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山河国运:近代中国的地方博弈


作者:叶曙明     整理日期:2014-12-04 14:10:24

这是一部角度独特的中国近代史,始于太平天国运动,止于西安事变,生动地再现了晚清至民国的变迁。作者把社会政治文化形成及演变的原因,与地理环境、自然气候、文化背景、族群心理,甚至生理原因联系起来考查,系统地从地域政治与文化的视角,重新解读了近百年中国社会激荡与转型的轨迹,令人耳目一新。
  作者简介:
  1.曾经的先锋小说作家
  著名作家叶曙明先生,早年以写小说著称,是八十年代先锋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叶曙明一度与莫言、马原、洪峰、孙甘露、苏童、潘军、余华、格非、北村、叶兆言等当代著名作家齐名,他曾被文艺评论家、台湾大学蔡源煌教授称为“当今华文世界最具潜力的作家之一”。其小说代表作有《环食空城》。
  2.图书界的资深出版人
  叶曙明从1980年起开始在国内著名的花城出版社任职,此后三十年来一直从事编辑出版工作。2008年4月29日柏杨逝世,这位八十年代在大陆几乎妇孺皆知的台湾作家,因他去世而再一次引起公众的关注,他的著作再次走俏。国内读者最熟悉的柏杨著作,无疑是《丑陋的中国人》。国内第一本《丑陋的中国人》于1986年12月由花城出版社出版,初版创造了销售210万册的纪录。2008年5月8日《南方日报》发表整版长文《大陆出版内幕》,文章披露,《丑陋的中国人》一书当年的责任编辑就是叶曙明。
  3.成就斐然的近代史学者1.曾经的先锋小说作家
  著名作家叶曙明先生,早年以写小说著称,是八十年代先锋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叶曙明一度与莫言、马原、洪峰、孙甘露、苏童、潘军、余华、格非、北村、叶兆言等当代著名作家齐名,他曾被文艺评论家、台湾大学蔡源煌教授称为“当今华文世界最具潜力的作家之一”。其小说代表作有《环食空城》。
  2.图书界的资深出版人
  叶曙明从1980年起开始在国内著名的花城出版社任职,此后三十年来一直从事编辑出版工作。2008年4月29日柏杨逝世,这位八十年代在大陆几乎妇孺皆知的台湾作家,因他去世而再一次引起公众的关注,他的著作再次走俏。国内读者最熟悉的柏杨著作,无疑是《丑陋的中国人》。国内第一本《丑陋的中国人》于1986年12月由花城出版社出版,初版创造了销售210万册的纪录。2008年5月8日《南方日报》发表整版长文《<丑陋的中国人>大陆出版内幕》,文章披露,《丑陋的中国人》一书当年的责任编辑就是叶曙明。
  3.成就斐然的近代史学者
  1990年代,叶曙明的《草莽中国》出版,首次从地域文化视角审视中国近代史,引起读书界的巨大反响,曾经风靡一时,以至于坊间出现盗版。著名作家余杰撰文,把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茅海建的《天朝的崩溃》和叶曙明的《草莽中国》放在一起评论,认为“这三本书巧妙地形成了一个系列:它们分别勾勒出明、清和民国三个时代中国的混乱景象,以及分别属于这三个时代的关键人物们的悲喜剧。”2007年初,叶曙明的《大国的迷失》一书出版,又一次受到读书界的好评。2009年五四运动90周年之际,《重返五四现场:1919,一个国家的青春记忆》出版,凤凰卫视、广西电视台、新京报、光明日报、南方都市报、广州日报、南方日报、中华读书报等上百家媒体竞相报道。2013年,《国会现场》出版,成为当年历史类图书的一个热点。叶曙明还是最早研究并替陈炯明翻案的学者之一,代表作《共和将军》。有人说叶曙明比历史学家茅海建更有才气,其才华直追海外的黄仁宇、唐德刚等历史学家。
  4.广东文化的代言人
  叶曙明对广东地方史料极为熟悉,关于广东的著作有《百年激荡:20世纪广东实录》(三卷计150万字)、《其实你不懂广东人》、《广州辛亥年》、《广州旧事》、《万花之城:广州的2000年与30年》、《广州往事》、《水城记忆:广州河涌史》、《雕刻美色:广东玉雕》、《最是梦萦家国:霍英东与改革开放》等多部。《其实你不懂广东人》一书曾经引起国内关于广东人现象的讨论,叶曙明被誉为广东文化的代言人。
  目录:
  序言:从大历史回望近代中国(马勇)
  引言:地域文化决定中国历史
  南方卷:异端与革命
  第一章反抗大清:一场民族革命
  一、洪秀全与曾国藩:南方的崛兴
  二、依靠会党的反抗运动
  三、会党革命,能创造美好的世界吗?
  第二章反抗北洋:脏水与孩子一起倒掉
  一、把政权交给袁世凯对不对?
  二、重蹈秘密帮会的老路
  三、南方的联治运动的兴与败
  第三章赢了军事输了政治
  一、向北方伸出橄榄枝
  二、与商人决裂:意味着放弃南方
  三、南方革命的退潮序言:从大历史回望近代中国(马勇)引言:地域文化决定中国历史南方卷:异端与革命第一章反抗大清:一场民族革命
  一、洪秀全与曾国藩:南方的崛兴
  二、依靠会党的反抗运动
  三、会党革命,能创造美好的世界吗?第二章反抗北洋:脏水与孩子一起倒掉
  一、把政权交给袁世凯对不对?
  二、重蹈秘密帮会的老路
  三、南方的联治运动的兴与败第三章赢了军事输了政治
  一、向北方伸出橄榄枝
  二、与商人决裂:意味着放弃南方
  三、南方革命的退潮北方卷:斩不断的龙脉第四章帝都面孔:凝固与阴沉
  一、北方草莽与官僚
  二、恢复帝制的死胡同
  三、北洋实业的台前幕后第五章还政于清输得更惨
  一、参战问题:北方乱象纷呈
  二、帝国的叫魂:年月日
  三、再造共和,还是膺品第六章民族主义与道德主义的标本
  一、吴佩孚:是华盛顿还是岳武穆
  二、没完没了的战乱
  三、内圣外王幻觉的破灭西方卷:固守着黄土高原第七章土围子里的皇帝们
  一、与文明的时差
  二、阎锡山:山西土老财
  三、冯玉祥:大闹天宫的农民第八章逆淘汰:西北的介入
  一、黎元洪第二次引狼入室
  二、曹锟贿选:北洋溃败的关键
  三、成则问鼎中原,败则退回西北第九章南北相争中的“渔翁”
  一、西北农夫如何谋取利益最大化
  二、南方、西北和东部鼎足而立
  三、东部击退了西南东方卷:在高原与海洋之间第十章夹缝中的奋斗
  一、东部帮会的特点
  二、农民大联合:西北与西南合作反蒋
  三、更广泛的农民革命起来了第十一章儒家与基督
  一、在国际上试图强硬起来
  二、白山黑水的沦丧
  三、轮到上海:东部财团的崩坍第十二章日落西方
  一、一个低效政府的艰难运作
  二、以空间换时间:东部的空间换没了
  三、又回到了西北原点结束语:历史的余音从大历史回望近代中国
  马勇很久以来,总有朋友疑惑近代中国的政治选择,以为几乎所有关键时刻中国人都作了不太正确的选择:洋务新政没有结果选择了维新,维新没有结果选择了宪政,宪政没有结果选择了共和,共和没有结果重选了帝制……分析过往一百多年,中国人几乎将世界上所有主义尝试了一遍。
  现实的中国,我们无意在这里讨论。历史的中国,似乎并不如此简单。每一次历史选择并不一定是历史必然,但其内在的历史逻辑一定还会或隐或显呈现。
  中国从农业文明认同并走向工业文明,用了很长时间,19世纪60年代开启的中国现代化运动,不管怎样评估,那都是现代中国的真正起点:一个与传统不一样的中国由此开始,“四民社会”渐渐解体,一个全新的社会结构,一个全新的生存方式,均由此发生。
  洋务新政自以为聪明地将“体用”分为两橛,以为如此就可以更加充分利用“后发优势”,模仿西方现代化。洋务新政确实将“后发优势”发挥到了极致,中国在三十年左右,在工业化、现代化方面取得了令人欣羡的成绩。
  但是,“后发优势”又是“后发劣势”。后发国家在利用后发模仿先发的时候,如果不注意制度改革,不注意制度跟进,那么所有的模仿不是导致后发国家的制度创造,而是为落后的制度背书,证明制度不改革可能更容易促动工业化、现代化的模仿。于是,中国在洋务新政几十年的进步,在遇到同样的后发国家日本时,却不堪一击,立即打回了原形。
  甲午战败是近代中国历史的新起点,从那之后至1928年北洋政府结束,应是中国历史上最难得的时期,其思想的自由,制度的模仿创造,现代文明的兴起与发展,都是中国1860年走向现代之后最健康的一段时期,仿佛百家争鸣在现代中国的重现。
  但是,正如一切民主体制缺乏效率一样,1895年之后的维新、新政、宪政,直至共和,确实在效率上无法让人满意,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竟然在关涉自身利益的参战问题上长期争执,久议不决,生生错过了参战的最佳时机,极大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利益。
  而且,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暴露了资本主义的固有弊病,科学技术的发展既造福于人类,也是残杀同类的利器。一直引领中国学习西方的梁启超到西方看了一圈,深度怀疑资本主义对中国未来的意义。中国在学习西方六十年之后,又处在一个十字路口。
  假如不发生山东问题,或者说中国的山东权益能够在巴黎和会收回,中国人对于公理战胜强权应该不会失去信心。无奈,中国政府在过去几年不仅效率低下,而且见识太短,在对外交涉上留下了许多硬伤。巴黎和会没有让中国人如愿,中国人也就对公理渐渐失去信任。
  恰当此时,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苏联向中国抛出橄榄枝,而且苏联新体制在列宁“新经济政策”主导下,确实具有与资本主义不一样的魔力,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活力在新经济体制下获得了充分发展。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糅合了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优点,这是当年一度让中国人神往的原因之一。
  列宁、苏联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深刻影响了中国政治发展,相当一部分中国人并不一定认同苏维埃体制,但对列宁抛给中国的橄榄枝,对列宁构建的政党、政体的纪律、效率印象深刻。而那时的苏联,延续马克思之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传统,就像今天的西方人向全球推广普世价值一样,狂热地推广共产主义。中国处在十字路口,共产主义就在这个时候进入中国,并从一种理论上的研讨进入实际的政治运动。
  共产主义进入中国和亚洲以后,特别是共产主义作为一种实践中的政治运动进入之后,“反赤化运动”在中国在亚洲一度崛起。但是,稍后资本主义世界又不幸发生全球性资本主义危机。社会主义苏联由于实行政府管控的经济制度,一枝独秀,这也是中国急剧“北向”的一个因素。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江西瑞金成立,这标志着中国转向苏联已由一种可能变为现实。
  由此反观近代中国在十字路口的选择,应该看到这都是中国人面对现实所作出的最具功利的思考。李泽厚对中国文明有一个“实用理性”的评估。如果用这个观点回望明代中期以来,中国面对西方所作出的每一个重要选择,我们都能感到中国人常常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系统讨论近代中国政治选择当然不是这篇短文所能完成的事情,这一点感想只是在拜读了叶曙明先生的新著《山河国运》之后的一点感想,写出来以供叶先生及各位同好批评指教。





上一本:微观西安 下一本:上海1937:法新社记者眼中的淞沪会战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山河国运:近代中国的地方博弈的作者是叶曙明,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