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传统文化形式,自古以来它又是“官职官责”的“官修”“官书”,而各种类型的方志馆则是展示这种优秀传统文化的固定场所。本书按历史发展顺序,分别介绍了中国历史上早期的官修史志机构、元明清设局编修一统志与方志馆的发展变化、民国时期方志馆的艰难发展历程以及各类相关机构对方志馆发展所作的贡献,同时重点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方志馆的发展历程。 作者简介: 潘捷军:浙江省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主任,省社科院研究员。兼任省地方志学会会长、中国地方志学会常务理事、省社会科学“十二五”学科规划组(历史学科)专家,宁波大学方志学专业硕士生导师等职。 目录: 序/1 一早期官修史志机构/1 1.方志馆产生的历史环境与条件/1 2.汉朝兰台、东观及北齐史馆:史志机构的肇始/8 3.隋唐史馆、史官:官修史志制度的正式确立/11 4.北宋九域图志局:方志馆的初始形态/16 二元、明、清设局编修一统志与方志馆的发展变化/21 1.元朝:依托翰林院开一统志编修先河/22 2.明朝:始设一统志馆,强力推进官修史志工作/23 3.清朝:以一统志馆等为标志,史志机构全面繁荣/26 三民国时期方志馆的艰难发展历程/35 1.浙江通志局与民国方志馆建设事业的发端/35 2.民国时期方志馆的发展过程/41 3.民国时期方志馆发展的主要特点/56 四各类相关机构对方志馆发展所作的贡献/64序/1 一早期官修史志机构/1 1.方志馆产生的历史环境与条件/1 2.汉朝兰台、东观及北齐史馆:史志机构的肇始/8 3.隋唐史馆、史官:官修史志制度的正式确立/11 4.北宋九域图志局:方志馆的初始形态/16 二元、明、清设局编修一统志与方志馆的发展变化/21 1.元朝:依托翰林院开一统志编修先河/22 2.明朝:始设一统志馆,强力推进官修史志工作/23 3.清朝:以一统志馆等为标志,史志机构全面繁荣/26 三民国时期方志馆的艰难发展历程/35 1.浙江通志局与民国方志馆建设事业的发端/35 2.民国时期方志馆的发展过程/41 3.民国时期方志馆发展的主要特点/56 四各类相关机构对方志馆发展所作的贡献/64 1.藏书楼、图书馆与方志馆发展/64 2.档案馆与方志馆发展/77 3.博物馆与方志馆发展/80 4.其他有关场馆与方志馆发展/85 五新中国成立以来方志馆的发展历程/94 1.标志:地志博物馆的引入与创建/94 2.转型:从传统到现代/100 3.研究:从历史到现实/119 4.视野:从台、港、澳到世界各地/127 5.前景:从与日俱增的挑战到与时俱进的创新/135 6.结语:“中国梦”与“中国志”/140 参考书目/145 后记/147前言序 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形式。在中国历史上,地方志历来被视为“官职官责”的“官修”“官书”。而作为集编纂、收藏、展示、研究诸功能于一体的官方史志编纂机构,自古至今各种类型的方志馆为传播中华文明、传承民族文化作出了特殊贡献。具体来看,中国方志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类型。 宋朝以前,由于方志尚未完全成型,而且受史志同源、史志合一等历史传统的影响,当时的方志机构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一是依附于官方史志合一的各类编修机构,二是散布于民间的各种藏书楼等收藏编纂场所。自宋以后,中国方志馆基本按这两条轨迹发展延续。 自宋朝起,方志日渐成熟,逐步定型,从而大大推动了独立的方志机构的建立与发展。特别是北宋九域图志局的设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独立的志书编纂机构的正式建立。自此序 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形式。在中国历史上,地方志历来被视为“官职官责”的“官修”“官书”。而作为集编纂、收藏、展示、研究诸功能于一体的官方史志编纂机构,自古至今各种类型的方志馆为传播中华文明、传承民族文化作出了特殊贡献。具体来看,中国方志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类型。 宋朝以前,由于方志尚未完全成型,而且受史志同源、史志合一等历史传统的影响,当时的方志机构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一是依附于官方史志合一的各类编修机构,二是散布于民间的各种藏书楼等收藏编纂场所。自宋以后,中国方志馆基本按这两条轨迹发展延续。 自宋朝起,方志日渐成熟,逐步定型,从而大大推动了独立的方志机构的建立与发展。特别是北宋九域图志局的设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独立的志书编纂机构的正式建立。自此开始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初,尽管史志合一的编纂机构从形式上看仍占较大比重,尽管有的机构仍是功能单一的志书编纂场所而非具有综合性功能的方志馆,但形式逐步独立,功能日益扩展,却是其总体发展趋势。 民国是方志馆建设事业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尽管当时处于“乱世修志”的艰难境地,或内战不休,或外敌入侵,方志事业受到极大干扰和破坏,但在中华民族文化传统薪火相传的思想主导下,各地政府特别是一大批有“志”之士,在艰难困苦中矢“志”不渝,或通过创办史馆、通志局(馆)等史志机构,或通过在图书馆等场馆中附设方志馆,或通过创办“民众教育馆”等其他相关机构,在不同程度上艰难地推进了方志馆的建设,也为传承弘扬民族文化传统作出了特殊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来,方志馆建设事业可分为三个发展时期。一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借鉴苏联经验,以全面展示综合地情的山东地志博物馆的兴建为标志,新中国的方志馆建设事业正式起步。二是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以上海通志馆和浙江(建德)方志馆等的兴建为标志,拉开了新时期方志馆的建设热潮。但这时所建的方志馆,大多仍以收藏志书为主,同时兼及编纂、办公、展示等功能,因而从总体上看仍属于传统方志馆,这个时期也是从传统向现代过渡的重要阶段。三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全国文化和地方志事业的快速发展、日趋繁荣,以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常务副组长朱佳木的倡议和总体思路为开端,以陆续建成的山东、江苏、江西、广西、北京、黑龙江等省(区、市)的方志馆为标志,综合运用传统与现代多种手段、展示特定行政区域历史文化与现实综合地情的当代新型方志馆建设方兴未艾,中国方志馆建设事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重要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