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以《新周刊》400期特刊为基础,重新增补了未发表的八十年代专题访谈,以及全景式的生活文化经济资料。魂在八十年代,头脑在九十年代,身体在新世纪。这是中国人的三段论。八十年代回不去了,正因为回不去,才越发地想家。灵魂,故乡,一代人的爱与怕,都纠结在一个绕不开的时空节点上,全面盘点系统整理八十年代的中国,一部属于中国 人的断代史,全新的八十年代辞典,带您重回熟悉的八十年代,采访400位八十年代的启蒙者,艺术家,企业家,学者,八十年代与80后真诚对话,重新审视一个时代与它的潜在影响,八十年代是否会成为中国人面对现实困局的新动力?
作者简介 《新周刊》,“中国最新锐的时事生活周刊”,创办于1996年8月18日,十二年猛进,已成为中国社会变迁最敏锐的观察者与记录者。《新周刊》是读者眼中畅快淋漓的“观点供应商”,它始终给读者带来新鲜的撞击与概念,引导读者关注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趋势。阅读着《新周刊》成长的新锐青年,如今已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中坚力量。
目录: 序 我的故乡在八十年代 八十年代大盘点 八十年代断代史 口号里的八十年代 八十年代新一辈 1980年的乡村高考 有一种速度叫深圳 有一种环境叫蛇口 在这里,中国看到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杨冠三:现在说的八十年代全说过 八十年代思想交锋史 李公明、徐友渔:八十年代思想对谈录 “ 举国体制”反思录:体育 聂卫平:本来很普通,但被宣传成什么什么了 官方有英模 民间有偶像 张海迪:我的少女时代,没有偶像只有榜样 知识分子下海 去美国留学 被计划生育改变的中国人 回到1985,让教育回到原点 刘道玉:1980-1987 年,是新中国高等教育的黄金时代 新启蒙 思想和理想共同畅销的十年. 卢跃刚:新闻媒体作为“公器”始于八十年代 钟叔河:出古人的书,为今人开路 八十年代知识青年最响亮的心跳 沈昌文:不是我们有能耐,而是当时的气氛太好 美学和八十年代,都叫“不靠谱” 李泽厚:我做了应当做的事而已 陈志武:今天,我们失去了什么 刘再复:我那时是潮流中人 文学和诗歌激情绽放的十年 北岛: 对我们这代人,只有今天 《诗刊》:一本诗歌杂志的甜蜜记忆 海子:他被简单化了 刘索拉:别无选择之后 柯云路:保持一种恒定的“落伍” 张贤亮:我什么时代都怀念 叶永烈:怎样从姓“科”转到姓“文” 程永新:那是文学杂志的黄金时代 刘硕良:助推中国人了解世界 李长声:复活《日本文学》还真不容易 像风一样自由 当代艺术狂飙突进的十年. 栗宪庭:大浪淘沙,我这一辈子都是在做沙子 高名潞:不能搬过八十年代的理想主义,硬套在90后的脑袋上 黄专:历史本来就是记忆和想象的混合体 舒群:酷!这就是“理性绘画” 毛旭辉:我们这一代很特别,生活在自己的国家才会有所作为 徐冰:八十年代最奢侈,因为那时有时间 朱叶青:'85 美术新潮是虚构的 星星画会:那是破冰之旅,让后来者水到渠成 流行音乐风起云涌的十年 崔健:我们活在同一个时代的晚上 黑豹乐队:很多人听着我们的歌开始练习摇滚乐 唐朝乐队:摇滚不误国 那是流行音乐的理想年代 民谣故事:生活是黑白的,色彩在音乐中找 郭文景:我从不屈从西方对中国文化的期待 叶小纲:当年想要的,现在都要到了 张明敏:我比后来几代人都幸运 大众影视全面自我表达的十年 爱情啊,你姓什么? 王学圻:第五代拍的是不一样的电影 田壮壮:不拍电影的10 年,挺快乐 林书锦:八十年代珠影形势大好 林汝为:那时候拍戏,什么劲都使上了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中关村进化史 1984 :中国公司元年 冯仑:该把八十年代翻篇了 八十年代商业人物志 沿海民营经济:像野草一样肆意生长 企业家成长史:是企业家,也是殉道者 赵新先:从南方制药到三九集团 吴晓波:他们是强盗型的开拓者 王志纲:民营经济一直是野生动物 李罗力:八十年代是改革艰难闯关的阶段 徐景安:改革开放二三事 燕舞广告背后的故事 1980-1989中国商业纪事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都市里的村庄 每一个梦想都有一个存在的地方 当年我们吃什么? 一边自由,一边禁忌 上海货的美好时代 清纯年代一去不返 八十年代与80 后 80后对话八十年代 附录 八十年代消失辞典 那些年我们读过的书刊 那些年我们听过的歌 1980-1989经典电视剧 1980-1989经典国产电影 1980-1989经典译制片 八十年代世界大事地图 八十年代世界文化引进中国地图 八十年代中国诗歌地图 八十年代中国新观念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