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数十年地形与气象相关领域工作的思考结晶,是从地形、气象、基础设施的角度出发,对日本历史作出的全新解释,或是深入说明,或是推翻成说,或是揭开悬而未决的谜底,同时也准备接受来自历史学家的挑战。德川家康如何建都江户,德川幕府的复仇史,江户的建设史,日本的近代化变革史,京都、奈良、大阪、福冈的城市特色,在书中都可以找到前所未有的分析和结论。 作者简介: 竹村公太郎,1945年生,横滨人。1970年毕业于东北大学工学部土木工学科。同年进入建设省工作,主要从事水库、河流工程事业的指导工作,历任近畿地方建设局局长、河川局局长。2002年辞去国土交通省职务,现任河川水岸研究所代表理事及日本水研讨事务局局长。作为一名积极整合社会资源的活跃评论家,他从地形、气象、基础建设的角度考察日本与世界文明的变革,引起广泛关注。著有《土地的文明》《幸运的文明》(PHP研究所)、《透视本质的力量——环境、食物、能源》(与养老孟司合著,PHP新书)、《通过地形破解日本史之谜》(PHP文库)。 张宪生,2000年获日本东京大学学术博士学位。现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文学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主要从事日本近世历史与近世思想史研究,以及日语教育工作。主要著作有《冈熊臣:生活于转换期的乡村知识分子》(东京:三元社,2002年)、《黑船来航》(合译,三谷博著,2013年)、《东亚近世历史与思想的地平线》(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2014年)。 目录: 第一章关原之战胜利后家康为何立即返回江户 与强大敌人的另一场战斗 第二章信长为何要烧毁比睿山延历寺 地形所透露的真实原因 第三章源赖朝为何在镰仓设立幕府 日本历史上最小的都城 第四章蒙军最终失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湿地挽救了日本 第五章半蔵门真的是后门吗 德川幕府百年复仇(=1\*ROMANI) 第六章赤穗浪士的复仇为什么能成功 德川幕府百年复仇() 第七章为什么德川幕府要毁掉吉良家 德川幕府百年复仇(=3\*ROMANIII) 第八章四十七浪士为何被埋葬于泉岳寺第一章关原之战胜利后家康为何立即返回江户与强大敌人的另一场战斗第二章信长为何要烧毁比睿山延历寺地形所透露的真实原因第三章源赖朝为何在镰仓设立幕府日本历史上最小的都城第四章蒙军最终失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湿地挽救了日本第五章半蔵门真的是后门吗德川幕府百年复仇(=1\*ROMANI)第六章赤穗浪士的复仇为什么能成功德川幕府百年复仇(=2\*ROMANII)第七章为什么德川幕府要毁掉吉良家德川幕府百年复仇(=3\*ROMANIII)第八章四十七浪士为何被埋葬于泉岳寺德川幕府的百年复仇(=4\*ROMANIV)第九章为什么德川家康进入江户之后要开凿小名木川控制关东的策略与高速公第十章怎样确保江户百万人口的饮用水被遗忘的水库——溜池第十一章吉原官营妓院为何搬迁江户水利工程故事第十二章谁是真正的最后一任“征夷大将军”最后的“狩猎者”第十三章江户“无血开城”为何能够实现船只形成的日本人的一体感第十四章京都为何会成为都城都市繁荣的绝对条件第十五章孕育了日本文明的奈良为何衰落交流之轴与都市的繁荣第十六章大阪为何缺少绿色空间统治者的城市与庶民的城市第十七章脆弱的土地福冈为何能成为大都市漂流民的最终归属地第十八章两次迁都为何发生迁都不可避免之时作者用权威的档案将我们的历史常识成功地颠覆了,很有趣,很好玩。——日本畅销书作家养老孟司日本的土地基本上是人为而成的,所以日本的历史可以在土地中发现。——日本著名博物学家、作家荒俣宏广重的惊叹 品川是出了江户后的第一处驿站。与我所料的一样,品川驿站的构图与神奈川驿站十分相似。图13-2就是描绘了第一处驿站的《品川日出》。神奈川驿站描绘的是傍晚的情景,品川驿站则描绘了早上迎接太阳升起的情景,旅客们匆忙出发赶路。船只正扬起风帆起锚前往江户。还没扬帆的船中,船夫们在匆忙做着出发前的准备工作。忙碌的一天正要开始,清 晨品川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最引人注意的是画中的如云船只,几乎挤满了品川海湾。在江户市内是看不到如此多船只的。出了江户,到了品川、神奈川,眼前才出现这么多船只。 有这么多船只前往江户吗? 此时广重内心大概十分吃惊吧。 广重在“东海道五十三次”中画出了生在江户的人们的惊讶。对他们来说,踏上东海道之旅后首先感到惊奇的就是这些船只。广重为了强调这种惊讶,在描绘品川驿站与神奈川驿站时采用了同样的构图. 拥有共同物资的日本人 19世纪,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江户需要庞大的物资供应。全国各地的大米、海产品、木材、特产以及工艺品等每天络绎不绝地运往江户。居住在江户的各地大名领主们把地方领国送来的各类物品换成钱。各地的商人们为了满足江户张开的胃口、无尽的消耗与好奇心,把天下各类物资送往江户。 不仅外地前往江户的船只如此,由江户出发前往全国各地的船只里也满载着衣物、装饰品、浮世绘、每天发行的小报和工艺品。 全国各地的物资汇集到江户,在江户混合交汇,再由江户向全国各地发出去。江户就是日本列岛的搅拌机。 江户时代的260年里,生活于日本列岛的人们享有共同的物质文明。 日本列岛被分割的土地 日本是一个南北狭长的列岛。从北海道到九州就有2000余公里。不仅是南北狭长,列岛中央还有一道纵列着的脊梁山脉。大大小小的无数河流发源于这些山脉中,流向太平洋与日本海。日本各地被海峡、山脉与河流分割开来。 人们在分割开来的土地上开始种植水稻。稻谷易于长期保存,方便计量,可以代替货币与其他物品交换。不过,在日本列岛种植水稻十分困难。这是因为适宜于水稻生长的季节只有4月至9月。必须在仅仅半年时间里收获维持一年生活的财富。在种植水稻的季节里,或者高温干旱,或者随着大雨发生洪涝灾害。 人们齐心协力开凿水渠、引水灌溉,还要加固堤坝,防止洪水袭击村落。 到了冬季,要进行大量为来年春耕做的准备工作。制作或者改良农具,编织草鞋与蓑衣,准备培育秧苗的肥料。人们开始种植水稻后,就再也不能离开耕作的土地,无论是日晒干旱还是洪水袭击,无论是大雪覆盖还是地震摧毁房屋,都一步不离地守住土地。在日本列岛分割开来的一块块土地上,专心致志地种植水稻,一步不离地守住自己土地的人们,这就是近代以前的日本人。 然而,在这块被分割开来的土地上,人们拥有共同的物质文明。是船运使这一点成为可能。 物品即信息 从北边的北海道到南边的九州,日本借助船运形成了一个联系紧密的网络。图13-3是江户时代主要港口与海运航线。物品就是信息。物品是人们智慧的结晶,上面承载、浸透着各地的历史与文化。当人们手里拿着依靠船运从其他地方运来的物品时,就会欣赏与敬佩生产出这一物品的未曾谋面的创造者的智慧与文化。日本人生活于被分隔成一块块的土地上。不过,日本人拥有共同的物质文明,拥有共同的信息。 所谓他人,是指那些未能拥有共同信息的人。而伙伴就是指拥有共同信息的人。 所谓归属意识,并非十分难懂的概念,就是指对拥有共同信息的集团的归属意识。 在还没有广播与电视的江户时代,被分割开的日本人由于拥有共同的物质文明,由此形成了对日本的归属意识。 船只孕育了归属感 19世纪后半叶,被欧美列强包围的日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死存亡危机。德川幕府采取了“大政奉还”行动,避免了日本的分裂。 “胜海舟与西乡隆盛会谈”抑制了武士们嗜血的冲动,保住了江户这一信息中心。“大政奉还”与“胜海舟与西乡隆盛会谈”作为避免了日本国内分裂的重要事件,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然而,这两件历史舞台上的耀眼事件背后,是什么原因产生了日本人的一体感?对这一点还无人提及。正因为有了日本人的一体感,也就是日本人的归属意识,“大政奉还”与“胜海舟与西乡隆盛会谈”才得以成功。形成日本人归属意识的基础条件,就是运送物品与信息 的船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