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谈论的“中国模式”,只不过是现代化范式的一个本土版本,虽然一再强调自主性,但它一直在跟随美国的脚步,而后者并没有光明的前途可言。——阿里夫?德里克 ~~~~~~~~~~~~~~~~~~~~~~~~~~~~~~~~~~~~~~~~~~~~~~~~~~~~~~~~~~~~~ 清华国学院“讲学社丛书”第二辑,美国汉学权威、左翼前沿理论家德里克开启“梁启超纪念讲座” 面对全球现代性中过剩的历史与 匮乏的未来,对中国知识界百年变革作批判之思 ~~~~~~~~~~~~~~~~~~~~~~~~~~~~~~~~~~~~~~~~~~~~~~~~~~~~~~~~~~~~~ ——20世纪初以来马克思主义史学、社会学与人类学的“中国化”困境,如何启发社会科学在对中国文化之一致性和差异性的调和中,从西方的知识霸权中解放出来? ——改革开放至今的儒学复兴、国学热潮,是否已经足够警惕欧洲中心主义,却忽视了与资本主义的合谋?这一“历史的复兴”怎样才能超越民族国家的边界,对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 ——倘若拒绝质疑发展,中国能否输出真正可复制的“中国模式”?会不会成为美国衰落后的世界新霸权?
作者简介: 阿里夫?德里克(Arif Dirlik,1940— ) 精研近现代中国革命史的美国汉学权威,“后”学领域独树一帜的左翼前沿理论家 开创“后革命”与“后社会主义”等论域,介绍“全球化”概念至中国大陆学界的第一人 当代著名历史学家德里克1940年生于土耳其,于美国罗彻斯特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71—2001年任教于杜克大学历史系,2001年起在美国俄亥俄州俄勒冈大学任“奈特社会科学讲座教授”(Knight Professor of Social Science),2006年荣休。他长期致力于中国近代史尤其是中国革命史的研究。《革命与历史: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起源,1919—1937》《中国共产主义的起源》《中国革命中的无政府主义》等著作奠定了他在西方学界“中国研究”权威学者的地位。1990年代起,他将其理论撰著领域扩展至后殖民批评与文化研究,《革命之后:警惕全球资本主义》《后殖民氛围》《全球现代性》等著作令其跻身于当代美国社会科学界重量级学者的行列。
目录: 序 言 第一讲 导论 :现代性,全球性,历史——方法论的反思 现代性 // 全球现代性 // 多种现代性 // 多元历史 第二讲 我们的认识途径 :全球化——普遍主义的终结? 多元现代性//全球化与人文科学//多元现代性:全球性的文化多元主义 // 将当下历史化 :日常斗争与认知途径 第三讲 现代的胜利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史 马克思主义史学概览 // 结论性意见 :遗产 第四讲 边地上的孔夫子 :全球化、发展的国家与儒学重构 儒学的死亡与复活//东亚、资本主义与儒学//“美国的孔子”:杜维明与儒学复兴//“制造儒学”//“边地上的儒学” 第五讲 时间空间、社会空间与中国文化问题 中国的文化形成:当下和过去//China/中国——为无名国度命名//历史的负担:文化与多元决定//流动中的文化 :跨民族主义与文化栖局空间 第六讲 中国化 :将中国世界化——20 世纪中国的社会学和人类学 社会学和人类学:起源与本土化//社会学和人类学的本土化 :社会科学中的政治 // 中国化 :一种批判性评价 第七讲 全球现代性时代的国学 全球现代性与知识扩散 // 遗产 // 国学 / 全球现代性 第八讲 全球现代性的再反思 :全球资本主义时代的现代性 全球性的概念领域//全球现代性//全球现代性的过去与未来(?) 参考书目 评议 :国学院里的德里克(刘东) 印象记 01 从“德老”到“老德” (董一格) 印象记 02 德里克(王洪波) 专访 : “历史学不是反革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