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节选了《史记》与《资治通鉴》中的著名历史小故事,并结合事件背景娓娓道来,让读者的领略两本史学巨著风韵的同时,可以以史为鉴,在人生中有所启迪,真正做到读来即用,有益于生活。 目录: 【史记篇】 秦始皇的故事 鸿门宴 楚霸王垓下兵败 赵氏孤儿 圣人孔子 大泽乡起义 兵家孙氏名扬天下 为强秦商鞅变法 廉颇与蔺相如 屈原的悲剧 荆轲刺秦王 淮阴侯韩信 神医扁鹊 飞将军李广【史记篇】秦始皇的故事鸿门宴楚霸王垓下兵败赵氏孤儿圣人孔子大泽乡起义兵家孙氏名扬天下为强秦商鞅变法廉颇与蔺相如屈原的悲剧荆轲刺秦王淮阴侯韩信神医扁鹊飞将军李广【资治通鉴篇】竹林七贤曹氏父子官渡之战三顾茅庐赤壁之战隋炀帝荒淫无度玄武门之变安史之乱杨贵妃之死 市井的国学平民的经典 张颐武 自从1980年考入北大,日升月落,寒来暑往,恍然已经三十多年。三十多年间,置身这座百年校园,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读书,先是以学生的身份读,然后又以老师的身份读。读来读去,人生也就这么过去了。 读书的目的因人而异,往境界高尚的方向说,当然是为了增广见闻、陶冶情操;往平庸琐碎的方向说,其实也是为了安身立命、养家糊口。不管目的如何,我们生命也就慢慢市井的国学平民的经典张颐武自从1980年考入北大,日升月落,寒来暑往,恍然已经三十多年。三十多年间,置身这座百年校园,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读书,先是以学生的身份读,然后又以老师的身份读。读来读去,人生也就这么过去了。读书的目的因人而异,往境界高尚的方向说,当然是为了增广见闻、陶冶情操;往平庸琐碎的方向说,其实也是为了安身立命、养家糊口。不管目的如何,我们生命也就慢慢苍老在了字里行间,被逗号、分号、句号划分出过去、现在和将来。看书的趣味当然不只是学习知识,也在消遣和娱乐,在于偶然的灵光一闪,觉得自己有所发现,不虚一读。话虽如此,各种以功利为目的的读书也是人生无法避免的部分。很多时候,我们“开卷有益”的“原动力”很可能只是工作需要、领导安排、复习备考、友人所托等等。今年7月,工商联出版社的朋友敦请我为他们即将付梓的丛书写篇序言,这成了我阅读这套书的最初动力。3个月以后,阅读完毕。抚卷长叹,感喟自己的生命又在不知不觉间溜走了一小段儿的同时,也终究还是因为这段时光没有虚度而感到些许欣慰。工商联出版社的这套丛书目前总计4本,据说以后数量还会增加。单就眼下已经问世的4本来说,大致都属于当下炙手可热的国学范畴。其中的两本主要通过平实朴素的语言阐释《老子》和《论语》这两部中国传统经典中所蕴含的人生智慧;另一本是从《史记》和《资治通鉴》中选取精华,改编成通俗易懂、富有教义的小故事;还有一本则集中介绍了作为中华文明载体的汉字的前世今生。坦率地说,这4本书毕竟算不上什么高深之作。当然,这也并非工商联出版社的朋友们所刻意追求的。他们希望的,其实是想在这个国学热、传统热的时代,为最普通的国人提供一个和我们的传统文化“零距离”接触的机会,打造一套立足市井的国学、亲近平民的经典。借用20世纪3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话来说,这套丛书很“普罗”。天下的任何学问,无论国学还是现代科学,其专业领域在现代学科体制下都属于少数专业人士研究的范围。这些学问在今天其实都有门槛,很难说有外行人能够轻易闯入,因为学科有自己的传统,知识自有专业的积累和学术训练的必要。但凡专业领域的事情,就一定有一个“知识共同体”,更通俗地说,也就是有一个“小圈子”在。很多时候,专业人士常常会觉得和公众交流有困难,在自己的专业学科里属于常识的事情,放到公众或者媒体里就可能是惊世骇俗的言论。“小圈子”里的某些话,往往就只能限制在这个圈子里,一旦越出界限,就可能引起公众的误解,甚至愤怒。因此,学有渊源、术有专攻自然就成了明明白白的道理。话虽如此,但学术也需要普及,需要公众的了解,需要社会的关注。“小圈子”的学问当然是不可缺少的,但“小圈子”的研究成果却也需要让社会了解。对于习惯高高在上的学术来说,通俗、普及并非天大的罪名,其实也有其价值和意义在。因为学问不能仅仅是书斋里的东西,它的成果应该也必然会对于社会产生影响,社会公众既有权利也有责任了解情况,这也是现代社会公众的“知情权”的一部分。我的老师谢冕教授有篇文章,题目叫《窗子如花开向春天》。这篇文章的具体内容是讨论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诗歌,与本文无关,不过它的题目却可以在这里进行另一个层面的解读。栖身燕园三十年,我感觉中国大学和其他学术机构普遍存在的问题就在于它们的封闭性。这种封闭性指的不仅是筑起高高的围墙,雇佣保安站岗放哨,还在于围墙里面搞的那套东西难以为市井平民所了解,围墙外面的鸡毛蒜皮、酸甜苦辣也不容易引起围墙里面的了解和关注。有形和无形的高墙,造成了墙里、墙外两群人头脑和心灵的隔膜。面对如此的尴尬,我们迫切需要在高墙上开几扇窗子。它们如花般灿烂,开向春天,开向整个民族心智和素养的提升。这其实也是五四以来,无数中国知识分子孜孜以求的目标。毋庸置疑,不管社会如何发展,学术研究都只能是少数人的“专利”,可是研究的后果却需要整个社会来承担。无论社会科学的研究,还是自然科学的研究,都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影响,有的直面当下,如转基因的农产品是否有害,试管婴儿引起的复杂的伦理问题等等;有的潜移默化,如国学对于人的精神的滋养。相比其他学科,国学在普及化、通俗化方面具有与生俱来的优势。所谓国学,按照季羡林先生的理解,“国”就是中国,“国学”就是中国的学问,因此一切传统文化都属于国学的范畴,国学最触手可及的存在则是前人留下的无数经典。如何让国学经典在当下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中起作用,是我们面临的挑战。在当今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生活急剧变化的时代,人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国学经典对于我们精神的滋养,以及对于提高我们精神境界和修养的重要的作用。这些经典一方面给我们诸多人生启悟,让我们在获得应对复杂人生的智慧的同时找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让我们通过它得到一种精神的升华和具体的待人接物的方法;另一方面则给我们诸多美的享受,让我们品味人生的丰富和多样,感受生命本身具有的感性的魅力。它们一面启悟我们如何生活,如何看世界,另一面则让我们有更好的趣味和品味,让我们的人生有更丰富和更有趣的体验。国学经典的当下意义毫无疑问,然而中国先人留下的经典毕竟汗牛充栋,更何况现代人还生活在一个充满了对“经典”的接受与否定、确立与解构的喧哗的时代。面对着图书馆里长长的书目,书店里琳琅满目的书架,普通读者的困惑和迷茫也就无可避免。这时候,可能就需要某些具有丰富阅读经验和个人眼光的朋友充当“书签”,为你在阅读的海洋中提供最重要的文化提示和最恰当的思考停顿。工商联出版社的丛书就是这方面最直接的努力。正是由于这些朋友的努力,若干国学经典得以切实地介入当代人的日常生活,让普通读者更容易进入经典的世界。他们的工作不是让经典仅仅局限于高头讲章、鸿篇巨制,显得高不可攀,而是让它们变得生动活泼、具体可感,十分切合当下的实际,走入市井,慰藉平民。如此一来,“过去时”的国学经典摇身一变,成了“现在时”,重新活跃起来,为我们的头脑提供滋养,为我们的心灵提供抚慰,就如同它们为我们的先人所做的一样。从这个角度来说,工商联出版社这套丛书的问世,实在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官渡之战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末年,朝政腐败,终于酿成黄巾农民大起义。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东汉王朝却已分崩离析,名存实亡。天下群雄割据,战乱不休。汉献帝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夏,中国北方形成了袁绍与曹操两大军事集团。袁绍拥兵数十万,占据了黄河以北的幽、冀、青、并等州郡,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地位。曹操占领了黄河以南的衮、豫、徐等州郡,并把汉献帝接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曹操只有数万兵马,所处的地理位置又易攻难守。同时,曹操的后方很不巩固,荆州的刘表、江东的孙策、南阳的张绣仍与曹操为敌。这样,从总体作战形势来看,有利于袁绍而不利于曹操。袁绍的兵力在当时远远胜过曹操,自然不甘屈居于曹操之下,他决心同曹操一决雌雄。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10万,战马万匹,准备南下进攻许昌。官渡之战的序幕由此拉开了。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正月,袁绍发布讨曹檄文,二月进军黎阳,企图渡河寻求与曹军主力决战。同年十月,袁绍又派车运粮,并令大将淳于琼率兵万人护送,屯积在袁军大营以北约20公里的乌巢(河南延津东南)。袁绍举兵南下的消息传到许都,曹操部将对曹操说:“袁军强大,不可与敌。”曹操坚决主战,他说:“袁绍志大才疏,胆略不足,刻薄寡恩,刚愎自用,兵多而指挥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兵再多也没用。”于是,曹操亲率所能集中的数万兵马北上,抗击袁绍的进攻。曹操到了前线,时而声东击西,时而避实就虚,总算挡住了袁绍大军的攻势。双方经过一年多的对峙,曹操虽然取得了几次胜利,但粮草将尽,不得不准备退兵了。恰在这时,袁绍谋士许攸投降曹操,建议曹操夜袭乌巢,烧掉袁绍大军的粮草,不战而胜。许攸对曹操说:“袁绍派在乌巢把守粮仓的大将淳于琼为人一贯骄横自大,极喜饮酒,警惕性很差。如果派奇兵袭击淳于琼,烧掉乌巢的粮草,不出三天,袁军就会不战自溃。”曹操一听大喜,立即和众谋士商量,拟定了夜袭乌巢的方案。曹操留曹洪、荀攸守营,亲自率领步骑5000人马,冒用袁军旗号,人衔枚,马缚口,每人带一束柴草,趁夜黑风高,走小路偷袭乌巢。袁绍听说曹军夜袭乌巢,竟做出错误处置,只派一小部兵力救援乌巢,而用主力猛攻官渡的曹军大营。哪知曹营坚固,攻打不下。当曹军急攻乌巢时,袁绍增援的部队已经迫近。曹操临危不惧,激励将士死战,终于大破袁军,杀了淳于琼,烧了乌巢的全部粮草。乌巢粮草被烧的消息传到袁军前线,袁军军心动摇,丧失了战斗力。曹军乘势出击,大败袁军。袁绍连吃败仗,粮草被烧,谋士叛离,将领投降,士兵逃散。他见大势已去,慌忙向北撤军。袁绍逃过黄河的时候,身边只剩下八百多人了。袁绍逃回北方后,不久吐血而死。他的儿子逃往乌桓,曹操乘胜追击,乌桓投降。袁绍的儿子又逃到辽东,被辽东太守公孙康杀死,将首级献给曹操。至此,曹操统一了北方。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为后代军事家所盛赞。袁绍兵多将广,本该取胜,但曹操战略部署得当,战术运用适宜,虚心听取部下的正确建议,终于战胜了貌似强大的敌人,为后代军事家提供了宝贵的作战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