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静心课》是德国悲观主义哲学家叔本华最具代表性言论的结集,从叔本华的不同著作中选摘了两百余条格言式语句,用来阐述十个不同的主题:认识自己、清醒、冷静力、生死、读书与思考、出世与入世、修炼心灵、孤独、理智与情感、悲悯等。叔本华超越了哲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等种种界限,总能将自己清醒的思考以最优美的方式呈现,一针见血、入木三分地点出事物的本质,一语道破这个世界的秘密。本书的译者是享誉两岸三地的叔本华翻译和研究专家。
作者简介: 叔本华(德语: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德国著名哲学家。1788年出生于德意志但泽一个富商家庭。1809年进入哥廷根大学攻读医学,但兴趣却在哲学方面。1813年以《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获得耶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818年,年仅30岁的叔本华完成其代表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此书第三版引起轰动,掀起西方世界对“生命哲学”探讨的新思潮。叔本华的哲学是柏拉图的理念论、康德的认识论、吠陀的泛神论和厌世主义思想的结合,其学说影响了一大批文学和哲学巨子,托尔斯泰、克尔凯郭尔、托马斯?曼、王国维等都对其备加推崇。 刘大悲,原名刘崎,湖南攸县人。毕业于台湾大学、政治大学哲学研究所,曾留学英国伦敦大学。先后执教于台湾多所高校,并从事译述工作。有译著《意志与表象的世界》(即《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叔本华选集》等。 陈晓南,台湾台中县人,毕业于台中师范学院,专事译述,译作有:《叔本华论文集》《爱与生的苦恼》《乡愁》《海涅抒情诗选》等。 张尚德,湖南湘潭人,南怀瑾高足。毕业于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是台湾屈指可数的国学和佛学专家。专著有《唯识新引》《到禅之路》《中国人是真的》等;译著有《自由的哲学》《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人生的智慧》《到奴役之路》等书。
目录: Ⅰ让心灵强健 先认识自己 不要以别人的不幸为幸 当你对庸俗熟视无睹,你已经放逐了自己 认识越清楚,痛苦越明显 不要怠慢了思想的灵感 为自己思考的人才深刻透彻 性格决定你的言辞风格 偏见妨碍对新事物的认知 身处安逸,常思艰难 财富推高人的欲望 持久的成功需要持久的努力 勇于承认过错,是成功的第一步 应该具备与才情匹配的谦逊 欲望和期待,让我们成为笑柄 不经历逆境,不能完全了解自己 对世界的期待,大都来自青春的幻想 认清了命运的恶作剧,但再无重来的机会 看不到事情的因果,说明走得还不够远 不能忽视情绪的影响 诚实面对自己 看得见,却永远得不到 把心安顿在当下 各有各的风景,谁也不必羡慕谁 不要对抗人生的不确定因素 能够免除错误的劝诫,都来得很慢 充满魅力的错误 想象力开拓心域和眼界 生活的『真相』取决于你的观点 天才无不来自困学 狂妄自大的小东西 最好的朋友和你一样,绝不苟同他人 Ⅱ冷静力——锤炼你的心智 确信自己的价值,才能在痛苦中安坐 苦闷激发了创作的热情 没有偶然的不幸 当下关注的事情,往往是困难 不幸的命运是人生航船的压仓货 致使人残酷和引人好奇的原因 初见印象知内心 微笑的人,可能是恶棍 想飞得更高,就得提防随时摔下来 没有冷静,就没有才情 天才的痛苦 远见卓识必须超越时代 避免痛苦就已经获得了快乐 安宁的生活需要中和的态度 世事无常,我们应等闲视之 工作要有主次,生活要有节奏 分清真相和征兆,需要辨识虚伪的能力 实现不了的目标也比无所事事要好 说话的技巧 我们很少想我们已有什么,但永远在想我们缺乏什么 莫让明确目标变成死守目标 Ⅲ有一种悲观叫清醒 Ⅳ了悟生死 Ⅴ身入世间 心出世间 Ⅵ读书与思考 Ⅶ修炼强劲的心灵 Ⅷ不堪孤独 就无法脱离庸俗 Ⅸ做个理智的人 更需要情感 Ⅹ悲悯之人最强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