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历史绵远悠久,文化博大精深,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济南史话》分七章,言简意赅,从市情概览,建制沿革,历史风云,名士风采,地方文化,景观名胜,现代风貌,全方位地介绍了济南的历史、文化、风俗人情,是了解济南历史的百科式小书。 目录: 序/1 前言/1 一古史溯源/7 1.城子崖龙山文化古国/7 2.商朝经略东方的中心/9 3.齐鲁之间邦国林立/11 4.齐国西陲的咽喉重镇/13 5.两汉时的济南与济北/15 6.济南郡治西迁至历城/18 7.由齐州升格为济南府/20 8.“山东第一州”/23 9.省会的确立/24 10.济南市的设立/27 二历史风云/30 1.舜耕历山/30序/1 前言/1 一古史溯源/7 1.城子崖龙山文化古国/7 2.商朝经略东方的中心/9 3.齐鲁之间邦国林立/11 4.齐国西陲的咽喉重镇/13 5.两汉时的济南与济北/15 6.济南郡治西迁至历城/18 7.由齐州升格为济南府/20 8.“山东第一州”/23 9.省会的确立/24 10.济南市的设立/27 二历史风云/30 1.舜耕历山/30 2.禹疏济漯/32 3.鞍之战/33 4.曹操平毁城阳景王祠/35 5.朗公传法/37 6.长白举义/38 7.刘豫开凿小清河/40 8.李璮兵变/42 9.铁铉固守济南/43 10.己卯之变/45 11.黄崖山案/46 12.自开商埠/48 13.济南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50 14.济南五三惨案/52 15.济南解放战役/53 三名士风采/56 1.“济南名士多”/56 2.从伏生到周永年/59 3.诗人与诗城/64 4.“曲山艺海”话名士/70 四地方文化/74 1.与泉水有关的习俗/74 2.美食与特产/83 3.民间文艺/94 五景观名胜/103 1.三大名胜/103 2.寺观庙宇/108 3.名人故里与故居/114 4.瑞蚨祥与宏济堂/120 六现代风貌/123 1.古城新生/123 2.改革振兴/125 3.和谐发展/129 参考书目/137 后记/138前言序 在全体编撰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济南史话》得以正式出版。作为大型系列丛书《中国史话》的组成部分,本书的面世,是社会科学服务泉城文化建设的一项新成果,标志着我市在弘扬传承区域历史文化方面又取得了新进展。作为该书的编委会主任,我感到十分欣慰。 我市作为全国重要地市行政区划之一,能入选这项“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值得骄傲和自豪。济南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是闻名世界的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序 在全体编撰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济南史话》得以正式出版。作为大型系列丛书《中国史话》的组成部分,本书的面世,是社会科学服务泉城文化建设的一项新成果,标志着我市在弘扬传承区域历史文化方面又取得了新进展。作为该书的编委会主任,我感到十分欣慰。 我市作为全国重要地市行政区划之一,能入选这项“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值得骄傲和自豪。济南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是闻名世界的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若以城子崖龙山文化古城算起,至今约有4600年的建城史。这里不仅有甲天下的众多涌泉,而且人文荟萃,历史遗存众多。《济南史话》的出版,一方面,为我市对外宣传和推介提供了一扇窗口,有助于提高济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它为社会各界及广大市民在较短时间内尽可能多地了解和把握我市的历史文化发展概况,尤其对于我市青少年朋友从小养成“知我历史,爱我泉城”的观念,极有裨益。可以说,通过弘扬传承我市历史文化,将其与我市正在开展的其他文化工作同频共振,必将积极推进“天下泉城”品牌的打造和“文化强市”战略的实施。从这个角度看,《济南史话》的编撰出版,功不仅在当下,更惠及长远! 按照出版要求,本书成书约10万字。用如此短的篇幅把济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囊括进去,对编写者来讲是一个不小的考验。高兴的是,经过编委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在紧密结合济南实际,并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我们最终确定了本书的章节布局及撰写风格。全书共包括古史溯源、历史风云、名士风采、地方文化、景观名胜及现代风貌六个章节。在写作风格上,我们在尊重客观史实的同时坚持深入浅出,充分体现“史话”的知识性、可读性,以期在尽量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口味和阅读习惯的同时,充分体现出济南所特有的历史文化。至于效果如何,尤其是能否使广大读者朋友们满意,我们惴惴然等您提出宝贵意见。 值本书付梓之际,作此赘语附上,权且为序。 中共济南市委副书记雷杰 前言 济南是山东省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交通和金融中心,也是国家批准的副省级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现辖历下、市中、槐荫、天桥、历城、长清六区和平阴、商河、济阳三县及章丘市。全市总面积8177平方公里,截至2012年末,城市建成区(市内六区)面积363.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95万人,户籍总人口609.2万人。 济南区位优势明显,自然环境独特。它南依泰山,北跨黄河,位于鲁中山地与鲁北平原的过渡带上。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可分为三带:南部为山地丘陵带,中部为山前平原带,北部为冲积平原带。 在“五岳之尊”的泰山主峰玉皇顶的北侧,有一道东西绵延200余里的长岭,由于这道长岭是泰山地区的南北分水岭,故名分流岭;又因为古代齐国在岭上修建了中国最早的一道长城,故又名长城岭。长城岭现如今是济南与泰安、莱芜的分界山。 济南的山无不分于长城岭,呈扇形向北偏西方向延伸,高度逐渐降低,最后变成山前平原上一个个孤立的小山丘,其中尤以环绕济南古城的“齐烟九点”最为典型。 济南南部山区的深涧大谷,随山脉走势,一般也呈东南—西北方向。泉溪汇流,形成几条较大的河流,自西而东主要有:平阴境内的狼溪河(古称“狼溪”或“龙溪”)、平阴河(古称“锦水”),长清境内的南大沙河(古称“宾溪谷水”)、北大沙河(古称“中川水”),长清与槐荫交界一带的玉符河(古称“玉水”),发源于济南城区内外众泉之水的泺水、历水,历城与章丘接壤一带的巨野河(古名“巨合水”或“巨冶水”),章丘境内的绣江河(古名“百脉水”)、獭河(或称“漯河”,古名“杨绪沟水”)。这些河流最后或者注入黄河,或者注入小清河。 黄河、小清河以及济阳、商河之间的徒骇河,是今日济南地区的三大水系,然而在古代却并非如此。 上古时代,济南三大水系自南向北依次是济水、漯水和滳水,这三条河流的历史地位都很高,尤其是济水,与河水(黄河)、淮水(淮河)、江水(长江)并称“四渎”,更是一条伟大的文化名川。她在济南境内的故道,大致就是现今历城以西的黄河和以东的小清河。“济南”,顾名思义,因地处济水之南而得名。 魏晋以后,河南境内的济水河道已经湮没断流,鲁西湖区(巨野泽等)成为济水稳定的源头,济水始有“清河”之名。北宋熙宁年间,黄河在澶州决口,黄河水涌入清河,致使清河在历城东北改道,而循漯水故道入海。宋金之交,伪齐皇帝刘豫从历城以东挑挖济水故道以通漕运,是为小清河,而取道漯水故道入海的清河始称大清河。清咸丰五年(1855),黄河在河南铜瓦厢决口,夺占大清河河道,济水从此彻底消失。 济水是古代济南地区的第一地理界标。济水以北是辽阔无垠的华北平原,济水以南是一块块面积大小不等的山前平原,发源于泰山山地的大小河流无不是济水的支流。在山前平原上,尤其是在各条支流与济水的交汇处,或者二级支流与济水支流的交汇处,往往分布着一些天然的高地或台地,水陆交通便利,水源充沛,物产富饶,故而是济南历史文化的主要生长点和增长点,从史前开始,大型聚落和城邑一般就坐落于此。 济水河道深阔,水清流缓,她是济南的母亲河,济南近万年波澜壮阔的文化长卷正是在济水(包括大小清河)流域展开的。 济南地势南高北低,地质构造又十分特殊,由此在山前平原或山涧谷地,发地皆是清泉,而且一般是成组成群地出露,仅在济南古城内外就有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名泉百有余处,号称“七十二泉”。其他如章丘百脉泉泉群、历城白泉泉群、长清袈裟泉泉群、平阴洪范池泉群,亦皆蔚为奇观,闻名遐迩。正因涌泉星罗棋布,济南故有“泉城”之雅号。 在山前平原上,尤其是古济水及其支流附近,自古就有众多的湖泊,如湄湖、美里湖、洋涓湖、鹊山湖、大明湖、张马湖、遥墙泺、白云湖、芽庄湖、浒山泺等,宛有江南之胜,所以早在北宋的时候,济南就有“水乡”之誉。 济南饶山水之胜,“山水甲齐鲁,泉甲天下”。济南的山,清秀中多了一份沉雄;济南的水,潇洒中多了一份厚重。济南的山水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济南的文化个性和民风民俗。 济南物产富饶,南部山区盛产木材、木炭、桑麻、药材、干鲜果品以及多种美石,北部湖泊沼泽盛产鱼虾菱藕之属。至于辽阔的平原,土壤肥沃,灌溉方便,自古就是物阜民丰之地。济南的山前坡地和山前平原蕴藏着丰富的高岭土、耐火土、煤炭、铁矿石等矿产,这些矿产在古代社会都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资源。 济南市地处中纬度地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主要气候特征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冬冷夏热,雨量充沛。然而在古代由于生态环境良好,那时济南的气候最是温湿宜人,诚如金元之际诗人元好问吟咏济南风物时所云:“毒热非山阳,卑湿无江南。承平十万户,他州隔仙凡。”济南既没有山阳(今河南修武一带,魏晋之际“竹林七贤”的聚会之地)那般毒热,又不似江南那般卑湿,真可谓是人间之仙境。 对于济南历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来说,区位优势与自然环境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横向看,济南地处中原内陆与山东半岛的过渡带上,远古以来的济水、漯水,中古以来的大、小清河和黄河,以及济水与泰山山地之间狭长的济右走廊,都是沟通东西水陆交通的大动脉。纵向看,济南地处华北与华东的接合部上,是南北交通的咽喉重地,纵贯泰山西侧的张夏谷地(地质学上称作“张夏地堑”),历来都是南北往来的通衢要道。元代,大运河“弃弓走弦”,改从鲁西经过,大、小清河与大运河实现联运,向东直通大海。20世纪初,胶济铁路、津浦铁路相继开通,济南更成为北上京津、南下沪宁、东连胶莱的交通枢纽。 区位优势决定了济南自古就是水陆通达、舟车辐辏之地,这对于济南文化的发展和文化特质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