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辑《文化研究》共推出了六个单元,既有当代中国文化问题的讨论,也有西方前沿理论的译介。其中,“学术话语的文化研究”专题着重于讨论当代知识生产中话语问题;“空间阅读”专题围绕着近些年来十分流行的空间研究主题展开;“跨文化研究”专题聚焦于自我与他者的复杂交错关系上;“数字人文”专题反映了技术革命对古老的人文学科诸多方面的深刻影响。
作者简介 周宪,南京大学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校长助理、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院长、艺术学院院长。 陶东风,文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
目录: 主编的话【陶东风】/1 专题一 学术话语的文化研究 主持人语【王晓路】/3 种族身份与种族话语之悖论 ——对美国非洲裔文学理论建构与解读范式的质疑【王晓路】/5 从术语的互文看女性主义批评的困境与突围【刘 岩】/17 南大洋的海岸 ——逐步迈向具有现代性特质的世界社会学 【〔澳〕瑞文·康奈尔 著 詹俊峰 译】/29 趣味与日常生活【张 意】/46 何为身份认同研究?【凌海衡】/60 专题二 跨文化研究 主持人语【周 宁】/75 东西方文化生成过程的侨易视域 ——兼论侨易学元思维的“侨易二元”【叶 隽】/77 从文学形象到文化想象的转换机制 ——以毛姆的《在中国屏风上》为例【李 勇】/93 有关跨文化形象学论争的反思【许玉军】/106 专题三 空间阅读 主持人语【陆 扬】/121 空间与城市【陆 扬】/122 福尔摩斯在纽约 ——对《基本演绎法》的空间化解读【张岩冰】/135 耽美小说和女性阅读空间【刘芊玥】/147 康德美学中国阅读的空间演进【蓝国桥】/159 专题四 数字人文 主持人语【陈 静】/171 人文计算的历史【〔英〕苏珊·霍基 著 葛剑钢 译】/173 人文学科,数字化【〔美〕凯瑟琳·菲茨帕特里克 著 朱 艳 译】/194 数字人文及其不朽【〔美〕斯坦利·费什 著 王 斌 译】/199 历史与争论 ——英美“数字人文”发展综述【陈 静】/206 台湾来稿 西橘本无种,逾淮别有类:台湾文学与现代性的斡旋【廖咸浩】/225 观看的层次:视觉文化、视觉社会学与视觉方法批判【廖新田】/258 其 他 论大众传媒时代的审美与日常生活【李 健】/289 福特制、电子媒介与现代性【李三达】/299 艺术之死与大众文化间的张力 ——后现代语境中艺术的死亡与重生【张驭茜】/313 政治图像的艺术空间与视觉语言 ——以政治宣传画《毛主席万岁》为例【黄 健】/329 身体是权力斗争的据点 ——约翰·菲斯克的身体观述略【章 辉】/3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