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大中国史


作者:吕思勉     整理日期:2014-12-11 03:03:23

《大中国史》原名《白话本国史》,是史学大家吕思勉先生的成名作,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通史著作。它以历史事件为经,以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宗教等为纬,详细地记叙了中华五千年的朝代更替、制度沿革、风俗更易、疆域变迁等问题,内容涵盖范围极广。本书自1923年9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后,不断重印,经久不衰,是20世纪发行量最大、流传最广的历史读本。
  作者简介:
  吕思勉(1884~1957)
  中国史学四大家之一。15岁入县学,16岁自学古史典籍。早年执教于常州溪山小学堂、常州府中学堂,学生中有后来成为文史大家的钱穆、赵元任、黄永年等人。后任教于上海光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吕思勉读书广博,治学严谨,有《经子解题》《理学纲要》《宋代文学》《先秦学术概论》《中国民族史》《中国制度史》《吕著史学与史籍》《文字学四种》《白话本国史》《吕著中国通史》《先秦史》《秦汉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吕著中国近代史》等传世。
  目录:
  绪论001
  第一章历史的定义/002
  第二章中国的历史/004
  第三章现在研究史学的方法/008
  第四章本书的分期/010
  第一篇上古史/011
  第一章汉族的由来/012
  第二章古史的年代和系统/015
  第三章三皇五帝/020
  第一节三皇五帝时代社会进化的状况/020
  第二节黄帝和蚩尤的战争/022
  第三节尧舜的禅让/025
  第四节禹的治水/031
  第四章三王时代/033
  第一节羿的代夏和少康中兴/033绪论001
  第一章 历史的定义/002
  第二章中国的历史/004
  第三章现在研究史学的方法/008
  第四章本书的分期/010
  第一篇上古史/011
  第一章汉族的由来/012
  第二章古史的年代和系统/015
  第三章三皇五帝/020
  第一节三皇五帝时代社会进化的状况/020   
  第二节黄帝和蚩尤的战争/022
  第三节尧舜的禅让/025
  第四节禹的治水/031
  第四章三王时代/033
  第一节羿的代夏和少康中兴/033
  第二节夏殷的兴亡/038
  第三节商朝的事实/043
  第四节商周的兴亡/046
  第五节西周的事迹/051
  第五章春秋战国/056
  第一节春秋/056
  第二节战国/062
  第六章汉族以外的诸族/066
  第一节獯粥/066
  第二节东胡/068
  第三节貉/070
  第四节氐羌/071
  第五节粤/072
  第六节濮/075
  第七章中国古代的疆域/077
  第八章古代社会的政治组织/086
  第一节古代社会的阶级制度/086
  第二节封建/089
  第三节官制/093
  第四节教育和选举/099
  第五节兵制/104
  第六节法律/110
  第九章古代社会的经济组织/117
  第一节农业/117
  第二节工商业和货币/123
  第三节春秋战国时代社会经济的变迁/127
  第十章古代的宗教和文化/132
  第一节古代的哲学和宗教/132
  第二节文字的起源和变迁/140
  第三节东周以后的学派/145
  第二篇中古史/151
  第一章秦始皇帝的政策/152
  第二章封建政体的反动/156
  第一节豪杰亡秦/156
  第二节项羽的分封和楚汉的兴亡/159
  第三节汉初功臣、外戚、宗室三系的斗争/163
  第三章汉初的休养生息/172
  第四章汉朝的武功/175
  第一节匈奴/175
  第二节西域/178
  第三节朝鲜/180
  第四节闽粤南越和西南夷/181
  第五章前汉的衰亡/184
  第一节汉武帝的内政/184
  第二节霍光废立和前汉的外戚/186
  第六章社会革命/189
  第七章后汉的兴亡/193
  第一节光武的中兴/193
  第二节后汉的武功/194
  第三节后汉的外戚和宦官/197
  第八章秦汉时代的政治和文化/199
  第一节官制/199
  第二节教育和选举/201
  第三节赋税/203
  第四节兵制/204
  第五节法律/206
  第六节学术/209
  第九章后汉的灭亡和三国/212
  第一节后汉的乱源/212
  第二节汉末的割据和三国的兴亡/215
  第十章两晋和五胡/222
  第一节晋初异族的形势/222
  第二节八王之乱/224
  第三节西晋的灭亡/226
  第四节胡羯的兴亡/227
  第五节鲜卑的侵入/229
  第六节东晋内外的相持/230
  第七节苻秦的盛强/233
  第八节淝水之战和北方分裂/234
  第九节拓跋氏的兴起/235
  第十节宋篡东晋和魏并北方/237
  第十一章南北朝/241
  第一节宋齐的治乱/241
  第二节北魏的盛衰/243
  第三节东西魏的纷争和侯景乱梁/245
  第四节周齐的兴亡和隋的统一/247
  第十二章军阀和异族/249
  第十三章隋朝的内政外交/253
  第一节隋文帝的内治/253
  第二节回族的起源和分布/254
  第三节高车和柔然/257
  第四节突厥的起源/258
  第五节突厥的盛强和隋朝与突厥的交涉/261
  第六节朝鲜半岛三国和中国的关系/262
  第七节隋唐的兴亡/264
  第十四章唐朝的初盛/267
  第一节唐太宗灭突厥/267
  第二节藏族的兴起/269
  第三节印度雅利安人入藏/271
  第四节唐朝和朝鲜、日本的关系/274
  第五节从魏晋到唐中国和南洋的关系/275
  第六节武韦之乱和开元之治/278
  第十五章从魏晋到唐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情形/281
  第一节官制/281
  第二节教育和选举/283
  第三节兵制/286
  第四节刑制/287
  第五节赋税制度和民生/290
  第六节学术和宗教/293
  第七节门阀的兴废/298
  第三篇近古史/303
  第一章近古史和中古史的异点/304
  第二章唐朝的分裂和灭亡/306
  第一节安史之乱/306
  第二节唐中叶后的外患/308
  第三节肃代到穆宗时候的藩镇/311
  第四节宦官的专横/313
  第五节黄巢之乱和唐朝的灭亡/315
  第三章五代的兴亡和契丹的侵入/319
  第一节梁唐晋的争夺/319
  第二节契丹的兴起和侵入中国/321
  第三节周世宗的强盛和宋朝的统一/326
  第四章北宋的积弱/331
  第一节宋初和辽夏的交涉/331
  第二节宋初的政策和后来腐败的情形/334
  第三节王荆公的变法/339
  第四节神宗的武功/341
  第五节元祐绍圣的纷更和徽宗的衰侈/345
  第五章北宋辽金的兴亡/347
  第一节女真和金室的起源/347
  第二节辽朝的灭亡/350
  第三节北宋的灭亡/353
  第六章南宋和金朝的和战/356
  第一节南宋初期的战事/356
  第二节和议的成就和军阀的剪除/359
  第三节海陵的南侵和韩侂胄的北伐/365
  第七章南宋金元的兴亡/368
  第一节蒙古的由来/368
  第二节蒙古征服漠南北/372
  第三节金朝的灭亡/376
  第四节南宋的灭亡/380
  第八章蒙古的武功/383
  第一节大食盛强以后西域的形势/383
  第二节蒙古的西征/387
  第三节蒙古和朝鲜日本/389
  第四节蒙古和南方诸国/390
  第九章元朝的衰亡/393
  第一节汗位继承的纷争/393
  第二节元朝的政治/398
  第三节元朝的灭亡/400
  第十章宋辽金元四朝的政治和社会/403
  第一节官制/403
  第二节学校选举/408
  第三节兵制/411
  第四节刑制/415
  第五节租税制度(上)/417
  第六节租税制度(下)/421
  第七节钞法/427
  第八节学术风俗/430第四篇近世史/435
  第一章明朝的对外/436
  第一节明朝的武功/436
  第二节瓦剌的强盛/440
  第三节蒙古的再兴/442
  第四节倭寇和丰臣秀吉/444
  第二章明朝的内治/447
  第一节宦官的专权/447
  第二节权臣和党祸/448
  第三章清朝的兴起/451
  第一节清朝的先世/451
  第二节建州女真的盛衰/454
  第三节海西女真的南迁/456
  第四节清太祖的兴起/457
  第五节辽东西的战争/459
  第四章明朝的灭亡/461
  第一节流寇和北都陷落/461
  第二节福唐桂三王的灭亡/462
  第三节郑氏和三藩/465
  第五章清朝的盛世/467
  第一节满洲内部特殊势力的消灭/467
  第二节清朝对待汉人的政策/469
  第三节顺康雍乾四朝的政治/472
  第六章近代的蒙回藏/475
  第一节种族和宗教的变化/475
  第二节黄教的盛行和天山南路的回教/476
  第三节卫拉特的盛强和清朝征服蒙古/478
  第四节清朝平定西藏/480
  第五节清朝平定卫拉特/481
  第六节清朝平定回部/482
  第七节清朝征服廓尔喀/484
  第七章近代的西南诸族/485
  第一节湘黔的苗族/485
  第二节滇黔的濮族和金川/487
  第三节两广的粤族/488
  第八章近代的后印度半岛/490
  第一节平缅麓川的灭亡和缅甸建国/490
  第二节清朝和缅甸的交涉/492
  第三节黎莫新旧阮的纷争和清朝讨伐新阮/493
  第四节暹罗的建国/494
  第九章清朝的中衰/495
  第一节乾隆时的衰机/495
  第二节嘉庆时的内乱/496
  第十章中西交涉的初期/499
  第一节西人的东来/499
  第二节基督教初入中国的情形/501
  第三节中俄初期的交涉/504
  第四节西南最初对待外人的情形/506
  第五节五口通商/508
  第六节英法兵攻破京城和东北的割地/510
  第十一章咸同时的大内乱/514
  第一节太平军/514
  第二节捻军/517
  第三节回事/518
  第十二章藩属的丧失/520
  第一节英俄的亚洲侵略和伊犁交涉/520
  第二节安南和缅甸、暹罗的丧失/522
  第三节中日甲午之战和朝鲜的丧失/525
  第四节教士保护权的变迁和德据胶州/529
  第十三章清朝覆亡和民国的兴起/531
  第一节革新的原动力/531
  第二节咸同光三朝的朝局/532
  第三节戊戌政变和庚子之乱/535
  第四节满蒙藏的危机(上)/538
  第五节满蒙藏的危机(下)/542
  第六节清朝的末运/547
  第十四章明清两代的政治和社会/552
  第一节官制/552
  第二节学校选举/555
  第三节兵制/557
  第四节法律/559
  第五节赋税制度(上)/561
  第六节赋税制度(下)/563
  第七节币制的变迁/565
  第八节学术思想的变迁/567
  第五篇现代史/571
  第一章从武昌起义到正式政府成立/572
  第一节武昌起义和各省光复/572
  第二节临时政府的成立和北迁/575
  第三节大借款、宋案和赣宁之役/579
  第四节正式总统的举出和国会解散/583
  第二章俄蒙英藏的交涉/587
  第一节俄蒙交涉/587
  第二节英藏交涉/591
  第三章五月九日的国耻/594
  第一节五口通商以来外交上形势的回顾/594
  第二节日占青岛和二十一条的要求/599
  第四章帝制复辟和护法/602
  第一节帝制运动/602
  第二节对德宣战和复辟/604
  第三节护法战争和南北议和/606
  第五章南北分裂后的变故/610
  第一节皖直战争/610
  第二节军政府的绝续和北方下统一令/611
  第三节赣豫陕的战事和川湘鄂之争/614
  第四节直奉战争/617
  第五节北方黎徐的更迭和南方广州之变/619
  第六节各省的纷扰/622
  第七节裁兵废督和自治的潮流/627
  第六章最近的蒙藏/629
  第一节蒙古的取消独立和再陷/629
  第二节六年后的英藏交涉/631
  第七章最近的交涉/633
  第一节巴黎和会的失败/633
  第二节华府会议的参与/638
  第三节鲁案的解决/642
  第四节共同出兵和中东路/647
  第五节松黑航权和尼港事件/650
  第六节中俄的新交涉/651
  第七节中国和德奥的新交涉/653
  第八节日本在东北的形势/655
  第八章最近的财政/658
  第一节民国时代的财政情形/658
  第二节中国的内外债/660
  第三节新银行团的复活/665
  第四节最近的关税问题/667论方面广阔,述作宏富,且能深入为文者,我常推重吕思勉(诚之)先生、陈垣(援庵)先生、陈寅恪先生与钱穆(宾四)先生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严耕望(吕思勉)先生之于书几无所不读,虽以史学名家而兼通经、子、集三部,述作累数百万言,淹博而多所创获者,吾未闻有第二人。
                      ——谭其骧
  编著中国通史的人,最易犯的毛病,是条例史实,缺乏见解,……极为枯燥。及吕思勉先生出,有鉴于此,乃以丰富的史识与流畅的笔调来写通史,方为通史写作开一个新的纪元。
                      ——顾颉刚绪论 第一章历史的定义历史究竟是怎样一种学问?我可以简单回答说:历史者,研究人类社会之沿革,而认识其变迁进化之因果关系者也。
  原来宇宙之间,无论哪一种现象,都是常动不息的,都是变迁不已的。这个变迁,就叫做“进化”。
  因此,无论什么事情,都有个“因果关系”。明白了它的“原因”,就可以预测它的结果,而且可以谋“改良”、“补救”的法子。
  要明白事情的因果关系,所以要“经验”。一个人的经验有限,要借助于别时代、别地方的人,就要有“记载”。记载就是“历史”。
  所以历史是各种学问都有的。但是从前的人,研究学问的方法粗,常把许多现象,混合在一起。后来的人,知道这种法子不行,就把宇宙间的现象,分析做若干部分,各人研究其一部分,就各部分研究所得,再行想法子合拢起来。这个便唤做“科学”。研究社会进化现象的一部分,就唤做“历史学”。
  从前的人,研究学问的方法粗,以为“史者,记事者也”,宇宙间什么现象,都应该记载在里头。所以《史记》的《八书》,《汉书》的《十志》,什么专门的学问(譬如天文,律历)、奇怪的事情(譬如五行)都有。现在的宗旨,却不是这样了。
  “社会现象”,也是“宇宙现象”之一,它的“变迁进化”,也脱不了“因果关系”的。虽然这种因果关系,不像自然现象那么简单,因而“断定既往”,“推测将来”,也不能如自然科学那么正确(譬如断定既往,不如矿物学。推测将来,不如天文学),然而绝不能说它没有因果关系。研究历史之学,就是要想“认识这种因果关系”。这便是历史学的定义。第三章现在研究史学的方法现在研究史学,有两件事情,最应当注意的:
  其一,是要有科学的眼光。便是现存的材料,都要用科学方法去整理。其中最紧要的有两层:一是把不关于历史之学的析出,以待专门家的研究(譬如天文、律、历);二是把所存的材料,用种种科学的眼光去研究,以便说明社会进化的现象(譬如用经济学的眼光去研究食货一类的史实,就可以知道社会的生活状况,就知道社会物质方面,而物质方面,就是社会进化的一种原因)。
  其二,是要懂得考据之学。研究历史,最紧要的就是“正确的事实”。事实不正确,根据于此事实而下的断案,自然是不正确的了。然而历史上一大部分的事实,非加一番考据,断不能算做精密正确的(只要看从前人所考据的便可见)。所以考据之学,实在不能不讲,其中最紧要的也有两层:一是要懂得汉学家的考据方法。这一派学问,是我们中国最新而又最精密的学问。必须懂得这一种方法,一切书才都可以读,一切材料才都可以使用(不然,就全据了些靠不住的材料,或者有了材料,不知道用法)。二是要参考外国的书。从前中国历史中,关于外国一部分最不正确(譬如朝鲜、安南a要算同中国关系最深的,然而记载这两国的事情,还是误谬百出)。今后研究,必须搜罗他们自己的书(《四库书目》著录外国人所自著的历史,只有郑麟趾的《高丽史》等两三种。这是因为当时朝鲜、安南等,表面上都是我国的属国,暗中却都是帝制自为,所以禁止国内的书籍到中国来。中国人也就不去考求,可谓暗于外情了)。就是中国的事情,也有要借外国史参考,方才得明白的,譬如元朝在西域一方面的事实,就须参考西史(参看《元史译文证补》);清朝未入关以前的事实,中国人完全茫昧,反要参考朝鲜人的著述(参看日本稻叶君山《清朝全史》),就是个好例(这一层,外国也是如此。譬如朝鲜人,讲高丽以前的历史,就一大部分要借中国书参考。总而言之,世界大通,各国的历史,都可以参稽互证。试看近人《章氏丛书》中的《法显发现西半球说》,就可见得中国的历史竟可供给墨西哥人参考了)。
  这两层,是最紧要的。其余应当注意的地方还很多,且待讲到下面,随时再说。





上一本:蔡锷论稿 下一本:一本书读懂俄国史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大中国史的作者是吕思勉,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