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从中国近代史中找出30个事件,以凿实的第一手史料为证据,刨根问底,去伪存真,回归常识,澄清历史迷雾,还原历史真相,披露了很多不为人知的史实。作者娓娓道来,观点新颖,通俗易读,既戒除了学术著作的艰深枯燥,也避免了戏说历史的轻浮失真,适合目前大众历史阅读趋向。 作者简介: 冯学荣,近年来声名鹊起但又颇具争议的独立学者,著有《日本为什么侵华:从甲午战争到七七事变》《亲历北洋:从共和到内战1912~1928》《原来如此第2辑:清同治以后150年中国底本》等。 目录: 1.民国为何不禁枪 2.民国为何光棍多 3.民国为何不禁娼 4.民国为何抓壮丁 5.是谁策划了“北京兵变” 6.“府院之争”是怎么回事 7.蔡锷是怎样逃离北京的 8.保路运动和股票的故事 9.五四运动再回眸 10.孙中山亲日吗 11.皇姑屯命案新证 12.朱自清之死 13.红领巾的来历 14.黄花岗暴动为何失败 15.冯玉祥为什么倒戈1.民国为何不禁枪 2.民国为何光棍多 3.民国为何不禁娼 4.民国为何抓壮丁 5.是谁策划了“北京兵变” 6.“府院之争”是怎么回事 7.蔡锷是怎样逃离北京的 8.保路运动和股票的故事 9.五四运动再回眸 10.孙中山亲日吗 11.皇姑屯命案新证 12.朱自清之死 13.红领巾的来历 14.黄花岗暴动为何失败 15.冯玉祥为什么倒戈 16.文绣、溥仪离婚始末 17.瞎子阿炳的故事 18.“济南惨案”全景解读 19.日本为何管东北叫满洲 20.“支那”一词是什么来历 21.日俄战争是争夺东北吗 22.鬼子为何要杀张作霖 23.“九一八事变”的前因后果 24.“卢沟桥事变”始末 25.上海租界是怎么来的 26.小议反入城运动 27.“天津教案”始末 28.“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存在吗 29.英国人为何要九龙和新界 30.“三个月灭中国”是怎么回事 前言“常识”一定就是真相吗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其实挺奇妙,人们平素深信不疑的“常识”,往往未必就是真相。例如在过去,人们普遍相信臀部丰满的女子容易生男孩,这个“常识”在中国的民间,曾经长期作为村夫野老选择配偶的铁标准之一。但是,现代科学却告诉我们,生男生女,其实取决于男性精子的染色体,与女方臀部是否丰满,完全无关。 谈起中国历史,其实也是如此。人们脑海中根深蒂固的“历史常识”,也未必就是事情的真相。 比如说日俄战争,人们一般都认为日俄战争是日本和俄国为了“争夺中国东北”而打的一场仗,可是史料和档案却在白纸黑字之间告诉我们,日本和俄国打的这场仗,主要并不是为了争夺东北,而是为了争夺朝鲜半岛的控制权。 再如,人们几乎都相信孙中山亲日。事实上,孙中山只是在早期态度比较亲近日本,而从20世纪20 年代初,甚至更早一些时候开始,孙中山对日本的态度,已经产生了剧变,“常识”一定就是真相吗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其实挺奇妙,人们平素深信不疑的“常识”,往往未必就是真相。例如在过去,人们普遍相信臀部丰满的女子容易生男孩,这个“常识”在中国的民间,曾经长期作为村夫野老选择配偶的铁标准之一。但是,现代科学却告诉我们,生男生女,其实取决于男性精子的染色体,与女方臀部是否丰满,完全无关。 谈起中国历史,其实也是如此。人们脑海中根深蒂固的“历史常识”,也未必就是事情的真相。 比如说日俄战争,人们一般都认为日俄战争是日本和俄国为了“争夺中国东北”而打的一场仗,可是史料和档案却在白纸黑字之间告诉我们,日本和俄国打的这场仗,主要并不是为了争夺东北,而是为了争夺朝鲜半岛的控制权。 再如,人们几乎都相信孙中山亲日。事实上,孙中山只是在早期态度比较亲近日本,而从20世纪20年代初,甚至更早一些时候开始,孙中山对日本的态度,已经产生了剧变,变成了反日。原来,我们探讨历史要有一个时空坐标,一旦离开了这个时空坐标,人们很容易犯下“刻舟求剑”、“关公战秦琼”式的谬误。 还有,人们都说,蔡锷将军是在名妓小凤仙的掩护下,从青楼出发,潜到火车站,偷偷逃出北京的,但是,民国档案却白纸黑字地记录着,蔡锷是向袁世凯请了长期的病假,光明正大、大摇大摆地离开北京的。 再说历史上的“支那”一词,大家伙长期认为这个词是日本鬼子特地造出来羞辱中国人的,但是历史的真相却令人大跌眼镜——原来我们中国的皇帝唐玄宗,老早就在自己的诗文里,称呼中国为“支那”了。 还有音乐家瞎子阿炳的眼睛,人们一般认为,是万恶的旧社会对阿炳进行了摧残,但是,阿炳的朋友乃至他的研究者们却发现了一个令人尴尬不已的事实——阿炳的失明,竟然是个人生活作风有失检点的后果。 再说那冯玉祥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的“倒戈”,不少历史爱好者一直相信他此举是出于对国民革命的热爱,可是,张作霖父子及其幕僚的回忆和记述却显示,这其实是张作霖花了120万小洋钱而促成的“杰作”。 大家还记得辛亥革命那一年在四川爆发的“保路运动”吗?长期以来,多少人相信四川的爱国乡绅,是出于民族情感而发起了这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其实,事件发生背后却与民族企业家炒股亏空的内情,有着密切的关系。 大文学家朱自清,无数读者朋友曾经以为他是拒绝吃美国面粉而活活饿死的,可是,事实的真相却令人大吃一惊。朱自清真实的死因,是严重的胃病,他的死,和吃不吃美国面粉,并没有多大的关系。 诸如此类的“常识”,以及它们面纱后面的真面目,真是说不完、道不尽,在这册小书中,有详细的论述,我在这里就不多啰嗦了。 我们时常会被这一类的“常识”所误导,每当我们得知真相时,往往又不忍面对。事实的真相,往往是如此的颠覆,如此的出人意料,我们不禁惊叹,讹传和谣言的能量,是多么的惊人。 当然,比起讹传和谣言,更有生命力,拥有更伟大能量的,无疑是人们追求真理、不断进步的精神。长江后浪推前浪,事实和真相,也总是越来越清晰,它们终究会有水落石出的一天。 愿与读者朋友共勉。 冯学荣 中国香港 2015年1月1日 12朱自清之死 关于朱自清的死,我们中小学的孩子们都能琅琅上口:“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一种流行的说法认为:朱自清在极度饥饿的状态下,拒绝领受当时美国援助给中国人民的面粉,并因此而活活饿死。 无数的历史读物因朱自清这个壮举,将其描写成一个铁骨铮铮的伟大人物。 “朱自清拒吃美国面粉而饿死”这种说法,其实并不真实。 研究近代史,贵在推敲举证,兼听则明。首先,当时美国的面粉,只是比较便宜,带有一种援助性质,但它并不是免费送的,是要中国人民掏钱买的。 据郭廷以主编《中华民国史事日志》记载:“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病卒”。这部民国编年史,不认为朱自清是“饿死”的,而认为朱自清是“病死”的。 关于这一说法,证据还很多。 …… 21日俄战争是争夺东北吗 对于1904年在中国东北地区打响的“日俄战争”,不少历史读物是这样说的:“日俄战争,是日本和俄国争夺东北的战争,是一场狗咬狗的较量。” 毫无疑问,日本对于中国东北的野心是众所周知的,但日本吞并中国东北,是下一个步骤,而就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争而言,日本鬼子的首要目标,其实争的是朝鲜。 那么,为什么说日俄战争,日本与俄国争的是朝鲜呢?这还得从甲午战争说起。 1894年甲午战争之后,朝鲜成立了一个名叫“大韩帝国”的国家。在此不得不提到,许多历史读物说“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吞并了朝鲜”,其实这也是不准确的。事实上,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并没有吞并朝鲜,反而是允许朝鲜成立了一个号称“帝国”的国家——“大韩帝国”。“大韩帝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日本的影响,但同时在大体上也基本算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这才是更接近事实的表述。 大韩帝国成立之后不久,它的宫廷内部分裂成亲日和亲俄两派。俄国的势力,在大韩帝国的朝野,迅速渗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韩帝国的财政、军事等方面聘请大量俄国人为顾问。 2.俄语学校在大韩帝国的京城汉城出现。 3.咸镜道的矿山开采权被俄国人攫取到手中。 4.大韩帝国辞退很多日本顾问。 5.日本守备队被大韩帝国裁减。 6.一些日本外贸商人被大韩帝国驱逐。 …… 换言之,甲午战争产生了大韩帝国,而大韩帝国却开始排日。于是,日本对大韩帝国的排日行为,感到十分不满,而且认为韩国人“忘恩负义”。当年的日本侵略者认为,日本把朝鲜从大清国的枷锁中解放出来,不料朝鲜却倒向俄国的怀抱,对抗日本。日本同时也感到恐慌。关于这个,可以参考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1月出版的《大本营陆军部摘译》,在该书的第47页有相关的评论。当然,日本鬼子的这套说辞,不过是侵略者的强盗逻辑,不值得一驳。 总之,甲午战争之后,朝鲜半岛成为了日本和俄国互相争夺的对象。 为了解决对朝鲜半岛的控制权,日本开始与俄国谈判。井上清所著《日本帝国主义的形成》(人民出版社,第42页)揭露,日俄两国谈到1898年,日本外务大臣西德二郎向俄国驻东京公使提出了“朝鲜归日本,东北归俄国”的建议,但是,这个分赃提议被俄国公使拒绝了。 这个事实说明,在当时日本的眼中,对日本而言最重要的并不是中国东北,而是朝鲜半岛。日本鬼子的小九九其实很清楚:朝鲜是侵略中国大陆的跳板,没有朝鲜,就无法侵入东北。 在日俄两国为了争夺朝鲜半岛旷日持久的外交谈判当中,突然发生了对日本更加不利的事态,1900年中国爆发了义和团运动,沙俄军队以“义和团危及中东铁路安全”为借口,出兵东北,闪电式地占领了大清国东北三省的广大地区,并且俄军在东三省竟然就地驻扎,赖着不走了。这个军事占领的事实,一共持续了四年之久的时间(1900—1904年)。 沙俄的军队盘踞在大清国的东北大地上,令日本坐立不安。日本认为,大清国的东北大地与朝鲜半岛仅有鸭绿江一水之隔,一旦宿敌沙俄经由中国东北杀进朝鲜,日本四岛则不再安全。《大本营陆军部摘译》(第61页)揭示,当时的日本人认为:“占有朝鲜,是日本国防的绝对必要。绝不允许他国染指。” …… 30“三个月灭中国”是怎么回事 “三个月灭亡中国”,从抗战爆发直至今日的中国,这句话是尽人所知、耳熟能详的历史常识。 然而,作为一个研究中日关系史的写作者,我翻遍了手上几千万字的中、日两国史料,至今都未能找到“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史料出处。因此,我不禁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当年的日本政治中枢,真的有一个“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吗?或者真的有谁说过“三个月灭亡中国”这句话吗? 首先,我们来看看几位革命先烈的回忆和记述。 …… 我们从这个国民党空军老兵王延洲的口中得知,冯玉祥,连同王延洲自己本人也都相信:日本要“三个月灭亡中国”。 可见,在抗战期间,认为日本要“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中国人,是相当的普遍,从高级将领,到前线的小兵,几乎都是这么认为。 那么,有没有人不这么认为呢?有。 白崇禧的说法就不一样。白崇禧写过一篇《回忆八一三淞沪抗战》,他在文中说: ……我军以劣势之陆军装备,抵抗敌军海陆空联合作战之优势,所凭藉的全是爱国精神。自八月十三日至十一月九日将及三个月,我军伤亡虽重,但敌人损失也不少。打破日军阀三个月征服中国之迷梦…… 可见,在白崇禧的脑海中,日本是要“三个月征服中国”,和宋任穷脑海中的“三个月灭亡中国”,并不一样。“征服”和“灭亡”,显然不是同义词。这个,凡是懂中文的,都应该知道,无需多说。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是在二战时,盟军征服了德国,但是盟军并没有灭亡德国。所以,“征服”不等于“灭亡”。事实如此,必须分清,这不是咬文嚼字,这是研究问题所必需的认真态度。 …… 可见,蒋介石也认为日本是要“于三个月内击败中国”,但却不是“三个月灭亡中国”。“击败”和“灭亡”二字,意思也是不同的。 无论“征服”也好,“击败”也罢,它是指军事上的胜利,更多的史料显示,日本当时的战略目的是所谓的“对支一击”,狠狠地打击国民党军队一下子,然后要求签订“城下之盟”,迫使蒋介石承认伪满洲国,同意华北非军事化,扩大上海中立区等各种要求。这就是“征服”。征服是征服,灭亡是灭亡。美军在1945年征服日本,但并没有灭亡日本。“征服”和“灭亡”的含义是不同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