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青主作为一位著名医家,为中医人士广泛称道。其实,他的成就决不仅限于此。吴中云女士的这部长篇历史小说系统地勾画了明末清初文学家、医学家、书法家傅青主的传奇人生。他生逢乱世,侠肝义胆,敢于向命运挑战。其人格魅力和医学成就一样,值得当代人品味和借鉴。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努力兼顾主人公各方面的成就,既突出其文学、书法地位,又结合当今养生热点,通俗地演绎了相关的中医理念,是一部可读性很强的小说。 作者简介: 吴中云,北京人,老中医吴兆祥(曾师从施今墨、汪逢春先生)之女。1978年开始从事医务工作,1987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多年来致力于中医文化和中医心理养生研究,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著有《中医文化谈》、《中医心理养生谈》等,发表文章数十篇。 目录: 第一章晋阳才子 第二章青竹之恋 第三章痛失爱妻 第四章伏阙鸣冤 第五章拜师五峰 第六章探索女科 第七章巧治黎娃 第八章咏叹方姬 第九章汾之二子 第十章母女获救 第十一章身陷囹圄 第十二章梦断金陵 第十三章侨居松庄 第十四章奇画秘闻 第十五章未雨绸缪第一章晋阳才子 第二章青竹之恋 第三章痛失爱妻 第四章伏阙鸣冤 第五章拜师五峰 第六章探索女科 第七章巧治黎娃 第八章咏叹方姬 第九章汾之二子 第十章母女获救 第十一章身陷囹圄 第十二章梦断金陵 第十三章侨居松庄 第十四章奇画秘闻 第十五章未雨绸缪 第十六章傅山进京 第十七章托名传术 第十八章青主辞世 后记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春天的一个下午,山西汾河边的西村傅家大院里,显得非常的宁静。 每天下午,照例是傅之谟诵经的时间。年近四十岁的傅之谟是两个男孩的父亲,儒雅而和善,笃信佛教。他喜欢每天下午一个人在厅堂中诵经,这可以让他感受到心灵的宁静和超脱。 这个下午,傅之谟正在厅堂中虔诚地诵读着《心经》,忽然听见有人在小声地跟着他诵读。傅先生感到非常奇怪,厅堂里并没有别的人在诵经,只有他的幼子——三岁的傅山在一边玩耍。 傅之谟以为是自己听错了,就继续诵读下去。可是仍然有人在跟他诵读。傅先生仔细看去,他惊讶地发现,竟然是三岁的傅山在诵经。傅之谟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了。 他把小傅山抱到身边来,又念了一句经文,他清楚地看到,确实是三岁儿子的小嘴在蠕动,在跟着诵读。傅之谟不能不相信了,他赶忙把妻子唤来。陈氏把小傅山抱在怀里,验证了丈夫发现的“奇迹”,心中却喜忧参半。当地的人们讲虚岁,小傅山的实足年龄还未满三岁啊!陈氏轻轻抚摸着小傅山的头,说:“山儿啊,你这么小,就能诵读经文,可见是天资聪颖,但是,你晓事也太早了些,别人家的孩子都还在牙牙学语呢。” 小傅山没听懂母亲的话,只是在母亲的怀里,瞪着一双机灵的大眼睛,甜甜地笑着。 陈氏又对丈夫说:“也不知道,这是福还是祸呢?” 傅之谟呵呵笑道:“孩子从小就这么聪明,是好事啊。” 过了几天,是傅之谟的生日。寿宴上来了许多亲朋好友。傅之谟让妻子把小傅山抱出来,当着众多亲友的面,诵读经文。傅之谟说上句,小傅山一点都不胆怯,流利地诵出下句来。亲朋好友们莫不啧啧称奇,都说这孩子将来一定是个才子。 小傅山三岁读经文的事情被亲友们传了出去,还越传越神奇。傅之谟夫妇知道了,也只是一笑置之。 傅山是在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六月十九日那一天降生在西村的。西村在山西太原西北四十多里,属于阳曲县,位于郁郁葱葱的髦仁山下,清澈蜿蜒的汾河从村边流过。远处,是巍然耸立的崛恫山。 傅山是傅之谟的二儿子,初名鼎臣,后改名傅山。这时,傅之谟已经有了长子傅庚。傅之谟是位贡生,号离垢先生,在乡里以教书为业。教书先生的收入是菲薄的,现在又有了第二个儿子,傅之谟夫妇在欣喜之余,不由得平添了几分忧虑。 一天晚上,傅庚、傅山兄弟已经睡熟,傅之谟和妻子陈氏在一起,面对摇曳的烛光,商议起家庭的生计前景。 陈氏说:“我们已经有了两个儿子,以后或许还会有孩子。虽然祖上留下的家产还算殷实,但是你教书的收入难以长久维持家计,该早些想个办法才是。” 傅之谟想起自己的家世,不由得叹了口气。 在西村,傅家是大户。傅家大院门前的一对石狮,昭示着其家世的显赫。傅之谟的五世祖傅天锡在忻州做过王府教授。明正德十五年,傅之谟的祖父傅朝宣在宁化王府有了官职,傅家也由忻州迁居到阳曲。傅之谟的父亲傅霖是进士,曾经出任直隶寿州知州、山东辽海参议等官职。自傅天锡以来,傅家历代都是书香门第。傅霖曾经批点过班固的《汉书》,刊印过《淮南子》。到了傅之谟这一辈,虽然依旧是博览群书、学问深厚,却再没有出去做官。这样,家境就渐渐衰落下来。 陈氏见丈夫沉默不语,知道他内心的苦楚,也就不再言语,只是轻轻抬起手,拨亮了面前的灯烛。 跃动的烛光将傅之谟从往事的沉思中拉回到现实。他苦笑着对妻子说:“家计的困难,我是知道的。为了家计,我本应该像先人那样,出仕做官。但是,官场中有太多的污浊泥垢,令我万般厌恶,所以我不愿意做官。我自号离垢,就是要远离世间的污垢,独善其身啊。陶渊明先生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我也要做这样的人。” 陈氏很理解丈夫,温存地说:“你不愿做官,就继续教书吧。我们收人少,可以节衣缩食。日常的用度,以后都量人为出。家里的仆人,留下两三个就可以了。家务事,我可以多做一些。幼子山儿,我也可以自己带。” 傅之谟抚着陈氏的肩头说:“夫人,那就要辛苦你了。” 陈氏说:“为了这个家,我宁愿辛苦一些。让孩子远离荣华富贵,对他们是有好处的。你看那些纨绔子弟,有几个有出息的?山儿由我自己带,我也更放心一些,你说不是吗?” 傅之谟说:“你真是我的好夫人!我也要多带几个学生,多一些收入,将来还能桃李满天下,对吧?” 陈氏说:“你要多注意身体,可别累着了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