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灯》由姜振宇所著,以广阔的视野、全景式的画面,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艺术地再现了晋北农村自抗日战争时期到改革开放新时期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风云和时代变迁,它是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我国北方农民所进行的威武雄壮、波涌涛起的武装斗争和波澜壮阔、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奉献出的一部深沉激越、令人神往的英雄史诗;它是为在我们党长期培养、抚育下成长、成熟起来的几代勤劳、勇敢、坚强、忠诚的农民兄弟竖起的一座千古不朽的丰碑;它为社会主义文学如何更完美、更深入、更成功地塑造英雄人物和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它多方面地继承和发扬了“山药蛋派”文学的优秀传统和艺术特质,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提供了令人宾服的样本。 作者简介: 靳春,本名王有仁,1947年出生,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下水头乡东昌峪村人。当过教师、县、市文化局、文联干部。曾任政协朔州市第一、第二、第三届委员会委员。1985年加入山西省作家协会。自1979年开始,在全国30多种报刊上发表作品。发表诗歌300余首,小说、散文、报告文学、评论100余篇,出版诗集《塞上风》。其作品多次获国家级、省级奖项。《水灯》为作者的首部长篇小说。 仉鼎盛终于娶了媳妇,媳妇叫张毓卿。 古老的太罗河,由东向西流淌,两岸危峙的荒山,光秃秃的,很少有覆盖的植被。虽然它们属于管涔山系,但是同管涔山主脉差得远了。那里是青松、白杨……郁郁葱葱,一派蓬勃的景象。这里惟有湍湍奔腾的河水,还让人感到一点生气,其他的再也唤不起人的激情,一派典型的黄土高原的褐灰景象。 张毓卿骑着一头黑灰毛驴,郁郁寡欢,肚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也品不出酸甜苦辣咸。她身后的女儿猫猫,已经九岁了,在毛驴尿子上两臂紧紧地搂着她的腰,像铁箍圈着木桶一样。她在心里凄楚地想,猫猫,从今往后,咱娘儿俩就又要过另一种日子了。她望着两岸的山,分明在逼压过来。唉,她是在两岸的罅缝里寻找出路。想到这,她不由得潸然泪下。她回首望望那座隐隐可见的老营城逐渐被山遮住了……而仉鼎盛正跛着一只脚,一颠一颠地疾走。蓦地,张毓卿心里抽搐一下,眼泪又一次涌了出来。 他们该过河了。仉鼎盛讨好地对张毓卿说:“慢点,你把缰绳递过来。 我到前面去探个深浅。”他绾起裤管,一手提溜着一双灰土布牛鼻旧鞋,另一只手紧紧地攥着缰绳,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朝河里走去。时下,正是初夏,按照北方的季节,河水还是够冰凉的,尤其是他的左脚负过伤,两腿浸在河水里,冷得打颤。再则,是走路的缘故,刚才还感到脚底有汗,湿腻腻的,一旦迈人河水里,更感到冰凉。仉鼎盛尽量走河道宽的地方,由于不摸底细,一脚深一脚浅的,有时免不了打个趔趄。张毓卿两手用力抓着篓驮沿子,眼睛朝远处盯着,不使自己头晕。突然,毛驴前蹄颠了一下,张毓卿朝前杵去。在这紧急时刻,仉鼎盛一侧身,两手撑住了张毓卿。只是有些太急,手里提溜的一只鞋掉了。眼看着鞋被卷入漩涡里,待毛驴重新迈出蹄子,鞋已漂走有几丈远了。上岸以后,他欲要追寻,张毓卿叹一口气,低下头,说:“算了,别追寻了。篓驮的包袱里有一双新鞋,你穿上吧。”她提起包袱,解开绾着的结子,将一双自己做的黑布圆口新鞋给仉鼎盛递去。仉鼎盛惊喜地双手接过,低头仔细看看,嗬,做工精巧,一针一线,均匀恰当,可见张毓卿心灵手巧,针线活儿肯定在当地是出类拔萃的。他将鞋穿上,又在湿漉漉的河畔上跺跺脚,一笑,说:“正合适呢。”说罢,看看张毓卿,又有点难为情地转头。他瞟一眼地上的那只灰土布牛鼻旧鞋,有心捡起,但又想到另一只已没了,况且是在张毓卿面前,只得罢了。仉鼎盛从心里感激这个女人,要不是她包袱里带着一双新鞋,回村还不知丢多大的丑啊!他抬头望望张毓卿,说:“多亏你了,要不,我也不知咋回村哩。赤脚吧踏的,惹得邻里笑话。”张毓卿望着远处,捋捋鬓发,显得极平静,说:“这也没啥,原先是给他做的……后来,我爹留着穿太大,我就带上了。”说罢,她又凄苦地一笑。 张毓卿是东庄村人,在周围颇有名气。她出身于书香门第,六岁时,就被父亲打发到村上的私塾里读书。因她天赋好,很得先生的赏识。五经四书,她读得不少。村里人重男轻女,能上学的女子寥若晨星。当然多数是因家境贫寒,拿不出学费。有人对张毓卿她爹说:“女孩子家,迟早要出嫁的,还去学堂念啥?”张毓卿她爹豁达地哈哈一笑,说:“不管男的还是女的,手心手背都是肉嘛。识几个字总比不识字强吧?至于出嫁,她到婆家,也不会当个睁眼瞎了。”说得人心服口服,谁也不会驳的。从心底里,他想让女儿真有出息,从给起的官名就能看出,期望女儿能成为个女官。家里没有读书人,哪来的做官人?可惜,张毓卿没能做官去遂她爹的心愿。后来,张毓卿大了,也是由于战乱,只得从学堂出来,十六岁便出聘了。 P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