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辛亥年:中国1911


作者:伍立杨     整理日期:2015-05-26 13:16:32

      在《中国1911》这本书中,伍立杨先生以极为鲜明的立场、犀利的笔锋,几乎用每一个字的力量一次又一次地重申着这些价值。辛亥革命的意义,在百年来的绝大多数历史时期,都受到了高度的认可,但近三十年来,对于辛亥革命以及革命党人,不断出现这样那样的非议,比如“告别革命”。对于这种事后诸葛亮式的论调,伍立杨完全不能同意,甚至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愤怒:“今日常见懵懂文士,纵笔使气,责备孙中山、黄兴,以为他们只要不革命,静待清廷立宪,中国就有明郎前途,以为中国近现代的板荡,尽是孙、黄造成。其实,如此见识,非仅近视、直是瞽者,或为矮人观场,全无见识。”何故?是因为清政府专制之酷烈,“晚清的统治者却是一个从来没有过自由民主传统的国度,民众面对的是铁杆专制极权的统治者,而且他们所维护的体制,正是其赖以生存和剥夺的寄生的制度,是一个暴力成性血腥屠杀过民众的朝廷,是一群把暴力看成真理的统治者。如果在这样的一个政治生态环境下,搬进甘地式的非暴力不合作,那结果只能是不断地将绵羊填进狼群。”作者确信,正是由于清政府专制之苛毒,所以只能用暴力推翻,非暴力的“告别革命”,无疑是痴人说梦。2地火在奔突3偶然性酿成激变武昌革命的源流...4陈其美与中部同盟会5山雨欲来新军裂变6火种迅速渗透7爆发前的顿挫8十万火急部队打响第一枪9一枪引得万枪发10枪口下出任军政府都督11一朝碧血万世白虹12连锁反应各省独立13山西独立与吴禄贞被刺14陕西光复与辛亥风云15北方响应武昌首义功亏一篑16清军南下弹压17辛亥战争开局18登坛拜将黄兴莅汉指挥19冯国璋焚城战况趋烈20苦撑待变战况胶着21战局逆转黄兴南撤22退却期间的奋斗23谈和条件甚荒谬24共和之来民气复苏25就职宣言开启崭新时代26清末政象再认识2《中国1911》第二部分到了晚清时节,举国的政治权力,实际掌握在慈禧太后一人之手,而她背后竟还站着一个太监李莲英,就算封疆大吏、军机大臣,也要向这皮硝李低头下心,马首是瞻。27非暴力与革命28中山先生伦敦蒙难29中山先生的历次起义30首次撞击31再次出手32第三次革命33第四次打击34防城起义第五次革命35镇南关之役第六次猛撞36钦廉、河口连续撞击37新军发难第九次革命38怒涛排壑第十次革命39定点清除:霹雳手段与菩萨心肠40暗杀时代的象征轰击五大臣41定点清除与弹丸政治42致命一击徐锡麟刺杀恩铭43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44谋刺摄政王载沣45定点清除纯为救种46定点清除的连环效应(1)46定点清除的连环效应(2)46定点清除的连环效应(3)47辛亥革命后的定点清除48投向清廷专制的最后一爆(1)48投向清廷专制的最后一爆(2)49最绚亮的抗暴最清洁的革命(...49最绚亮的抗暴最清洁的革命(...50辛亥画卷展开了后半幅3《中国1911》第三部分辛亥革命,自身带着一种伟岸气息,仿佛暗夜里升腾起来的璀璨星辰,势将冲破历史的重重阴霾,将它的光辉照亮中国的每一角落,布设于人心,端正历史的航向。51北洋奸雄偷梁换柱52上下其手窃取法统53辛亥革命后半段的重心54辛亥革命还在继续55二次革命必然到来56百端打压国会实行铁杆专制57称帝复辟战端又起58专制依托手中兵柄实为私家部...58专制依托手中兵柄实为私家部...59北洋余孽战祸相寻60清朝的鬼张勋全面复辟61形式各异复辟实质则一62出师讨逆发动护法63段祺瑞的前世今生(1)63段祺瑞的前世今生(2)64孙中山与段祺瑞(1)64孙中山与段祺瑞(2)65咀嚼切肤之痛决然黄埔建军66陈逆叛变北伐受挫67北伐为自由而战向北洋余孽...68誓师北伐全线出击69兵指湖南势如破竹70赓续北进全面扫荡(1)70赓续北进全面扫荡(2)71战场转进肃清长江下游(1)71战场转进肃清长江下游(2)71战场转进肃清长江下游(3)72龙潭大胜迭创佳绩73再度编组北伐统一告慰先烈74统一告慰先烈75完成辛亥革命开启崭新时代





上一本:民国北京城 下一本:朱雀:南方的意象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辛亥年:中国1911的作者是伍立杨,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