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的疤痕》全书分为四章:清朝篇、民国篇、藩外篇、海洋篇。 《大国的疤痕》以历史为主干,时间为线索,例数清代、民国时期国土问题,并跟随历史的车轮来到现代,讲述中国陆地、海洋疆界问题。书中对于中国从清代至今的疆土海域边界问题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梳理。对于我国疆界的变化、国土被侵占和侵犯的历史、国土海域归属的争议问题、我国疆界的划分及相关政策等进行了论述。 作者简介: 赫蓝希,中国社会科学院硕士,主要研究研究历代政区和疆域的变迁,在历史地理学方面也颇有建树。 目录: 清朝篇天朝上国,被惊醒的迷梦 第一章华夷之辨 第二章侵华“先锋” 第三章对中国领土“胃口”最大的国家 第四章后来居上的日本 第五章“租界”里的那些事 第六章领土之外的沦丧 民国篇军阀混战,心有余而力不足 第一章弱国无外交 第二章内外勾结,统一难行 藩外篇没落朝贡,王者奈何夷狄 第一章朝贡体系的兴起与衰亡 第二章中国与各藩属国的关系演变 海洋篇蓝色国土,波涛暗涌的聚宝盆 第一章人类是如何管理海洋的 清朝篇天朝上国,被惊醒的迷梦 第一章华夷之辨 第二章侵华“先锋” 第三章对中国领土“胃口”最大的国家 第四章后来居上的日本 第五章“租界”里的那些事 第六章领土之外的沦丧 民国篇军阀混战,心有余而力不足 第一章弱国无外交 第二章内外勾结,统一难行 藩外篇没落朝贡,王者奈何夷狄 第一章朝贡体系的兴起与衰亡 第二章中国与各藩属国的关系演变 海洋篇蓝色国土,波涛暗涌的聚宝盆 第一章人类是如何管理海洋的 第二章中国海疆,孰是孰非 参考书目 今天任何版本的地理书中,介绍我国的疆域时都会有这么一句话:陆地国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加上约47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我国国土总面积有1430多万平方公里。然而,古代地理课本的编写者们却无法使用这句当代地球人都知道的话,当时王朝更迭乃是家常便饭,今天是刘家的天下,明天这个国家可能已经改姓李了,何况周边“蛮夷”也时不时地来插一脚。在改姓的过程中,作为当时最基本但也是最重要资源的土地自然也有变化。更重要的是,“家天下”的制度使得皇帝掌握着国家、民族的祸福生死。如此一来,当出现像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这样拥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其王朝的领土范围就会大些;如果不幸遇到秦二世、汉献帝、隋炀帝之流,面对的不仅是严重缩水的国土,还有亡国灭种的危险。 那么,历史上中国的疆域到底有着怎样的变化历程呢? 自大禹的儿子启建立夏朝后,中原王朝的国土便以黄河中下游流域为中心,开始向四周扩展。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受当时人力物力条件所限,在夏商周三朝1700多年的历史中,中国国土总面积一直维持在300多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紧随其后的春秋战国(前770—前221年)则是群雄逐鹿的时代,觊觎天下的共有七大家(齐、楚、燕、赵、韩、魏、秦),这“七雄”使出浑身解数,上演了无数场达尔文式的自然选择战。到战国末年,“七雄”的统治区域又有突破,北至河套、山西和河北北部以及辽南,东北越过了鸭绿江,西至甘肃洮河,南方延伸至四川,这就为秦统一后的疆域作了铺垫。 经过无数次的PK大战,到了公元前221年,冠军产生,就是秦王嬴政。不过,他并不满足于旧有的六国土地,当上皇帝后继续南征北战。于是,秦王朝(前221—前206年)的土地:南到今福建、广东、广西以及越南东北一带;西南延伸到了今大渡河以北和岷江的上游;北部边界则扩展到了河套、阴山山脉和辽河下游地区。在北进的过程中,秦遭遇了强敌——匈奴。为了确保自己打下的江山不被凶悍的匈奴侵吞,秦始皇想到了一个自认为可以一劳永逸的方法,那就是修补加固旧长城,用这堵墙拦住匈奴,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就此诞生。 然而,这道横亘东西的防线虽然没有被孟姜女的泪水淹掉,却也未能挡住匈奴的千军万马。从公元前209年起,中原战火再起。素有流氓地痞之称的刘邦打败贵族子弟项羽,天下就此改姓刘。不过,与秦朝相比,刘邦掌握的土地已经缩水。北方匈奴势力强劲,其首领冒顿单于不仅收服了西域,还占领了河套,甚至推进到现在的陕西、山西的北部。公元前200年,汉军与匈奴在白登山交锋,刘邦差点丢掉性命,后来通过贿赂冒顿单于的老婆才得以解围。由此,刘邦意识到自己还没有和匈奴打一架的实力,便采用和亲政策缓和两国关系。 俗话说,强龙压不过地头蛇。刘邦虽然称帝了,但南方地区的土霸与刘氏政权却是貌合神离,在看到虚弱的中央政权后,当地部族首领便蠢蠢欲动,自立为王,如福建的闽越国、浙江的东瓯国。仗着山高皇帝远,这些小国根本不受中央约束。 公元前141年对刘氏政权有重要意义,就在这一年,刘氏皇族中最具魄力的人物——汉武帝刘彻正式登基。他在位54年,前四十年致力于开疆拓土的事业,集结能兵强将,北击匈奴、南伐诸越。于是,西汉迎来顶峰,北至阴山以北、东北推至朝鲜半岛中北部、南达两广和越南中部、西南扩至今四川邛崃山和云南高黎贡山和哀牢山一带、西抵中亚的广袤区域都成了刘家天下。尽管后来汉朝再也没有出现过像刘彻这样的皇帝,但祖宗基业还是保住了,汉朝边界仅有少许缩减。粗略估算下来,经过西汉武帝、宣帝以及东汉光武帝、明帝等几代人的努力,两汉强盛时期的国土总面积达1040万平方公里。可惜,刘氏也没能逃脱灭亡的命运,汉献帝继位之时,东汉气数将尽,内蒙、云贵、新疆北部地区相继丧失,汉朝的国土仅剩890万平方公里左右。 东汉灭亡后,中国进入第二次大分裂时期,也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9年)。这一阶段,中国疆域随着频繁的政权更迭(尤其是周边少数民族独立政权的建立)而不断变化。在东北地区,新崛起的高句丽王朝占领乐浪郡,迫使中原王朝退出朝鲜半岛;5世纪时,高句丽夺得辽东地区(公元前284年,这一地区就被当时的燕国征服)。而北方已然成为少数民族的地盘。西南方面,蜀汉政权占领今四川大渡河以南和云南、贵州地区;到南朝“侯景之乱”后,这一地区再次被分裂成无数小国。客观地说,也正是因为不时有“胡人”入主中原,中国的边界线才得以向四周扩展。 公元581年,杨坚率军结束分裂,建立隋朝(公元581—618年)。但是,这个政权很短命,仅仅维持了38年。即使是全盛时期,杨氏天下也没能达到汉代水平,国土面积仅有约840万平方公里。它虽然掌握了河套和蒙古高原东南部,却未能收复西域西部、辽东和云贵高原大部。 此后,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强势王朝——唐朝(公元618—907年)诞生。时势造就的英雄——唐太宗李世民挑起了开拓李唐天下的重担。上天似乎很眷顾大唐,太宗之后的几位皇帝(如高宗、武则天、玄宗)也十分能干。在这些人的努力下,曾雄踞北方的突厥族被灭,中国北部边界延伸到贝加尔湖,西北的中亚地区也改姓李了,波斯也一度成为唐帝国的一块领土;朝鲜半岛上的高丽、百济、新罗三国被唐朝一一击破,并设置州县进行管理,在今天的平壤还建了安东都护府;679年,唐朝廷在南方设立安南都护府,管理今云南东南部、广西西南部和越南北部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