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木上的中国》本书聚焦于当代中国的阶层问题与国家治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变得日益多元化,私人利益和群体性的利益表达逐步获得正当性,市场和社会从国家的身影下成长起来,未来或可比肩而立。进入21世纪,经济奇迹的另一面逐渐显现出来,环境污染、地区差距和贫富分化正在撕裂中国社会的肌体。如何平衡增长与稳定、经济与环境、国家与社会、效率与公平,以及不同阶层、不同地区之间的利益分化,是当前中国无法回避的难题。如果说改革开放前三十年,中国处在经济增长的快车道,可以大胆地变道超车;那么,当下的中国已然置身于平衡木之上,必须超越左右,整合各方,以制度化的方式平衡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在殊异乃至冲突的利益诉求中寻找公约数。发展之道,在于共享;治理之道,在于平衡。
作者简介 熊易寒,1980年生,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社会学和比较政治学,近期主要关注城市新移民问题、地方治理、收入不平等和族群冲突,在China Quarterly(《中国季刊》)、《社会学研究》、《开放时代》、《社会》、《读书》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入选上海市晨光计划、复旦大学卓学计划,主持国 家级、省部级项目5项,代表作为《城市化的孩子:农民工子女的身份生产与政治社会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该书荣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并入选上海市社会科学博士文库和上海市中华学术精品外译项目。另有论文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与上海市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一等奖。
目录: 编者序 自序 第一编 中国底层社会观察 命运的政治学 底层、学校与阶级再生产 第二代移民的生活机遇与分配正义 公民劳动者:农民工的尊严、权利与梦想 新生代农民工的权利意识 中国农民工真的不重视家庭团聚吗 流动中的婚姻关系与单亲留守儿童 新穷人的全球图景 第二编 失衡:利益分化与社会冲突 沿海地区新阶层的兴起与城市治理 叉腰肌、业委会与社区管理 乡村社会的公共性与村庄治理 市场“脱嵌”与环境冲突 大学工资改革:人应该比设备贵 素质教育、职业教育与社会流动 第三编 政治平衡术 官员GDP崇拜的体制性根源 地方政府要告别压力型体制 环保教育、环境运动与国家战略 寻找公约数:利益冲突的政治解决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