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三千年中国改革的成败得失


作者:鸿飞扬     整理日期:2015-04-25 14:35:41

今天,大家都在谈改革,但改革到底改什么,怎么改?改革为什么那么难?其实没有多少人能讲清楚。
    本书从梳理三千年中国改革大事件入手,通过还原历朝历代的改革真相,如管仲改革、李悝改革、商鞅变法、王莽改制、王安石变法、张居正变法、百日维新等,旨在总结他们的成败得失、经验教训,讲透历史大变局中的不变定律,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在中国如何改革的普遍规律,为当下的社会发展提供参考和镜鉴——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不识病象,何施刀药?
  政者,正也。御政之首,鼎新革故。党政机关需要改革,企事业单位同样需要改革,因此,本书既裨益党政干部,也助力公司领导,是所有改革者必备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鸿飞扬:知名作者,喜欢研究历史和管理学。
  目录:
  
  历史大变局中不变的定律:向《周易》要改革智慧
  礼崩乐坏怎么办:周公改制定万世纲常
  治国之道先富民:管仲改革成春秋霸业
  防民之口,堵不如疏:子产变法育开明政治
  向特殊利益集团开刀:李悝改革拔战国头筹
  百代皆行秦政法:商鞅变法为万代立极
  最好的改革和最大的政治:始皇改制辉煌伴悲剧
  统天下者关键在统人心:汉武改革文治武功
  书生政治的悲剧:王莽改制就像堂吉诃德
  打破做官的垄断局面:隋朝改革开启读书人的通天路
  改革越平和越卓越:太宗改革缔造盛世
  改革永远是把双刃剑:玄宗改制福中伏祸根
  矫枉勿过正,谨防“教训陷阱”:庆历新政为何昙花一现
  改革就是利益再分配:王安石变法奈何明月照“沟渠”
  目录:
  历史大变局中不变的定律:向《周易》要改革智慧
  礼崩乐坏怎么办:周公改制定万世纲常
  治国之道先富民:管仲改革成春秋霸业
  防民之口,堵不如疏:子产变法育开明政治
  向特殊利益集团开刀:李悝改革拔战国头筹
  百代皆行秦政法:商鞅变法为万代立极
  最好的改革和最大的政治:始皇改制辉煌伴悲剧
  统天下者关键在统人心:汉武改革文治武功
  书生政治的悲剧:王莽改制就像堂吉诃德
  打破做官的垄断局面:隋朝改革开启读书人的通天路
  改革越平和越卓越:太宗改革缔造盛世
  改革永远是把双刃剑:玄宗改制福中伏祸根
  矫枉勿过正,谨防“教训陷阱”:庆历新政为何昙花一现
  改革就是利益再分配:王安石变法奈何明月照“沟渠”
  用行动政治打倒公文政治:居正“三本账簿”中兴大明
  笔杆子到底斗不过枪杆子:“百日维新”回光难返照
  总有一种力量让人悲愤前行:韩非《孤愤》长啸改革壮怀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盛世衰世的“七有”“七无”
  后记:不识病象,何施刀药
  当我对中国历代改革研究的兴趣越来越浓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惊奇地发现,《周易革卦》中关于改革的论述是那样的平实而朴素,精到而深刻,以至于三千年中国历史上的每一次改革,无论是其成功的经验,还是其失败的教训,都能从中得到印证。
  改革,在当今时代,是一个时髦的话题;
  改革,在历史的长河中,又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回顾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的每一次改革,无一不是充满了波澜,充满了曲折,充满了激烈的斗争,甚至充满了血雨腥风……
  然而,人类要进步,社会要发展,还是离不开改革,离不开对改革者的迫切需要,离不开对改革道路和改革方略的艰深思考和探究……
  我们的老祖宗很聪明,总能从最平常的事物中发现最深刻的哲理。他们把广大的社会看作是一口清冽的水井,强调“井道不可不革”,必须定期维修,经常清洗,才能保证水的活力,保证水的清澈,保证水的甘甜;否则,就会导致泥土淤积,井水秽浊,甚至腐化变臭,最终不得不被填埋。
  我们的老祖宗很负责,总是没有忘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崇高使命,把自己有关改革的思虑、改革的领悟装进了一部古老的典籍——《周易》之中。
  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头和六经之首的《周易》,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部奇书,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部经典,它全面体现了东方文化的精华,也开启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之门。诚如《周易系辞上》中,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
  当我对中国历代改革研究的兴趣越来越浓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惊奇地发现,《周易革卦》中关于改革的论述是那样的平实而朴素,精到而深刻,以至于三千年中国历史上的每一次改革,其成功的经验都能从中得到印证,其失败的教训也能从中得到印证,真是奇哉!妙也!
  与其他古老的大书相比,《周易》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它的哲学思想是通过一套结构严密的象数符号系统表现出来的,是象数形式与义理内容的奇妙结合。
  与其他人论述改革的方式相比,《周易》关于改革思想的阐述,则是通过《革卦》的卦辞、《彖》、《象》和爻辞综合说明的。
  《革卦》的卦辞是:巳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彖》曰: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巳日乃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说,大亨以正,革而当,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
  《周易》在表述上最大的特点是话少、道理多。以上这段话,堪称改革的总论,用我们现代的话讲,就是相当于“指导思想”和“原则”。反复咀嚼这七十多个字,我们至少可以从中总结出以下四点:
  其一,关于改革的形势。这里用了“水火相息,二女同居”的现象来形容,说明矛盾已经激化到相当的程度,协调并济的平衡已经被破坏,冲突加剧,危机四伏,必须进行变革,方可重新建立新秩序,获得新的平衡与稳定。
  其二,关于改革的标准。这里用了“‘巳日乃孚’,革而信之”来形容,意思是,待改革完成之时,应当使民众普遍感到自己获得了收益、满足了愿望、得到了实惠,从而得到他们的信任和理解。这是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也是判断改革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
  其三,关于改革的意义。这里引用了汤武革命的例子,指出汤武革命胜利的根本原因是“顺乎天而应乎人”,发出了“革之时大矣哉”的感叹,令人振奋,荡气回肠。
  其四,关于改革的前途。这里指出了两种存在的可能,一是“革而当,其悔乃亡”,取得成功;一是革而不当,遭到失败。于是,如何避免失败而争取成功,就成了改革的首要问题。
  改革,如何才能避免失败而走向成功呢?《周易》通过《革卦》六爻的变化,从改革方略上给了我们生动和具体的启示。
  启示之一,《革卦》的初九爻:巩用黄牛之革。《象》曰:“巩用黄牛”,不可以有为也。
  这里的“黄牛之革”,泛指坚韧之物。意思是,改革之初,不宜轻举妄动,而要像用黄牛皮革捆牢东西一样,先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巩固好基础。
  启示之二,《革卦》的六二爻:巳日乃革之,征吉,无咎。《象》曰:“巳日革之”,行有嘉也。
  这里的“巳日”,指的是时机成熟时。意思是,要等到时机成熟时才能发动变革,只有这样,才会吉祥如意,不会有错。
  启示之三,《革卦》的九三爻:征凶,贞厉。革言三就,有孚。《象》曰:“革言三就”,又何之矣。
  这里的“革言”,指的是改革宣言和改革方案。意思是,对改革的方案要反复征求各方意见,多次进行修改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使改革的举措符合最广大民众的意愿。这也是改革走向胜利的关键。
  启示之四,《革卦》的九四爻:悔亡,有孚,改命,吉。《象》曰:“改命”之“吉”,信志也。
  这里的“信志”,指的是信守改革大志。意思是,只有坚定改革的信念,才能在获得民众信任后,变革不合天命的旧制度并获得吉祥。
  启示之五,《革卦》的九五爻:大人虎变,未占有孚。《象》曰:“大人虎变”,其文炳也。
  这里的“大人”,指的是改革时代出现的领袖人物。意思是,伟大的领袖人物领导的巨大变革,像虎皮黑纹一样醒目,其创立的功业彪炳千古。
  启示之六,《革卦》的上六爻: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象》曰:“君子豹变”,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
  这里的“豹变”,指的是质的变革,彻底的变革;“革面”,指的是表面的变化,没有触及实质的变革。意思是,改革如果只触及表面,就会很危险;只有彻底,才能获得吉祥和最后的胜利。
  以上六条,就是改革取得胜利的关键要素和条件。概括起来,就是“六个必须”。
  第一,改革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打牢基础,不可轻举妄动
  比如秦国的商鞅变法,其准备工作就很充分。首先是情况的准备。商鞅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走遍秦国各地,真正了解了当时秦国存在的问题以及具备的优势,才有针对性地拿出了一套好的改革方案。
  其次是思想舆论的准备。变法之前,秦孝公举行了一次朝会,就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图强的问题进行了争辩,最后商鞅的变法主张得到了大多数朝臣的赞同,基本上统一了思想。
  再次是人事的准备。秦孝公在正式启动变法之前,采取温和巧妙的方式,对一些重要朝臣的职务作了调整,形成了有利于变法的人事格局。
  第二,改革必须在时机成熟时进行,循序渐进,不可急躁冒进
  比如王莽的改革,其目的是好的,主要是想解决西汉末期土地兼并严重、贫富悬殊的问题。但他没有选好改革时机。他在自己刚刚篡夺政权、立足未稳之时就急忙进行改革,加之改革举措失当,最终反被强大的改革浪潮吞噬,落得个悲剧的下场。
  第三,改革必须要有正确的纲领和科学的方案,顺应民意,不可失信于民
  比如管仲的改革,就是在“富民论”的指导下,通过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官吏选拔机制、农业和工商业发展机制等各项举措,极大地促进了当时齐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使广大老百姓得到了实惠。因而,管仲的改革,不仅得到了上层的支持,更得到了民众的拥护,上下同欲,大获成功,首成春秋霸业。
  第四,改革必须有坚定的意志和信念,举措得宜,不可半途而废
  比如北宋王安石的改革,其思路和措施都是对的,尤其是在经济和金融方面的改革举措,可以说是很超前的。其改革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如反对势力强大、官吏对改革的措施执行走样等。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最高权力执掌者宋神宗赵顼的改革意志不坚定,决心松动,加之其英年早逝,从而使得变法半途而废。
  第五,改革必须要有强有力的领袖人物,大力推动,不可畏首畏尾
  比如张居正的万历新政,其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张居正坚定不移的改革决心和意志。面对改革的重重阻难,张居正一无所惧。他多次表示“既以忘家殉国,遑恤其他!虽机阱满前,众蔟攒体,不之畏也。如是,才可建立国事”,“故得失毁誉关头打不破,天下事断无可为”。
  尽管张居正死后被清算,家人的遭遇也很惨,但在他奋不顾身的强力推行下,《考成法》和《条编法》还是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国家的财政状况明显好转,吏治腐败得到了一定的遏制。十年改革,对于延续大明政权的生命,对于造福当时的苍生百姓,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第六,改革必须深入彻底,极深研几,不可浅尝辄止
  比如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改革可谓风起云涌,比较出名的有魏国的李悝变法、郑国的子产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韩国的申不害变法等。尽管这些改革取得了一时的成效,但很快都失败了。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这些改革都不全面、不彻底,只改了其中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而忽视了全面的变法,加之根基不稳,变法举措往往只坚持一代或两代就被复辟,因而无法从根本上使一个国家强大。
  反之,秦国的商鞅变法,则比较全面彻底,不仅深刻地改革了国制、民制、田制,还改革了军制、吏制、爵制等;不仅在秦孝公时坚持得很好,其后,在秦惠王、秦昭王等几代都坚持得很好。秦始皇后来能扫灭六国、统一华夏,其根本原因还是得益于商鞅的成功变法。
  以上“六个必须”,是笔者对《周易》改革思想的归纳。纵观中国历史,改革的浪潮一直没有停息过。然而,不管是早期的周公改制、管仲变法、商鞅变法,还是后来的隋朝改革、贞观改革、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永乐改革、张居正改革以及近代的戊戌变法等,其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都可以从这“六个必须”中找到答案或者得到印证。
  最深刻的道理往往也是最简单的,最简单的道理往往也是最实用的。宋代思想家程颐对《周易》评价很高,他说:“凡六爻,人人有用。圣人自有圣人用,贤人自有贤人用,众人自有众人用,学者自有学者用,君有君用,臣有臣用,无所不通。”
  时代大潮,浩浩荡荡;改革大势,风起云涌。每一个改革者,无论行业区别,无论职位高低,只要想追求成功,只要想追求卓越,都可以慢慢体会《周易》的思想盛宴,细细品读《周易》的文化精华!
  





上一本:民国风范图说天下 下一本:征服:罗马人的故事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三千年中国改革的成败得失的作者是鸿飞扬,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