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徽州山区,有女孩子的人家,为什么会种很多树?男人不在家的住宅,外人(即便是警察)强行进屋,会遭遇什么样的严重后果?明代徽州府,为什么有70%的家庭能摆脱对土地的依赖?“无徽不成镇”的俗语,说明了什么?徽商最富有的家族,到底有多少钱?现代社会的“合同”名称是怎么来的?徽商当铺怎样计算本银的利息?著名文人郑板桥靠徽商子弟资助娶了女粉丝当老婆,可他为何对徽商没好感?……答案尽在《徽商密码》! 作者简介: 汪崇筼,男,1942年生,安徽歙县人,四川理工学院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十多年前开始对明清淮盐经营与徽商等问题进行探讨,已在各类学术刊物发表论文累计六十万字,有七篇代表性论文被《经济史》或《明清史》全文转载,著有《明清徽商经营淮盐考略》、《明清徽州盐商研究》。首次尝试以通俗笔法全面介绍徽商故事,写作、修改历时近五年,完成《徽商密码》。 目录: 引言:历史也可以这样来写 第一章洪武三年六月…… 第一节朱元璋也搞“改革开放” 1.小开篇 2.求雨是怎么回事 3.雨真的来了 4.粮食问题又来了 5.汪曾祺笔下的一位风流小和尚 6.朱元璋没走桃花运 7.一个遥远的民间传说 8.皇帝没那么好当 9.朱元璋搞改革开放了 第二节了解徽州 1.离奇的事情来了 2.张老板有特异功能引言:历史也可以这样来写 第一章洪武三年六月…… 第一节朱元璋也搞“改革开放” 1.小开篇 2.求雨是怎么回事 3.雨真的来了 4.粮食问题又来了 5.汪曾祺笔下的一位风流小和尚 6.朱元璋没走桃花运 7.一个遥远的民间传说 8.皇帝没那么好当 9.朱元璋搞改革开放了 第二节了解徽州 1.离奇的事情来了 2.张老板有特异功能 3.晋代歌舞唐朝诗 4.我差点要喊保安来救我 5.宋代徽州上书了 6.张老板请我吃饭,我脸上立即开了一朵花 7.张老板开口说徽商 8.精彩的餐厅演说 9.张老板忽然不见了 第三节困守支,徽商崛起的机遇 1.朱元璋不满意一份重要文书的起草 2.献俘是怎么回事 3.修改后的文书 4.再发诏书 5.缓和政策代替不了战争 6.我登山开小差 7.徽商是经营两大盐种的主力 8.骨肉自相残杀 9.一个荒唐则例的出台 10.徽商在“困守支”中崛起 第二章敏感人做了敏感事 第一节给朱元璋打个电话 第二节成化十九年六月,烽火燃起 1.正月里喜气洋洋 2.烽火燃起了 3.朝廷的应对 4.七月的一次战斗 第三节成化十九年八月,酣战“瓮城” 1.什么叫“瓮城”? 2.八月初四、初五日,皇帝调兵遣将 3.八月初七日,皇帝派人安抚地方 4.八月初七日的战报 5.粮草又紧缺起来了 6.张老板打电话来 7.八月十二日的战报 8.兵少而国强,兵多反而力弱 9.张老板又来电话 10.八月战斗只表述到十五日止 11.张老板约我上徽州 第四节给户部尚书叶淇平反 1.仗是不打了,但粮饷问题依然存在 2.明人不怕算账 3.叶淇该出台了 4.与张老板接着喝咖啡 5.张老板带头说叶淇 6.张老板说,他请客 7.大家都要给叶淇平反 8.热闹的餐厅 9.徽商是叶淇的亲识 10.一个比较真实的叶淇 第五节春江水暖鸭先知 1.介绍一位朋友陈工会 2.安师大的四位专家学者 3.黄莹的事迹 4.黄与黄崇德的事迹 5.陈工会插了两句话 6.汪寰、吴孔龙、吴钟洪、吴绍和的事迹 7.程正奎提议改盐法 8.说说徽州人的崛起,晚上能睡个好觉 第三章离开土地的人们 第一节徽州走出个汪司马 1.离开宾馆,换个地方 2.陈工会拿徽州人开心 3.汪道昆的祖父汪玄仪 4.我们都沉浸在故事的环境里 5.陈工会请我吃水煮鱼 6.说说汪道昆的事儿 7.罢官是怎么回事儿 8.寿序是怎么回事儿 9.陈工会有孝顺的孩子 10.再说说汪道昆的事儿 11.鱼汤煮面条味道特鲜美 12.开拓门户的汪玄倧 13.憨厚慷慨的汪良楷 14.月光撒满原野 第二节做点生意出徽州 1.有人拉我们到茶馆去 2.一位徽州母亲江郑氏 3.又一位徽州母亲程汪氏 4.汪通保的故事 5.古代的借贷利率为什么高 6.再讲汪通保的故事 7.商人值得表扬吗? 8.汪拱乾的故事 9.吃螺蛳炒面 10.神秘的张老板突然降临 11.张老板写《徽州好汉歌》 第三节走进徽州文书 1.什么是徽州文书 2.休宁率东的一个典当世家 3.明朝徽州典当业的计算水准 4.再看一份商人的分家书 5.陈工会打电话来 6.什么叫做合同 第四章登上那个舞台唱戏 第一节你方唱罢我登台 1.老年人大学请我们去谈谈 2.明朝两淮盐商中的第一位进士 3.郑氏家族的崛起 4.岩寺镇上也有姓郑的盐商 5.邓小平说,以战略导弹打游击 6.西溪南离长龄桥六七里路 7.“百妾主人”吴天行 8.一起震动朝野的案子 9.一些敏感的美国人 10.永乐皇帝赐匾给汪善 11.潜口有座汪氏金紫祠 12.汪应庚也是潜口汪氏金紫祠后裔 第二节以布衣上交天子 1.老年人大学再邀请我们 2.江春家世 3.如何看待古人的业绩 4.清代徽州更早的红顶商人 5.江春是在拍皇帝的马屁吗 6.飞来的横祸 7.全盘承受 8.皇帝知道出了问题 9.两代皇帝对江春后人的照顾 第三节大臣为他树碑立传 1.张老板打来电话 2.由打工者成长起来的总商 3.殊荣是怎样获得的 4.有钱了,吃饭去吧 第四节徽州人被写进小说 1.陈工会请我吃馆子 2.乌纱帽,红绣鞋 3.陈工会发表演说 4.程元玉替一位妇人付饭钱 5.程元玉逢凶化吉 6.餐馆里又活跃起来 7.程宰走了桃花运 8.海神指点程宰做生意 9.价格是由市场来决定的 10.海神姑娘是真理的化身 11.灯火辉煌 第五章商亦儒来儒亦商 第一节捐资兴教 1.重返海鲜餐馆 2.歙县县城有三座书院 3.说说扬州的情况吧 4.汉口是座新兴的商业中心城市 5.汉镇列肆万家,新安人居其半 6.筚路蓝缕的汉口紫阳书院 7.汉口紫阳书院主要建筑一览表 8.还有两场官司没说 9.清代徽州状元一览表 10.清代歙县科举业绩一览表 11.“房地产”也要捐资兴教了 第二节人才辈出 1.科举业绩只是教育业绩的一部分 2.什么叫做“五经”? 3.什么叫做“汉学” 4.什么叫做“宋明理学” 5.清代汉学的兴起 6.戴震该出台了 7.戴震是商人家庭出身 8.著作等身的程瑶田 9.不愿做县太爷的凌廷堪 10.驰骋两淮的“程家军” 11.盐商出身的程晋芳 12.筱园的主人程梦星 第三节还有一位许文穆 1.徽州人究竟有多富 2.张老板打来电话 3.许国是贫寒商人家的子弟 4.许国大器晚成 5.当官不忘母爱 6.许国与万历皇帝的关系 7.许国与申时行的关系 8.许国与申时行退休后的往来 9.明朝内阁是怎么回事 10.少保、太保是怎么回事 11.说说许国的夫人 12.许国为歙县人留下一座特殊的牌坊 第六章打破那个清规戒律 第一节谁是苍蝇,谁是羊肉 1.电视台请我们去录像 2.一个含义深刻的小故事 3.查八十的故事 4.归有光替程姓徽商写寿序 5.朋友们的议论 6.王世贞也为徽商写寿序 7.朋友们又议论起来 8.吴伯举的故事 9.朱介夫的故事 第二节园林里的聚会 1.扬州园林甲江南 2.园林聚会是怎么回事 3.祁门县出了个马曰琯 4.马曰琯资助郑板桥的故事 5.郑板桥承认接受别人的资助 6.郑板桥与扬州风尚 7.几位优秀的文人代表 第三节读《儒林外史》 1.老干部建议读《儒林外史》 2.为什么要读《儒林外史》 3.发生在浙江湖州娄家的事情 4.天长县杜少卿的故事 5.两位落伍文人的相斗 6.地理老师的插话 7.陈工会讲了一个故事 8.老干部继续发表见解 9.发生在五河县的变化 10.我重复了一个五河县的例子 尾声:唱起响亮的歌儿 附录 一个中国商品经济社会萌芽的典型 第一部分“中国商品经济社会萌芽”概念的提出 一、始料不及的结果 二、人类社会的两种最基本的形态 三、对早期认识大有丰富的必要 四、我国明清时期的商业资本发达到什么程度 五、《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一书的局限性 六、“中国商品经济社会萌芽”概念的提出 第二部分典型分析:明清淮盐经营与徽商 一、中国600多年前的一次“改革开放” 二、资本在一定范围内对经济发展和社会 进步所起到的推动作用 三、社会结构开始变动 四、利益格局出现调整 五、人的思想观念也发生变化 六、引起一定的社会矛盾与问题 第三部分结语 一、社会结构开始变动 三、资本在一定范围内对经济发展和社会 进步所起到的推动作用 四、“萌芽”的出现应是一个有机的系统 主要参考文献 著者文稿 目录: 后记一千多年来,我们徽州人都是以善于经商而闻名全国的。 ——思想家胡适 徽商创造的财富神话,他们在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推动城市多元文化建设以及推进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做出的卓越贡献,都是不可磨灭的。 ——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教授卞利 徽商是时代的产物,徽商是历史的一环。它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涉及当年徽州府内的家家户户。研究徽商,应具备正确的群众观点——人民创造历史。 ——《徽州文书》主编、研究员刘伯山 徽商的崛起除了他们具有吃苦耐劳和开拓创新这些创业精神外,还得益于他们背后沉淀着的独特的人文精神。 ——青年学者胡中生 我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插科打诨”的办法。 在我国的古典戏曲中,主角的唱腔都是很优美的,但是听多了也容易打瞌睡。于是,就有“插科打诨”情节的安排。那是在戏演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有意安排一两个角色出台,让他们说一些有趣的话,或者做一些有趣的动作,以调剂观众的精神。 曲艺中的说书人,也是通过穿插“噱头”的方式,来提高观众的兴趣。 我在叙述徽州人抓住机遇的问题时,所有的内容都是以史料为基础,不敢胡编乱造,最多也只是把它们表述得活泼一些。但这样的叙述,又往往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完成的。在许多情况下,是先虚拟一个当代讲故事的环境,再虚拟一个或几个当代的人物,其中还有一位来去无踪、料事如神的张老板,以让他们听我讲故事,并有一些离奇幽默的情节发生。 到后来,我又尝试让这些虚拟的人物参加讨论,发表见解,甚至讲故事给大家听,以便使气氛能够活跃一些。 这就叫做“正史杂谈”吧(史料是正儿八经的,谈论的方式则比较杂)。如果可行的话,它表明历史也可以这样来写。 现在就请大家对我的探讨多多地给予支持,并对其中一些离奇的(甚至是不符合逻辑、前言不对后语的)‘文字不要当真——那都是调剂精神用的,大可一笑了之。我不是作家,既不善于编织故事,也不善于运用文学的语言。这一点,也请大家多多地原谅。 另外,我国古代的纪年,是以皇帝的年号来表示的。这些纪年与公无纪年之间的对照,则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为了便手查对,这里便把明、清两个朝代,不同皇帝年号的纪年与公元纪年之间的对照情况,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出来(见附表1、2)。 好了,丑媳妇见公婆,就先说到这里吧。下面转入正题。 …… P3
|