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与蒋介石:一个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风气的人物,一个是1928年至1949年10月以前中国大地上的最高执政者。他们虽然在反共上持共同立场,但由于一个执着地宣扬西方民主政治理念,一个逐步强化中国式的独裁统治,所以双方的关系时密时疏:有时促膝长谈,有时剑拔弩张,在20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演绎出很多意味深长的故事。 作者简介: 陈漱渝,1941年7月25日出生于重庆,祖籍湖南长沙。原北京鲁迅博物馆副馆长。现任中华文学史料学会副会长,中園丁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协全委会名誉委员。著有《胡适与周氏兄弟》《胡适心头的人影》《宋庆龄传》《鲁迅史实新探》《许广平的一生》《看,这个丑陋的中国人——柏杨其人其事》《风情·亲情·乡情——个人陆人看台湾》《郁达夫精品系列》等优秀作品和畅销书。 目录: 第一章交锋:未曾谋面的迂回战 蒋介石的发迹史 国民党执政前的胡适 “无法无天的政治” 万难缄黑的胡适 与改组派在人权问题上的合作 为罗隆基申辩 第二章初见:交浅言深 胡适初见蒋介石在何时 胡适初见蒋介石 交浅言深:胡适初见蒋介石送《淮南王书》 第三章思想的冲突 “知”与“行”的辩证:以孙中山、蒋介石、胡适为中心 从“边缘”走向“中心” ——胡适与《独立评论》第一章交锋:未曾谋面的迂回战 蒋介石的发迹史 国民党执政前的胡适 “无法无天的政治” 万难缄黑的胡适 与改组派在人权问题上的合作 为罗隆基申辩 第二章初见:交浅言深 胡适初见蒋介石在何时 胡适初见蒋介石 交浅言深:胡适初见蒋介石送《淮南王书》 第三章思想的冲突 “知”与“行”的辩证:以孙中山、蒋介石、胡适为中心 从“边缘”走向“中心” ——胡适与《独立评论》 第四章批评还是拥护 “误国如此,真不可恕” ——热河失守时胡适对蒋介石的谴责 小骂大帮忙 ——从“西安事变”看胡适对蒋的态度 第五章出使的悲剧 出山要比在山清 书生大使的外交理念和策略 “忠而获咎”:被抛弃的“过河卒子” 制衡还是驱逐 ——书生大使和太上大使的龃龉 胡适的离职和蒋介石的用人 第六章竞选的闹剧 胡适坚辞各种“官职” “我这个人,可以当皇帝……”——胡适在“行宪国大”上的表演 蒋介石说:“这不是官”——解读蒋介石给胡适的一封信 第七章祝寿风波:学者与政客之间的隔膜 蒋介石借生日之际抛出“婉辞” 胡适祝寿文章惹蒋“烦” 且看政客的“祝寿”招术 胡适和《自由中国》遭攻击 第八章三连任的漩涡:胡适反蒋三连任 胡适给蒋介石提的四点意见 “宪法”是蒋介石连任路上的障碍 关于投票记名与否的争端 蒋介石:于无声中修“宪” 第九章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胡适和《自由中国》的渊源 不组党,但鼓励雷震组织一个反对党 愿为雷震出庭 和蒋介石就雷震案谈话 第十章晚年:归于寂静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王志维谈晚年胡适 以“革命”的名义独裁到底——蒋介石的晚年 第十一章盖棺:难以定论 结语:当学者遇上政治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蒋介石的发迹史 在介绍胡适跟蒋介石未曾谋面之前发生的这场交锋之前,有必要回顾一下蒋介石的发迹史和1928年之前胡适的经历。 在中国现代政坛上,蒋介石(1887—1975年)曾经是一位声名显赫、炙手可热的人物。他出生于浙江奉化县溪口镇的一个盐商家庭。生母王采玉是父亲蒋肇聪的填房。在奉化蒋氏家谱上,蒋介石的名字是蒋学泰,上学时的名字叫蒋志清。“介石”原是他1912年办刊物时使用的笔名。1918年到广东投奔孙中山之后,他才正式起用蒋介石这个名字。“介石”,出于《易经·爻辞》:‘价于石,不终日,贞吉。” 蒋介石童年性格顽劣,经常惹祸,所以自撰一副对联刻在母亲墓前,写的是:“祸及贤慈,当日顽梗悔已晚;愧为逆子,终身沉痛恨靡涯。”他9岁丧父,一门孤寡,常受吏胥势豪欺凌胁逼,荼毒之菩,难于言表。 青年时代的蒋介石主要在私塾接受传统文化教育。1903年至1906年,他先后人县城凤麓学堂,宁波箭金学堂,奉化龙津中学,多少涉猎了一些新学。19岁那年,因身受土豪劣绅之害,萌发了学习军事的念头。 1906年4月首次东渡日本,因无清政府陆军部保送资格,未能进入军事学校,仅结识了陈其美等革命党人。 1907年夏考入“通国陆军速成中学堂”(即保定军校)。在这所中国最早的正规军校里,蒋介石主修炮科,同年冬经考试成为留日习武人选。 1908年3月,蒋介石进入日本东京的振武学堂——这是清政府为留日学军事的学生设立的陆军预备学校。同年夏,经陈其美介绍加入反清革命团体同盟会。 1910年11月下旬蒋介石以士官候补生的身份到日本陆军第13师团野炮兵第19联队实习,丰富了军队的生活、管理、训练知识。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前,蒋介石秘密回国参加起义,在杭州组织先锋敢死团,并于11月4日发动起义。11月7日杭州宣告光复,蒋介石升为沪军第5团团长,维持上海治安,成为立有战功的军事强人。“二次革命”失败后,蒋介石积极参与了反袁斗争,多次亡命日本。 1917年7月,孙中山为了发动护法北伐,南下广州,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并于9月1日出任大元帅。蒋介石出谋划策,予以支持,先后呈递《对北军作战计划》《今后南北两军行动之判断》。这两份军事计划受到了孙中山的重视。1918年3月15日,孙中山任命蒋介石出任粤军总部作战科主任。 回顾蒋介石的政坛发迹史,不能不涉及江浙财团。 江浙财团以‘南三行’(即浙江兴业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和浙江实业银行)为核心,控制了江浙一带的工商业,其主要人物有张静江、虞洽卿等。张是浙江吴兴南浔镇的巨富,虞是浙江镇海’龙山出生的买办。关于蒋介石跟张、虞二人的交往以及他在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的活动,过去发表的回忆录和野史中多有涉及,但往往粗疏谬误,不足征信。据《孙文等上北京政府农商部呈文)×原件藏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创办上海交易所原是孙中山、虞洽卿、张静江、戴季陶等8人的倡议,表面陈述的理由是为大宗物产交易提供适中的价格标准,避免各业商人任意买卖,造成市场混乱,同时也防止外国经纪人自由操纵市场,“病商病国”,实际上是想以盈利所碍资助革命活动。所申报的业务范围除证券交易之外,还有花纱、金银、中外布匹、油类、粮食。该交易所于1917年月22日正式向北京政府农工商部提出呈请。 1918年,蒋介石奉孙中山之命与戴季陶、张静江等参与筹办,先后成立过友爱公司(资本由蒋介石垫付),茂新公司(由陈果夫、朱守梅出资),恒泰号(与张静江等17人合资),但经营大多亏本。1919年6月27日,农工商部准予吸收日资合办。1920年2月1日,交易所正式成立,公推虞洽卿为临时主席,蒋介石的同乡友人周骏彦为监察人,张静江为候补理事。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开始营业后,半年内盈利50余万,鼎盛一时。1921年5月31日,张静江等人又合资创办利源号经纪人营业所,在30股中蒋介石占了3股。蒋介石的个人证券活动大多以大亏本告终,因而使他认识到奸商心计险恶,同人利己忘义,民族资本困境重重。但在北伐战争和“四一二政变”中,蒋介石得到了江浙财团的资助;也可以说,蒋介石后来是被江浙财团推向了政治中心。 P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