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上承两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事实上,南北两势虽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战争连绵不断,血腥故事史不绝书。与此同时,这一时期也英雄辈出,才子云集,有“唱筹量沙”的名将檀道济,苍头公沈庆之,常胜将军柳元景,铁血将军宗越,以三百兵东下数郡之地的白衣吏吴喜,孤军闯钱溪、声名起鹊洲的张兴世…… 作者简介: 马舒(1924-2007),原名马远澍,生于浙江省宁波市,1982年在江苏省委《群众》杂志编辑部离休。离休后,马舒先生积极编写历史新书,自1984年起至1992年,先后编写出版了《西晋故事新编》、《东晋故事新编》、《南北朝故事新编》、《隋朝故事新编》等通俗历史读物约一百四十余万字,受到许多史学界行家的高度赞誉,并因此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终生奖励)。 目录: 上册 2虎牢之役 3营阳王 4赤诚之心 5“反为蝼蚁食” 6两攻统万城 7唱筹量沙 8山水进入诗坛 9一代天才的冤狱 10假飞龙围成都 11“坏汝万里长城” 12异母兄弟 13范晔之死 14元嘉之治上册 1从弃婴到皇帝 2虎牢之役 3营阳王 4赤诚之心 5“反为蝼蚁食” 6两攻统万城 7唱筹量沙 8山水进入诗坛 9一代天才的冤狱 10假飞龙围成都 11“坏汝万里长城” 12异母兄弟 13范晔之死 14元嘉之治 15《世说新语》 16姑臧无水草 17太平真君 18禁佛诏 19盖吴起义 20非常人做非常事 21悬瓠四十二天 22崔浩“国史”之狱 23先让一步 24血战陕城 25彭城下的舌战 26满酒坛的尿 27宗爱连杀二帝 28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29义师四起 30元凶的痴望 31“万人敌” 32攻心为上 33“龙性谁能驯” 34广陵浩劫 35俊逸鲍参军 36兄妹诗情 37鄱阳湖沉冤 38嗤笑种田佬 39铸钱的风波 40愿来世不生帝王家 41八旬老将之死 42竹林堂射鬼 43普天同叛 44平定东南五郡 45烧米三十万斛 46软硬兼施攻寿阳 47好了疮疤忘了痛 48彭城再败 49北魏占青、冀 50郎官二十七年 51太上皇帝 52二李和一范 53“赐死” 54呆子造翻不成 55“四贵” 56不争气的发难 57“箭靶子” 58独木难支大厦 59太后烛中令 60宋齐禅代 61刘昶的复国梦 62狗儿和猪儿 63范缜的《神灭论》 64唐之起义 65老猿为何哀鸣 66苏小小传奇 67文明太后 68拓跋宏迁都洛阳 69败家子 70灰尽粉灭 71“其当有意” 72“日月在躯” 73孝文帝首次南征 74北魏改制 75大义灭亲杀太子 76二次南征 77“李生”气死“中书” 78熟饭给人吃 79焦尾琴 80握蛇骑虎 81令人长忆谢玄晖 82皇帝梦的破灭 83“作事不可在人后” 84难得枕上死 85鱼篓里的人头 86王肃轶事 87步步生莲花 88两空函定一州 89兵压汉口 90东昏侯的笙歌 下册 91齐亡梁兴 92蜀乱二年 93“钓鱼人” 94争夺义阳 95丘迟《与陈伯之书》 96不畏萧娘与吕姥 97元英钟离惨败 98可怜咸阳王 99一条“蠹虫”的死 100搬开拦路大石 101枉杀贤王 102“饥鹰侍中” 103“一代辞宗” 104江郎才尽 105科学巨匠祖冲之 106正月十三之夜 107于忠的沉浮 108浮山堰巨劫 109“只恨石崇未见我” 110北宫饥寒夜 111胡太后复政 112龙门石窟 113六镇大起义 114关陇起义 115叛离的统帅 116东昏侯的遗胎 117葛荣大闹河北 118河阴之变 119棍棒对绳索 120“千军万马避白袍” 121“神兽” 122孝庄帝亲手杀霸臣 123“哀风吹白杨” 124昭明太子 125刘勰和《文心雕龙》 126钟嵘与《诗品》 127满门才子 128山中宰相 129贺六浑起兵 130尔朱氏的覆灭 131宇文泰崛起 132魏分东西 133沙苑之战 134河桥之战 135苏尚书 136邙山两败俱伤 137高欢父子整肃吏治 138七万尸共一冢 139“风吹草低见牛羊” 140木兰从军 141没有加点的书信 142佛化治国 143菩萨皇帝 144拒人千里之外 145大能人阿六 146“北国无人物” 147吴老公薄心肠 148“待哺婴儿” 149坚持守城的副帅 150“自我得之,自我失之” 151梁武帝饿死台城 152不用大宝年号 153“狗脚朕” 154北齐代东魏 155“寿酒” 156“天亡我也” 157金饼银饼重于命 158焚书断剑 159没有任何戒备 160鸭块荷叶饭 161北周立国 162元魏三大奇书 163梁陈禅代和王琳 164痴癫天子 165死后的金眼睛 166“勿效前人” 167黄河上的椎冰 168“天遣我来” 169伊、霍之才 170“龙子”所为 171瞎“国宝”害贤相 172“本是彼物,任其取去” 173无愁天子 174更请君王猎一围 175“亡国之音不足听也” 176“庾信文章老更成” 177如此继承人 178“六朝遗事何处寻” 363年(东晋兴宁元年)的一天,在京口(今江苏镇江)荒凉的郊外,一个被遗弃的婴儿在嘶哑地啼哭着。好心肠的姨妈焦急地四处寻觅,闻声找到了他,又怜又喜地抱回家中喂养——他就是五十七年后成为南北朝宋国宋国为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一个国家,宋齐梁陈先后延续,均以南京为都城。开国皇帝的刘裕。 刘裕原籍彭城(今江苏徐州),祖上迁居京口,曾祖、祖父、父亲和一些亲属当过侍御史、尚书郎、太守、县令等官,可以算得上出身官宦之家。但这个家庭在刘裕父亲手里逐渐败落。刘裕刚呱呱坠地,母亲就咽了气,父亲瞧瞧没法养活他,狠着心用破麻布包着丢在旷野里。若不是他的姨妈赶去捡回来,他的小命早完啦。刘裕长大后曾在新洲(今南京八卦洲)砍过芦苇,在丹阳种过田,也曾靠卖鞋糊口,之后投军有了战功,地位逐步升高。 403年,东晋都督荆州诸军事桓玄篡权夺位,刘裕敢于率领二百七十二人在京口和广陵(今江苏扬州)发难,又带了徐、兖二州兵卒约一千七百余人,向建康建康,当时为东晋都城,今江苏南京。挺进,五天内就赶走了不得人心的桓玄。接着又指挥所属队伍转战各地,历时一年多,彻底消灭了桓家势力。 410年,刘裕兴师北伐,攻下广固(今山东益都西北),平定南燕,收复大片国土。两三年后又派师远征,铲除了霸居巴蜀八年多的割据政权。 416年,刘裕大军再攻长安,征服了在黄河上游称雄数十年的后秦王朝,这是更为鼓舞人心的伟大胜利。 除了这些武功外,刘裕先后镇压了孙恩、卢循和徐道覆领导的农民起义。这支起义军曾经扫荡了江南八郡的富室豪门,几次兵临建康城下,威逼京师。刘裕的双手沾满了农民群众的鲜血。 刘裕为东晋王朝建立了如此巨大的功绩,接受了相国、宋公的高位,僚属们在他的驻地彭城欢宴喜庆。 宴会上,觥筹交错,起坐喧哗。人人赞扬刘裕武功卓绝,从晋立国以来无人可与之相比。一些文臣摇头晃脑,吟哦歌功颂德的诗句。刘裕心头痒痒的,跃跃欲试想酬答几句。 刘裕从小没有念过什么书,粗识文字而已,掌握大权后却很喜欢在大庭广众下高谈阔论,众人对其言论莫不随声附和。只有刚直不阿的御史中丞郑鲜之不买账,对其错误论点毫不留情地诘难和指责,直到刘裕理屈词穷才罢休。刘裕有时被逼得张口结舌下不了台,涨红了脸,又怒又羞。过后却平心静气地对人说:“我本来不学无术,特别在谈论经书方面根底浅薄,往往望文生义,有时还会胡说八道。诸位贤能大都能够宽容,只有郑鲜之不肯迁就,敢于直言不讳,真使人感动!”刘裕这种谦虚的态度,在封建统治者中是比较难得的。 这次彭城大庆宴会上,刘裕回想起这些事情,脸上一阵发热,流露出尴尬之色。他身边的参军谢晦当即代写了一首诗,悄悄地念给他听。刘裕随手拿起笔来,刷刷地写出好大的字,两页纸上就只写了开头的两句:“先荡临淄秽,却清河洛尘。”人们都知道这是记叙他首先出师荡平南燕,而后又收复了广大的黄河、洛水地区。这两句诗好大的气魄,势盖山河,笔锋又是那么龙飞凤舞,使人叹绝。 其实,刘裕原来写字就像蟹爬那么难看。他开始叱咤风云时,给他出谋划策的刘穆之劝说道:“写字虽然是小事,但你的批语远达四海,希望能好好练字,多注意一点。”刘裕不愿讲究字体,刘穆之又给他出了个主意:“你只要纵笔写出大字,一个字方圆一尺也无妨。这样的大字,就说那气势也够吓人!”从此,刘裕在每张纸上最多写六七个字,顶天立地。他愈写愈有兴趣,书法也渐有长进。 酒宴后的第二年,刘裕晋爵为王,从彭城移镇寿阳(今安徽寿县)。他眼见受禅让的时机已经到了,但别人既不敢说也不敢想,刘裕更不便亲自启口。420年初,刘裕邀请僚属们赴宴,酒兴正浓时,他举杯对众人说:“现在我已近暮年,精力衰退,不能再居此高位,还是告老安度晚年吧!”臣僚们信以为真,都称颂他一柱擎天,无不竭力挽留。 中书令傅亮在散宴回家的途中,边走边想刘裕过去打仗时战术千变万化,使敌人迷惑不解,再回味刘裕的话,茅塞顿开,悟出了其中的真意。他赶忙回头三步并成两步,紧叩宋王的宫门,刘裕出见,傅亮简单地说道:“小臣思考再三,要求暂且回建康去。”刘裕知道傅亮是和他想到一条路上了,当即点头同意。 傅亮回到京师,日夜酝酿禅让大事。晋恭帝司马德文看了禅让诏书的稿本后说:“桓玄夺位时,晋的天下就完了,全靠刘裕支撑,又拖了十七年。我是心甘情愿禅让的。” 420年六月初九刘裕进京,六月十四就由在朝的二百七十个文武官员劝进,正式接受禅让,坐上皇位。 东晋历经一百零三年而亡,南北朝的宋国就此开始,刘裕就是宋武帝,年号永初。 刘裕从布衣起家而建成丰功伟业,后人感慨较多,南宋诗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写道:“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刘裕小名)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刘裕一贯注意节俭,对财宝珍玩没有什么兴趣,也不迷恋女色。早在征秦前,宁州献上琥珀枕,光彩夺目,艳丽非凡,价值千金。刘裕一见很恼火,但听说琥珀可以治疗刀枪创伤,非常高兴,命令将枕捣成碎末,分送诸将,以备战时急需。平定后秦时,俘获了姚兴的侄女,刘裕曾加宠爱,甚至影响了处理公务。谢晦稍稍劝诫后,他立即将此女遣送出去。 刘裕即位后,并不像一般封建帝王那样立即纵欲奢侈。财帛都存于国库之中,内宫没有什么摆设和私藏。公主出嫁,陪嫁的费用不超过二十万。有一次岭南地区(今大庾等五岭以南)奉献了一些贵重的细帛,据说每端一端约为八丈,即今27米左右。值数金。刘裕嫌它太劳民伤财,将细帛送回岭南,谴责了送礼的太守,并且规定今后不准再制作类似的细帛。刘裕常常穿上普通的木屐走出宫门逛逛,跟从者不过十几人。他的私室中,墙上挂的也只是葛布的灯笼和麻制的尘拂。 东晋咸康二年王导执政时,曾发表一个《壬辰诏书》,规定对霸占山泽者要以强盗论处;巧取豪夺在丈帛以上者,就要杀头。但这个诏书等于一纸空文,山川湖泽都被贪官污吏以及豪族强占,百姓打柴捕鱼都被强制抽纳税收。刘裕掌权时,严令禁止这种做法,他的禁令持续数十年,百姓深为感恩。刘裕即位后听说长江中的荒洲上,有不少芦滩被官府封闭,不准砍伐,他就下诏准许百姓砍伐芦苇。 刘裕素来不相信神鬼圣灵。他在显赫时,有些官员搜罗编造了不少吉兆,企图博得他的青睐,刘裕置若罔闻。当他拜官时,不巧遇到忌日,僚属们要求另择吉日,他却毫不动摇,照常举行仪式。 刘宋开国伊始,确实有些新气象,可是这位宋武帝即位还不满两年,就因病去世,时年六十。皇太子刘义符继承皇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