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有十四万名中国劳工奔赴法国前线。长期以来,这段历史鲜为人知。十四万华工,在“一战”中做了些什么?他们是如何被招募和运送到法国的?他们到了法国什么地方?为什么要去?以及后来的命运如何?这段经历给世人留下什么样的遗产? “旅法华工”这一事件,所涉及的不仅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还涉及到20世纪中国的历史。战后,巴黎和会引发了1919年的“五四运动”,这是一场爱国运动,是中国现代化的标志性事件。 《一战华工在法国》是全球第一本全面介绍一战时期旅法华工的专著,它采用跨学科研究的模式,汇集了来自九个国家27位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其中包括来自中国的原始档案,对一战时期旅法华工的历史做了全面的论述。 作者简介: 马骊,汉学及历史学家。巴黎第七大学远东研究博士,巴黎索邦大学政治与战略外交硕士,巴黎七大汉学硕士。现为法国滨海大学语言与应用语言学副教授,及该校历史、语言、文学与跨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中国政治哲学史、一战华工史、欧洲华侨移民史。主要著作:《朱元璋的政权与哲学:专制及其合法性》。2010年5月,在法国滨海大学主持了“一战华工国际学术会议”。 目录: 序言 作者名单 引言: 一次大战时期的中国[法]马骊 致辞: 一战时期的旅法华工[法]让—雅克·贝克 第一部分一战及战后的旅法华工 第一单元华工的招募及输送 第1章“陶履德使团”与旅法华工[法]马骊037第2章“不通铁路”的威海卫与“华工团”[英]陈玉心071第3章穿越加拿大的“华工团”运送行动[加]毕安国089第4章日本护士与中国“苦力”,孰重孰轻?[德]扬·史密特 第二单元法国的华工营地 第5章加莱海峡省的英军与华工营地[法]泽维尔·博尼法斯 第6章拉罗谢尔的华工营地(1919—1921)[法]胡新宇海博 第三单元华工与战后重建 第7章战后重建背景下的华工[法]菲利普·尼维特序言 作者名单 引言: 一次大战时期的中国[法]马骊 致辞: 一战时期的旅法华工[法]让—雅克·贝克 第一部分一战及战后的旅法华工 第一单元华工的招募及输送 第1章“陶履德使团”与旅法华工[法]马骊037第2章“不通铁路”的威海卫与“华工团”[英]陈玉心071第3章穿越加拿大的“华工团”运送行动[加]毕安国089第4章日本护士与中国“苦力”,孰重孰轻?[德]扬·史密特 第二单元法国的华工营地 第5章加莱海峡省的英军与华工营地[法]泽维尔·博尼法斯 第6章拉罗谢尔的华工营地(1919—1921)[法]胡新宇海博 第三单元华工与战后重建 第7章战后重建背景下的华工[法]菲利普·尼维特 第8章华工与加莱海峡省的重建[法]帕特里斯·马赫斯尤 第二部分旅法华工的生活经历 第四单元华工的管理及日常生活 第9章遵纪守法、反抗及“面子”问题 ——以一战时期旅法华工为例 [英]保罗·贝利 第10章法国军政当局眼中的华工(1914—1918) ——身份归属、识别与形象 [法]洛朗·多内尔 第11章旅法华工的日常暴力? ——对一战华工生活状况的反思 [法]塞琳娜·雷加尔 第五单元华工接受的教育及其影响 第12章一战时期的旅法“华工团”——政治和文化激进主义的滥觞[美]林如莲 第13章一战时期对华工的援助与教育 ——勤工俭学运动的作用 [法]西尔维·德姆希尔马丁·富尼耶[中国香港]欧阳因 目录: 第14章一份海外劳工报纸的诞生 ——《华工周报》的构想、内容与意义 [中国台湾]李宜涯王成勉 第六单元华工与其他劳工的比较 第15章殖民地劳工中的华工 ——法国雇用华工的归属问题 [法]文森特·思冷热325第16章法国的帝国隔离政策 ——阻止中国人与印度支那人接触 [新加坡]托拜厄斯·雷蒂希 第三部分见证、回忆与遗产 第七单元追寻华工的足迹 第17章华工的凹凸版、黑白刻字 ——苏瓦松地区的中国及远东遗迹 [法]杰若姆·比泰 第18章一次大战与华工战壕艺术[英]尼古拉斯·桑德斯 第八单元众说纷纭议华工 第19章克莱因的《与中国佬在一起》——一本反历史之书 [法]加里·兰多尔 第20章西法兰德斯“华工团”的传说与真相[比]多米尼克·登多文 第21章一个小女孩眼中的“华工团” ——吉布女士80年之后的来信[英]布莱恩·福西特 前言本书是全球首部全方位研究一战时期旅法华工的专著.。 书中的文章基本上出自一次国际会议,名为“一战华工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次研讨会由法国滨海大学(UniversitéduLittoralC.ted’Opale)和比利时法兰德斯战地博物馆(FlandersFieldsMuseum,IFFM)联合主办,协办单位有:法国欧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MaisonEuropéennedesSciencesdel’HommeetdelaSociété,MESHS)及比利时天主教鲁汶大学(KULeuven)。研讨会于2010年5月26日至30日举行,在五天的学术交流活动中,其中两天安排在法国滨海大学滨海布洛涅校区举行,两天在比利时法兰德斯战地博物馆,最后一天的活动是参观位于比利时的,特别是在法国加莱海峡省和索姆省的华工墓地。 这次学术盛会是首次在欧洲举办的,以一战时期旅欧华工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尽管该主题已有一些英文和中文出版的著述,但专题研究的力度仍嫌不足,特别是在法国几本书是全球首部全方位研究一战时期旅法华工的专著.。 书中的文章基本上出自一次国际会议,名为“一战华工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次研讨会由法国滨海大学(UniversitéduLittoralC.ted’Opale)和比利时法兰德斯战地博物馆(FlandersFieldsMuseum,IFFM)联合主办,协办单位有:法国欧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MaisonEuropéennedesSciencesdel’HommeetdelaSociété,MESHS)及比利时天主教鲁汶大学(KULeuven)。研讨会于2010年5月26日至30日举行,在五天的学术交流活动中,其中两天安排在法国滨海大学滨海布洛涅校区举行,两天在比利时法兰德斯战地博物馆,最后一天的活动是参观位于比利时的,特别是在法国加莱海峡省和索姆省的华工墓地。 这次学术盛会是首次在欧洲举办的,以一战时期旅欧华工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尽管该主题已有一些英文和中文出版的著述,但专题研究的力度仍嫌不足,特别是在法国几乎无人知晓,实在令人难以置信。因为一战时期华工的足迹主要在法国的土地上,他们的经历与法国息息相关。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我提出了举办以一战时期旅欧华工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的设想,进而萌生出跨国联合组织这次研讨会的念头,由法国一个团队和比 .关于一战华工最早的法文著作,是吴本中的《华工与大战》(1939年)。该书提供了一些关于华工的有价值的信息,但篇幅仅有36页,且出版于中国抗战初期,旨在唤起西方对中国抗战的支持。Wou,Piontchong,LestravailleurschinoisetlaGrandeGuerre,éditionsA.Pedone,Paris,1939.吴本中(1902—1997),山东济南人,早年赴法留学,1932年,在波尔多大学取得法学博士学位。后在日内瓦国际劳工局任职数年。归国后,曾供职于外交部十余年。40年代至50年代,先后任教于上海、中国台湾、香港、伦敦等多所大学。1967—1971年,在法国普罗旺斯大学中文系担任教授。.见网站:www.iccwwwl.org/Conference-2010 利时伊普尔一个团队合作举办。就地域而言,合作双方均处于当年华工活动的中心地带。法国合作方滨海大学的四个校区(敦刻尔克、滨海布洛涅、加莱、圣奥梅尔)当年都曾驻扎过华工营,最有名的几个华工墓地:圣艾蒂安(Saint-Etienne-au-Mont)、吕曼盖姆(Ruminghem)、滨海努瓦耶尔(Noyelles-sur-Mer),就在附近。至于比利时合作方伊普尔市,一战期间城市附近曾遭战火肆虐,当地在战后重建工程中雇用了一批华工。如今,该 市已成为欧洲战后重建的一个典范。 第一单元华工的招募及输送 第1章“陶履德使团”与旅法华工 [法]马骊 本文试图回答以下问题:既然一战主要是欧洲国家之间的战争,那么在此期间,十四万华工到法国来做什么?他们来法国的整个过程是怎样的?他们住在何处,目的是什么?法国人招募的华工跟英国人招募的华工有何区别?作者将对这十四万华工的经历进行历史的回顾,他们当中,有的人当时根本不知道等待他们的命运是什么。作者将分析将这些华工带到大战中的法国的政策,分析在“陶履德使团”(MissionTruptil)框架下的法国人的倡议,以及这一倡议导致十四万华工命运的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