人崇拜/171 斯诺逝世/174 三代老友/177 中美破冰/181 外交魔术师/185 尼克松访华前的演说/189 更名迎来西方客/193 跨洋握手/196 熊猫外交/201 正式建交/205 老友之间的矛盾/209 尼氏冲击/212 以民促官/215 和平种子/218 日版“白毛女”/221 来自日本的生意人/225 和平斗士/229 贵族左翼/232 首相老友/236 假扮特使访华/240 西欧三强/245 进入联合国/249 两阿提案/252 第四部与一个时代作别(1980年至今)/257 四代老友/258 外商来了/260 越南大使黄文欢/264 香港问题/268 融入世界/271 海外祝寿/278 外国老友参政议政/281 告别第一代老友/287 老友后代/290 外国遗老/293 卡扎菲不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296 后老友时代/299 附1、数读老友/302 附2、那些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国家/305 参考文献/3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