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舰编著的《西江风雨》描绘了梧州这一时期风云变幻的历史图景,以梧州商业变迁展示这一时期中国波澜壮阔的救亡图存、革命斗争历史,并全景式地展示梧州、西江流域乃至大西南的商业历史文化,涉及西江水运、水上风情、特色建筑、码头文化、城市风貌、风景名胜、粤剧文化、历史名人、民俗民谣等方方面面,可以说《西江风雨》是一部关于梧州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 作者简介: 李小舰,广西梧州市人,生于1953年,广西作家协会理事,曾任梧州市文联主席、梧州市社科联副主席、《西江月》文学杂志社社长、主编,曾创作出版长篇历史小说《满庭芳》,多项研究成果获广西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目录: 一、冰泉话别二、起步艰难三、初入平码四、艇家母女五、还我航权六、改朝换代七、花艇赎身八、为君舍命九、祸福难测十、船过云南十一、粤桂之战十二、中山北伐十三、割据梧州十四、统一广西十五、红色革命十六、风云突变十七、桂商走粤十八、连年混战十九、风水宝地二十、乱中取利二十一、鸦片强兵二十二、贵州遇险二十三、盛极一时二十四、两广反蒋二十五、君武办学二十六、全面抗战二十七、火线交易二十八、畸形繁荣二十九、粤剧情缘(一)三十、粤剧情缘(二)三十一、鬼子入城三十二、重头再来三十三、最后一搏尾声:仍须努力一、冰泉话别 在太史公司马迁《史记》所载的“舜南巡狞,崩于苍梧之野”的古老地域,浑黄壮阔的西江由西向东一泻千里,碧绿清秀的桂江自北往南蜿蜒而来,两条江水在桂东南的大地山野间相汇在一起,交融成黄绿相间天下闻名的鸳鸯江美景奇观。在鸳鸯江边,有一座广西最古老的城市叫梧州。梧州曾经是古广信的县治,后来很长时间都是苍梧县的县城所在地。从梧州沿西江向东而下二十多里便是广西与广东的交界,因此人们把梧州叫作“广西的水上门户”,又说梧州“地总百越,山连五岭,唇齿湖湘,噤喉两广”,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公元1905年盛夏的某天,梧州城东门外那条苍松古柏掩映的路上,走着三位脑后拖着条辫子的十五六岁的少年。其中一位浓眉大眼国字脸,身形高大粗壮,叫李耀桂;一位高高瘦瘦,面型稍长,名叫黄文夫;一位面圆耳垂,中等身材,名叫梁家顺。 不多时,三个少年来到离城两里许的一座寺庙前。那寺门上高悬的大匾上写着“冰井寺”三个大字,墙壁和大门的丹漆已一块块地剥落,门口塑着的四大金刚,呲牙咧嘴地向着来人,进门后,是两侧的十二曲回廊,环抱着中间的正殿。 黄文夫是冰井寺的常客,熟门熟路地领着李耀桂和梁家顺走进正殿。但见正殿香烟缭绕,殿堂两边列满了金身罗汉,中间供着一块丹漆陈旧的龙牌,龙牌下有香案,香案上摆着供果,燃着香烛,是为供奉圣寿所设。这时,正在添灯油的老僧转过身来,看了黄文夫一眼,说:“黄小施主和这两位朋友今日到此,有何事需老衲相助?”那老僧生得身材短小,面相古拙,眼中精光透人,讲话声音中气十足。黄文夫指着李耀桂说:“老法师,这位同学明日将赴广东陆军中学堂学习,今日欲借冰井寺赏泉话别。” 老僧细看了李耀桂一眼,说:“既是如此,三位小施主不如到厢房一坐,试一试老衲的白云茶。” 三人随老僧到了正殿侧面的厢房。厢房总共有三间,老僧领三人走进门口题匾为“尘外风光”的正中那间厢房。三人在一张方桌前坐定,老僧叫一名小僧到堂后取了一壶泉水,亲自燃火烧水,又拿来四个雪白的有盖子的瓷杯在桌子上排开,当他一打开装茶叶的土陶罐子时,便有一阵清新的茶叶香气扑鼻而来。老僧在每个瓷杯中都放了一小撮茶叶,茶叶翠绿鲜嫩,看得出每一粒都是经过精选的茶芽。只见老僧认真地看火烧水,不久听到壶中有细微的响声,便将壶盖揭开看了一下,此时壶底刚起鱼眼小泡,这是一滚之水。接着老僧把火拨得更旺,当壶中水声增大时,老僧又把壶盖打开,壶底的水珠已升上水面,这是二滚之水。老僧将壶水轻轻倒入杯中,片刻,便见那杯中的茶芽在水中或浮或沉,一粒粒都伸展成青绿色的嫩芽,杯中的茶汤也在雪白的瓷壁的衬托下,显得特别的碧绿诱人,茶的清香从杯中袅袅升起,透入众人肺腑。 “三位小施主,请用茶。”老僧说道。 黄文夫捧起茶杯,学着老僧的样子,用杯盖轻拨杯中的茶叶,呷了一口茶,顿觉神清气爽,口舌生津,问道:“老法师,这就是你所说的白云茶么?” 老僧微笑着点点头:“这是老纳今年春从寺后的白云山顶千年老茶树上采摘的茶芽,亲自炒制加工而成。不过,老纳而今人老了,上山还得带个小僧帮忙才行。” 黄文夫道:“法师所说的是白云山最高峰那个叫老虎头的石崖上那棵千年古茶么?” “正是。”老僧答道:“那地方十分险峻,加上是老虎经常出没的地方,一般人不敢上去采茶,而这地方终年云雾缭绕,水气蕴茵,茶树得千年日月之精华,长出的茶芽自然不同凡响。” 黄文夫说:“记得宋高宗赵构绍兴年间,梧州的州守任诏游冰井寺曾写过一首《冰井》诗,讲到白云茶和冰泉水。”于是,黄文夫随口诵出那首诗来: 驱车出东门,弭节访冰井。寺古栋宇倾,碑折苔藓屏。源泉池中生,莹净可鉴影。命僧旋汲之,入口胜霜冷。试烹白云茶,碗面雪花映。清泠涤烦襟,润泽劳瓶绠。可以濯我缨,悠然脱尘境。 “黄小施主好记性!”老僧赞道:“这首诗说得非常清楚,宋朝时这地方的白云茶就已经是名茶了。这千年古茶再以寺中的冰泉之水泡制,这茶味自然就异常的清香,非比寻常。茶客有句名言: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可见好茶要有好水。冰泉为天下名泉,配上这千年名茶,正是名上加名,喝这冰泉水烹白云茶确是妙不可言,刚才黄小施主所诵的任诏诗中说这冰泉水莹净、霜冷,烹茶后如雪花映,清泠、润泽,其特色已经说得非常精到了,是否还有更妙的感觉,三位小施主可细细品赏或可得之。”老僧接着问道:“三位小施主是否知道老僧请你们喝白云茶的用意?” 三人都茫然摇头。 老僧细细地将三位少年端详片刻,说道:“依老纳愚见,三位小施主今后都是有作为之人,功成名就之日如能记得这冰井寺、冰泉水与白云茶,不忘元结先公的功德人品,便不枉今日这杯清茶了。”接着又对着李耀桂说:“这位小施主如有朝一日手握兵权,还须多体念元结的体悉百姓之意,切莫妄开杀戮。切记切记!”说毕,把杯中茶喝完,又亲自为三人添了水,便离坐而去,继续他寺中的工作。 三位少年对老法师刚才那番有点玄秘的话不太理解,也不十分在意。饮完茶,黄文夫便嘱梁家顺向小僧借了一只瓷壶和三只瓷杯,领着李、梁二人游赏冰井寺的楼阁景观。 走出厢房,对面是三间方丈,附建有厨房和库房,是供寺中的僧人居住生活的地方,后面又建有三间斋堂,供游客饮食之用。 正殿后面依山建有台阶,台阶前凿有左右两只方形水池,右边的池水清沏明净,左边的池水略为浑浊,两个池子都植有莲花,此时那莲花正开得素白粉嫩。传说左边池中的浊水脉通南海,味咸而温,因这水是逆流而上,到了秋冬季节就会干涸;右边池中的清水脉通桂江,味甘而冷,因为是顺流而下,所以四季不会涸竭。 在斋堂后面,有两只水井,井边由大块的青条石砌成四方的井台,井水清沏明净,井台已被打水的井绳磨出了一道道深痕,那是方便冰井寺周围居民到此汲水留下的印记。井的北面是山崖,凿有石阶沿陡峭的山崖而上,山崖之上建有一个亭子,题名“漫亭”,是为纪念元结而建。 元结(公元719-772年)为初唐时人,字次山,又号元子、浪士、漫郎、聱叟,河南洛阳人。因做过道州剌史和容州剌使,又称元道州、元容州。唐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进士。“安史之乱”起,元结举家避难南迁。正当国家危难之际,元结由避难之地江西瀼溪日夜兼程赶赴京师,擢右金吾兵曹参军,摄监察御史,充山南东道节度参谋。他奉旨招集义军,阻止史思明叛军的南侵,立有战功。后来他曾一度代摄荆南节度使职事。他有“欲济时艰之志”,做官不同流合污,因遭权臣嫉害,曾一度辞官归隐,以著书自娱。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南方少数民族造翻,攻陷湖南道州,元结奉诏出任道州刺史。他到任时,州城已陷落五个多月,原来的四万户剩下的已不满四千了。元结采取了种种安民措施,营舍给田,免徭役,两年间,归者万余家。百姓非常感动,“诣阙请立生祠”,并请礼部侍郎作《甘棠颂》以美之。大历三年(公元768年),元结调任容州(广西所辖)剌使,加授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护使。当时容管共辖六个县,十四个州。由于安史之乱,“频诏征发岭南兵”,重赋厚敛,百姓困苦不堪,岭南的少数民族纷纷起来反抗。岭南溪蛮(瑶族)的首领梁崇牵和覃开等联合西原蛮(瑶族)张侯、夏永等攻陷城邑占领容州已达十二三年,元结到任前的几任经略使都是寄理梧州或藤州的。元结初到任时是寄理梧州的。他的家尚寄居湖上,便“单车入洞,亲自抚谕,六旬而定八州。”元结赤手空拳深入山区,对瑶胞进行抚慰,晓以大义,谕以道理,使瑶胞为之感动、谅解、信任与支持,短短的六十天中便使八个州恢复了安定。八州平定后,元结在容州建有经略台,在此阅兵,召开军事会议,并经常游玩于经略台下。后来经略台成了容州的千古名胜,后人为纪念元结,又在容州建了次山堂。元结在政治有匡难济时的抱负,对权臣把持朝政、肆意搜刮深为不满,主张文学须发挥"救时劝俗"的作用,反对只讲形式、徒具丽辞而忽视内容。其诗注重反映现实和人民疾苦,对白居易新乐府产生了影响。元结的散文对韩愈、柳宗元的讽刺散文都有影响,是柳宗元山水游记的先声。其散文格调高古,不尚时俗,亦多涉及时政,欧阳修称之为“意气超拨,笔力雄健”,如浯溪摩崖碑《大唐中兴颂》,被誉为“可与日月争光”的文章,可以代表他的文章风格。后来的官宦文人和百姓们推崇元结,不但是因他的功名政绩,更是敬重他的人品和文品。 漫亭后面是山崖,一股清澈明净的泉水从山崖上流下,在山崖下的一个天然石井中积成一潭,潭中的水晶莹透剔,虽是盛夏,仍有一股寒气逼人而来。这就是天下闻名的冰泉和冰井之水。 黄文夫和李耀桂、梁家顺在冰泉水流下的山崖边看到一块残碑,便小心地刮开碑上的绿苔,但见碑上所刻的文字依稀可辨,为“容州经略使元结”等字样。这便是当年元结任容州经略使驻留梧州时,发现冰泉之水,刻石留铭的石碑。后人在乱草丛中发现了此碑,碑身已断,字迹模糊不辨,根据上面所篆的官职和名字,确认是当年元结所立的石碑,在碑附近又果然发现了冰泉之水和天然的冰井,于是便在此建寺,挖池凿井,供养僧人守寺。冰井寺从此成为梧州的名胜古迹,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官宦到此题咏,后来人们在此建亭,将题咏集于亭后山崖。因元结自称漫叟,所以这个亭子题名为“漫亭”。 靠近泉水的山崖石壁上刻有一篇铭文,全文为: 冰泉铭并序 唐?元结 苍梧郡城东二三里,有泉焉,出在廓中,清而甘,寒若冰。在盛暑之候,苍梧之人得救渴。泉与火山相对,故命之曰冰泉,以变旧俗。铭曰: 火山无火,冰井无冰。惟彼清泉,甘寒可凝。铸金磨石,篆刻此铭。置之泉上,彰厥后生。 铭文旁边的崖壁上又刻有一首诗: 冰井泉香 清?黄裳吉 为访幽岑踏径苔,寒泉相对赏心开。琼花洽潋滟随云起,玉液溶溶滴露来。砺齿何人耽石漱,知音有客试茶杯。只因漫叟传芳洁,仰止惭无作赋才。 黄文夫对李耀桂和梁家顺说,冰井寺作为梧州八大胜景之一,便是以这首诗而得名为“冰井泉香”。 漫亭后面靠山处,立着许多石碑,刻着前人的题咏,有的题咏就刻在山崖上。三人又仔细将石碑和崖壁上所刻的诗文观赏一番,只见这些诗文有的清晰可见,有的依稀可辨,有的已模糊难识了。其书法或汉隶,或魏碑,或唐楷,或行书,或草书,或篆书,各种书体,琳琅满目。黄文夫对冰井寺的这些诗文十分熟悉,随口便诵出了其中的好几首诗: 冰井寺次韵 明?陈鉴 胜地逢人自胜游,不须瀛海日三丘。宛延旌旆云间度,绮叠烟花槛外收。抗疏欲焚田锡草,敲诗更上仲孙楼。临风多少歌休助,霖雨还期傅作舟。 夏日游冰井寺 明?吴光龙 漓湘分折大江隈,古寺深藏小径迥。白马经函开石室,黄梅雨过遍苍苔。香供瓶水冰凝甃,锡卓云林玉作台。却证前因身是佛,还从摩诘问如来。 冬日冰井寺邀龚相翁柱史奉和 明?戴耀 整日驰驱此日闲,邀君策杖扣禅关。惊看槛外三江合,喜对亭前一鉴寒。玉井梅横冰掩映,草亭云敛鹤飞还。明年渡岁知何地,狂歌为尔一开颜。 陪戴中丞游凤凰山招饮冰井寺 明?龚文选 蹑蹬攀萝郭外山,翱翔千仞翠微间。峰前案拥清流玉,山岭云生秀锁鬟。世情偏到松峦寂,古刹长看日月闲。更喜名泉冰鉴洁,好探一勺洗尘颜。 冰井探胜 清?朱佩莲 探胜得冰井,相招尝漫泉。山荒象鸟迹。池涨鳄鱼渊。古寺盘阶上,幽林覆屋偏。摩挲碑上篆,犹记次山贤。 三人沿亭后面山崖的石阶而上,上面的岗顶是一块开阔地,建有一个观音阁,据说这个阁是为压镇与冰井寺遥对的西江南岸的火山的火气而建。由观音阁的西北险窄的山路而上到了一个山岰之上,又有一亭,亭有一楹为“爽朗轩”,豁题为“拱日”,含有“感怀圣君”的意思。亭后的崖壁上刻有一诗: 咏拱日亭 明?程文德 一尊更上孤亭酌,万里同悬拱日心。莫道浮云能久蔽,从来天际有余阴。 三人在拱日亭停留片刻,便再折回观音阁,然后向东北方向的山路走去。这是进入白云山的进山之道,山路两边都是苍松古树,山间到处是鸟叫蝉鸣,草绿花香。青山相夹处,有一方水塘,长二百多丈,一股清沏的流泉从白云山深处的石峡流入塘中。俯瞰着流泉的石崖上,又建有一亭,题名为“挹清”,有尽览山水灵秀的意思。塘的南面开垦有好几畦肥沃的菜地,是供寺僧种植四时蔬菜之用。 三人将冰井寺值得一玩的胜景都游赏一番之后,便回到冰泉水汇成的冰井潭前。黄文夫领着李耀桂和梁家顺在冰井潭中各搯了一杯冰泉之水,然后把白瓷杯在冰泉石崖下一字排开,点燃三炷香,插在地上。接着,李耀桂在左,黄文夫在中,梁家顺在右,三人并排跪在石碑前,由黄文夫领诵,读出一段誓约来: “苍天在上,冰泉之水为鉴,今有梧州人士李耀桂、黄文夫、梁家顺三人,虽不是同年同月同日生,却同怀振兴中华之志,明日将各奔奋斗前程,今日以冰泉之水代酒,在此结为兄弟并定下盟约,待推翻满清,赶走列强,建立共和,实现中华强国理想之日,我兄弟三人定再聚冰井寺,共饮冰泉水,同谢天地。” 三人诵完誓约,各拿起一只瓷杯,将杯中水洒落地上以祭天地。梁家顺拿了瓷壶在冰井潭中装上泉水,为各人的杯子再斟满冰泉水,三人将杯子相碰,然后将杯中之水一饮而尽。 “好水,好水!冰泉之水,天下闻名,甘寒冷冽,玉洁冰清,得元结诗文人品之薰陶,千古留芳。”黄文夫一边饮得唧唧有声,一边兴奋地高声吟哦,接着又对李耀桂说:“耀桂兄时逢乱世,学武从军,小弟祝兄今后有如元公,平暴安民,振我国威,造福苍生,为我梧州之人增光。元公当年逢安史之乱,大唐几乎崩溃,平乱之后,作《大唐中兴颂并序》,歌颂平乱救国之千秋伟绩,并以颜真卿之楷书刻于湖南祁阳浯溪之石崖上,成为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传颂的宏文,可惜冰井寺的山崖石碑中没有刻下元公这篇文章,今日,小弟为兄一诵此篇宏文,以壮行色。”说毕,引项而诵: 大唐中兴颂并序 唐?元结 天宝十四载,安禄山陷洛阳。明年,陷长安。天子幸蜀,太子即位于灵武。明年,皇帝移军凤翔。其年复两京,上皇还京师。于戏,前代帝王有盛德大业者,必见于歌颂,若今歌颂大业,刻之金石,非老于文学,其谁宜为?颂曰: 噫嘻前朝,孽臣奸骄,为昏为妖。边将骋兵,毒乱国经,群生失宁。大驾南巡,百僚竄身,奉贼称臣。天将昌唐,繄晓我皇,匹马北方。独立一呼,千麾万旟,戎卒前驱。我师其东,储皇抚戎,荡攘群凶。复服指期,曾不逾时,有国无之。事有至难,宗庙再安,二圣重欢。地辟天开,蠲除袄灾,瑞庆大来。凶徒逆俦,涵濡天休,死生堪羞。功劳位尊,忠烈名存,泽流子孙。盛德之兴,山高日升,万福是膺。能令大君,声容沄沄,不在斯文。湘江东西,中直浯溪,石崖天齐。可磨可镌,刊此颂焉,何千万年。 这黄文夫虽是看上去高高瘦瘦,但声音却是相当雄亮,激情澎湃处,山鸣谷应,诵完之后,余音在山崖泉水间缭绕良久。李耀桂、梁家顺皆鼓掌叫好。 此刻,李耀桂也激动万分,说道:“二位弟弟,愚兄今日为你们的诚心感动,日后只有认真学武从军,为我等的中华强国梦奋斗献身,才不负今日冰泉之盟。现在我演拳助兴,振我兄弟之威!”说完,便将脑后辫子盘到头上,在冰井潭边的平地上,扎起四平大马。只见他,正头竖颈,收胸卸膊,塌腰收腹,敛臀坐胯,运起双臂,先是九点手开式,然后非常标准到位地将一套洪拳打了出来,鞭、挂、抛、贯、插、冲、劈各种拳法,沉、圈、缠、截、封各种桥法,标手、排破手等掌法,铲、踢、勾、弹、踩、扫等腿法,清楚分明,刚猛沉雄,以气催力,嘻咳之声响震山间,最后,猛然一声发喊,拱手并步收拳,山间树木还久久颤动不已。 “好!好!”黄文夫和梁家顺一齐拍掌叫好。 “普天之下归洪姓,相扶明主定乾坤。”黄文夫不觉顺口念出了两句洪门天地会的暗语来,说道:“耀桂兄的洪拳打得虎虎生风,尽得此拳术的精髓,且以拳明志,小弟佩服之至。” 李耀桂拱拱手,连说:“惭愧,惭愧。离师傅的要求还差得远呢。” 李耀桂的洪拳学于梧州白鹤山的吴老拳师。吴老拳师于咸丰年间随“反清复明”的广东天地会首领陈开、李文茂从广东沿西江而上,攻占了广西大片地区,建立大成国,起事前后历十六年之久,梧州府也一度为这些天地会好汉所占领。后经官军合力围攻,此次起事终遭失败,吴老拳师从此隐居梧州白鹤山中,以教洪拳为业,暗中培养反清力量。此时,外国列强都想争夺梧州这个广西的水上门户。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被日本打败,同年二月,李鸿章赴马关与日本谈判,日本在《马关条约》底稿第六款第一条便是要求中国开放梧州为通商口岸,第二条则要求允许日本轮船从广东溯西江到梧州府。法国则根据《中法条约》控制广西龙州后,也一直要求划梧州为其势力范围。英国占领香港后,就企图沿珠江而上,打通梧州,进入广西腹地。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英国人的图谋终于得以实现,这一年,清政府与英国所签《中英缅甸条约》有关专条规定,将广西梧州辟为通商口岸。于是,英人在梧州设立海关,控制广西的海关权,掠夺中国人的财富,为英国产品占领广西和中国大西南市场打开了西江主航道的门户。这一年,英国人又在梧州强占白鹤山建英领事署,并刻立碑文禁止梧州市民涉足该山。英人把在山上居住的山民赶走,吴老拳师也在被赶之列。起初,山民不服,与英人对峙。英兵边以洋枪洋炮对着山民,一边又放出大狼狗咬山民。吴老拳师的徒弟们也参与对峙,结果李耀桂被英人的大狼狗在手臂上咬了一口,留下了一个大大的伤疤。最后,梧州官府出面压制了本地居民与英国人的对抗。自此,法国、日本、葡萄牙等国纷纷在梧州设领事馆,立教堂、开洋行,外国产品日益充斥梧州市场,外国军舰、轮船在梧州河面横行无阻,控制了梧州港和广西内河航运权。外国列强在中国江河土地上横冲直撞,为所欲为,不但激起梧州人民的极大愤慨,对清廷的腐败无能嗤之以鼻,就连许多文武官员都觉得实在是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有识之士认为唯有富国强兵,才能改变这种窝囊局面。更有激进者大声疾呼要推翻满清朝廷。因此李耀桂的师傅吴老拳师身边集结不少英雄好汉,加紧习武,以待时而动。 李耀桂颇为感慨地说:“拳术再精,也抵挡不住洋人的机关枪和野战炮。前些日子,有北派的刘拳师到吴师傅处,谈起庚子年(公元1900年)义和拳在北京与八国联军对抗,在洋枪洋炮面前,死伤惨重,简直不堪一击,他的八卦掌老师是京城武林一流高手,也是惨死在洋人的乱枪之下。” “所以明日耀桂兄到广东军校学习先进军事技术,日后成为新军的栋梁,重振国威就靠你们这趟人了。”黄文夫接着压低声音说:“梧州庄蕴宽知府是思想新式的官员,如此积极保送梧州学子进入新式军校,看来用意颇深。” 李耀桂激动地一击黄文夫的手掌说:“英雄所见略同!” 于是,三人走进漫亭中的石凳坐下,梁家顺提着瓷壶,为各人再斟了一杯清冷的冰泉水,放在石桌上,说:“大哥二哥,小弟虽没什么本事,也无两位哥哥的大志,但日后只要是两位哥哥认准的事情,吩咐我做,我一定会尽力而为。明日大哥就要出发广东,二哥不久又要赴京师求学,今后真的不知何时能再聚冰井寺。今日,两位哥哥就多饮两杯梧州家乡的冰泉水吧。” “好!”李黄二人同声而应。大家将杯一碰,一仰头,将杯中水一饮而尽。 “耀桂兄如在广州见到胡衍鸿老师,请代我和家顺向他问候!”黄文夫说道。 “好。”李耀桂爽快地答道。 黄文夫所说的老师胡衍鸿,是广东番禺人,字展堂,别号不匮室主,后来因他在《民报》上用“汉民”作笔名,于是就叫胡汉民。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梧州府中学堂请胡衍鸿担任总教习,兼师范讲习所所长,主讲修身、国民等课。胡衍鸿制定了校训五条,戒律七条,其中有:吾人当铬记此身为中国之国民;吾人当图为世界之最上等人;不可无爱国心而甘为他人之奴隶,等等。胡先生要求学生爱国上进,巧妙地将民族革命宣传贯穿于教学之中,努力实践其教育救国的理想。有一次讲修身课,胡先生痛论清朝政治已不能纲领中华大国,如不进行革命,一定会导至列强瓜分中国之祸。然后,即以讲堂作为借喻,说我国目前所处境地,正如处于梧州府中学堂前身的那个古老破败的传经书院堂屋之中,这个堂屋外观看起来好象还很富丽堂皇,岂知栋梁屋柱已经腐朽残败,墙壁也已经动摇,一旦遇到风雨,马上就会倾塌,如要避免危险,非要根本拆毁改建不可。惟有工程师、泥水匠,则必须由各位同学分任。一时间,学生们人人被这新奇而又深入浅出的道理所吸引,个个热血随之沸腾起来。李耀武、黄文夫、梁家顺是同班同学,在胡老师的启迪下,大有如欲富国强兵,赶走列强,振兴中华,非我其谁也的感觉。胡先生在梧州的活动引起了当地官府的惊恐。当时的梧州程知府向两广学务张鸣歧指控胡衍鸿提倡革命、诋毁孔孟、蹂践上谕:“胡衍鸿随时演说,无非革命之莠言,以圣经贤传为陈言,以平等自由为时务。传经书院恭悬圣祖仁皇帝之御墨,该员则率尔弃之,其大逆不道如此。岁时令节,容许学生披洋衣以揖孔孟;又使其妻若妹,与某总理(即校长)之十余龄少女偕学生同班听讲,废跪拜之礼,渎男女之防,败俗伤风,莫此为甚。”这些罪名,特别是蹂践上谕,是有杀头危险的。程知府欲置胡衍鸿于死地,胡只得被逼辞职回粤以避之。当时,接受了新思想的学生,已不再甘心当顺民,他们以罢课相争,掀起学潮,派了十名代表到广州,控告程知府“蹂躏学务,玩视新政”。当时李耀武、黄文夫都是赴广州的代表之一。程知府恼羞成怒,诬谄学生是革命党,要求杀学生以平风潮。正当其时,清政府为形势所迫,也在推行“新政”,谕令各省设立学堂。因此,张鸣歧对这场风波也不敢贸然处理,他命将胡衍鸿所讲各科讲义拿来核阅。谁知,胡衍鸿对官府的这一手早有防范,他早就告诫学生,“现时官吏耳目众多,文网周密,吾等议论时事,只能宣之以口,不可形诸笔墨,致授人柄”。所以,他的讲义落笔谨慎。两广总督岑春煊当时正以兴学自诩,看到胡衍鸿的讲义并设有什么把柄可抓,便发电严厉斥责程知府,说“胡某所编讲义,无一字与革命有关,该守何以昏庸聋聩,颟顸至此”。于是给予程知府以记大过处分。这场斗争以学生胜利告终,胡衍鸿也得以过关。胡衍鸿此时已在梧州学生中播下反清革命的新火种。李耀武、黄文夫、梁家顺心中的火种也被胡先生所点燃。 此时提起胡衍鸿老师,李、黄二人更是激动不已。当日胡先生私下与他们交谈,认为康有为之主张宪政,推崇君主立宪,效忠皇上,维护已如破房朽堂的清王朝,实在已不适合当今中国之国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康有为曾在梧州传经书院讲学,宣传变法维新的主张,使当时的梧州有识之士精神为之振奋。但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维新派的戊戍变法只有百日就失败了,清廷的腐败统治没有得到动摇,虽然后来也被迫推行“新政”,但已每况愈下。甲午战争的失败,中法之战的虽胜实败,八国联军的攻占北京,列强各国入侵瓜分中国的行动更加激烈频繁。梧州市民日见江面上横行的外国炮舰、洋轮有增无减,外国产品的大量入侵使市民的生计受到了更大威胁,而洋教堂和洋教士享有更多特权并与本地百姓经常激烈冲突。仁人志士甚至不少开明官员都已明白只有推翻清皇朝才可挽救中国于水火之中。据胡先生传递的消息,广东的孙文正在国内外纠集各方力量,企图以武力推翻清朝帝制,建立共和政体,近年已在广东的广州、惠州等地举行过武装起义。 “耀桂兄此次赴广东军校学习先进军事,今后必是新军主力,成为推翻满清,建立新政体的先锋,建树绝不会弱于当年太平天国和天地会的英雄好汉!”黄文夫低声说道,举起杯子与李耀桂的杯子碰了一下,然后呷了一口冰泉水。 李耀桂也举起杯子和黄文夫的杯子碰了一下,然后又呷了一口冰泉水说:“我也期望文夫弟此次赴京读书,一定会超越康有为、梁启超之流,成为开启民智,教育救国的栋梁,彪炳千秋。” “小弟一定努力!”说毕,黄文昌激动地把右手伸向李耀桂,李耀桂也激动地伸出右手,两只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似乎已经握着中国的复兴与强盛。 此时,梁家顺却反而满脸感伤之色,拿起瓷壶,为李黄各斟一杯冰泉水,拿起杯来,与各位一碰,说道:“两位哥哥从此一别,不知何时再能重聚。小弟这些年来总赖两位哥哥关照保护,现今,小弟将要弃学从商,挑个小小的货郎担,不要说能干成什么大事业,就是受人白眼,被人欺负,也没有哥哥们的关照相助了。”说着说着,眼中的泪水几乎要夺眶而出。 梁家顺讲的确是实情。梁家顺家境贫寒,家在冰井寺对面的那条山冲之中。因冰泉水从山冲中流过,所以那山冲就叫冰泉冲。梁家顺父亲是个挑货郎担卖小百货的小贩。家顺是老大,家中还有一弟一妹,母亲在家打理家务,在山边开点山地种菜,家里好不容易才供家顺读了几年私塾。前两年,梧州把原来的中西学堂改为梧州府中学堂,开设修身、国文、历史、地理、英文、算学等科,招生百名,分正取、备取,由知府拨屠捐、柴竹捐为经费。谁知招生时,因为是开展新式教育,民众均不积极送子弟报考。于是家顺没费多大周折就进入这所中学堂读书。李耀桂本是苍梧县乡下的人,数年前就寄住在梧州白鹤山下种菜为业的外公家中,得以读了几年村中的义学,这次正好有机会进入公费中学读书。黄文夫则是是学堂总理(即后来的校长)黄敬儒的侄子,黄总理是个思想开放的知名人士,把一批子侄都送到中学堂来读书,黄文夫自然也在其中了。李耀桂有豪侠之气,而且深受吴老拳师的反清思想影响。黄文夫长期受伯父等一批颇具新式思想的梧州读书人影响,反清意识强烈,在学堂中与李耀桂一拍即合。两个激进学生在班上意气相投,互相呼应,当年胡衍鸿学潮时,二人便是积极参与者。刚入学时,梁家顺是班上年纪最小的学生,出身低下,性格温顺,常被其他同学欺负,一身侠气的李耀桂成了梁家顺的保护者,黄文夫因此也成了梁家顺的好朋友。三人中,李耀桂年纪最大,生于光绪十五年(1888年);黄文夫年纪次之,生于光绪十七年(1890年)年头;梁家顺年纪最小,生于光绪十七年(1890年)年尾。三人结为兄弟,李耀桂为大哥,黄文夫为二哥,梁家顺为三弟。现今,李耀桂将由梧州府保送到广东黄埔陆军中学堂读书,黄文夫不久将要到北京投奔叔父,准备报考当时中国的最高学府京师大学堂;梁家顺则由于父亲长期抽鸦片,中毒太深,身体已孱弱到挑不动货郎担,只好叫家顺中途辍学,回家顶替父亲挑货郎担赚钱养家。 李耀桂抚着梁家顺的背说:“家顺,好好干,我们三个人,一人从军救国,一人教育救国。你也应记得老师关于富国强兵振兴中华的教导,要富国就要有人搞经济,你走的就是富国之路,或者叫商业救国之路。” 黄文夫也执着梁家顺的手说:“家顺,大哥说得对。你聪明勤奋,做事执着,脾气又好,最适宜经商,而且生意也是从小做大的,今后大哥和我就是山再长水再远,也仍然会记着你帮着你。” 梁家顺拉着两位哥哥的手,频频点着头。 第二天,黄文夫和梁家顺在西江边为李耀桂送别,一直目送载着意气风发的李耀桂和另外几名到广东陆军中学读书的同学的帆影消失在西江下游的江面。 又过了几天,梁家顺在梧州城外桂江边的西门码头又送别了黄文夫。黄文夫是沿桂江北上,过灵渠,入湘江,经洞庭湖,走长江进京。那天,黄文夫的乌蓬船越走越远,最后消失在桂江上游的群山之中,满怀惆怅的梁家顺还久久地伫立在码头上不愿离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