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处于重建乡村和城市景观的重要历史时期,面对着因能源短缺与生态环境恶化而带来的生存危机,全球化和社会文化转型中的民族身份危机和与之伴随的草根信仰危机,俞孔坚分别从城市、田园和遗产三个层面论述他的景观理想:一种“生存的艺术”,即“天—地—人— 神的和谐”。为此,他提出了引起热议的“反规划”理论,提倡“白话的城市与白话的景观”,强调“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并对所谓的“新农村”建设保持警惕,认为有可能破坏农村延续几千年的土地与人的和谐,“新桃源”——农村的城市化也许是一个巨大的陷阱。 “回到土地”是俞孔坚理论和实践的基点,而他的追求则是建设真正“中国”而“现代”的景观。
作者简介: 俞孔坚 1963 年生,浙江金华人。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现为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千人计划专家。 1997 年回国,主持创办了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和土人设计(Turenscape)。他把城市与景观设计作为“生存的艺术”,倡导“天—地—人—神”和谐的“土人理念”。他开创了生态安全格局及“反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并系统地应用于国土、区域和城市的规划设计实践,影响了国家和部委关于生态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的一些重要决策及政策;他提出城市建设需要一场“大脚革命”,通过建立生态基础设施来综合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用生态方法进行城市防洪和雨洪管理、水体净化和工业废弃地的修复,并设计了一系列可复制的工程范例,在中外二百多个城市推广。 发表著作二十余部,论文三百余篇;其规划和设计作品以当代性和鲜明的中国特色享誉国际,曾十度荣获全美景观设计奖,三次蝉联世界建筑节全球最佳景观奖,三次获国际建筑奖 ,并获ULI 全球杰出奖和第十届中国美展金奖等国内外重要奖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