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战争从未如此热血4:二战美日太平洋大对决


作者:关河五十州     整理日期:2014-11-24 21:36:14

  本书承接《战争从未如此热血3》,继续讲述二战美日太平洋大对决的历史。
  本册主要讲述二战中太平洋战争到日本战败期间诸多精彩战事,包括硫黄岛血战、冲绳岛血战、轰炸东京、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日本签字投降等,恢宏真实的战争描写,全景式的描写,丰富翔实的一手资料,重现了二战期间激烈的美日太平洋战争。
  作者简介:
  中国“时尚讲史”风潮开创者。
  讲史风趣、生猛,观点犀利,独树一帜。
  与易中天、当年明月、袁腾飞合称“讲史四大家”。
  国内多家电视台、视频网站讲史类节目主讲人。
  代表作有《一寸河山一寸血》系列、《晚清帝国风云》系列等。
  目录:
  引子
  第一章拿纸团砸钢盔
  天罗地网
  连一块皮也没有擦破
  惊到没法活了
  万籁俱寂
  牺牲战术
  千钧一发
  舍命进攻
  我们需要的其实是一名号手
  “病中孤妇”
  骗局
  体无完肤
  全世界都想知道引子
  第一章 拿纸团砸钢盔
  天罗地网
  连一块皮也没有擦破
  惊到没法活了
  万籁俱寂
  牺牲战术
  千钧一发
  舍命进攻
  我们需要的其实是一名号手
  “病中孤妇” 
  骗局
  体无完肤
  全世界都想知道
  秋风扫落叶
  得便宜处失便宜
  这叫挨打
  暗黑战法
  第二章 血管在哪里
  强心剂
  二号公路
  断头岭
  战壕足
  门外汉
  此地无银三百两
  新式武器
  叫花子兵
  意料不到的棋子
  背后插刀
  圣诞攻势
  虚构的幻影
  第三章 奇妙的冒险
  越左越好
  可耻的逃兵
  山下地雷
  向马尼拉冲刺
  这家伙准是个疯子
  展现绝活的时机
  陆军特种兵
  穿越地狱
  恐怖游戏
  “攻占巴士底狱” 
  幽灵战士
  生命行军
  眼见为实
  王者归来
  飞行炮兵
  君命有所不受
  越玩越上瘾
  第四章 谁也活不成
  成本与收益
  不寻常的对手
  回天无力般的悲哀
  风中之烛光
  只有让陆战队来啃
  你们这些兔崽子
  丑得不能再丑
  不敢相信它是真的
  碰上去就是一个死
  克服恐惧
  双腿都是软的
  高明的浑蛋
  第五章 地狱里的噩梦
  “洞穴里的神风敢死队” 
  潜行的狼
  从“热岩”变成了“火岩”
  这一幕太美了
  火刚熄灭的地狱
  绞肉机
  更多地耍心机
  本掩体为私人财产
  错误的夜袭战
  死亡谷
  这是一次赌博
  他们是我的人
  最艰苦的一仗
  第六章 银色魔
  来自于西伯利亚的妖风
  无人能活着回来
  “火焰风暴”
  看上去不错
  往死里整的节奏
  第七章 置身于铁岛之上
  惊你一身冷汗
  拖油瓶
  提前拔除了一颗钉子
  愚人节
  愿者成交
  菊水特攻
  纯粹的自杀行动
  霸王硬上弓
  不要老想到死
  好像是纸糊的一般
  慈悲的一击
  第八章 战争也是一种探险
  请君入瓮
  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
  上上策
  一次都未刷到要害
  抵抗转强
  和尚道士的命
  特攻年
  樱花弹
  不沉之舰
  硫黄岛战役的增强版
  钟不叩不鸣
  第九章 多幸运呀,你还能活着
  小狗们回来了
  五则攻之
  眼泪战术
  如堕冰窖
  谨慎过头
  度日如年
  一个孤零零的“幽灵”
  绝处逢生
  空降突击
  这些人到底在想些什么
  拼死出击
  打错了算盘
  难解难分
  铁的准则
  你最好趴下
  于事无补
  他们用不着跟死人打仗
  第十章 我们赌赢了
  烧到和炸到他们投降为止
  不甘心
  要割这么多的肉
  触目惊心的影像
  先礼后兵
  不是恐吓,是真的
  忍不住也得忍
  礼物
  没有人能永远活着
  最光明的日期
  第一章 拿纸团砸钢盔
    分进合击式的夹攻,向来是日本海军的关键战术,在“捷代号作战”中,栗田、西村分开行动,也正是出于这个目的。栗田部队由锡布延海入圣贝纳迪诺海峡,西村部队则由苏禄海入苏里高海峡,由于确信哈尔西会封锁住圣贝纳迪诺海峡,金凯德当天把目光聚焦在了苏里高海峡。
    自早上美军搜索机发现西村部队后,西村部队便失去了踪迹。但金凯德坚信,西村部队一定会在第二天凌晨以前的几小时内闯过苏里高海峡。为此,他命令指挥舰炮支援的奥尔登多夫少将全力堵住这一入口。
    鉴于机动兵力有限,金凯德临时决定把他和麦克阿瑟共乘的旗舰“纳什维尔”号调拨给奥尔登多夫使用。麦克阿瑟私下一直在阅读和研究海战,说“它的魅力能激起我无限的向往”。他见“纳什维尔”号将被调走,立即要随舰一同前往,还兴致勃勃地表示:“我从未观看过海战,这是毕生难逢的机会。”
     金凯德哪里肯答应:“只要总司令还在舰上,我就不动用‘纳什维尔’号。”麦克阿瑟的幕僚也不同意他去冒险,麦克阿瑟只得屈服,把他的司令部转移到了岸上。
    西村部队虽然一早就被美机发现,并遭到了投弹攻击,但搜索机发起的只是接触性攻击,炸弹从高空直坠而下,仅仅使“扶桑”号战列舰上的飞机发射器和舰载机受了点儿伤。西村部队的总体损失并不大,与锡布延海上的栗田部队相比,更是微不足道。
    西村部队在航速没有丝毫降低的情况下一路前行。傍晚时分,他们距离苏里高海峡已不到130海里。
    这时,西村接到了栗田的电报,得知栗田部队因遭到空袭而耽搁了时间,将不能按原计划进入莱特湾与其会合。
     分进合击变成了单打独斗,西村首先想到的就是事不宜迟,得乘着夜色,在天亮前加速闯关。
  ★天罗地网
    在西村部队后面30海里,就是自日本出发的志摩部队,但该部队指挥官志摩清英中将一直保持着无线电静默。他与西村之间既无通信联系,对西村的作战计划和意图也一无所知。
    西村和志摩曾是海军军官学校的同窗,只是俗话说得好,人心难测,海水难量。自进入仕途,两个人就不知不觉有了明争暗斗的意味。一开始,西村升得较快,后来轮到志摩吉星高照,一路赶超,别看如今他们同为中将,但志摩升中将要比西村早六个月,在论资排辈的日本军界,志摩就相当于西村的前辈了。
     自从军以来,西村从未进入过被称为“红砖”的海军省大门,算是从基层一步步爬上来的,论作战经验,要比大部分时间任职于军令部,被人揶揄为“肥胖、愚笨、沾沾自喜”的志摩丰富得多。志摩对此也心知肚明。按照日军的惯例,如果两人合兵一处,志摩因资格老的缘故,就要担任两支部队的战术总指挥,到时西村的脸必然黑得跟乌云相仿。都是同学,志摩就不愿触这个霉头了,干脆各打各的——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西村部队全速前进,很快把它与志摩部队的距离拉到了40海里,离苏里高海峡也越来越近。
    当晚,雷电交加,但没有月亮,夜幕笼罩下的苏里高海峡一片漆黑,像坟地一样幽静,只有当闪电掠过,才把附近弯弯曲曲的海岸照亮。单纯从天气条件来看,确实是闯关的绝佳时机,可是西村并不知道,守关人已经在前方为他布下了天罗地网。
    根据早晨探测到的情报,指挥扼守海峡的奥尔登多夫认为,己方在兵力上占据极大优势,对西村部队,不光是要击退的问题,还要全歼。
     美军第七舰队原定任务为护送陆军登岸,并对其岸上作战进行支援,整个舰队仅携带了少量穿甲弹,各护航航母装载的弹药也不是鱼雷和重磅炸弹,而是爆破弹和杀伤弹。一句话,他们根本就没有准备进行大规模海战,但海峡航道狭窄,适合近距离短促炮击,可以为美军省去缺乏穿甲弹的烦恼。
    富不必骄,贫不必怨,有多少棋子就布多大的局。奥尔登多夫按照各舰的作战特点,量体裁衣,用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甚至鱼雷巡逻艇堵住海峡出口,组成了一道道日舰不得不钻的巨大火网。
    他布设的第一道防线,在海峡南进口附近的岛屿区,那里隐蔽着39艘鱼雷巡逻艇。晚上10点36分,鱼雷艇通过雷达发现了西村部队。随后,这些鱼雷艇便从黑黝黝的海岸边疾驰而出,一批接一批地向敌舰发起攻击。
     美军鱼雷艇平时只做巡逻用途,缺乏实战经验,还没等它们驶至适当的鱼雷发射区,就已被日军驱逐舰的探射灯照得无所遁形,发射的鱼雷不仅没有一条打中日舰,己方反而还有多艘被击伤。
    西村部队一边排除鱼雷艇的阻挠,一边以20节的速度继续前进,这样一脚便踏入了奥尔登多夫预设的伏击圈。
    根据鱼雷艇的报告,奥尔登多夫已掌握了西村部队的航向、速度和阵形。1944年10月25日凌晨2点30分,在向鱼雷艇队发出撤离战场的信号后,驱逐舰部队兵分两路,沿着苏里高海峡的两边,向日舰驶去。
    各舰纷纷开足马力,在滚滚浪涛中勇往直前。在第54驱逐舰中队的旗舰“里米”号上,舰长菲亚拉中校正通过广播进行令人热血沸腾的动员:“大家注意,我是舰长。日本舰队要阻止我军登陆莱特岛,我们一定要截住敌舰,愿主保佑我们!”
  ★连一块皮也没有擦破
     凌晨3点1分,“里米”号一马当先,率领其他驱逐舰快速驶进了鱼雷的射程区域。
    海面漆黑一片,日舰瞭望哨的眼力再好,也难以区分舰影和岛上的山影。雷达屏则非常模糊,上面全是来自附近岛屿的复杂回波,根本看不出美舰位置的光点。
    菲亚拉通过无线电,向后面的舰只呼叫:“跟随我。”接着下令:“准备发射鱼雷!发射!”
     几乎就在第54驱逐舰中队射击的同时,西村部队也终于通过雷达发现了他们。日舰急忙打开探照灯,用强光罩住来袭者,第54驱逐舰中队顿时就像被一架有巨大闪光灯的照相机给拍照了一样。
    西村部队的编队方式是四艘驱逐舰在前,两艘战列舰和一艘重巡洋舰居后,前后相隔1000米。整个编队一边迂回前进,以躲开鱼雷攻击,一边在强烈的探照灯光的帮助下,试图瞄准正在攻击中的美军驱逐舰。
    幸运的是,由于双方距离太近,日舰无法使用巨炮或鱼雷,只能用高射炮进行射击。第54驱逐舰中队“连一块皮也没有擦破”,就毫发无伤地从对方的围攻中冲了出去。不过,他们的鱼雷也同样偏离了目标,第一轮攻击未能奏效。
    直到第24驱逐舰中队赶到,两个中队合力攻击,美军驱逐舰部队才开始收获果实。西村部队担任前卫的三艘驱逐舰被鱼雷准确击中,其中,“山云”号就像烧红的铁块投入水中,在一阵咝咝声中沉没了,另外两艘驱逐舰也失去了战斗力。
     第54驱逐舰中队一共发射了47发鱼雷,仅有3发击中,但是其中两发很关键,因为它们击中的是“扶桑”号战列舰的舷部。战列舰是西村部队的主力舰,“扶桑”号受创,顿时令西村脸色骤变。
    在密集的鱼雷群面前,西村所在的旗舰“山城”号战列舰终于也没能幸免,受到第24驱逐舰中队射来的一发鱼雷的攻击。
    凌晨3点30分,西村发出了他的最后一封电报:“在苏里高海峡北口两侧发现敌驱逐舰和鱼雷艇,我驱逐舰遭到鱼雷攻击,‘山城’号中鱼雷一发,未丧失战斗能力,继续航行。”
     电报刚刚发出去,又一发鱼雷插入了“山城”号的舰体。这下,任何轻描淡写都不起作用了,“山城”号的航速迅速下降,但在其他舰船的护卫下,仍能像喝醉了酒一样摇摇晃晃地前进。
    仗打到这个份儿上,明智一点儿的,应该选择赶紧撤逃。西村却有一个错觉,认为只要冲过美军驱逐舰的伏击圈,即可遇难成祥,胜利到达苏里高海峡的另一头。他发出命令:“我舰遭受鱼雷袭击,各舰不要管我,继续前进,见船就打。”
    西村部队的残余军舰一边施放烟幕,一边以曲折航行的方式脱离与美军驱逐舰部队的接触,向海峡入口驶去。
    西村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他给部下所指的其实是一条彻底的覆亡之路。当时火力最强最猛的伏击圈不在别处,就在海峡入口。那里除了八艘巡洋舰外,还有六艘战列舰,其中的五艘战列舰都是在珍珠港事件中被联合舰队击伤,而后又修复的。这些从珍珠港的泥淖中打捞上来的老战列舰,一直在海峡口来回游弋,等待复仇时刻的到来。
     眼见西村自投罗网,坐镇于一艘巡洋舰上的奥尔登多夫下达了开火命令。
    美军早已占据最好的“T”字横头阵位。当日舰排成一路纵队驶来时,其航线恰好与美舰成一直角。一字横排的美舰使用舷炮,可集中猛轰为首日舰,而日舰只能通过舰艏的炮塔发炮还击。
    开火命令一下,所有的战列舰、巡洋舰几乎同时进行射击。黑暗中,雷达控制的15英寸炮弹像长了眼睛,准确无误地击中了日舰。日舰完全被突如其来的炮火打蒙了,不知道该朝哪个目标还击才好,胡乱射出的炮弹全都打了水漂儿。
     这是世界上最后一次战列舰之间的夜海大战。如雨的炮弹映红了天空,爆炸声不绝于耳,一道道令人睁不开眼的曳光弹弧线,就像是一列又一列灯火通明的火车从丘陵上疾驰而过。奥尔登多夫把它称为自己一生中从未见过的最美景色。
    美军军官们通过雷达荧光屏观察着射击效果,他们把荧光屏上出现的阴影叫作“幽灵”。当看到一个“幽灵”从荧光屏上消失,人们就知道那是一艘敌舰沉没了。站在舰桥上的奥尔登多夫更是兴奋不已,当时曾有一两发炮弹朝他的军舰飞来,但他根本顾不上去察看炮弹会落在什么地方。他和他的将士们一样,此时的全部心思都投入一件事上:如何完美地结束眼前的这场午夜猎杀。
  ★惊到没法活了
    西村部队并不愿意这样被动挨打,他们所到之处,也能把海面搅到波涛汹涌。然而由于火力不猛,射击不准,所留下的航迹很快就被一发发美军鱼雷毫不客气地斩断了。
    西村部队的主力是“山城”号和“扶桑”号,这两艘战列舰舰龄均已超过30年,假使用人来打比方,便是已接近古稀之年的老朽之辈。此前,它们一直待在濑户内海用于海军训练,实在无舰可用,才不管三七二十一地被拉到了前线。
     本应退役的老舰防御能力十分薄弱,何况是被当成箭靶。“山城”号的三座炮塔被炸毁,上层结构化成废墟,西村也被炸死了。但这艘战列舰仍机械地执行着西村生前的最后一道命令,继续向前行驶。
    凌晨3点40分,“山城”号猛地喷吐出大量烟火,随后,一个底朝天翻进了苏里高海峡漆黑的海底,当时西村的将旗还在舰上飘扬。
    “扶桑”号舰长接替指挥,然而,他接替的不过是接踵而来的毁灭。在骤雨般炮弹的轰击下,“扶桑”号中弹起火,无法扑灭的烈焰裹罩了整座舰体。不久,弹药舱发生爆炸,“扶桑”号被齐腰炸断。凌晨4点30分,它步“山城”号的后尘,被苏里高海峡收容了残骸。
     这是一场完全一片倒的战事。美军在此战中的唯一损失,是一艘驱逐舰被友舰误击,丧失了作战能力。而西村部队则几乎全军覆灭,包括“最上”号重型巡洋舰在内的日舰都做了海底幽魂,只有“时雨”号驱逐舰从弹雨和几乎不落的水墙中逃了出来。
    刚刚逃离美舰的炮火追杀,就有一艘大舰朝“时雨”号迎面驶来。这正是“破屋更遭连夜雨,漏船又遇打头风”。“时雨”号上的舰员把魂都给吓飞了,他们战战兢兢地用日语发问:“你们是哪国的军舰?”对方立即用日语回答:“我们是‘那智’号。”
    “那智”号重巡洋舰是志摩的旗舰,原来这就是沿着同一航路赶来的志摩部队。
    隔着老远,志摩已经看到北面的天空硝烟弥漫,透过烟雾,炮弹的闪光也依稀可见。但由于与西村之间没有直接联系,志摩并不知道西村部队已经覆灭,他还认为这时候冲入战场能捡个漏儿什么的,所以一路并无迟疑。
     “时雨”号不知出于什么心态,并没有把自己部队惨败的情形告诉志摩,只是发出信号说:“这是‘时雨’号,舰舵发生故障。”
    于是,被蒙在鼓里的志摩继续深入海峡。随后他才意识到自己进入的是西村部队的坟地,漆黑海面上的火光居然全是还在燃烧着的日舰。 
    志摩部队先是看到了被炸成两截、犹如灼热大铁块的“扶桑”号。因为被炸断的两部分都在燃烧,志摩当时还以为是“扶桑”号和“山城”号两艘战列舰的残骸。10分钟后,他又发现了右前方的一艘起火军舰,后来辨认出是“最上”号。
     凌晨5点,“阿武隈”号轻巡洋舰突然遭到鱼雷艇的袭击,航速骤降至10节。黑夜中赤焰到处乱窜,美军的第二个伏击战打响了。
    犹如晚上一个人走进坟地看到死尸,本来就已心慌意乱,如果再被人从背后猛击一拳,简直要惊到没法儿活了。一股凉气从志摩的脚跟一直冒到天灵盖,他急忙下令各舰转舵。
    就在掉转船头的一瞬间,慌不择路的“那智”号与受伤的“最上”号相撞,将“最上”号的左舷侧撞开了一个大洞。“最上”号的官兵见状破口大骂:“慌什么!瞎眼了,看不见着火的军舰吗?”
    要不是这次意外的相撞,“最上”号或许还有存活的可能,但多了这么一个大窟窿,它再也无法逃出生天。
     志摩已经顾不上“最上”号的死活了,自己能逃命比什么都要紧。还好,志摩部队是一支规模不大的轻装部队,比较容易脱身。最后,除“阿武隈”号遭重创外,其余军舰都得以退出了苏里高海峡。在其身后,是燃烧的残骸、挣扎的水兵和大片的油迹。
    当然,这也是奥尔登多夫没有穷追猛打的结果。因为他收到了一份令人震惊的敌情通报:栗田部队已突破圣贝纳迪诺海域,出现在莱特湾北部的萨马海。
    奥尔登多夫立即下令停止追击。考虑到溃逃的志摩部队可能再次突破苏里高海峡,他将兵力一分为二,一半兵力向事发地点赶去,以应对栗田部队带来的威胁。
     虽然派出了援兵,但奥尔登多夫很清楚,这对于救急其实起不了多大作用。且不说援兵不可能及时赶到作战海域,就算到了那里,由于舰上的穿甲弹所剩无几,也难以起到支援的作用了。
  ★万籁俱寂
    栗田的去而复返,缘于一个微小的细节。
    在哈尔西决定北上之前,有一架美机始终在栗田部队上空时隐时现,极力保持接触。栗田很清楚,这是美军在海空大战中的惯例,对方可以通过这架飞机来了解他的部队的动向。下午4点20分,这架美机突然向东方飞去,从此不见踪影,之后再也没有出现一次空袭。
    栗田并不知道哈尔西已经率部离开,他只据此做出一个判断,那就是哈尔西肯定相信胜局已定,所以才停止了追击。
     棋才下了一半,所谓胜败还早得很呢。栗田马上想到了要钻这个空子,他下令舰队再次转向东进。
    部队退却时,栗田曾向联合舰队司令部发出电报,此时尚未收到复电。参谋们都很吃惊,一再追着栗田说:“对于下午的电报,大本营尚未回电!”
    栗田只回答了一句话:“没关系,我们干我们的!”
     在栗田部队东进两个小时后,他们终于接到了丰田发来的训令,上面写道:“仰仗神明庇佑,全军猛烈突击!”
    栗田在日本海军中的声名并不好,之前就有过坐着战列舰还被鱼雷艇追杀的笑话,并被冠上了“逃之栗田”的绰号。显然,在联合舰队司令部看来,栗田属于旧病复发,他先前的撤退决定也只能归到怯懦胆小的类型。丰田发来这份训令,就是告诉栗田,不管碰到什么困难,也不管付出多大牺牲,都要坚决对莱特湾实施突击。
    栗田部队的普通官兵并不知道,部队再次东进其实是栗田的单独决定,还以为这是不得不执行丰田训令的结果,因此,在训令公布后,纷纷对之冷嘲热讽。
    这个说:“请把战斗托付给我们吧,在陆地上指挥海上实战(指联合舰队司令部一直在陆地上),就是神仙也难以办到。”
     那个说:“不了解这种惊人的空袭,才会说这种不负责任的话。什么‘神明庇佑’,倒不如换成‘全军覆灭’。”
    栗田正好以上级硬性命令为由,来化解属下们的抱怨,所以对此也未多做解释。10月24日晚上8点,他向联合舰队司令部发报,作为对训令的回复:“本队将置一切损失于不顾,决心于25日上午11时突进莱特湾。”
    晚上11点半,栗田部队的22艘日舰以单纵队阵式进入了圣贝纳迪诺海峡。圣贝纳迪诺海峡号称魔鬼海峡,最窄处不足两英里,而当时海流的速度是每小时七到九海里,到处都翻卷着漩涡。舰队要从这里穿过,困难程度犹如用木伐渡过急流。此外,整个舰队早已实行了灯火管制,海峡两岸也看不到一点儿灯影,他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摸黑航行。
     到了这个时候,林加百日训练终于显现出效果。栗田部队的官兵凭借其出色的目力和坚忍的意志,始终驾驶着舰船稳步前行。对此,美方也感叹不已。一名军官由衷称赞道:“能在漆黑的深夜出色地越过海峡,真是了不起!”另一名美军军官则评论说:“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海军显示出来的一大特征是,具有闯过绝望难关的勇气和能力。”
    在穿越海峡时,日军其实非常紧张,士兵们一个个蹑手蹑脚,屏住呼吸,唯恐暴露目标,遭到美军的突然攻击。
    攻击并未出现。25日0时35分,栗田部队顺利突破圣贝纳迪诺海峡。在星火微闪的黑暗中,日舰像幽灵一般,一艘接一艘地进入了萨马岛。
    突破海峡不等于高枕无忧,相反,在穿过海峡的一刹那,栗田还是有一种如履薄冰的感觉。
     莱特湾的极端重要性,大家都非常清楚,所谓“老虎喉中讨脆骨,大象口中拔生牙”,栗田部队即便可以侥幸突破圣贝纳迪诺海峡,但从海峡出口到莱特湾这段海域,也一定会遭到美军的全力攻击。
    站在美军的角度,栗田设想,对方会先在海峡出口的两岸配备潜艇部队,再利用“T”字横头阵位,将所有巨炮瞄准刚穿过海峡的舰艇射过来。仅仅这一点,就已经够受得了,更不用说拂晓之后,哈尔西航母部队将会展开大规模空袭。
    完全可以这么认为,让你毫无阻碍地越过海峡就是一个陷阱,美军的真正意图,是要在萨马海完成一场漂亮的歼灭战。
     想到这里,栗田浑身的血液都要凝固了。他没有让舰队立即南下,而是将一字长蛇阵变为夜航的搜索队形,各分舰队之间相隔两海里,继续向东急驶。为了尽快脱离危险海域,舰队中连受伤的“大和”号都保持了最高航速。
    让栗田格外吃惊的是,他在海峡出口没有看到一艘警戒的美舰,用雷达扫描,周围50海里的洋面也一无所有。
    栗田想不通为什么会这样,但既然已证明暂时安全,在前进大约20海里后,他便传令舰队南转,前往莱特湾。
    就在前行的过程中,栗田接到了西村发来的最后一封电报,获知西村部队在苏里高海峡遭到了美军的袭击。一小时后,他又接到志摩的来电:“我部正在撤离战场。”
     根据这两封电报,栗田判断出,日军在南面的突击行动已被挫败,再也不用指望西村部队、志摩部队的配合了,只能单打独斗。那么,北面的小泽部队怎样了?有没有把哈尔西诱出去?栗田很想知道,然而,这时他与小泽也失去了通信联系。
    四周万籁俱寂,没有美舰突然冲出来,但栗田部队并不相信配备先进雷达,且具有极高搜索能力的美军舰队会真的不知道他们的到来。莫非要等天亮后空袭他们?
    战前的寂静,往往是暴风雨即将来临的先兆。恐惧感笼罩着整个舰队,直到天渐渐放亮,官兵们都不敢合一下眼,他们预感到,一场比锡布延海海战还要激烈的大空袭就要到来。
  ★牺牲战术
     10月25日,上午6点27分,太阳升起。栗田马上下令以“大和”号为中心,将夜航的搜索队形变为防空的环形队形。
    变换队形的信号刚刚发出,旗舰“大和”号桅楼上的瞭望哨就报告,在东面的水天一线处出现了几个黑点。这时的萨马海海域乌云低垂,雾气弥漫,天色也稍显阴暗,所以视野较为模糊,瞭望哨凭目力观察,一时难以确定那几个黑点究竟是什么。
    随着天色不断放亮,黑点逐渐放大,可以看到四根军舰桅杆,接着航母及其警戒舰船的身影也渐渐清晰起来。同一时刻,瞭望哨还发现了远方天空中的美军舰载机。
    接到报告后,栗田的参谋们一致认为,这肯定就是第38特混舰队,而且看样子,对方并没有察觉栗田部队的到来,否则空袭早就开始了。
  栗田遇到的当然不是第38特混舰队,那是金凯德第七舰队的一支航母特混大队,代号“塔菲-3”,指挥官是斯普拉格少将。
     第七舰队与之编制相同的还有“塔菲-2”和“塔菲-1”,后面两支特混大队当时正分别在东南海区和南部海区执行巡逻任务,而“塔菲-3”处于最北端海区。它们的任务都是各守一边,独立封锁住通往莱特湾的去路。
    在此之前,斯普拉格也收到了反潜巡逻机的紧急报告。巡逻机发现了栗田部队,但是它自身只配备了深水炸弹,仅能袭击潜艇,无法攻击战舰。
  斯普拉格刚收到报告时还不相信,因为他和金凯德一样,都以为有一支强大的水面舰艇部队正在固守着圣贝纳迪诺海峡。
    这个飞行员是个新手,会不会误把哈尔西的快速战列舰当成了日舰呢?斯普拉格下令再探再报:“作战室,告诉那个飞行员核实他发现的情况。”
  一份简短急促的回复很快传来:“目标肯定是敌舰队,军舰上都有塔式桅楼。”
     多层上层建筑和塔式桅楼,是日军大型战列舰的一个标志,所以飞行员才敢拍着胸脯打包票。几乎在同一时间,美军的无线电报员收听到了日本人叽里咕噜的谈话声,雷达屏上也哔哔作响,显示附近出现许多不明舰船。一名信号员急忙拿起望远镜进行观察,最后证实日军舰队果然正朝己方开来。
    这正是“闭门家里坐,祸从天上来”。斯普拉格顿时大为紧张,意识到自己“处境危险”。同是航母为主的特混大队,“塔菲”系与第38特混舰队的那几支大队有很大区别。斯普拉格的“塔菲-3”虽有六艘航母,但它们都是由商船或油轮改装而成的小型护航航母,几乎没有装甲,火力很弱,基本任务也只是为莱特岛的运输舰队和登陆舰艇提供空中掩护,并不随同战列舰和重巡洋舰一起作战。
    与较弱火力相应的是,这些小航母的外壳都比较薄,不能保护易爆炸的汽油、弹药和鱼雷舱。海军水兵们开玩笑地称之为“番茄罐头”,将它们归类为“易燃、易受攻击、可牺牲的舰只”。除此之外,小航母的最高航速仅为16节,只及日军战列舰和巡洋舰航速的一半,比同舰队中的护航驱逐舰还要慢,有“吉普航母”的名号。
    面对栗田部队的突袭,“塔菲-3”无疑处于完全弱势的地位。斯普拉格也从来没有设想过,依靠手下这些吨位小、航速低的护航航母和一些战斗力不强的警戒舰,他竟然要同日军的快速水面舰艇部队决一死战。他悲观地认为,一旦交锋,“塔菲-3”坚持一刻钟以上都几乎不可能。
     然而,假使“塔菲-3”不主动上前迎击,莱特湾的舰船就将立刻陷入灭顶之灾——在陆军和军需品被送上岸之后,美军运输舰队的大部分舰船都已撤离莱特湾,但还有50多艘单薄的货轮、战车登陆船和两栖舰艇停泊在港湾里。
    斯普拉格毅然决定用牺牲战术来拖住栗田部队,他将自己面临的危险情况电告金凯德,并且说:“如果我们能把敌舰队吸引过来,就能延缓它对莱特岛的袭击,直至援兵到来,尽管我们的末日显然会来得更快。”
    在接到斯普拉格的电报之前,金凯德其实已经手足无措。当天凌晨,有些心神不安的他曾经通过无线电向哈尔西询问:“圣贝纳迪诺海峡是否已有第34舰队守卫?”
     由于哈尔西的旗舰“新泽西”号战列舰上的无线电通信发生混乱,金凯德等了两个多小时后才收到回音,哈尔西的答复只是一个简单的“否”字。
  金凯德这才知道,哈尔西原来根本没有编组什么第34特遣舰队,更没有安排力量守卫圣贝纳迪诺海峡。他惊愕万分:“哈尔西怎么会放弃执行这个周密的战斗计划呢?这是不可理解的。”
  ★千钧一发
    哈尔西一心要歼灭小泽部队,早已把圣贝纳迪诺海峡完全丢给了金凯德。
    在第38特混舰队连夜北上的过程中,航母的夜舰巡逻机曾发来报告,告知栗田部队已转向东进,向圣贝纳迪诺海峡驶来,同时海峡里长期熄灭的航标灯也被点燃。听到这个报告,包括李中将在内的几名将领对继续北进都犹豫起来,但哈尔西依然不为所动。
    一干将领中,最可能对哈尔西产生影响的是第38特混舰队司令官米彻尔,可米彻尔自己都被“架空”了。当米彻尔的参谋半夜叫醒他,希望他阻止哈尔西的鲁莽举动时,米彻尔首先问:“哈尔西将军收到那个报告了吗?”
     得到肯定的回答后,米彻尔便说:“如果他要听我的主意,他会来问我的。”随后便回船舱睡觉去了。
    哈尔西认为,栗田部队早就被打得半死,就算去而复返,金凯德要对付它也不费吹灰之力。后来在回顾自己的这一决策时,哈尔西仍不承认自己的失策:“如果遇到同样的情况,并掌握同样的情报,我还会这么干。”
    哈尔西为栗田创造了机会,他立即电告联合舰队司令部:“天赐良机,我们正全速前进,准备攻击敌航空母舰。”
     栗田和他的参谋们一样,始终认为眼前要攻击的目标是第38特混舰队,或至少是其中的一支航母大队,同时茫茫雾海也为“塔菲-3”提供了包装。在日军瞭望哨的眼中,“塔菲-3”的规模颇为宏伟,这也使得栗田对之深信不疑,他绝对不会想到自己要对付的居然是一支经不起折腾的弱旅。
    按照正常的海战程序,栗田应该改变环形队形,以战列舰和重巡洋舰为掩护,派轻巡洋舰和驱逐舰先行实施鱼雷攻击。但有了前一天的经历,栗田深知自己未必能得到友军的空中支援,如果继续整编队形,很可能失去这一先发制人的绝好战机,为此,他下令:“保持现有阵形,立即全速突击!”
    这是一个后来看来足以致命的错误。各个分舰队自行指挥,跑得快的猛然蹿到前面,跑得慢的则一下子落在了后面,整个舰队陷入一片混乱。
  早上6点59分,“大和”号率先发难,9门18英寸巨炮一齐开火,炮弹在40秒钟内飞越了32英里,接着轰的一声巨响,在美军航母旁边激起了50米高的水柱。
    斯普拉格见状赶紧传令舰只转向,全速逆风东驶,这样既可拉大与日舰之间的距离,又便于航母甲板上的航载机起飞。
     太平洋战争开始以来的无数次海战都证明,在飞机与军舰的角逐中,军舰取胜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看到舰载机飞来,栗田马上想到,如果不集中炮火抢先对美军航母实施当头一击,他的部队可就危险了。
    决不能再有丝毫犹豫,犹豫一分钟,战机就可能被浪费60秒。栗田大叫:“首先封闭敌航空母舰上的飞机,使之无法离舰,然后一举歼灭敌机动部队!”
    所有日舰遵令直接用前炮台开炮,除18英寸火炮外,14和16英寸火炮也加入其中,各种口径的炮弹恶魔般地飞向美军航母。斯普拉格急忙命令各舰施放烟幕,全速规避。
     为确定烟幕中的弹着点,日舰开始使用装了染料的带色炮弹,炮弹不断在海面掀起红、黄、蓝、绿各色水柱,水柱哗啦哗啦地落下,构成了一幅极其恐怖的景象。美军水手们惊呼:“他们用彩色炮弹打我们!”
    千钧一发之际,萨马海上突然下起暴雨,如有神助的暴雨遮挡了日舰炮击的视线,斯普拉格赶紧指挥各舰驶往降雨水域。
    利用瓢泼的雨水做掩护,美军航母飞行甲板上的舰载机终于得以全部起飞。每艘“吉普航母”只可搭载18~36架飞机,在战斗打响后的10分钟内,附近的“塔菲-2”舰载机也赶来支援,这使舰载机数量急剧增加。
    虽然数量不少,但所有的美机都奈何不了日军的战列舰和重巡洋舰,因为它们的预定任务是攻击海岸目标,所以机上没有配备攻击水面舰只所必需的穿甲弹或鱼雷,而是携带了杀伤炸弹和深水炸弹。要对付士兵和潜艇,这两种炸弹的确是致命武器,可若用来对付战舰,充其量只能在钢板和大炮挡板上蹭一个印子。
     尽管如此,美军飞行员们仍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扔完炸弹后,他们还不断驾机越过栗田部队的上空,通过这种虚张声势的方式来分散日舰的注意力。
    舰载机的攻击力有多少成色,此时此刻,哪里看得出来?栗田能观察到的,只是天空中那密密麻麻的机群,这让他愈加深信自己是在同强大的第38特混舰队交手。
    栗田不敢全力前推,他采取了一种消磨时间的战法,即从三面对美军航母进行包围。不过由于必须不断转舵,以躲避美军舰载机的袭击,所以日舰舰炮的命中率暂时还不高。
     可是这并不能降低斯普拉格的危机感。随着包围圈的不断缩小,两支舰队的距离减至12海里,美舰已处于日舰大炮的射程内,而美舰的大炮丝毫不能威胁日舰。一旦栗田完全闭合包围圈,里面的“吉普航母”很容易被消灭得一干二净。
    一定要想办法将日舰逼远一点儿。“塔菲-3”共有三艘驱逐舰,战斗开始15分钟后,美军以攻为守,在“约翰斯顿”号驱逐舰的率领下,这三艘驱逐舰如离弦之箭一般冲了出去。







上一本:清朝帝位之争史事考 下一本:蹴鞠王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战争从未如此热血4:二战美日太平洋大对决的作者是关河五十州,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