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历史从殿堂走向民间


作者:臧嵘     整理日期:2014-11-19 12:27:40

  《历史从殿堂走向民间》共分三大部分:历史从殿堂走向民间:这是从总的理论方面阐述的;新课标历史教学指导:这是近年我国教育新课改后我参加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大象出版社等历史教科书的一些心得体会;国内外历史教科书研究:这是我对我国大陆和香港地区以及韩国历史教科书的专题研究,指出我国和邻国一些历史教科书的特点、长处和如何加强同邻国历史教科书上一些不同历史观点的交流。上述内容只是我一家之言,诚恳希望海内外专家指教。
  作者简介:
  臧嵘,笔名丰唐,1935年生,扬州市人。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编审,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1993年被评为国家级社会科学突出贡献专家,终身领取政府特殊津贴。著有《历史教材纵横谈》、《历史教材学和史学论丛》、《史海泛舟谈古》、《蝼蛄谈史》、《中外文明的交融之路》、《中国古代四位名人》、《东汉光武帝刘秀大传》、《隋唐五代史论》、《中国古代驿站与邮传》等二十多部文史专著,共达300万字。
  目录:
  第一部分历史从殿堂走向民间历史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的神圣任务珍惜中华传统文化——由一篇高中生什刹海酒吧调查报告所想到的历史教育与历史普及——史学工程刍议也谈'历史学家涉足文学领域'——论历史普及≠历史文学考古——从殿堂走向民间由三个年代差误引起的感慨第二部分新课标历史教学指导高中《历史》(必修I)知识结构和基本线索大象版普通高中课标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I)介绍与解读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专题……珍惜中华传统文化——由一篇高中生什刹海酒吧调查报告所想到的这篇感想是在一位高中女学生关于什刹海酒吧一。条街对传统文化冲击的调查报告影响之下写出的。这个高二女学生竟有如此重的社会责任感,写出命题严肃、内涵极为丰富厚重的社会调查,而且为此感到痛心,并出于对中华文明的热爱,在调查中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建议这种精神,的确使我这个七旬老翁感动。因此,我在8月l8日的《竞报》上以“高二女生酒吧调查惊住专家”为题,写了一篇专题报道,表彰了这位高中女生李倩男,而且提到了我的由衷的惊喜。的确,我对中华传统文明有着深厚的感情,可能这与我一辈子从事历史研究和编写历史教科书有关。美籍华人学者杜维明有一句深刻的话:“古往今来,有古无今的国家不少,有今无古的国家也很多,但既有古又有今数千年绵延不绝历史长存的国家,可能说唯独中国一国。”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古代印度、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都已不是几千年前的那个民族国家,今日印度是由后来雅利安人建立的,今天的埃及、叙利亚、伊拉克也是以后阿拉伯人创建的国家。唯独我们中国从古至今屹立在东亚土地上,若从元谋人、北京人算起有百万年历史;若从文明史算起,则有自黄帝以来的五千年文明史,从汉唐辉煌时期算,也有两千多年。为此,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常常感到自豪。说到辉煌的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华传统精神,古今中外有许多大学者作过诸多评论。18世纪德国启蒙家沃尔弗曾称赞:“中国人的智慧自占以来遐迩闻名。”科学名著《历史上的科学》的作者贝尔纳评论中国“在许多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和科学的巨大中心之一”。20世纪末,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和日本学者池田大作的谈话录《面向二十一世纪》,甚至称未来的新的21世纪将会成为“中国文化的世纪”。这些名人评语都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应当珍惜自己伟大的辉煌的中华传统文化。其实,世界各国绝大多数人都是珍惜人类文化遗产的。阿富汗恐怖主义分子砸碎巴米扬大佛曾引起世界人民的愤怒与厌恶。我曾到过泰国旅游,看到那些古佛塔上的珍珠宝石被一些歹徒敲碎窃走,深感惋惜.至今人们对近四十年前那场大浩劫毁坏的庙宇、古宅、故居仍然十分痛心。在对人类优秀文明.传统文化的保护、珍惜、弘扬这一点上,世界人民是有共识的。记得十年前,我曾参加过一次关于对北京市独特的宣武文化的保护研讨会,会上许多专家学者慷慨陈词,建议修复和保留那些明清以来的名人故居和当时中国和日韩友人交往的场所。很可惜,很多建议没有能付诸实践。再往前一些年,粱思成等著名建筑学家所建议保存北京旧城面貌的正确主张,也没能被采纳。要不然,一座整齐的北京古城尚能古色古香、豪华美丽地呈现在世人眼前。君不见仅那几座对称的,雍容华贵且美观大方的东单、西单、东西四牌楼就使古老的北京城大增生色,使中外游客深深佩服东方建筑美的特色,若再加上厚重的整齐的明清城墙和城门,更会使人惊叹中华古老文明的可贵。可惜这一切现在都不复存在了;不久前叉新建了永定门、崇文门,但那一堆人工遗址的黄土,哪里能体现所经六百年的明清古城古貌的雄姿呢?现在我们只能将山西平遥古城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其实一座巨大古典的明清此京城,是多么出色的、代表中华传统文化的世界文化遗产啊!由此想到最近几年来我在国外所亲眼看到的一些生动事例:在欧洲旅游时,当我们到意大利的古罗马遗址,那座世界闻名的奴隶斗兽场,依旧是当年贵族和平民共同游乐的场所,废址楼层依然,残旧处并不修复一新,俨然就是一处废墟古迹。据导游给我们介绍,罗马政府规定,在古罗马废址处,任何人都严禁修建新楼新居,谁挖地三尺就会遭到法律严惩。有些碉堡废址,已成为流浪猫的栖居所,它们一群一群游窜跑动,竟成为自然一景。这一规定,似乎值得我们借鉴。在俄国,我也受到许多保护文化遗产的教育:俄国人民之所以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民族,我以为其重要原因也在于他们极为重视人类文化遗产。他们不仅十分完好地保存了沙皇时代的冬宫和夏宫,在里面存放着世界级的许多文化珍品,极好地保存着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女皇在三四个世纪前的宫廷古建风格,尤其可贵的是,还有意保护了当年彼得大帝最初发迹时的住处,这个被称为符拉基米尔的小镇和当时彼得的官邸,成为彼得堡重要一景。在彼得堡和莫斯科一些重要古迹名胜景点,没有繁华的商业贸易场所,游人看到的是赏心悦目的古典建筑和水光华树相映的美景。……
  







上一本:近代论域探索 下一本:新旧中国的交替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历史从殿堂走向民间的作者是臧嵘,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