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骑士的崛起:中世纪的欧洲


作者:阚天下     整理日期:2014-09-23 09:43:58

中世纪时期的欧洲在欧美被普遍称为“黑暗时代”,在这个时期,宗教严苛,战乱频繁,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同时,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极端贫困,欧洲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黑暗”之中。而事实是否如此?
  本书围绕骑士阶层的崛起和衰落,清晰地梳理了中世纪时期欧洲各个阶层、各个国家的社会状况,将中世纪时期欧洲的真实状况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作者简介:
  阚天下,资深文学编辑,兼历史小说作家,文字底蕴颇丰,胸怀广博更心系天下,深怀悲悯之心。曾在文学网站连载多部历史小说,已出版文学小说多部,尤以文史作品见长,文风简练,清新自如,内容深厚,知识性强,深受读者喜爱。
  目录:
  前言
  第一章神学笼罩下的中世纪
  第一节至高无上的教会
  东西教会的分裂
  庞大的教阶体制
  教会与君主的“纠葛”
  教会势力如火如荼
  第二节修道院的风景
  追溯修道院起源
  《本笃规程》和“三誓愿”
  修道院“书信”
  冲破禁锢
  人性与神性的较量
  第二章骑士的全盛时代
  第一节骑士阶层与制度的建立前言
  第一章神学笼罩下的中世纪
  第一节至高无上的教会
  东西教会的分裂
  庞大的教阶体制
  教会与君主的“纠葛”
  教会势力如火如荼
  第二节 修道院的风景
  追溯修道院起源
  《本笃规程》和“三誓愿”
  修道院“书信”
  冲破禁锢
  人性与神性的较量
  第二章骑士的全盛时代
  第一节 骑士阶层与制度的建立
  从战火中涌现
  装备
  等级及册封
  独特礼仪
  与基督教的矛盾
  第二节特殊的征兵制度——骑士制度
  骑士制度的建立
  三大阶段
  发展与演变
  深远影响
  第三节十字军东征——骑士的黄金时代
  组建十字军
  十字军东征的背景
  残酷的杀戮——十字军东征
  东征建立的骑士团
  十字军东征的意义
  第四节骑士道
  骑士精神
  骑士精神遗风
  浪漫情怀
  制度的衰落
  第五节骑士的楷模——腓特烈一世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由来
  远征意大利
  继续努力
  远征的缘由
  腓特烈离世
  第三章中世纪的社会生活
  第一节庄园制与城市的发展
  庄园制
  城市的形成
  第二节 贸易往来及医疗
  商业贸易交往
  医疗卫生状况
  不能抵御的瘟疫——黑死病
  黑死病席卷后的影响
  第四章中世纪的灿烂遗产
  第一节泽披文坛
  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士
  《堂吉诃德》
  第二节城市建筑和雕塑成就
  与时俱进——城市建筑
  精美的雕塑
  第三节音乐绘画的余光
  音乐之声
  绘画之变
  第四节 中世纪的自然科学
  科学发展的阻力
  数学突破
  物理学和地理学的发展 提到中世纪,一般是指公元476年至1453年这一段,从西罗马帝国灭亡算起一直到东罗马帝国灭亡为止。这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它既是欧洲版图奠定的时期,又是史学家认为欧洲文明史上发展较为缓慢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欧洲历史的主线是封建制度的形成、发展和解体。我们先对中世纪的历史轮廓进行简要梳理。
  日耳曼人消灭西罗马帝国之后,相继出现了一批大小不一的蛮族国家,在欧洲先后建立了法兰克、伦巴底、奥多亚克、勃艮第、汪达尔—阿兰、东哥特、西哥特、盎格鲁—萨克逊等王国。随着这些王国的出现,国与国之间也产生了一些摩擦,战火不断。一些小的王国在火拼中不复存在,只有盎格鲁—萨可逊和法兰克王国存在的时间相对长一些。在战争绵延不断、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的时代里,天主教作为拯救下层人民的精神支柱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进入8世纪,一个新的王朝——加洛林王朝建立,并且很快发展成为一个几乎覆盖整个基督教世界的帝国。9世纪时,加洛林王朝被维京人、穆斯林、马扎尔人等外族侵略者推翻,使得这个统治欧洲长达1个世纪的王朝覆灭,并且直接导致欧洲进入了长达1个世纪的侵略战乱时期。直到公元1000年左右,这场旷日持久的外族侵略战才得以结束,中世纪早期也最终曲终人散,新的文明正在孕育和发展。教会的力量逐渐增强,基督教的影响在不断扩大,甚至囊括了参与侵略的维京人和马扎尔人。城市、商业和贸易重新繁荣,欧洲文明开始复兴。虽然欧洲文明兴盛起来,但依旧充斥着政权更替和军事征伐,涌现出了许多力量强大、政治相对稳定的大帝国。8世纪出现的拜占庭帝国在中世纪中期达到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全盛。
  本书将着重介绍800年至1500年期间的欧洲历史。长达700年之间的历史穿插于中世纪早、中、晚期,其价值就在于它的骑士风格。所谓骑士,是指欧洲中世纪时期受过正式军事训练的骑兵,后来演变成一种荣誉称号,一个阶层的代表。中世纪的国家是从蛮族社会组织的基础和战争中发展而来的,因此整个社会结构和风气都和军事有关。骑士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的,它处于贵族阶层的底层,但他们的身份并不是继承而来的。在欧洲中世纪动荡的局势中,作为统治阶级国王与贵族都需要一些高素质的兵种,只有这样,在战争中获胜的几率才会大些。为此他们精心培养了一批年轻人,使他们成长为骑士。骑士在分化之初属于贵族阶层,因为只有他们才有能力购置昂贵的装备——三到四匹轮换的马,每匹马需要消耗大量的粮食,尤其在农业生产不发达的中世纪,这是一种极大的开销。盔甲需要去铁匠铺量身定做,此外还有扈从的装备。
  腓力六世时期,社会上流传着这样的说法:“为了避免即将来临的灾难,人们将自己分成三类:第一类是祈祷上帝的人;第二类是经商、种田的人;第三类是为了防护前两类人使之免受不公和伤害而产生的骑士。”从中可以看出骑士在中世纪时期虽然处于贵族的底层,但却受到了极大的尊崇。成为一个真正的骑士,也是每个男孩心中的梦想。
  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阶层,在南征北战中形成了种种有关骑士的神奇传说,骑士精神和准则渗透到了整个中世纪的生活中。那么,就让我们追寻那段历史去了解那个时代特有的人土风情。
  骑士制度的建立
  骑兵的装备非常昂贵。8世纪时,一匹配有装备的马相当于45头母牛或者15匹牝马的价格。为了保证充足的兵源,当时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不得不进行改革。他一方面让贵族和富裕农民成为职业骑兵,免除小农服兵役的权利;另一方面,将土地分封给骑士,使其成为他们的军事采邑,奠定了骑士制度的坚实基础,并因此成为中世纪军事封建主义的滥觞。这样一来,兵役从义务制转为采邑制,封建领主的军队成了国家军队的基础,从而使处于分散状态的骑兵转化成为一个骑士阶层,即形成了骑士等于骑兵加土地所有制的组成。采邑制成为骑兵制度的经济基础,骑士的范围也逐渐扩大,只要能以马匹装备为封主参战并接受册封的人都可以称为骑士。骑士制度包括了参战的所有等级的贵族,甚至国王也会为自己的骑士名号而感到自豪和荣耀。如先后参加十字军东征的理查一世、爱德华一世、法王路易七世、九世、腓力二世、德皇腓特烈一世、二世等,他们都是以“骑士国王”而闻名于世。1449年,英王爱德华三世建立袜带骑士团,并作为其中一员与骑士们一起圆桌会议,共同进餐,主持比武等,
  俨然自己就是一名高级骑士。有了国王的参与,骑士的队伍更加壮大,也从而使这个时代成为一个骑士的“英雄时代”。
  众所周知,最早采用领地和采邑制度的是加洛林王朝的法兰克王国。骑士制度也是来源于此,此后便逐渐推行到欧洲各国。查理曼大帝一生都在南征北伐,但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没有办法维持、供应庞大的军队,他不得不将那些征服的土地划分成小块,连同土地的农民,赐给他的追随者。当然,国王并不是无偿赠予,而是有契约的。国王许诺向领主提供保护,作为回报,领主们每年要上缴税收,并且要定期服役。领主们实际上只有拥有了使用权,而最终土地所有权还是归国王所有。查理曼名声大震,但很可惜他的后人并没有能力维持住这种局面,路易一世不知道怎么想的,他将国家平均地分配给相互敌视的后裔。在他死后,庞大的帝国自然而然被一分为三,于是各地的大小封地都成了相对独立的王国,贵族们的采邑变成了世袭,不可剥夺。
  虽然,法兰克王国没有将采邑制延续下去,但骑士制度却从法国南部风靡北部,还通过佛兰德、勃艮第传到了德意志帝国的西部,逐渐成为全欧洲的一种机制。
  三大阶段
  纵观来看,骑士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
  第一个阶段,大致从查理马特军事改革到11世纪末期。这一时期的骑士制度还处于初期阶段,但已经形成了某些独特的特征。首先,骑士在当时的主要职责是保家卫国,他们的形象极受社会尊敬,因为当时战争和军事活动非常频繁。在当时的人们的观念中,战争属于正常的社会生活状态。早期的骑士是忠诚、勇敢的代言人,它肩负着保护人民的使命,征战是其主要职责、他们每年要为领主服兵役40天至60天左右。11世纪以前,只要有能力置办得起武器和战马的人,并且行过臣服礼的都可以受封为骑士。但是,中世纪骑士的装备费用是很昂贵的,“以8世纪的法兰克为例,一名骑士的装备从头到脚大约45索里达。而当时一头公牛价格在2索里达左右。也就是说,一名骑士的装备超过了22头公牛的价格”。811年的《米诺恩斯敕令》明文规定,凡是准备参军的人必须自行准备三个月的粮食和半年的衣服。如果一个人有能力,可以骑马作战为某人效劳,那么他就可以称得上是骑士。农民出身的自由人,如果在战斗中表现非常英勇的话,也可以被封为骑士。
  武器装备的精良、对武器的使用以及武力决定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骑士,要想成为骑士,必须是武装精兵。另外,骑士一开始出现,似乎就有好斗尚武的天性。在经济领域中,骑士效忠于领主,是封建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通过宣誓等仪式加强与领主的关系。在社会阶层方面,骑士可以是贵族,但并不是所有的贵族都是骑士。骑士主要用于作战,而贵族还负有司法权和一些世袭权。可以说,骑士是“贵族的随从”,处于贵族和农民之间。
  其次,骑士还是一名封建主。不管管辖的土地是多还是少,骑士都可以从他的封建主中获得封地,以此作为服兵役的条件。日尔曼的法典中有这样的条款:“采邑就是骑士的报酬”。骑士成为采邑的领主,他们享有该采邑领地的全部收入,可以自由支配,如用来配置自己的装备。”英王亨利二世的军队条例中第一条规定是这样的:“凡占有一处骑士采邑的应置备一副链甲,一顶头盔,一面盾牌和一支长矛,每个骑士置备多少链甲,头盔,盾牌和长矛应以自己在骑士领地内占有多少采邑为准。”除此之外,骑士在该采邑上还拥有行政权,如一般的民事诉讼,部分抢劫,杀人的处理权,任命陪审团成员,案件调查等。再次,骑士经历着基督教化的过程。中世纪早期的骑士几乎都是残酷野蛮,无法无天的武夫,他们仗势欺凌、胡作非为,滥杀无辜,而这些暴行却没有违骑士的行为规范。但是,这些行为与基督教教义相背离。随着基督教在中世纪西欧地位的不断提高,教会对骑士也开始有所制约。
  10世纪,教会提出了“和平运动”的口号,明文规定要对滥施暴力的人予以严重制裁,特别是对教会和教职人员施暴的骑士实行精神制裁。如果有骑士抢劫或违背教会,攻击手无寸铁的牧师,或劫掠农民、商人,那么教会有权将其开除。而休战运动则禁止骑士们在星期天或者神圣的节日进行战争,禁止在教堂或者教堂附近进行暴力活动,否则将会被开除教籍。1027年,法兰西教会宣告“神命休战”,起初休战的期限只限于收获季节和假日以及每个星期的某几天,后来发展到只允许每年中有80天时间用于战争。基督教在《圣经》中替骑士们找到了楷模,在宣读《圣经》中的保罗书信的时候,所有的骑士都必须站着向保罗表示敬意,因为他也是一名骑士。通过基督教对骑士的限制,缓解了骑士之间相互征战的破坏性,同时也纠正了早期骑士为征战而征战的错误观念。
  第二阶段大约从12世纪初期一直持续到13世纪初期。这一阶段基本是以十字军东征为主,可以说是骑士制度的繁荣期。在这一阶段,骑士制度的宗教原则与军事原则相结合达到了顶点。事实上,在十字军东征以前,欧洲的好几次冒险战争都与宗教有着密切关系。如威廉在远征时曾经得到过副教皇希尔地布南德,即后来的教皇格里高利七世和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支持,教皇亲自为诺曼人祝福并且赐予威廉一面“神旗”。等到大规模的十字军东征时,骑士的好战、冒险精神与宗教的狂热融合在一起,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1095年,教皇乌尔班二世在克勒芒宗教大会上鼓吹十字军远征时曾说:“督促一切等级的人,骑士、步兵、富人、穷人都必须迅速起来,及时地给予基督信徒以援救。凡动身前往的人,假如在途中,路上或者海上,或者在反异教徒的战争中丧失了性命,他们的罪孽将在那一瞬间获得赦免。让那些从前经常凶狠的人、有信仰的人、因私事而斗争的人,现在去和那些不信上帝的人战斗吧,那些从前做强盗的人,现在去做基督的战士吧。那些从前与自己的兄弟和亲朋斗争不休的人,现在去向蛮族进行正义的战争吧。”在教皇的极力鼓吹和怂恿下,十字军东征变成了一场正义的战争,骑士之间的仇杀也变成了对异教徒的仇恨。在宗教的外衣下,骑士们好战嗜血的本性转化成了合法的宗教的狂热,他们变卖自己的家产,甚至连国王也会这样做,查理抵押了整个属地和国家。随着十字军东征,产生了基督教骑士之花——骑士团。当时出现了三大骑士团,条顿骑士团、圣殿骑士团、医院骑士团。他们隶属于教皇,主要有僧侣构成。骑士团主要分为四个部分:骑士、士官、农人和牧师。骑士团也有团规,与基督教修道院的院规很接近,三大戒律为信守安贫,守贞和听命,作为骑士团的团员必须坚守。他们以上帝的名义为口号进行战争,把骑士用剑从事的服役与修道士的生活相结合,表现出了浓厚的宗教与军事相结合的特性。
  从这一时期开始,骑士的特权逐渐变成了世袭,他们也开始从农民的阶层中分离出来。12世纪后,骑士的权力已经成为一种世袭的特权,以圣殿骑士团为例,它主要由两类战斗人员构成,对他们的区分主要依靠彼此的服饰、武装和等级。圣殿骑士团的核心力量是那些地位比较高的重装骑兵,因此只有他们才有权利穿象征着圣殿骑士团的绣着红十字的白色长袍。地位较低的军士则穿着褐色斗篷。《骑士团规则》明文规定,如果想要获得穿白色长袍的资格,受封者必须在进入骑士团之前就是一名骑士,并且他必须是骑士的儿子或者他的父辈中有人是骑士。如果有人以骑士身份加入到军士中去,一旦被查出来,将会遭受监禁之苦。这个时期,骑士不能随便将自己的骑士称号授予其他人,如果要是谁这样做了,将会受到惩处。只有国王才有资格运用特权授予平民骑士称号。但这样的情况很少出现,因为授予一个平民骑士实际上等于造就了一个新的骑士家族。此外,农民与骑士的界限越来越大。1152年,红胡子腓特列一世颁布了一条和平法令,承认只有那些祖先为骑士的人才是合法骑士,并且严令禁止农民携带长矛和佩剑。1187年颁布了另一条法令,明确禁止了农民的儿子有权获得骑士称号。至此中世纪的农民和骑士有了明确的区分,社会等级确定下来。
  图39:中世纪骑兵
  第三阶段从13世纪后期一直延续到宗教改革时期。这一时期的骑士制度开始衰落并最终消失。
  随着历史进程的发展,骑士逐渐演变成一般的贵族。从12世纪后期开始,由于土地制度发生了变化,货币地租成为地租的主要形式,同时由于世袭采邑本身的缺陷(比如,有可能某位骑士年老不能服役而他的儿子却没有成年),再加上由于民族和国家意识的兴起和战争的需要,必须有一支灵活调动的常备军来保卫国家安全,而骑士的那种不确定的兵役时间和不集中的训练,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这些需求。
  因此,从12世纪后期开始,英国、法国和德国先后出现了盾牌钱制度。英王《军队敕令》曾这样规定:允许一部分附庸缴纳“盾牌钱”,来免除每年向国王提供的40天骑士服役,国王利用这些钱雇佣其他骑士服军役。法国实行的是募兵制,组建了常备军,逐渐取代了骑士服军役的制度。盾牌钱的出现改变了骑士与其最基本的军事原则的关系,不需要服兵役的骑士开始从骑士这个阶层分离出来,向一般的世俗贵族转化,拥有大量地产的骑士们利用土地收取地租,成为地产主,而中小骑士也蠢蠢欲动,开始投身于商业,成为后来新兴资产阶级的前身。
  发展与演变
  骑士渐渐成为了一种荣誉的称号而没有实权。14世纪以后,骑士的受封仪式越来越不受到重视,越来越随便。有时国王为了鼓舞士气不得不册封骑士。詹姆斯一世时,允许用股票,现金购买骑士爵位,因此专门出现了从事投机倒把的中介人。根据理查德巴伯的研究,13、14世纪时,大部分贵族,尤其是普通的骑士处境非常贫困,很多贫困的骑士后代因为没有经济能力支付昂贵的骑士装备而无法受封。总之,这个时期的骑士早已失去了骑士的真正内涵,只是一个荣誉的称号。
  中世纪,骑士组成了欧洲最精锐的军队,他们在封建制度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单纯从军事角度来看,骑士的主要职能主要是战争和竞技。在中世纪,一名戴头盔、着铠甲、挎宝剑,左手操盾御马、右手持握长矛的骑士及其侍从组成一个作战单位,他们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所向匹敌,据说“一个骑在马上的法兰克人能把巴比伦城墙冲个窟窿”。人们往往是这样界定骑士的:奔波于城堡之间,冲杀在原野之上。然而,骑士往往主要负责守卫城堡、税关和桥梁。驰骋战场不仅是骑士必履行的军事封建义务,还是其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由于骑士好勇斗狠、好战成性,再加上武器装备的周全,为他们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1066年的哈斯丁战役,法国骑士凭借着长矛和剑等武器装备把英国军队盾牌阵容打乱了。即使到了拿破仑时期,骑兵仍然是战场上军事机动和冲锋陷阵的主力。
  





上一本:民国娼妓 下一本:曹操奋斗之道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骑士的崛起:中世纪的欧洲的作者是阚天下,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