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历经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在这里拐了个大弯。近三百年的大清王朝在三个多月内轰然解体,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画上了句号,中国社会形态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并对中国历史的走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缅怀百年前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富强和民主自由做出贡献的仁人志士,作者以历史事件为主线,以清末立宪运动和革命运动为重点,试图全方位展现1911年的历史画卷,还原那个特定年代里的那些人、那些事,揭示民族基因密码,探索民族复兴之路。作者希望读到这些文字的人们,见微知著,以史为鉴,在成与败、得与失之间,去回味,去思索。 目录: 前言 第一章我的王朝我做主 第二章山雨欲来“风度楼” 第三章战地黄花分外香 第四章“宪政改革”终误国 第五章大清议员也疯狂 第六章“铁路国有”惹大祸 第七章武昌鸣枪动江山 第八章阳夏会战得与失 第九章摄政王全身而退 第十章革命党攻城略地 第十一章立宪派巧取豪夺 第十二章保皇派负隅顽抗 第十三章亚洲第一共和国 第十四章中国不要“南北朝”前言 第一章我的王朝我做主 第二章山雨欲来“风度楼” 第三章战地黄花分外香 第四章“宪政改革”终误国 第五章大清议员也疯狂 第六章“铁路国有”惹大祸 第七章武昌鸣枪动江山 第八章阳夏会战得与失 第九章摄政王全身而退 第十章革命党攻城略地 第十一章立宪派巧取豪夺 第十二章保皇派负隅顽抗 第十三章亚洲第一共和国 第十四章中国不要“南北朝” 第十五章直把皇帝拉下马 尾声 主要引文及参考书目第一章我的王朝我做主 一、“老佛爷"与小皇帝 1911,旧历辛亥年。这时大清国名义上的统治者是一个叫溥仪的6岁男孩,而实际“大当家的”是他的父亲载沣。 三年前,即1908年11月14日, “生的伟大、活的憋屈”的光绪皇帝在瀛台涵元殿郁郁而终,年仅38岁。病人膏肓的慈禧太后按照早已制定好的计划,下达懿旨:立溥仪为嗣皇帝,入承大统,承继同治皇帝之嗣,兼承光绪皇帝之祧,摄政王载沣监国,所有政事,悉秉她老人家的训示裁度施行。俟嗣皇帝年岁渐长,学业有成,再由嗣皇帝亲裁政事。 老佛爷这么安排真是煞费苦心,也是说来话长。 学者冯尔康认为: “清帝前7人有生育,平均每人生养21人,但是到了咸丰帝锐减,仅得3人,其后同治帝、光绪帝则全没后嗣。皇帝遗胤的多寡,同他们的享年有一定的关系,如顺治帝死时才24岁,如果他能长寿,可能还会添不少子女。但也不一定,咸丰帝26岁有了载淳之后还活了五六年,且正处在生育旺盛的年岁,然而却没有再添子女,这只能说明他失去了生育能力。同治帝死年l9岁,年纪虽轻,已结婚两年,后妃5人,若有生育能力,早该有几个子女了,然而却没有。光绪帝享年38岁,始终无出,显然与他年龄无关,真正问题在于他的生殖功能不正常。自咸丰帝起,皇帝享年不永,胤息奇缺,说明他们体弱,是不景气的现象,而这种式微,与国势的衰弱又是完全相一致。这表明两者间有着互为因果的关系:皇帝虚弱,无力励精图治;国力不充,也使皇帝忧虑,心劳力拙,健康恶劣,在此情况下,像咸丰帝、同治帝那样不节制性欲,本身只有早亡,遗下弱嗣,甚至没有血胤。” 同治十三年(1874),慈禧的亲生儿子、仅仅亲政两年的载淳驾崩。按清朝祖制,皇帝死后无子,应从皇族近支选一个晚辈的人继承皇位。同治帝下一代“溥”字辈中,较为合适的是道光帝长子奕纬的长孙溥伦。如果这样,慈禧太后将被尊为“太皇太后”, “虽尊而疏”,隔着好几层,就不好再垂帘听政、干预国事了。这个头衔太那啥了,因而慈禧坚决反对立“溥”字辈的人为帝,极力主张还在同辈中选择嗣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