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宋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系列的第一部,主要讲述了宋太祖赵匡胤终结五代乱世,创建大宋王朝,从一个小兵迅速成长为一个仁德君王的传奇经历,以及宋朝初年平定天下削平四方的坎坷历程,并生动而细腻地展现了宋太宗夺位之后的坎坷心路、兄弟情仇。 全书既有磅礴大气的战争场面,又有波诡云谲的官场权争,在描绘宋太祖、宋太宗帝王人生的同时,比较全面地展现了五代末、宋代初那个枭雄辈出的时代。同时,本书还阐释了宋朝能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富庶、最繁华的王朝的深层原因。并为后来宋朝走向盛世、变革乃至中兴、末路埋下伏笔。 作者简介: 叶之秋,本名段钱龙,江西鹰潭人,新浪文史名博,多年从事教育工作,长于两宋、三国历史文化写作,其文字多描绘官场沉浮,刻画人物百态,探究人性善恶。其文常见于各大文史期刊,出版图书《宋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变革》《大宋最官场》。 目录: 第1章权谋大师现场教学 偷菜青年/攻心为上/屠龙高手/黄旗加身 第2章小兵到统帅的崛起之路 会烧冷灶/初露锋芒/名震天下 第3章赵普加盟以奇谋上位 滁州端命/点检作天子/世宗托孤 第4章陈桥兵变与最炫政坛秀 乌云摧城/黄袍加身/禅位表演 第5章重拳出击平李筠灭重进 非常赏罚/李筠叛乱/逼反重进/抚外定内 第6章杯酒释兵权的台前幕后 杯酒释兵权/殿帅难当/弱藩良策 第7章荆湖风云与两湖的平定 荆南无赖/湖湘暗流/天赐良机/假途灭虢 第8章北宋与后蜀的爱恨情仇第1章权谋大师现场教学 偷菜青年/攻心为上/屠龙高手/黄旗加身 第2章小兵到统帅的崛起之路 会烧冷灶/初露锋芒/名震天下 第3章赵普加盟以奇谋上位 滁州端命/点检作天子/世宗托孤 第4章陈桥兵变与最炫政坛秀 乌云摧城/黄袍加身/禅位表演 第5章重拳出击平李筠灭重进 非常赏罚/李筠叛乱/逼反重进/抚外定内 第6章杯酒释兵权的台前幕后 杯酒释兵权/殿帅难当/弱藩良策 第7章荆湖风云与两湖的平定 荆南无赖/湖湘暗流/天赐良机/假途灭虢 第8章北宋与后蜀的爱恨情仇 贤愚孟昶/昭远祸国/孟昶之死/两个错误/平定蜀乱 第9章绝代奇葩之南汉覆亡记 艰辛建国/群魔乱舞/奇葩刘鋹/潘美灭汉 第10章被粉碎的后主兴国迷梦 继位之谜/强国之梦/十年磨剑/曹彬灭唐 第11章雪夜定策和赵普十年独相 雪夜定策/社稷之臣/副相人选/贪婪背后 第12章赵普罢相与晋王崛起 赵玭告状/冯瓒谜案/昭辅来降/互有胜负/赵普雷倒 第13章烛影斧声与太祖之死 金匮预盟/迁都之变/烛影斧声/雪夜夺宫 第14章宋太宗即位固权有术 封官破敌/杀丐立威/泉漳纳土 第15章一统大势威压下的吴越 巧战兴国/两个原则/人小鬼大/大势难违 第16章最耐打的北汉终究灭亡 仇恨力量/美丽谎言/千载良机/功败垂成/以石击卵 第17章宋辽大碰撞与攻守易势 梦断高梁河/成功的反击/无语的北伐/杨令公之死/攻守的变换 第18章煞费苦心的固位之路 午夜惊变/水心殿密谋/对手变盟友/斩草除根 第19章文治天下和盛世初兆 太祖读书/科举盛典/美好时代 附录一宋朝初期历史基本进程 附录二本书主要人物生平 惟宋太祖皇帝顺天应人,统一海宇,祚延三百,天下文明,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 ——朱元璋 太祖之有天下,救五代之乱,不戮一人,自古无之,非汉、唐可比。 ——程颐 三代以下称治者三:文景之世,再传而止;贞观之治,及子而乱;宋自建隆息五季之凶危,登民于衽席,迨熙宁而后,法以斁,民以不康。由此言之,宋其裕矣。 ——王夫之 (宋太祖)一举而平荆湖,再举而平蜀汉,三举而平刘鋹,四举而平李煜。兵锋所向,如雷如霆,如摧枯,如破竹,无不陨灭者,盖艺祖阅习之功,有以先之地。 ——吕祖谦 (宋太宗)帝沈谋英断,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既即大位,陈洪进、钱俶相继纳土。未几,取太原,伐契丹,继有交州、西夏之役。干戈不息,天灾方行,俘馘日至,而民惟宋太祖皇帝顺天应人,统一海宇,祚延三百,天下文明,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 ——朱元璋 太祖之有天下,救五代之乱,不戮一人,自古无之,非汉、唐可比。 ——程颐 三代以下称治者三:文景之世,再传而止;贞观之治,及子而乱;宋自建隆息五季之凶危,登民于衽席,迨熙宁而后,法以斁,民以不康。由此言之,宋其裕矣。 ——王夫之 (宋太祖)一举而平荆湖,再举而平蜀汉,三举而平刘鋹,四举而平李煜。兵锋所向,如雷如霆,如摧枯,如破竹,无不陨灭者,盖艺祖阅习之功,有以先之地。 ——吕祖谦 (宋太宗)帝沈谋英断,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既即大位,陈洪进、钱俶相继纳土。未几,取太原,伐契丹,继有交州、西夏之役。干戈不息,天灾方行,俘馘日至,而民不知兵;水旱螟蝗,殆遍天下,而民不思乱。 ——脱脱 第1章 权谋大师现场教学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最清明、经济最繁荣、科技最发达、文化最昌盛的朝代。宋仁宗时期的“仁宗盛治”被许多史家评价为远超“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美好时代。北宋国内生产总值高居全世界的80%,即便是偏安一隅的南宋,国内生产总值也占世界的50%以上,远远超过唐朝。 两宋王朝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创立者宋太祖、宋太宗功不可没。 这一切先从后汉乾祐元年(948年)开封城外一个破庙说起…… 偷菜青年 后汉乾祐元年(948年),开封郊外一座破庙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夜色深沉,主持老和尚正在睡觉,猛然听到窗外菜地中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莫非有野猪来捣乱?老和尚翻身坐起,披起衣衫,点亮灯火,到窗外查看。当时兵荒马乱,这个郊野小庙已经好几年没有收到任何布施了。为了活命,老和尚不得不起早贪黑地侍弄几亩菜地,隔几天就挑一担菜蔬入城换点小米,熬点稀粥度日。菜地可就是老和尚的命根子呢! 老和尚一手持灯,一手护着灯火,缓缓朝菜地挪去。眼看前面黑影挪动,看到灯火竟然还不逃跑,老和尚很是恼恨。这头野猪也太嚣张了。野猪凶猛,老和尚不敢靠近,就抄起一块大石头用尽全力砸过去,猛然间就听得“哎哟”一声传来,仿佛是个人声。 老和尚战战兢兢走上前去,灯火照亮处,发现一个面黄肌瘦的大汉正怒气冲冲地瞪着自己,嘴里还在嚼着老和尚辛苦几个月种的嫩莴苣。 老和尚笑了,连忙招呼大汉入屋,询问怎么回事。堂堂一个大男人,为何沦落到半夜偷菜的地步呢?老和尚烧火做饭,两个人边吃边聊。大汉就向老和尚讲起了自己的经历。 这个大汉叫赵匡胤。对,十三年后,就是这个偷菜的大汉,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繁华、最富庶的大宋王朝,历史上称其为宋太祖。 宋太祖是一国之君,自然受百官尊崇,万民敬仰。可是,当宋太祖还是赵匡胤的时候,日子就没有那么安逸了。 先说说赵匡胤的出身。 自古帝王降世多有离奇之处,伟大的宋太祖也不例外。后唐明宗天成二年(927年)二月十六日晚上,赵匡胤在洛阳夹马营军属楼出生。他出生时据说红光摇曳,满街飘香。许多人以为着火了,纷纷提着桶,端着盆来救火。赶到赵家门口时,才听说是老赵家生了娃。小婴儿全身金色,持续三天才逐渐褪去。街坊传言,小婴儿生显异象,必非常人。因出生时满室飘香,乡邻就称呼赵匡胤为“香孩儿”。 那么,究竟为什么会有红光和异香?原来,夹马营后面有一座大寺庙,叫应天禅院。院里种了上千株牡丹。寻常时节,牡丹花当在谷雨(四月下旬)前后开花。可那一年天气异常,无数牡丹在二月十六日晚突然开放。众和尚认为天显吉兆,于是点燃香烛,大做法事。这应天禅院的烛火、花香就被无知百姓看成是红光异香了。 至于全身金色,按照科学的角度来说,赵匡胤是得了婴儿急性黄疸。在没有先进医疗技术的古代,得病三天还能够活下来,赵匡胤还真是命大。 赵匡胤的祖父叫赵敬,曾经担任州刺史级别的官员。父亲叫赵弘殷,常年在禁军中担任中下级军官,前后侍奉了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个朝代十多位皇帝。 纵观赵弘殷大半生,有一个鲜明的特点:无节操,有底线。 自古以来,儒家就讲究“忠臣不事二主”。身为臣子,自然要遵循臣子的节操。所谓“君辱臣死”,更勿论国家灭亡君主被弑了。可是,在五代那个混乱血腥的年代,礼制、法度,所有的一切都已经崩溃。将领和君主的关系就如同打工仔和老板的关系。厚道一点的,拿一分钱干一分活;不厚道的,光拿钱,不干活;还有一种品质恶劣,或者说有雄心有大志的,拿了人家的工钱,却培植自己的势力,最终将老板干掉,自己开公司做老板。 和同时代的多数将领一样,赵弘殷也没有节操。谁掌权,赵弘殷就给谁干活。原因很简单,赵弘殷必须要活下去。不但要自己活下去,还要养活一家老小十多口人。不过,赵弘殷又和同时代的许多将领不一样。当多数人只是磨洋工混日子的时候,赵弘殷总是表现得很积极。河上之战如此,陈仓之战也如此。也正因为这个原因,赵弘殷虽然不是历朝皇帝的嫡系,却也一直留在禁军之中。 从赵匡胤出生,到后汉初建,整整二十一年,赵弘殷的官职不过是指挥使,手下只有那么五百军兵,但给了赵匡胤一个比较稳定的生活环境。俗话说,父母是最好的老师,赵匡胤在他父亲身上就学到了不少东西,比如忍耐、圆滑、谨慎。 不过,赵匡胤身上也有许多他父亲所不具有的气质,比如彪悍、勇武、气度。 赵匡胤是公认的功夫最厉害的皇帝,但年轻时的赵匡胤修炼得还不够圆融,偶尔还会吹个牛发个飙,因此惹得其他大院的军官子弟很不高兴。有个人想整一整赵匡胤,特意找了一匹烈马,告诉他:此马性如烈火,从来没有人能够驯服。赵匡胤一听,好胜心起,就要去骑马。那人说:要骑也行,等准备好了马鞍缰绳再骑。赵匡胤却抢过马来,纵身一跃,两腿一夹,就冲了出去。那匹马果然顽劣,拼命奔跑,冲上了斜坡。赵匡胤身体紧贴马身,任凭烈马怎么颠,就是没法子将他甩下来。不料烈马一直向前,往城外冲去。当时城门紧闭,只有一侧小门开着。小门不过是两米高左右,走人自然没有问题,骑马就不行了。马背上的赵匡胤一个不留神,额头狠狠撞在城门上,当场被撞飞。众人一片惊呼,赶紧跑过来看。没想到赵匡胤一翻身自己站了起来,拍拍身上的灰尘,撒开两腿猛追过去。他没几步追上烈马,翻身上马,直到马跑累了,认可主人了,这才骑着马缓缓归来。众人再看赵匡胤,除了额头有一个红印,竟然须发无损。 赵匡胤年纪轻轻时还喜欢喝酒,喜欢打架,喜欢赌博。有一天,赵匡胤和好友韩令坤(此人也是宋初名将)几个朋友聚在一起赌博。因为怕被老妈抓到,就躲在一间偏僻破旧的土房子中赌。一伙热血少年赌得性起,吆五喝六的,好不热闹。谁也没有注意到土房子年久失修,随时有倒塌的危险。奇怪的事情又发生了,一只小麻雀不知怎么飞到了房中,还飞到了人群当中,叼着做筹码的草棍飞走了。赵匡胤大怒,带头冲出屋去想要抓住麻雀。大伙刚一出来,土屋轰然倒塌。韩令坤吓得脸色发白,赵匡胤却像没事人一样。 一晃赵匡胤也混到十八岁了,母亲杜夫人很着急,就张罗着给儿子找一门婚事。她料想有了女人,有了孩子,儿子应该就能收收心了。五代时局动荡,杜夫人就想在丈夫的同僚中结一门亲,以后也可以互相照应。赵弘殷和副指挥使贺景思关系最好。贺景思为人厚道,谦恭低调。其长女性格温柔,举动守礼,年方十六岁,正和赵匡胤相配。杜夫人让赵弘殷前往提亲,贺景思满口答应。这样,十八岁时,赵匡胤成了一个有家室的男人。 赵匡胤果然安分了一些。可是,时间一久,赵匡胤越来越烦躁。一晃,三年过去,赵匡胤21岁了。21岁的赵匡胤还一事无成,整天待在家里做啃老族。赵匡胤不甘心,告诉父母,想到外面闯荡一番,不干出一番事业不回家。赵弘殷不同意,他在禁军多年,总算是熬到了指挥使。若是儿子想要从军,完全可以加入禁军,在京城找一份比较安定的工作。赵匡胤小小年纪,未经世事,到外面闯荡会有什么好结果?可是无论父母怎么劝说,赵匡胤执意离家。 赵匡胤不希望自己的一生就此平庸下去,沉沦下去。他希望凭借自己的力量建立一番事业。即便是此行碰得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 赵匡胤带了一点盘缠,挎着一把佩剑,不顾父亲反对,离开了家乡。 赵匡胤求职的第一站是复州。复州刺史王彦超是赵弘殷的朋友。在后唐庄宗时代,两人同在禁军为官,两家常有往来。赵匡胤觉得有父亲这层关系,投靠王叔叔绝对没有问题。 王彦超还是很客气,让人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菜招待赵匡胤。酒足饭饱之后,王彦超命人端出十贯钱(约三千元)送给赵匡胤。赵匡胤大怒。年少气盛的他自诩豪侠勇武,本应该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不想这王叔叔竟然如此鄙视他,把他当作一个打秋风、蹭饭吃的废物。赵匡胤愤然离开。 其实,赵匡胤并不了解王彦超。王彦超和赵弘殷的关系,也没有赵匡胤想象中那么铁。与庸碌苟安的赵弘殷不同,王彦超少有大志,立身严谨。王彦超本是唐庄宗之子李继岌的部将,奉命前往伐蜀。唐庄宗去世之后,李嗣源登基称帝,即唐明宗。为了巩固权力,唐明宗命令军队讨伐李继岌。李继岌部下众将见风向不对,纷纷叛逃。唯独王彦超不离不弃,一直到李继岌遇害。李继岌去世之后,唐明宗几度召王彦超出仕,可王彦超削发出家,绝不低头。后来,王彦超还俗下山,远远逃到吴越国。一直等到唐明宗去世、后晋建立,王彦超才重新回到中原为官。如此忠贞的王彦超,对毫无节操的赵弘殷怎么可能从心底认可?加上在王彦超的印象中,赵匡胤不过是一个热衷赌博喝酒、飞鹰走狗的不良少年。对这样的赵匡胤,王彦超还能拿出十贯钱,已经算是不错了。 赵匡胤求职的第二站是随州。随州刺史董宗本也是赵弘殷的朋友。董宗本见到赵匡胤很高兴,便把他留了下来。赵匡胤弓马娴熟,性情豪爽,在随州军中很快就成了偶像级人物,常常被鲜花和掌声簇拥。如此一来,就惹恼了随州的一个厉害人物——刺史大人的儿子董遵诲。董遵诲本是众人逢迎的对象,现在赵匡胤把他的风头抢光了,心中很是不满,就想方设法排挤赵匡胤。 有一次,董宗本让赵匡胤和自己的家人一起吃饭。席间大家彼此谈笑,很是开心。董遵诲说,最近几天做了一个怪梦,让父亲大人和赵匡胤分析分析。董遵诲说梦到自己登上高台,发现高台之上有一条长约百丈的黑蛇。他正想上前砍杀,不料这黑蛇化为飞龙,向东北飞去,一时之间雷电交加。梦醒之后,他好几次经过城楼,都看到上面有紫色云彩,如同车盖一般。说到这,董遵诲瞪大眼睛盯着赵匡胤,询问大家,不知道这个梦是吉是凶? 董宗本一听就明白儿子的意思了。原来,在赵匡胤到达随州之后,董宗本也想要看看这位故人之子到底有什么才能,于是让赵匡胤负责看守城门,赵匡胤平常就歇息在城楼高台上。董遵诲明显是说赵匡胤是那化龙之黑蛇,有称王称帝之心。若是在后来看这个梦,自然是天显异象,预示赵匡胤必然称帝,可在当时尚处后汉时期,赵匡胤不过是一个毫无官衔的普通士兵,他所需要的不过就是一个栖息之地。董遵诲把黑蛇化龙的流言四处散播,搞得随州官场人心惶惶,议论纷纷。许多官员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赵匡胤,甚至有人要求董宗本把赵匡胤这个祸胎给杀了,以免日后受到牵连。 赵匡胤很郁闷,可是又没有什么好办法解决,毕竟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后来,董宗本召集随州官员讨论军情,董遵诲和赵匡胤意见相左。赵匡胤摆出了大量的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董遵诲理屈词穷,竟然不顾父亲和许多官员在场,拍案而起,拂袖而去。 赵匡胤明白,董遵诲再也容不下他赵匡胤了。就算是当着父亲董宗本的面,董遵诲都敢当场发作摆出脸色,他赵匡胤若继续待在随州,就很可能有生命危险。万般无奈之下,赵匡胤只得选择离开。 离开随州之后,赵匡胤想到了回家,就算丢脸,也不至于饿死。可是,离家之时,母亲给了赵匡胤不少银钱,而如今积蓄已经花光,怎么才能回家?赵匡胤吃野菜喝冷水打野物,半饥半饱地走了许多天。到了开封城百里外时,他发现城外连野菜鸟兽都找不到。这是因为此前不久,后汉取代后晋,开封城外几番大战,数万百姓饿死,所以一片萧条之象。 这一晚,赵匡胤肚子实在饿极了。月色之下看到菜地中清脆的莴苣,赵匡胤实在忍不住,也管不得什么礼数了,一头扎进菜地,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 听完赵匡胤的叙述,老和尚笑了。老和尚询问:“莴苣好吃吗?”赵匡胤说:“很脆,就是有点苦!”老和尚哈哈大笑。赵匡胤饱饱地吃了一顿后,洗过澡,换上老和尚的僧袍,舒舒服服睡了一觉。 第二天一大早,赵匡胤向老和尚辞行。老和尚又送给赵匡胤几个菜饼。赵匡胤非常感动,战乱之年一个菜饼就能救下一条性命呢。赵匡胤拍拍胸脯,说:“他日我若得志,必然为大师修建一座大寺庙。”老和尚告诉赵匡胤:“看壮士身佩刀剑却甘于忍饥挨饿,日后定非凡人。如今北方正处战事,壮士不如北上从军,或许会有奇遇。”的确,身处乱世,从军才是崭露头角、出人头地的最佳途径。赵匡胤得老和尚点化,非常感动,第二日就告别老和尚,一路向北而去。 赵匡胤一路晓行夜宿。当时,河中节度使李守贞、凤翔巡检使王景崇、永兴军牙将赵思绾同时发动叛乱,天下震动。枢密使郭威奉命平叛,正在河中战区招兵。这一天,林间晨风徐来,空气清爽,赵匡胤非常高兴,满心都是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走出树林,正看到朝阳初升,从不写诗的赵匡胤顺口吟诵出他一生唯一的诗作: 欲出未出光辣达,千山万山如火发。须臾走向天上来,赶却流星赶却月。 诗写得比较朴实,没什么技巧,却磅礴大气,别有一番壮美。果然,投军之后的赵匡胤就如同冉冉升起的红日,迅速崛起,十余年之后就成为万众仰望的宋太祖。 攻心为上 乾祐元年(948年)年末,赵匡胤结束了一年仗剑江湖的游荡生涯,来到蒲州城外报名参军,在枢密使郭威帐下做了一名亲兵,从此追随郭威转战南北,全程参与了平定河中节度使李守贞的河中战役以及后来攻占开封的大战。 当时的赵匡胤自然不知道,就是眼前这个叫郭威的汉子,一年后就登基称帝,成为历史上的后周太祖。赵匡胤更不会知道,郭威就是自己命中注定的贵人。正是因为有权谋大师郭威的现场公开教学,这才有后来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才有三百年的煌煌大宋。 而那李守贞也算一代奸雄。 此人本是河阳人,后唐年间,石敬瑭镇守河东,李守贞主动来投。李守贞作战骁勇,很快得到石敬瑭重用。石敬瑭“干掉了”小舅子自己当了皇帝后,李守贞也水涨船高,成为负责接待少数民族工作的客省使。多年之后,后晋高祖石敬瑭去世,其子晋出帝石重贵昏庸无能,却喜欢多事,逼反了大将杨光远。那杨光远也不是什么好东西,看到后晋皇帝容不下他,一怒之下就邀请契丹人进入中原,里应外合谋取天下。 想当初石敬瑭之所以能够坐稳皇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认契丹皇帝做了干爹,并且把燕云十六州的土地割让给了契丹。如今晋出帝石重贵即位,呈递表章的时候却只愿意自称孙儿不称臣,这下就惹怒了契丹皇帝。称孙儿乃是私谊,称臣却关乎两国地位,自然不能含糊。契丹皇帝派了几波兵马攻打晋出帝,但都被后晋军队击退。契丹人正在苦恼间,得到杨光远的邀请自然万分欢喜。 杨光远本就驻守邺城,处在抵抗契丹的第一线。杨光远很快就打开城门,请契丹入关。这下晋出帝才着急忙慌起来。 李守贞奉晋出帝之命出征。当时李守贞担任侍卫亲军都虞侯,也是禁军高级将领。开始几仗李守贞还算卖力,可渐渐的,他就发现形势不对。眼看晋出帝石重贵众叛亲离,继续对抗契丹前途渺茫,李守贞便变节投降了。 契丹进入中原之后,改国号为“辽”。李守贞被提拔为天平军节度使,成了一方诸侯。当时多数将领都投降了辽,其中最臭名昭著的当属杜重威。重臣杜重威的投降,直接迫使晋出帝石重贵投降,后晋灭亡。 辽占领开封之后,肆意劫掠,致哀鸿遍野。辽人对那些汉族将领也肆意欺凌,甚至屠杀降军。那些降将之所以投降本就是为了保有富贵,如今生死难料,自然悔恨万分。 当时驻守河东的刘知远本是后晋高祖石敬瑭手下第一号大将。晋出帝曾多次征召刘知远勤王,但刘知远一方面扩充兵马,一方面拒不发兵,静观其变。等到辽闹得实在不像话了,刘知远方才率领精锐进攻开封。一路上,各州县官员纷纷投降,辽不得不败出中原。很快,刘知远称帝,建立了后汉,刘知远即后汉高祖。 刘知远当了皇帝之后,开始削除藩镇势力。可惜,刘知远当皇帝前后不到一年就病逝了。他19岁的儿子刘承祐即位,史称后汉隐帝。汉隐帝和晋出帝有点像,年纪不大,脾气不小。父亲刘知远临终前曾经告诉儿子,对杜重威要多加小心。本来,杜重威已经被刘知远击溃,被刘从地方藩镇调到了中央,当了一个徒有虚名的太师。刘知远生前就有能力杀掉杜重威,之所以不杀他,只是因为天下像杜重威这样心怀异志的节度使太多了。如今的杜重威就如同拔掉牙齿的老虎,只要将其关在笼中就不至于伤人了。留着杜重威还可以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可以此显示后汉王朝对臣属的宽容。可是,隐帝刘承祐没那么多耐性。他上任没几天,就挑唆臣下矛盾,杀掉了杜重威。 之后,隐帝刘承祐又频繁调动各地节度使。在五代那个乱世,藩镇就是节度使自家的一亩三分地。节度使在自己的地盘有兵有粮,就是个土皇帝。可节度使一旦离开藩镇,一个小兵就可以将其拿下。自然,哪个节度使也不愿意离开自己的根据地。 那李守贞本就和后汉高祖刘知远不是一条心。乾祐元年一月,刘知远去世。听到这个消息,李守贞又是担心,又是兴奋。一方面,杜重威一死,占据河中要地坐拥数万精兵的李守贞必然是隐帝刘承祐的下一个清除对象;另一方面,如今骁勇善战、颇有威望的刘知远已经去世,即位的乃是一个不知世事、一味胡来的毛头小伙子,李守贞觉得自己的好时代已经到来。何况,从后晋时代开始,李守贞就常年担任侍卫亲军高级将领,屡立战功,邺城大将杨光远那就是被李守贞击溃的。李守贞自诩无论威望,还是战功,都是当世天下第一人。于是,李守贞开始修缮城防,整顿军备,图谋造翻。 不过,李守贞多少还是有些不放心。李守贞部下有一个叫做赵修己的人擅长算命,此人多次告诫李守贞:“时命不可,勿妄动!”无论是时机还是天命,都没有到时候呢。赵修己的话说得没错。虽然刘知远建立的后汉王朝才刚不过一年,可是,刘知远在河东已盘踞多年,手下众多悍将如今都镇守一方。可是,李守贞却认为赵修己不过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根本就对其建议听不进去。赵修己一怒之下辞官回家。 后来,有个叫总伦的和尚找到李守贞。这和尚虽然是个出家人,却喝酒吃肉,完全不讲一点戒律。总伦和尚最擅长的也是算命。据他说,李守贞相貌贵不可言,必为天子。李守贞听后自然开心。有一次李守贞召集众将大摆筵席,席间,他张弓搭箭,对着前方一幅《舐掌虎图》宣布:“吾有非常之福,当中其舌!”结果,李守贞一箭射出,果然射中了老虎的舌头。左右将士大都盼望李守贞造翻,自己也可以升官发财,见状纷纷祝贺。从此之后李守贞更加骄狂,打定了主意要造翻。 恰恰在这个时候,原来京兆尹赵匡赞的部下赵思绾割据京兆府长安城造翻,凤翔巡检使王景崇割据凤翔城造翻。这两家发出书信,邀请李守贞加盟。李守贞大喜。乾祐元年的三月,李守贞宣布造翻。 隐帝刘承祐派出多路大军讨伐李守贞。各路主帅都知道李守贞骁勇善战,迟疑不前,一心想让别人当炮灰。结果从乾祐元年的春天一直到秋天,大家互相扯皮,勉强打了几仗,但都被李守贞杀得大败。数十万大军每天都要吃粮。将军们不着急,皇帝刘承祐很着急。思前想后,刘承祐任命枢密使郭威为安抚使,总督各路兵马。 郭威接受任命,率军前往河中。行军途中,郭威召开军前会议,商议作战方略。有的将领说,赵思绾实力最弱,应该先消灭赵思绾。有人说,凤翔王景崇勾连后蜀,祸害不小,应该先消灭王景崇,阻隔后蜀侵扰。后来,镇国节度使扈彦珂说:“如今三叛连横,以河中李守贞为主。李守贞若是败亡,其他两地不攻自破。若是我们舍近求远,万一赵、王二人坚守城池,李守贞突袭后方。我军前不能进,后无归路,那可就糟糕啦。”郭威听了,很满意,就率领主力攻打李守贞。 可是,三叛之中李守贞势力最大,战斗力最强。并且人家李守贞担任禁军统帅多年,如今郭威带来的精锐多是昔日李守贞的部下,搞不好李守贞登高一呼,后汉军中就有无数人投降。 怎么办? 郭威思前想后,想出了一个怪招:对骁勇善战的李守贞,郭威围而不打。 郭威下达第一道将令,命令大将白文珂攻克西关城,在河西设立城寨,大将常思栅在城南设立营寨,郭威率领主力在城西设立营寨。众将都觉得此刻官军兵强马壮粮草充足且士气旺盛,正是攻取河中升官发财的大好时机,故纷纷求战。郭威不同意,他说:“李守贞乃是前朝老将,屡立战功,素有威名,我们怎可轻敌?河中城外有宽阔的护城河,城墙高厚,各种防御设施齐备,要想拿下,谈何容易?况且李守贞倚仗城池,以高击下,我军却要仰面攻城,一旦开战,岂不是要将三军将士置之死地吗?”这些人多数是李守贞的手下败将,顿时想起了往日被李守贞追杀的惨状。听到郭威如此分析,众将沉默。 郭威提出,凡事有缓急,有盛衰。李守贞的优势是准备多年,气势正盛,缺点是以孤城对抗天下。反观后汉军队,各路大军乃匆忙集结,彼此利益不同,难免发生扯皮现象,但是后汉军有充足的钱粮做保障。所以,急攻,于李守贞有利;缓图,于郭威有利。 郭威下达命令,征召附近州县两万多名民夫,日夜不停开挖战壕,做好和李守贞打持久战的准备。不久,各战区战壕联通,场面极为壮观。李守贞登上城楼观看,登时心中哇凉哇凉。 从乾祐元年的八月开始,郭威就坐镇蒲州,一直到乾祐二年的七月。在这将近一年的时间里,郭威把自己主要的精力放在了笼络部下上。 当初,郭威刚刚接到剿灭李守贞的任务时,心情很沉重。他虽然担任后汉枢密使,但是和那些地方节度使关系平平,要想拿下李守贞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并且,隐帝刘承祐对郭威这样的大将从骨子里就不信任,即便是消灭了李守贞,等候郭威的也很可能是屠刀。如何既获得眼前的胜利,又长保未来的富贵呢? 五代著名的“长乐老”冯道当时罢相在河阳老家闲居。郭威途径河阳,特意来到冯道府中,向老人家请教。冯道很高兴,告诉郭威:“李守贞曾经担任禁军统帅,颇得将士爱戴。如今朝廷派遣郭公前往,责任重大。希望郭公不要吝惜朝廷的财物,尽量赏赐给三军将士,以收人心。”郭威连连点头。不过,就算郭威能够收服人心,可如何才能拿下李守贞呢?冯道说:“郭公您知道赌博吗?”那郭威本是市井流氓出身,最喜欢赌博,以为冯道在嘲讽他,脸上难免露出怒容。冯道哈哈一笑,说:“郭公不必生气。但凡赌钱的,钱多那就多胜,钱少那就多败。并非是钱少的人不擅长赌博,只因为钱少形势就不利。如今,郭公您纠合各路大军攻打河阳一城,即便李守贞再能干,胜利那也属于郭公啊。”郭威很聪明,立刻明白了冯道的意思。 于是,郭威打定主意实行持久战。按照冯道的提示,郭威厚待将士,以收其心。将士稍微有点小功劳,郭威就重赏。反正钱财都是来自后汉国库,用皇帝的钱办自己的事,何乐而不为呢?将士稍微负点小伤,郭威就前往探病,甚至亲自给士兵喂汤药。全军上下不分贵贱,只要有事情禀奏,郭威一律和颜悦色地接见,从不摆枢密使的架子。即便是稍稍犯了军纪,郭威也忽略不计,不予追究。短短两三个月下来,三军将士全部都感念郭威,觉得给郭公干活实在舒服。 刚开始看到郭威大军的时候,李守贞自以为此次朝廷派遣的禁军将领多是他的老部下,蒙受他不少恩惠,对此次对付郭威有百分百的胜算。但几个月之后,禁军将士都变成了郭威的铁杆粉丝。看着城楼下旌旗飘扬,长壕漫漫,李守贞极度失落。 李守贞命令突围,务必攻破郭威包围。可李守贞大军一旦离开高墙厚城,就失去了地理优势。而躲在战壕高垒后面的郭威军队以逸待劳,几番冲杀后,李守贞大败而还。万般无奈之际,李守贞派遣密使前往南唐、后蜀、辽求援,可密使无论从哪个方向突围,最后都被郭威部下擒获。看着城中饿死的人一天比一天多,李守贞忧心忡忡。李守贞召集部下商议,和尚总伦还拍他的马屁,说:“大王(李守贞自封为秦王)注定要当天子,任何人都无法改变。只是星象显示这片地方有天灾,等到天灾过后,即便是只剩下一人一马,大王也能够再度崛起。”本来,这番话非常荒唐。可是,一个人若是陷入自大的泥沼,就注定了看不清形势,李守贞竟然还沾沾自喜,信之不疑。 后来,密探来报,因王景崇和赵思绾那边军情紧急,郭威秘密率军驰援,离开了蒲州城。李守贞大喜,率领精锐千余人突击后汉军队营寨。当时已是半夜,后汉军队多已休息。由于长时间没有战事,将士们多少有些懈怠。李守贞命部下四处放火,后汉大军仓促之间死伤惨重。就在后汉三军狼狈之时,大将刘词泰然自若,对部众说:“此刻来犯敌军不过是小小毛贼,不值一提!”随后他拿起武器冲在最前。刘词的剽悍感染了不少人。副将李韬说:“我们都拿了皇帝的俸禄,如今大变在即,怎能不奋力死斗?”他拿起长枪也冲入战团。将领勇猛,士兵们士气大振。一番血战之下,河中千余精锐损伤大半,李守贞身负重伤,勉强逃回城中。 第二天,郭威率主力回归。刘词主动到郭威马前请罪。郭威重赏刘词,说:“我一路上都担心李守贞会偷袭呢。若没有刘兄拼死作战,我们几乎就要成为敌军的笑话了。不过,经此一战,想李守贞已经黔驴技穷,再耍不出什么花招了!”刘词对郭威的宽容感激涕零,三军将士也被郭威的仁德再次感动。 又过了几十天,河中城百姓已经饿死了十之五六。李守贞万般无奈,率领五千余人想要突围。郭威早就料定李守贞必然做困兽之斗,已让士兵个个吃饱喝足、精神抖擞地等着他呢。两军交锋,郭威部队毫无悬念地取得了大胜。李守贞仅率领一千多人逃回城内。经过这一次大战,河中城士气低到谷底,人人思降。 郭威下令,但凡李守贞部下将领只要投降,赦免罪过,官职照旧。河中千余军士知后,纷纷偷偷溜下城池投降。李守贞在城楼上连续杀了十多个准备投降的士兵。可是,越是如此,李守贞部下投降得越多。 看看时机已到,郭威下令,三军将士集体攻城。乾祐二年的七月,蒲州城陷落。李守贞和妻儿自焚而死。 众。麾下众将听闻隐帝去世,人人高兴,眼看着自己就可以成为新朝的开国功臣了。 没想到郭威却做出了一连串的反常举措,让许多将领目瞪口呆,不知道郭威在玩什么猫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