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钩沉》是20世纪80年代上海农村变革中的一些片段,是作者从当年工作的笔记本上整理出来的。这些片段,有些因为大家知道的原因,当时是不便张扬和传播的,因而虽不能说是“绝唱”,但也确实难能可贵。书中的记叙大致有三类内容:一类是参加各种会议的记录;二类是一些课题研究活动,或当时他们“农经圈子”的同志对一些专门问题的讨论;三类是下乡调查研究的记录,其中不乏对一些县、乡、村干部的专访。这些故事的背后,蕴藏着当时的体制、机制特征,可见工农关系、城乡关系中的种种不和谐、不协调,甚至有些匪夷所思。然而,这些故事却都是活生生的事实。 作者简介: 凌岩1933年生于上海浦东高桥。1950年起的13年,在上海市级机关从事农村政策研究,继而任党刊记者15年。1978年调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1992年评为研究员。20年间著有《乡镇工业论》、《农业现代化论》、《农村城镇化论》等;合作撰写的有6本。这期间还主编出版《上海经济年鉴》18卷,总约1900万字。 目录: 序序《乡愁钩沉》笔记本里的故事———说说由来寻觅“万元户” “三三得九还是二五得十” “吨粮田”和“吨粮队” “贝科佩”为什么“流产”特产资源与《沪郊百宝》令人纠结的芦竹生生不息的泔脚 “杂交优势”与大治河毛纺厂奉贤社队工业有点特别(一)奉贤社队工业有点特别(二)“灯下黑”是怎么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