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报纸、书商的崛起和阅读大众的出现,文学日益分化为艺术和商品这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这在英、法、德等西方国家引发了关于艺术与通俗文化问题的争论。在本书中,作者不但系统梳理了历史上通俗文化论战中交替出现的重要观点,而且对其中一些里程碑式的重要命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炼出了争论中具有重大意义的要素,并由此发展出了一种对艺术性和非艺术性文学的社会角色进行马克思主义解读的分析方法。本书对于深入理解和把握大众传播条件下出现的文学转型和通俗文化现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洛文塔尔探讨大众文化的顶点是1961年出版的选集《文学、通俗文化和社会》。” ——马丁?杰伊(Martin Jay) “洛文塔尔的作品很容易与卢卡奇(Lukács)、克拉考尔(Kracauer)和阿多诺(Adorno)对艺术的社会学研究相比较,恰好是这些细节揭示了洛文塔尔的独特性,正是洛文塔尔解码了作为‘过去几个世纪社会化模式讣告’的资产阶级时代的文学证词。” ——尤尔根?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 “罗伯特?默顿(Robert Merton)称赞洛文塔尔的研究(指本书第四章)是欧洲理论姿态和美国经验主义研究相结合的罕有的成功范例之一。” ——格特鲁德?罗宾逊(Gertrude J. Robinson) 作者简介 利奥?洛文塔尔是享誉大西洋两岸的批判理论家、文学社会学家和传播理论家。作为社会研究所的核心成员之一,他在一生的学术研究中,始终把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应用于文学、文化和社会问题的分析研究,在文学理论、通俗文化理论和批判传播理论等方面都做出了一定贡献。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通俗文化透视 一 通俗文化一个古老的难题 二 通俗文化的历史定位 三 社会研究和通俗文化 四 当代通俗文化的社会批判 五 关于批判理论与经验研究的一些论点 第二章 艺术和通俗文化之争论纲 一 16和17世纪之消遣与救赎 二 艺术家及其公众 三 “文化以不同方式发挥作用 四 社会学方法 五 对讨论的一点说明 第三章 艺术与通俗文化之争:以18世纪的英国为例 一 文学媒介 二 受众拓展 三 反应阶段 四 控诉 五 辩护 第四章 大众偶像的胜利 一 传记的偶像 二 私生活 三 仅仅是事实 四 语言 五 读者 附录:《星期六晚邮报》和《科利尔》的区别 第五章 文学和社会 一 文学和社会系统 二 作家在社会中的地位 三 作为文学材料的社会和社会问题 四 成功的社会决定因素 五 一些挑战性任务 附录:洛文塔尔生平及其主要作品 索引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