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从来不缺乏勇士和战略家,但是在俄罗斯历史上,从未有人像彼得大帝这般伟大。有人这样评价:“俄国的缔造是由于一个人的意志——彼得大帝的意志。”以一人之力,重塑一个民族,纵观历史,鲜有前例。彼得大帝用野蛮的手段使俄罗斯人脱离了野蛮,改变了这个古老国家的风貌。如果不知道彼得大帝,就没有资格说自己知道俄罗斯;如果不了解彼得大帝,就不能说自己了解今天的俄罗斯。 目录: 第一章动荡的俄罗斯001 伊凡雷帝的末日001 鸠占鹊巢005 冒牌的皇子010 滚回波兰去016 新的王朝023 第二章摄政女王031 沙皇的儿子们031 阴谋与暴乱037 跋扈的下场042 少年彼得046 斗争050 摄政王的末日058 第三章战争不是游戏065 爱玩的天才065第一章动荡的俄罗斯001 伊凡雷帝的末日001 鸠占鹊巢005 冒牌的皇子010 滚回波兰去016 新的王朝023 第二章摄政女王031 沙皇的儿子们031 阴谋与暴乱037 跋扈的下场042 少年彼得046 斗争050 摄政王的末日058 第三章战争不是游戏065 爱玩的天才065 更好玩的游戏070 第一场胜利076 第四章放眼看世界081 特别的留学生081 路漫漫084 知识的海洋090 失望的外交094 叛乱的根源098 认识上的变革104 第五章大国的出口107 目标,波罗的海107 查理十二世的反制110 知耻而后勇115 胜利的号角119 第六章一波三折125 分裂125 外交上的努力130 要命的补给134 波尔塔瓦140 被俘的边缘148 霸主156 第七章改革与迁都167 站在改革的门槛上167 翻天覆地的变化171 强大的过程175 思想的解放182 彼得堡的血与汗187 伟大的城市192 第八章两任皇后,三个女人197 冷漠的婚姻197 被背叛的“初恋”203 了不起的伴侣208 风流人生216 第九章平庸的太子219 阿列克谢219 “彼得帮”与“太子帮”222 未及施展的阴谋225 第十章百年之后231 临终之前231 可疑的遗嘱239 真实与伟大245 史学界的评价252 第一章动荡的俄罗斯 伊凡雷帝的末日 1584年,俄国第一位沙皇,伟大的伊凡四世病逝了,整个俄国都陷入了悲痛之中。 伊凡四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结束了俄国领主割据统治的情况,改大公为沙皇,让中央政府真正掌握了权力,让俄国走向了强大。但是他的后人却没有顺利地接过他的权杖,种种原因使克里姆林宫陷入了一场谁都无法稳坐沙皇宝座的动荡之中,直到新的王朝——罗曼诺夫王朝建立。而罗曼诺夫王朝正是孕育了俄国最伟大的沙皇彼得一世的王朝。下面,我们就先来看看罗曼诺夫王朝是怎么来的。 伊凡四世三岁就任大公,按照俄国的惯例,大公大婚之前要由沙皇的母亲或者其他亲属代其摄政。伊凡四世的母亲并没有出色的才能,也没有冷酷的铁腕,所以小时候的伊凡一直生活在大贵族的阴影之下,各个利益集团争权夺利,互相谋杀,让伊凡四世从小就养成了冷酷无情的性格。长大后的伊凡残忍暴戾,为了削弱大贵族的权势,加强自己的独裁统治,伊凡四世建立了只效忠于沙皇的特辖军。特辖军用来管制伊凡四世规定的由沙皇亲自管理的特辖区,而其他偏远地区交给原来的领主们管理。对于胆敢对此提出异议的领主,统统由特辖军来处死,短短7年间,就有4000多名大贵族被杀。而对于倾向于大贵族的平民,伊凡四世更是毫不留情,他用尖桩刑、炮烙、活挖人心、抽筋剖腹等酷刑处死了数万人,得到了“雷帝”的称呼,意为“恐怖的伊凡沙皇”。 伊凡四世残暴的统治让俄国走上了强大的道路上,他足智多谋、心狠手辣,但是在他晚年却面临着后继无人的惨状。虽然他性格乖戾、残忍,但是他对自己的儿子还是宠爱有加的,尤其是大儿子伊凡。原本伊凡应该是伊凡四世最理想的继承人,但是1581年的一场变故,让伊凡四世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儿子。 那是1581年11月26日的午后,伊凡四世在皇宫中散步,路过儿子房间时,撇过头去朝里面看了一眼,发现里面有个女人,身上只穿着一件薄薄的裙子。 16世纪的俄国是非常传统而保守的,女性的社会地位也很低,大多数女性都是文盲,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书写。女性所扮演的社会地位主要就是在家相夫教子,做些刺绣女红。而作为男人的附属,女性的身体是绝对不可以随便裸露的,俄国当时甚至有规定,无论在外面还是家里,妇女身上至少要穿有三件衣裙。 伊凡四世眼前的这个身穿薄裙的女子显然是违反了这条规定,这让伊凡四世不禁怒火中烧,想要走进去看看究竟是谁有这么大的胆子。这个胆大妄为的女子不是别人,正是太子伊凡怀有身孕的妻子叶莲娜,眼见着以恐怖闻名的公公气势汹汹地朝自己走来,太子妃一时之间吓得魂飞魄散,动也动不了一下。伊凡四世虽然凶残,但满面惊恐的儿媳毕竟还怀有身孕,所以伊凡四世也没有过度的惩罚她,只是用随身携带的铁头拐杖打了她几下以小惩大诫。 虽然伊凡四世努力克制着自己的情绪,但是悲剧还是发生了。 伊凡四世凶名在外,可怜的叶莲娜只是被打了几下,但是却被吓破了胆子,当晚就因为惊吓过度而流产了。伊凡太子听到这个消息后,马上找到了伊凡四世,大吼着质问他怎么可以打自己怀孕的妻子,造成她流产这样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而伊凡四世虽然幼时经历坎坷,但掌权后哪里有人敢像这样对其大喊大叫,他勃然大怒,叫嚷着:“你这个可耻的叛徒,居然敢用这种态度对待整个俄国的皇帝,你的父亲。”然后便用拐杖向伊凡太子打去。 伊凡四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随手一击正好用拐杖铁头的尖刺刺中了儿子的太阳穴,遭受了重击的太子悄无声息地倒了下去,盛怒之下的伊凡四世并没有停手,反而拿起铁杖再一次朝着伊凡太子打了下去。 就在铁杖就要落在伊凡太子身上的时候,突然一道人影冲了过来,挡在了伊凡太子的身前。伊凡四世来不及收手,这一下狠狠地打在了来人的身上。伊凡四世定睛一看,挡下这一杖的正是他的御前侍卫鲍里斯·费多罗维奇·戈多诺夫。 伊凡四世朝他喊道:“怎么,戈多诺夫,你为何护着这个叛徒,难不成你要随他造翻!” 戈多诺夫战战兢兢地说:“伟大的伊凡沙皇,我怎么敢背叛您。但是太子殿下毕竟是您的儿子,刚刚那一下已经够了。真的打坏了太子殿下,您就不会难过吗?” 戈多诺夫这番话如同当头棒喝,打醒了伊凡四世,他马上冷静了下来,冲上前去抱住儿子,把他的头放在自己的胸口,满脸惊恐地喊着:“御医,御医呢,太子受伤了。”然后用手死死的压住儿子的伤口。太医赶来的很快,但是伊凡太子还是因为受伤过重而去世了。后来俄国著名画家列宾根据这个场面创作了一幅著名的油画《伊凡雷帝杀子》。 伊凡太子去世了,伊凡四世还有两个儿子,一个是“胆小鬼”费多尔,另外一个是当时还很年幼的季米特里。 最后,由年长的费多尔继承了沙皇的皇位。费多尔并没有遗传到父亲的残忍,也没有继承父亲的智慧,显得懦弱而平庸。在他年幼的时候,恐怖的伊凡四世为了培养他冷酷无情的性格,曾带他观看特辖军杀人。但是伊凡四世万万没有想到,这不仅没有让儿子变得坚强、冷酷、无畏,反而吓破了他的胆子。可怜的费多尔从此终日惶恐不安,生怕自己某天被特辖军杀掉。即位以后这种情况丝毫没有改善,他终日躲在修道院中向上帝祈祷,祈求上帝从特辖军手中拯救他的性命。因此,老百姓们送了他一个特别贴切的称号,“胆小鬼沙皇”。鸠占鹊巢 费多尔这位“胆小鬼沙皇”对治理国家毫无兴趣,也没有聪明才智、雄才大略,他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去教堂敲钟或者观看小丑们挤眉弄眼,互相扭打。沙皇不理朝政给了他人把握朝政大权的机会,这个人就是费多尔的妻兄,鲍里斯·费多罗维奇·戈多诺夫。 戈多诺夫并不是血统纯正的俄国人,他骨子里留着鞑靼贵族的血。他的祖先原本是鞑靼贵族,后来因家族没落投奔前任莫斯科大公瓦西里三世。后来伊凡四世打击地方领主,巩固中央政权时提拔了一批年轻的军官,其中就包括戈多诺夫父子。戈多诺夫的父亲在伊凡四世的禁军中担任要职,为戈多诺夫打下了良好的政治基础。 1578年,戈多诺夫被伊凡四世选中,成为了御膳侍臣。伊凡四世性格多疑,一直害怕别人投毒谋害于他,所以需要一个特别信任的人来管理自己的膳食,御膳侍臣这个任命代表了伊凡四世对戈多诺夫的绝对信任。1580年,凭着伊凡四世的信任,戈多诺夫很快就升级成了沙皇寝宫的御前侍臣,不仅管理膳食,其他沙皇寝宫的事物也统统由他管理。同年,沙皇更是选中了戈多诺夫的妹妹伊琳娜作为“胆小鬼沙皇”费多尔的妻子。伊凡四世对他的宠爱可以说是一时无两。 戈多诺夫火箭一样的蹿升如果不是因为遇到伊凡四世杀死亲子事件,也许会很快地来到一个瓶颈,但是这件事情的发生让伊凡四世更加地宠爱戈多诺夫: 首先,戈多诺夫在这次事件中舍身保护伊凡太子的行为让伊凡四世大为感动,戈多诺夫再次证明了他对沙皇绝对的忠诚。 其次,伊凡四世对自己杖击太子的事情充满愧疚,悔恨交加,这个时候出于一种莫名的补偿心理,让伊凡四世觉得要对戈多诺夫更好一些。戈多诺夫受伤之后,伊凡四世对其大加赏赐,并且亲自去探望了他的伤势。 最后,伊凡太子去世后,继任沙皇位置的就是戈多诺夫的小舅子,“胆小鬼”费多尔。综上种种原因,戈多诺夫很快就从一个沙皇寝宫的御前侍臣成为了掌握实权的朝中重臣。 费多尔智力低下,昏庸无能,朝政很快便落入了精明能干的戈多诺夫手中。而手握大权的戈多诺夫也就毫不客气地过起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日子。他开始按照克里姆林宫的样子建造自己的大宅,使用皇宫中的生活礼仪,跟沙皇使用同样的排场,甚至在自己的家中接见外国使节。为了避免日后发生什么事端,他把沙皇费多尔的弟弟季米特里和皇太后玛丽娅·纳加娅赶出了克里姆林宫,遣送到了遥远的乌格里奇皇室领地。其实这一招戈多诺夫使的并不高明,把这对母子送到了自己无法监视到的地方,给日后增添了无数的麻烦。 麻烦的开始是在1591年5月15日。那是一个宁静的早晨,谪居在乌格里奇的皇太后玛丽娅正在享受着清晨和煦的阳光。突然,一声女人的尖叫划破了所有的宁静,让玛丽娅感觉不安起来。作为一个母亲,直觉告诉她,一定是她最心爱的儿子伊凡四世的幼子季米特里出事了。她连忙赶到院子里,却目睹到了她这辈子见过的最可怕的景象:9岁的季米特里倒在了一片鲜红的血泊中,喉咙被利器割断了,而身边还放着一把长刀。玛丽娅手足无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只能抱着儿子的尸体无助的嚎哭起来。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玛丽娅停止了哭泣,她心中的悲伤也渐渐被愤怒所取代。究竟是谁,究竟是谁杀害了她最最心爱的儿子?思来想去,一个人的身影在她脑海里渐渐清晰起来:戈多诺夫!一定是戈多诺夫,他掌握了朝政还不知足,还要害死季米特里,斩草除根才肯罢休。悲愤的玛丽娅很快就一纸诉状告到了莫斯科,指控戈多诺夫派人暗杀了季米特里。 沙皇的妻兄暗杀了沙皇的亲弟弟,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很快,戈多诺夫就派出了一支以瓦西里·伊万诺维奇·叔伊斯基为首的调查委员会进行调查。叔伊斯基原本也是伊凡四世座前的侍卫,因为其家族以尚武为传统,叔伊斯基很快就在战场上建立了功勋,成为朝中的重臣。当伊凡四世离世后,叔伊斯基本想自己掌握大权,但是在与戈多诺夫的政治斗争中被打败,被流放到了加利奇。到了加利奇以后,叔伊斯基异常的低调,默默地消失在了戈多诺夫的视野中。几年后,戈多诺夫想起了他,觉得他应该已经放弃了政治斗争,况且又是个人才,于是就允许他回到莫斯科居住。 一回到莫斯科,叔伊斯基马上就跟戈多诺夫磕头投降,表示要臣服于戈多诺夫,从而获得了戈多诺夫的信任。这次戈多诺夫派叔伊斯基前来调查季米特里被杀事件有两个原因,第一是为了操纵调查的结果,第二则是为了考验叔伊斯基,看看他是否真的可以信任。 叔伊斯基是个聪明人,他很快就从季米特里保姆的证言中得出了结论:季米特里那天早晨与几个同龄的朋友在院子中玩“插刀入地”的游戏,规则像名字一样,把手里的刀扔出去,插到地上就可以了。季米特里是个羊痫风患者,就在他要投掷手中的长刀时,突然发病,他跌倒在准备投掷的刀上,而刀尖正好刺穿了他的咽喉。 根据保姆的证言,季米特里的死亡完全是一场意外,而皇太后玛丽娅诬蔑戈多诺夫暗杀沙皇弟弟的这种行为无疑是在故意扰乱朝政。因此,玛丽娅必须送往修道院削发为尼。虽然官方给出的答案是这样,但是在民间大多数人仍然认为是戈多诺夫派人暗杀了季米特里。俄国官方的结论令人存疑,反而是民间的猜测更加合情合理,而季米特里死亡的真相,如今成了一个无法解开的谜。 1598年1月7日,“胆小鬼沙皇”费多尔在病榻上结束了他窝囊的一生,由于他离世时并没有留下子嗣来继承沙皇的位置,而他的弟弟季米特里也于几年前死于“意外”,沙皇的宝座便成了各大势力眼中的一块肥肉。最想得到沙皇宝座并且最有希望夺得沙皇宝座的自然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已久的鲍里斯·戈多诺夫。 而另一方也是对沙皇宝座有力的竞选者,罗曼诺夫兄弟。罗曼诺夫兄弟是伊凡四世第一任妻子的侄子,虽然与伊凡四世没有什么血缘关系,但是某种程度上倒是比戈多诺夫更加名正言顺。罗曼诺夫兄弟中的哥哥费多尔·尼基蒂奇·罗曼诺夫更是在莫斯科小贵族和市民中有着相当数量的拥护者。大贵族支持的戈多诺夫与市民支持的罗曼诺夫兄弟,两派僵持不下,最后负责中央档案管理的司书谢尔卡洛夫来到了克里姆林宫,提出由领主杜马来做最后的决断。 领主杜马制度是俄国沙皇时期的一种政治制度,杜马就是议会的意思,说通俗些就是领主议会。由各地方的领主、大贵族来组成领主杜马,然后在会议上就存在争议的问题进行投票表决。在刚刚召集齐领主们,还没有进行正式会议的时候,就出现了一边倒的局面,领主大贵族们高喊着:“让鲍里斯·戈多诺夫当沙皇”,“鲍里斯·戈多诺夫万岁”。这种情况令费多尔·罗曼诺夫感到十分的难看,羞愤之下他甚至当场拔出自己的佩刀要与戈多诺夫决斗。幸好他的属下及时制止了他才没有发生暴力冲突。 1598年2月17日,代表俄国社会各个等级的缙绅会议在莫斯科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决定沙皇究竟花落谁家。其实在这种情况之下会议的召开只不过走个过场而已。而在其他领主心中也早就认定了戈多诺夫就是新沙皇的不二人选。所以,约瑟夫提出的由戈多诺夫继任沙皇的提议得到了一致的通过。 1598年9月1日,戈多诺夫在莫斯科圣母升天大教堂接受总主教约瑟夫的祝福,佩戴上了他梦寐以求的象征着沙皇至高无上全力的“莫诺马赫皇冠”,正式即位。戈多诺夫的即位,标志着留里克王朝就此结束,从此开始,克里姆林宫开始进入沙皇频繁更迭的动荡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